劉禪在門上刻3個字,司馬昭不敢殺他,群臣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2020-12-03 騰訊網

此間樂,不思蜀!有妹子,很幸福!

樂不思蜀是一個成語,意思說劉禪在魏國很快樂,不思念蜀國。

後來引申為一個人適應了新環境,對舊環境不再留戀和懷念。劉禪小名是阿鬥,後人稱他為「扶不起的阿鬥」,說他腦子有點笨,有點傻。

蜀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遣鄧艾和鍾會攻打蜀國,鄧艾不按套路出牌,開了掛,抄了小路,偷襲了「水晶塔」,直接打到了蜀漢的老巢——成都。

劉禪聽說鄧艾來了,非常的熱情好客,開城迎接,還把玉璽送給了鄧艾。就這樣,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被劉禪拱手送人了,如果劉備知道的話,估計要活過來了。

劉禪投降之後,來到了魏國,司馬昭熱情的招待了他,好吃好喝伺候著,還找兩個妹子給他跳舞,劉禪嘴都笑歪了。

觥籌交錯之際,司馬昭問劉禪:「阿鬥啊,你覺得魏國怎麼樣呢?」

劉禪喝了一口酒,笑著說:「此間樂,不思蜀!」

本來還想說有妹子,真幸福,後來話到嘴邊想想還是算了,畢竟有辱斯文,有傷大雅。司馬昭聽到之後非常的開心,又多叫了兩個妹子為劉禪跳舞。

劉禪來到魏國之後,一直無所事事,整天吃吃喝喝。

後來有大臣對司馬昭說劉禪留著是個禍害,不如儘早殺了。司馬昭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於是就去找劉禪,決定殺了劉禪。

司馬昭來到劉禪家門口,只見上面刻著3個大字「中山寨」。司馬昭細品之後,才發現劉禪的意思是什麼,他哈哈大笑,扭頭就走。

司馬昭一走,大臣就蒙圈了,不是來殺劉禪的嗎?怎麼走了呢?

司馬昭對大臣說:「你們看上面寫的什麼?」大臣看了看說:「中山寨。」司馬昭說:「倒著讀。」大臣說:「寨山中。」

司馬昭解釋說:「寨山中的意思就是『在山中』,劉禪把自己歸隱了,不問世事,他也不想當皇帝了,因此我也不用殺他,這樣我還能留一個好名聲。」

群臣聽到之後,才明白原來是這意思。就這樣,司馬昭沒有殺劉禪,讓劉禪一直安度晚年。

後人對於劉禪的評價不一樣,有人說他是亡國之君,有人說他是明哲自保,你覺得劉禪是個怎麼樣的呢人?

參考文獻:《三國志》、《魏略》、《晉書》等

相關焦點

  • 劉禪在牌匾上寫了3個字,魏國眾臣紛紛不解,司馬昭:倒過來讀
    其中,劉備的兒子劉禪,更是引人注目,一句「扶不起的阿鬥」流傳了上千年,至今常常被人們拿來形容一些不上進的人。小說中,將劉禪寫的是一文不值,簡直廢材一個,軟弱無能,毫無主見,甘於享樂,沒有了他父親劉備的那份壯志雄心,也沒有了恢復漢室的宏願,更沒有統一天下的野心,無奈,只能龜縮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任由他去擺布。
  • 劉禪投降留下3個字,司馬昭下令免死,眾人不解,司馬昭說倒著念
    但是與其他國家覆滅相比,蜀漢的覆滅方式就比較直接,因為這是劉禪主動拱手相讓,把國家交到司馬昭手上的。因為如此坦誠的態度,司馬昭也沒有過多的為難劉禪,反而冊封他為安樂公,準許他在洛陽享受榮華富貴。 而劉禪也因為自己留下的三個字而徹底打消了司馬昭的殺心,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劉禪並不是傳聞中的那樣無能?
  • 劉禪門口掛上3個字,司馬昭:免死,群臣不解,司馬昭:倒過來念
    有個詞叫做"大智若愚",當時蜀漢的敗績已定,那麼劉禪被俘虜後再跟司馬昭對著幹,豈不是以卵擊石? 蜀漢為什麼必敗,首先得從蜀漢格局說起。公元223年4月,劉備去世,劉禪繼承帝位。別看劉禪當了皇帝,可他這皇位還真坐不太穩。
  •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免死,群臣不解,司馬昭:你倒著讀
    此時的司馬昭身份十分的微妙,他並不是魏國的皇帝,但是卻實際上行使著皇帝的權力。與此同時,他手上還控制著兩個皇帝,一個是曹魏的曹奐,一個則是蜀漢剛剛投降的劉禪。作為一個臣子,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人羨慕了吧?一個臣子手中牢牢地抓著2個皇帝,2個皇帝還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這實在是作為一個奸臣的人生巔峰了。
  • 司馬昭看到劉禪在門上刻的字,下令放了他,這句話倒著讀就明白了
    劉禪,小名阿鬥,至於為什麼叫阿鬥呢?是這樣的相傳在劉禪出生時,甘夫人在夢中吞下北鬥星隨後懷孕了,所以劉禪的小名就叫阿鬥,但這並沒有改變劉禪無能事實,後人也常用「扶不起的阿鬥」來形容那些生性愚鈍,一生碌碌無為的人。
  • 劉禪寫三個字,司馬昭看後殺心全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反過來讀
    其中,劉備的兒子劉禪,更是引人注目,一句「扶不起的阿鬥」流傳了上千年,至今常常被人們拿來形容一些不上進的人。小說中,將劉禪寫的是一文不值,簡直廢材一個,軟弱無能,毫無主見,甘於享樂,沒有了他父親劉備的那份壯志雄心,也沒有了恢復漢室的宏願,更沒有統一天下的野心。
  • 司馬昭想殺劉禪,劉禪趕緊在門上寫上三個字,是什麼呢?
    乃至另有人覺得,劉禪即是在當時被劉備摔壞了腦筋呢,以是招致劉禪看起來傻傻的。但無論咋說,劉備就這麼一個兒子,逝世後固然由他來交班。但劉禪治國的才氣確鑿很有限,在他的統治時代,確鑿看不到任何出彩之處。當司馬昭進軍益州的時分,劉禪聽信小人的花言巧語,不做任何禦敵籌辦。後果敵軍將首都圍住的時分,劉禪傻眼,只好乖乖遵從。
  • 劉禪門前3個字,讓司馬昭殺意全退,大臣不解,司馬昭:反過來讀
    自從他奪了這兩個地方之後他的身體就逐漸地衰退,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後來的關羽死去,諸葛亮開始一人支撐蜀國。劉備更是種子死後將他的獨苗阿鬥,即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作為獨子劉備只能將他打下的江山傳給劉禪。不過,諸葛亮的偉大之處就是他之後仍然一心一意的輔佐劉禪,也從未有過謀反和取而代之的念頭,正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的3字,為何殺心全無,司馬昭:反過來讀
    後來劉禪在他的門前寫下了三個字,司馬昭知道後放下了心中的石頭,終於不再想殺死劉禪。劉禪門前的三個字原來劉禪被遷到洛陽的時候他非常擔心魏軍會在半路上偷偷殺死自己,但沒想到一路無事,而且到了洛陽之後司馬昭還封他為安樂公,為他建造了一座華麗的府邸,除了平時有人嚴加看管之外,生活起居還算體面。
  • 劉禪寫下三個字,司馬昭饒其一命,手下不明白,司馬昭:反著讀
    都知道劉備的兒子劉禪繼承了其父的衣缽,劉禪又被稱作「扶不起的阿鬥」,寓意自然一目了然,指他昏庸無能,但其實劉禪是有他過人之處的,要知道在諸葛亮去世三十年後蜀國才滅亡,如果劉禪真的一無是處,恐怕蜀國早就滅亡了,也撐不了三十年那麼久。
  •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免死,眾人疑惑,司馬昭:倒過來念
    老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據說是因為《水滸》中有太多暴力畫面,少年人血氣方剛,不適合多看;而人上了年紀之後,「人老成精」,往往思慮極多,這時候,就不太適合多看太多智計謀略的書。其實《三國演義》中,除了描寫謀士智計,也滲透了很多對人性的描寫。
  • 劉禪投降後在牌匾寫下三字,眾將領不解,司馬昭:倒過來念
    在所有的時代中,幾乎就只有一個「開國皇帝」有著非常出眾的能力,但是在三國時期一下子就出現了劉備、孫權、曹操三個足以統一天下的君主,而在三國末期還出現了像司馬懿這樣的奸雄,而又正是因為三國時期有這麼多的英雄才導致三國混戰數十年還沒有統一,在這段時間裡,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 劉禪投降後寫3個字,司馬昭才放心,群臣不解,昭:倒過來念試試
    十四歲的劉禪在劉備的期望下,為了讓他有一定的治國能力,於是就讓劉禪一直抄寫《申子》《韓非子》等歷史書籍來供他學習。並且請來伊籍老師教他學習《左傳》等一些知識,不僅要學習文學,同時也要學習武學。 投降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可以照顧老百姓,劉禪投降之後移居洛陽,司馬昭一直都是多疑,有一次就派人特意演奏蜀中樂曲來試探劉禪
  • 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三字殺意全無,大臣不解,司馬昭:反過來念
    導語: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三字殺意全無,大臣不解,司馬昭:反過來念 劉禪的繼位是無可避免的事,劉備雖然一生老婆不少,但是後代子嗣卻沒有幾個。
  • 劉禪寫3字掛門口,被放了一條活路,眾人不解,司馬昭:倒過來念
    「跑不過」說的是曹操,當年李傕與郭祀二人合兵一處,捉拿漢獻帝,走投無路之下,漢獻帝就差人向曹操求援,沒想到的是,信使還沒發出,聯軍就已經殺到。危難關頭,夏侯惇奉曹操之命趕到,救了漢獻帝一命,這才有了「說曹操,曹操到」之說。也是,論兵貴神速,誰又比得上曹操呢?
  • 劉禪寫了三個字掛在門口被放過,眾人不解,司馬昭:倒過來念
    還有一個被大家深度誤解的人,他就是蜀漢後主劉禪,他是劉備的兒子,從小生活在諸葛亮、關羽等人中間,因為他們的光芒,所以顯得劉禪非常中庸。而從小到大他也一直給人一種非常軟弱無能的形象。我們也知道後來曹魏進攻蜀國的時候,劉禪並沒有過多的反抗,而是直接投降了曹魏,這一舉動更讓人們認為他就是一個扶不上牆的阿鬥。
  • 劉禪寫了三個字,司馬昭心中大定,臣子不懂,司馬昭:反過來讀
    一提到劉禪,大家想到的就是「扶不起的阿鬥」,劉備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卻被他的兒子拱手相讓給了他人,確實是難以說的過去。甚至到今天都還流傳著一個成語叫「樂不思蜀」,把當年劉禪去了魏國之後貪圖享樂完全忘記了亡國之痛的諷刺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 三國有四位「衛將軍」:除了司馬昭,另外三位分別是誰呢?
    在司馬師看來,自己一旦去世的話,司馬昭可以憑藉衛將軍這一官職,從而迅速掌控曹魏都城洛陽,避免忠於曹魏的勢力趁勢反撲。不久之後,司馬師去世,魏帝曹髦命司馬昭鎮守許昌,令尚書傅嘏率六軍回京師。司馬昭用傅嘏及鍾會的計謀,自己率軍回京。到洛陽後,司馬昭晉位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內外諸軍、錄尚書事,輔助朝政,帶劍穿履上殿,司馬昭辭讓不受。
  • 亡國之後,劉禪寫給司馬昭3個字,不但保自己一命,還讓子孫封侯
    怎麼說,劉禪都是他的仇人。然而,劉禪亡國,來到洛陽之後,司馬昭為何還是不敢動他呢?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奧秘呢? 說起來主要有2點,首先來看第一點。 劉禪裝足了孫子,而且在洛陽和司馬昭上演了一場苦肉戲。如果,站在導演的角度來說,劉禪當時的演技至少也是4顆星。
  • 手下刺殺魏國天子曹髦後,司馬昭曾上書為自己洗白,內容字字扎心
    甘露五年五月,曹髦被司馬昭手下的成濟殺害,享年19歲。雖然司馬昭權勢滔天,但有些事情還是要做的,有些爭議還是要圓的。曹髦被刺殺後,太傅司馬孚聞訊趕到現場,將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大腿上。有意思的是,曹髦死後不久,司馬孚向太后進言,內容卻讓人有點尷尬。對於曹髦身後之事和魏國天子交接之前的內容,我們就從司馬孚的這次進言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