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留下3個字,司馬昭下令免死,眾人不解,司馬昭說倒著念

2020-12-03 騰訊網

劉禪,大家都不陌生,這位正是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兒子,人們稱之為蜀漢後主。

更有甚者直呼他為「扶不起的阿鬥」,原因就在於劉禪以一己之力拖垮了蜀漢整個國家的進程,以至於最後亡國。

但是與其他國家覆滅相比,蜀漢的覆滅方式就比較直接,因為這是劉禪主動拱手相讓,把國家交到司馬昭手上的。因為如此坦誠的態度,司馬昭也沒有過多的為難劉禪,反而冊封他為安樂公,準許他在洛陽享受榮華富貴。

而劉禪也因為自己留下的三個字而徹底打消了司馬昭的殺心,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劉禪並不是傳聞中的那樣無能?

一、劉禪成長背景

雖然後期劉禪貴為一國少主,但是劉禪幼年時期命途坎坷。因為遭受了過多的磨難,所以後人普遍認為是這些遭難才養壞了劉禪的腦子。

那劉禪究竟經歷了什麼?

作為蜀漢開國皇帝的劉備早年十分顛簸,身邊常有戰亂發生,於是舍妻丟子的事情也是常事。於是年幼的劉禪便經歷了兩件我們較為熟知的磨難,即長坂坡趙雲救阿鬥、劉備摔阿鬥。

可見劉禪多災多難。

一個幼兒生長在戰爭中,難免不會受到影響,所以像尋常百姓小兒那樣健康的成長顯然是並不可能的,而戰爭顛簸,劉禪也沒有機會、時間學習。

再加上劉備不曾像曹操那樣將孩子帶在身邊,疏於教導,最終養成了劉禪武不如曹丕,文不如曹植的模樣。就這樣劉禪庸庸碌碌地長大了。

等到他登基時,蜀漢統治模式早已升為困難級了。而劉禪也延續了他的平淡無奇直到國滅投降,這也是後來最值得大家詬病的地方。

有人說劉禪是「大智若愚」、又有人說他是賣國求榮,為保性命,所以司馬昭才沒能殺他,這又是怎麼回事?

二、三個字讓司馬昭消除殺心

蜀漢滅國後,劉禪立馬率領了數十名大臣投降魏國,緊接著劉禪便遷居到了魏國都城洛陽。為了彰顯自己的氣量,司馬昭將劉禪這位亡國之主冊封為了安樂公。有了爵位,劉禪便在洛陽盡情享受榮華富貴、貴賓待遇。

有一次司馬昭舉辦了宴會宴請劉禪等一眾降臣,宴會上有很多舞女賣弄風情,氣氛十分到位。不知怎的,一眾降臣竟然留下眼淚,他們回憶起在蜀漢時期自己也曾向如今一般快活地享受宴會之樂,可惜今非昔比,過去的自己還是國之重臣,如今卻成為了敵國的座下降臣。

群臣的這些舉動被司馬昭看在眼裡,他隱隱動了殺心,可是當他撇向一旁竟然看到劉禪在一邊玩的樂不可支。

司馬昭含笑問道,劉禪在這裡待得可否習慣。

沒想到劉禪竟直言說自己玩得很高興都不會思念蜀國了,這也成了樂不思蜀的由來典故。

劉禪的這一番話將司馬昭的殺心消磨了一半,在司馬昭看來,若是劉禪固守本分,自己也不會殺他。

後來司馬昭的朝臣屢次進言除掉劉禪,但是都被司馬昭一口回絕了。

原因就在於劉禪在自己家宅前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了中山寨三個字,向司馬昭表達自己絕不抵抗的決心。

眾人不解其中含義,詢問司馬昭後才恍然大悟。

原來牌匾上的三個字倒過來讀便是「寨山中」,諧音——「在山中」。

看來劉禪決心大隱隱於市,死不抵抗了,所以司馬昭徹底打消了殺心,讓劉禪在洛陽安度晚年了。

以至於人們都說劉禪是個「臥薪嘗膽」的狠人。

可是在我看來,劉禪降敵,將自己的國家拱手讓人此舉甚是不妥,與叛賊沒有兩樣。

不過在當時情境下,劉禪還能做出什麼優解也是個未知數。

所以終究,劉禪還是活成了普通人的模樣。

相關焦點

  •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免死,群臣不解,司馬昭:你倒著讀
    公元263年的時候,諸葛亮已經去世了將近30年,劉禪已經是50多歲的老人了,魏帝曹奐已經成了司馬家族的一個傀儡。就在這個時候,實際上掌握了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派兵南下攻蜀,負有盛名的姜維終究沒能挽救蜀漢,劉禪投降。為所欲為的司馬昭對劉禪這個亡國之君步步緊逼,卻因為劉禪寫下的兩個字而下令:免死。這是為什麼呢?
  •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免死,眾人疑惑,司馬昭:倒過來念
    大家注意一下, 蜀國並不是在諸葛亮死後就覆滅,而是在諸葛亮死(公元234年)後,將近30年,公元263年,後主劉禪才選擇投降。在這30年間,蜀國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劉禪治國有方,甚至是最後,魏軍鄧艾率軍從天險小道攻入蜀國,劉禪選擇出城投降,也是為了能夠將對百姓的傷害減少到最小。
  • 劉禪門口掛上3個字,司馬昭:免死,群臣不解,司馬昭:倒過來念
    有個詞叫做"大智若愚",當時蜀漢的敗績已定,那麼劉禪被俘虜後再跟司馬昭對著幹,豈不是以卵擊石? 蜀漢為什麼必敗,首先得從蜀漢格局說起。公元223年4月,劉備去世,劉禪繼承帝位。別看劉禪當了皇帝,可他這皇位還真坐不太穩。
  • 劉禪投降後在牌匾寫下三字,眾將領不解,司馬昭:倒過來念
    在所有的時代中,幾乎就只有一個「開國皇帝」有著非常出眾的能力,但是在三國時期一下子就出現了劉備、孫權、曹操三個足以統一天下的君主,而在三國末期還出現了像司馬懿這樣的奸雄,而又正是因為三國時期有這麼多的英雄才導致三國混戰數十年還沒有統一,在這段時間裡,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 劉禪寫了三個字掛在門口被放過,眾人不解,司馬昭:倒過來念
    在其他的朝代,幾乎都是只有一個「開國皇帝」能力出眾,但是在三國時期卻一下子出現了三個足以統一天下的君主。而在三國後期又出現了司馬懿這種野心非常大的陰謀家,這也是為什麼三國混戰數十年還沒有統一的原因,在這段歷史中也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多令人感嘆的故事。
  • 劉禪在牌匾上寫了3個字,魏國眾臣紛紛不解,司馬昭:倒過來讀
    世人都覺得,在長坂坡一戰中,趙雲捨命救劉禪後,卻被劉備狠狠地摔在地上,是被父親給摔壞了腦子,長大後了智力有所影響,憨憨傻傻的,幹啥啥不行,整日只知道享樂鬥蛐蛐。如果沒有諸葛亮一身維繫蜀漢,或許多少個劉禪早都淪為刀下之鬼了。因此,在《三國演義》一書中,諸葛亮病逝後,沒過多久,當魏國大軍來伐時,劉禪唯有舉雙手投降了!
  • 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三字殺意全無,大臣不解,司馬昭:反過來念
    導語: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三字殺意全無,大臣不解,司馬昭:反過來念 劉禪的繼位是無可避免的事,劉備雖然一生老婆不少,但是後代子嗣卻沒有幾個。
  • 劉禪寫3字掛門口,被放了一條活路,眾人不解,司馬昭:倒過來念
    而「扶不起」,指的便是蜀主劉禪,即使佔有蜀地天險,同時又有諸葛亮輔佐,他還是沒能守住基業,最終落了個「亡國之君」的結局。然而,劉禪貪玩的性子仍沒有改變,儘管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了「親賢臣,遠小人」,但他完全沒有聽進去,當賢臣都在外奔波勞碌時,他卻和小人黃皓攪合在了一起。
  • 劉禪投降後寫3個字,司馬昭才放心,群臣不解,昭:倒過來念試試
    諸葛亮在劉禪稱帝後一直對大多事物進行輔政,諸葛亮去世之後,期間有三十年劉禪獨立執政的時間,直到景耀六年(263年)才發起投降。從其接待夏侯霸等很多事情來看,劉禪這個人並非只知享受,投降的決策是為了老百姓們的生活,一個國君才是最明白國家各個地區情況的人。
  • 劉禪寫三個字,司馬昭看後殺心全退,眾人不解,司馬昭:反過來讀
    ,司馬昭就想著將其殺害,但是卻找不到什麼合適的理由,在一次酒會之上,司馬昭看劉禪已經喝多了,便故意問道「思不思蜀國」這是劉禪想都沒想直接說道「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句話也不知道是劉禪裝醉還是真的糊塗,而司馬昭聽了劉禪的話之後也十分的開心,沒想到劉禪為了貪圖享樂連已經自己的國家都忘了。
  • 劉禪寫下三個字,司馬昭饒其一命,手下不明白,司馬昭:反著讀
    都知道劉備的兒子劉禪繼承了其父的衣缽,劉禪又被稱作「扶不起的阿鬥」,寓意自然一目了然,指他昏庸無能,但其實劉禪是有他過人之處的,要知道在諸葛亮去世三十年後蜀國才滅亡,如果劉禪真的一無是處,恐怕蜀國早就滅亡了,也撐不了三十年那麼久。
  • 劉禪在門上刻3個字,司馬昭不敢殺他,群臣不解,司馬昭:倒著讀
    觥籌交錯之際,司馬昭問劉禪:「阿鬥啊,你覺得魏國怎麼樣呢?」 劉禪喝了一口酒,笑著說:「此間樂,不思蜀!」 本來還想說有妹子,真幸福,後來話到嘴邊想想還是算了,畢竟有辱斯文,有傷大雅。司馬昭聽到之後非常的開心,又多叫了兩個妹子為劉禪跳舞。
  • 司馬昭看到劉禪在門上刻的字,下令放了他,這句話倒著讀就明白了
    劉禪,小名阿鬥,至於為什麼叫阿鬥呢?是這樣的相傳在劉禪出生時,甘夫人在夢中吞下北鬥星隨後懷孕了,所以劉禪的小名就叫阿鬥,但這並沒有改變劉禪無能事實,後人也常用「扶不起的阿鬥」來形容那些生性愚鈍,一生碌碌無為的人。
  • 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的3字,為何殺心全無,司馬昭:反過來讀
    雖然蔣琬和費禕能夠短暫解決問題但卻不能根治,最終司馬昭趁蜀漢內憂外患之際派兵攻打蜀漢,第二年鄧艾大軍兵臨成都城下,劉禪出城向鄧艾投降,蜀漢就此滅亡。司馬昭出於政治需要沒有殺死劉禪,而是把他和蜀漢高官遷移到洛陽養老,但卻在劉禪的府上、周邊安插了大量眼線,想要抓住劉禪的把柄後處死劉禪。
  • 劉禪門前3個字,讓司馬昭殺意全退,大臣不解,司馬昭:反過來讀
    作為獨子劉備只能將他打下的江山傳給劉禪。不過,諸葛亮的偉大之處就是他之後仍然一心一意的輔佐劉禪,也從未有過謀反和取而代之的念頭,正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實對於諸葛亮來說,取而代之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以他在蜀國的地位與威望,他不需要費多大的力氣就可以完成。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劉備三顧茅廬,白帝城託孤,如此的信任,使得他忠誠於劉氏一族。
  • 劉禪寫了三個字,司馬昭心中大定,臣子不懂,司馬昭:反過來讀
    一提到劉禪,大家想到的就是「扶不起的阿鬥」,劉備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卻被他的兒子拱手相讓給了他人,確實是難以說的過去。甚至到今天都還流傳著一個成語叫「樂不思蜀」,把當年劉禪去了魏國之後貪圖享樂完全忘記了亡國之痛的諷刺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 司馬昭想殺劉禪,劉禪趕緊在門上寫上三個字,是什麼呢?
    乃至另有人覺得,劉禪即是在當時被劉備摔壞了腦筋呢,以是招致劉禪看起來傻傻的。但無論咋說,劉備就這麼一個兒子,逝世後固然由他來交班。但劉禪治國的才氣確鑿很有限,在他的統治時代,確鑿看不到任何出彩之處。當司馬昭進軍益州的時分,劉禪聽信小人的花言巧語,不做任何禦敵籌辦。後果敵軍將首都圍住的時分,劉禪傻眼,只好乖乖遵從。
  • 亡國之後,劉禪寫給司馬昭3個字,不但保自己一命,還讓子孫封侯
    第二個就是,大智若愚,實際上卻是一個可以治國之君。那麼在歷史上真實的劉禪,他到底是真傻,還是假糊塗?可以從以下幾個事情來簡單評估一下。 一、廢除丞相制度,把權利分化。 公元234年,諸葛亮北伐失敗身死疆場,對於劉禪來說既是一個好消息,又是一個壞消息。諸葛亮的死,可以解脫劉禪多年來的壓力。
  • 三國有四位「衛將軍」:除了司馬昭,另外三位分別是誰呢?
    自此,在晉升為大將軍後,司馬昭成功接替了司馬師留下的兵權,也讓曹髦奪回權力的計劃落空。甘露五年(260年),曹魏皇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 六個狠人要他死
    景耀六年(263),魏國司馬昭派鍾會、鄧艾和諸葛緒三路大軍伐蜀,鄧艾偷渡陰平小道,穿越七百裡無人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輕鬆拿下江由和綿竹,並在綿竹斬殺諸葛瞻,長驅直入,直逼成都,劉禪大驚,選擇投降,蜀漢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