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滅亡了蜀漢,立下蓋世奇功,為何反被殺?六個狠人要他死

2020-12-03 瞿凱明

景耀六年(263),魏國司馬昭派鍾會、鄧艾和諸葛緒三路大軍伐蜀,鄧艾偷渡陰平小道,穿越七百裡無人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輕鬆拿下江由和綿竹,並在綿竹斬殺諸葛瞻,長驅直入,直逼成都,劉禪大驚,選擇投降,蜀漢滅亡。

鄧艾滅亡了蜀漢,立下了蓋世奇功,司馬懿和司馬師都沒有做到,鄧艾卻一下子做到了,正是因為立下了赫赫功勳,鄧艾也有些飄了,便妄自尊大,狂妄起來,說了很多大話,因此,也給自己惹了大禍,很快,鄧艾就被殺了。

那麼,鄧艾功勞那麼大,朝廷本應該重獎鄧艾,為什麼他反被殺了呢?

鄧艾之死,除了他自己作死之外,還有六個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也就是說,有六個人一起合力殺死了鄧艾,這六個人都是誰呢?

第一個,是姜維。

姜維非常恨鄧艾,因為,多次和鄧艾交戰,互有勝敗,但是,姜維不服鄧艾,當然,姜維想利用鍾會先殺死鄧艾,然後,再尋找機會殺死鍾會,趁機恢復蜀漢,只是,遺憾的是,這個計謀沒有成功。

鄧艾曾驕傲地說,姜維是個英雄,可惜他遇到了我,就玩不轉了,意思是,他比姜維厲害,是姜維的剋星。有人聽到鄧艾這樣說,都嘲笑鄧艾。

《三國志 鄧艾傳》記載:「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有識者笑之。

從鄧艾的話中可以看出,鄧艾非常驕傲,得意忘形,因此,他不把姜維等人放在眼裡。

第二個,是鍾會。

鍾會和鄧艾一起伐蜀,鍾會率軍十萬,是主力,鄧艾率軍三萬,結果,鄧艾偷渡陰平小路,獨成大功,搶了他的風頭,鍾會當然恨鄧艾了,眼紅啊。

鍾會想殺死鄧艾,然後,在成都自立,想當第二個劉備,因此,鍾會便抓住鄧艾的一個把柄,做事不請示,向司馬昭打報告,說鄧艾想謀反,於是,司馬昭下令,逮捕鄧艾。

第三個,是監軍衛瓘。

衛瓘本來和鄧艾沒什麼矛盾,但是,鍾會一直想誣告鄧艾,聯合衛瓘,衛瓘身不由己,於是,也和鍾會一起誣告鄧艾謀反。

後來,鍾會作亂被殺,衛瓘怕誣告鄧艾的事情敗露,沒好果子吃,於是,便派和鄧艾有仇的將軍田續,半路追上鄧艾,將鄧艾父子殺死。

第四個,司馬昭。

鄧艾接受劉禪投降,進入成都,為了穩定當時的局勢,擅自以天子的名義,大肆任命蜀漢的官員,而不請示,司馬昭曾讓監軍衛瓘告誡鄧艾,凡事都要上報,不能擅自做主。

《三國志 鄧艾傳》記載:文王使監軍衛瓘喻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

但是,鄧艾以情況特殊為由,不聽,依然我行我素,其實,鄧艾當時的做法是對的,穩定成都是第一件大事,但是,錯就錯在,他應該多請示,而不是擅自作主。

因此,鄧艾犯了大忌,司馬昭能放心他嗎?本來鄧艾就功高震主,這下,更給自己添亂了,司馬昭因此猜忌鄧艾,開始不放心了。俗話說,君疑臣,臣必死。

第五個和第六個,分別是胡烈和師纂。

鍾會向司馬昭報告,鄧艾有反意,同時,胡烈和師纂也聯名告鄧艾謀反,一個人這樣說,兩個人這樣說,三個人也這樣說,最終,三人成虎,司馬昭就信了,對鄧艾下手了,下令,逮捕鄧艾,打進囚車,押送京城。

《三國志 鄧艾傳》記載:鍾會、胡烈、師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變釁以結。詔書檻車徵艾。

就這樣,六個人合力,殺死了鄧艾。

當鄧艾被逮捕的時候,鄧艾仰天長嘆,說:「天啊,我鄧艾是忠臣啊,沒想到,白起的遭遇,在今天又重現了。」

可惜,此時鄧艾明白已經太晚了。鄧艾軍事上是天才,可惜,政治上是白痴。

相關焦點

  • 姜維作為諸葛亮的得意弟子,為何碰上鄧艾總是輸?
    姜維得知消息後大驚,果斷帶一部分兵馬支援成都,而蜀漢後主劉禪在多位大臣的教唆下向鄧艾投降,自此蜀漢滅亡。儘管後來經歷鍾會、姜維叛變、鄧艾被冤殺,益州動亂等等事件,但自姜維、鍾會被亂兵殺死後動亂很快被司馬昭平息。司馬昭強行把劉禪和蜀漢舊臣遷到洛陽,名義上是幫他們養老,實際上是更好監視、管控他們。劉禪胸無大志在洛陽過得有聲有色,甚至還鬧出了樂不思蜀的笑話。
  • 藍玉立下蓋世奇功,為何被朱元璋剝皮弄死?藍玉案死了多少人?
    明初疆域圖就這樣,藍玉在這些名將的身後學習殺伐之道,學習軍事謀略,逐漸的成長了起來,他也將成為新的名將,他的光芒將蓋住所有人。元朝覆滅時,逃遁至塞北,當時北元尚存不可小覷的實力,他們經常到明朝邊界搗亂,捕殺邊關官吏和百姓,順便搶個劫。所以北元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雖然他也經常派大將出徵塞北,打過一些勝仗,但是並沒有傷到北元的筋骨。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的機會來了,「肅清沙漠,在此一舉」,藍玉受朱元璋命令,掛大將軍銜,率領十五萬大軍徵討北元皇室。
  • 解析三國戰爭:魏滅蜀之戰,本可守住的蜀漢是如何被魏國滅亡的?
    鄧艾自狄道南進後,派天水太守王碩率軍一萬,迂迴至沓中以東進攻姜維營,派隴西太守牽弘率五千人自洸陽向南,攻沓中以北,派金城太守楊欣率五千人自洸陽之西,前往甘松(沓中西),鄧艾率領主力在牽弘之後進入沓中。鄧艾得知鍾會有撤軍的想法後,立即派人向司馬昭提出了奇襲成都的建議,並於十月率精兵一萬由陰平南下,其餘兩萬人負責搬運糧草在後。陰平南下蜀地的唯一一條小道,經江油、涪縣可直達成都。但自陰平至涪縣間必須翻越摩天嶺,穿過岷山,道路極其艱險,大軍通行十分困難。在越龍門山時,因無法開路,鄧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 魏滅蜀之戰,蜀漢有十大悍將,為保國家血戰到底,最終殉國
    十:蔣斌可能絕大多數人對蔣斌這名字感到陌生,但他的父親就很有名了,乃是蜀漢重臣蔣琬。在蔣琬去世之後,蔣斌曾擔任綏武將軍一職,是漢城的守將。滅蜀之戰結束後,他隨姜維被迫投降鍾會。當鍾會暗結姜維反叛,卻事洩引發了兵變時,蔣斌則死在了亂軍之中。在《三國志·蔣琬傳》有記載:「(蔣斌)隨會至成都,為亂軍所殺。」
  • 劉禪投降時,其實還有1人能救蜀漢,可惜劉禪沒有重視,他是誰?
    也就是推廣屯田、興修水利,在這種經營下,魏國的實力不減反增。而蜀漢從諸葛亮身亡後,早先蔣琬等人是遵循諸葛亮定下的方陣,不輕易用兵。但姜維在247年後不斷對魏發動戰爭,導致了力量的消耗,加上後主寵信宦官黃皓。國力逐漸衰弱,且民間多有怨言,基礎大大地動搖了。令這樣的局面徹底打破的是260年發生的甘露事變,這件事後司馬家進一步掌控朝堂,惡行卻也令司馬家失去了輿論。
  • 都說虎父無犬子,為何諸葛亮才高八鬥,諸葛瞻卻平庸無能敗給鄧艾
    ,除了這些,諸葛亮還發明了孔明燈與木牛流馬,改進了諸葛弩,簡直是個全能型人才。 從各方面來說,諸葛瞻能力中規中矩,既不突出,也不平庸, 最起碼諸葛瞻與鄧艾的首戰還贏了一場,要知道這可是諸葛瞻平生第一次帶兵上戰場,而且帶的都是蜀漢的預備部隊,蜀漢的現役部隊及所有的精兵強將都在姜維手中。
  • 鍾會造反,想學劉備割據益州自立,他的底氣是什麼?
    景耀六年(263),魏國伐蜀,鄧艾率軍偷渡陰平小路,一支奇兵,拿下江由,攻克綿竹,直逼成都,劉禪隨即投降,蜀漢滅亡。劉備辛辛苦苦奮鬥了一輩子的家底,被劉禪一下敗光了。在伐蜀過程中,魏國大將鄧艾和鍾會,立下了大功,尤其是鄧艾,功勳赫赫,太引人注目了,鍾會和監軍衛瓘、胡烈等人,誣告鄧艾有反心,司馬昭隨即下令,讓鍾會逮捕鄧艾,鍾會讓監軍衛瓘,帶著司馬昭的手令,進入鄧艾大營,將鄧艾父子一舉拿下。
  • 劉備為何給兒子取名為「禪」,西蜀滅亡後劉禪子孫境遇如何?
    263年,劉禪投降、蜀漢滅亡,8年後也就是公元271年,劉禪在魏國都城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而在曹魏生活的8年裡,劉禪又是怎樣度過的呢?這還要從劉禪投降開始說起。
  • 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的3字,為何殺心全無,司馬昭:反過來讀
    雖然蔣琬和費禕能夠短暫解決問題但卻不能根治,最終司馬昭趁蜀漢內憂外患之際派兵攻打蜀漢,第二年鄧艾大軍兵臨成都城下,劉禪出城向鄧艾投降,蜀漢就此滅亡。司馬昭出於政治需要沒有殺死劉禪,而是把他和蜀漢高官遷移到洛陽養老,但卻在劉禪的府上、周邊安插了大量眼線,想要抓住劉禪的把柄後處死劉禪。
  • 魏滅蜀之戰,如果沒有鄧艾偷渡陰平,鍾會能突破姜維把守的劍閣嗎
    發生於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18萬魏軍兵分三路,由鍾會擔任主帥,攻入漢中,直插劍閣,幸好被姜維利用天險堵住在劍閣,在這個關鍵節點,由鄧艾率領一支奇兵,偷渡陰平小道,繞過劍閣,直插成都平原腹地,奪取江油,攻破涪城,兵臨成都,才最終導致了劉禪的投降,蜀漢的滅亡。
  • 三國殺武將陣亡十大最感人臺詞背後的故事,這才是真正的歷史!
    反正在那個混亂的年月,他們孤兒寡母保不住那片兵家必爭的是非之地,曹操在前,劉備、孫權在後,個個虎視耽耽。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投降以後,曹操並沒有放過她們,還是殺了他們母子。5、劉諶:國破家亡,諶,何以苟且於世!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孫,蜀漢後主劉禪第五子。三國時期蜀漢北地王。
  • 姜維長於兵事,治理能力卻不顯著,他的避禍更像是變相擁兵自重
    長於兵事的姜維,治理能力不顯著,他的避禍更像是變相擁兵自重,相當於蜀國的防長說"你們吵個沒完,我自己上",然後開始了自己的冒險。這樣,蜀廷高層很難信任,一旦完成對他手中兵權的稀釋剝奪後,各派會將矛頭指向他,至此蜀廷可能會借頭一用,夷族殺身在所難免,但也是出於他自己的選擇。蔣琬,費禕等人在時,他們治理的蜀漢雖然沒有諸葛亮在時那麼富強,但也還算安穩。
  • 蜀漢滅亡後,東吳如何單打獨鬥,對付曹魏和後來的晉朝呢?
    公元280年,西晉王濬帶兵首先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於是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至此東吳敗局已不可挽回。當然,東吳也不乏死戰之士,比如交州刺史陶璜就堅守不降,還是孫皓寫親筆信相勸,他才歸降西晉。西晉朝廷善待了孫皓,封孫皓為「歸命侯」,至此孫吳滅亡,西晉實現了全國統一。
  • 蜀漢、東吳各自佔據天險,為何卻都在短時間內走向了滅亡?
    蜀漢和東吳在赤壁之戰後獲得了一段時期的和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兩國國力雖然蒸蒸日上,但仍然不及雄踞北方的曹魏,北強南弱的局勢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公元263年,魏將鄧艾領兵至成都城下,蜀漢後主劉禪開城乞降,蜀漢亡。公元280年,剛剛成立的晉帝國滅江東吳國,三國歸晉。
  • 諸葛亮死後,蜀漢為什麼還能堅持29年之久?劉禪是真的傻嗎?
    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劉阿鬥的「傳奇」經歷,話說劉備老來得子,自然很重視劉禪,但劉禪一出生就遭遇了長坂坡之戰,尚在襁褓之中的他被趙雲拼死救護,後來又差點被繼母孫夫人帶回東吳。公元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立他為王太子,公元221年,劉備稱帝,立他為皇太子,按照繼承人的規格培養劉禪,學武學文,公元223年,劉備白帝城託孤,十七歲的劉禪繼承皇位,但國家政事還是由丞相諸葛亮處理。
  • 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黃皓和姜維對蜀國的滅亡有何責任?
    諸葛瞻的這句話,把蜀漢滅亡的責任推給了黃皓和姜維,其實蜀漢滅亡的責任,細說起來蜀主劉禪和諸葛瞻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是諸葛瞻是臣子,心裡有怨氣,不敢把矛頭對準皇帝,更不願意自己擔責任。
  • 戰報362,蜀漢丞相鄧艾下令,讓蜀漢鎮北將軍文虎率軍攻打烏林港
    玩《三國志11》戰報362,丞相鄧艾下令,讓蜀漢鎮北將軍文虎率領其部隊前去攻佔吳國的烏林港。公元276年7月1日,這邊蜀王姜維的部隊糧草告急,而小沛城又發生了瘟疫,城內十分的混亂。吳將陶濬1.4萬吳軍攻城部隊步步逼近,蜀國一時之間陷入困境。
  • 蜀漢正直坦言的大臣,為何為諸葛亮之死而拍手稱慶
    文|小河對岸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國主劉禪素服發哀三日以示悲悼。在此舉國哀悼之際,卻有一位蜀漢大臣,為諸葛亮之死而上疏稱慶。此人便是蜀漢犍為太守、安漢將軍李邈,據《華陽國志》記載:...十二年(234年),亮卒,後主素服發哀三日。
  • 三國殺:這些武將技能很舒服,鄧艾露出了「滑稽臉」!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是「榴槤愛遊戲」,陪伴你的每一天!喜歡就關注一波吧~這是第10期「榴槤三國那點事」。三國殺中有一些武將的技能很「舒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可以給隊友很好的發育,可以給隊友很好的配合,今天我們拿鄧艾為例,他在傳統意義上,是一個「覺醒」非常困難的武將,但是在下面這些武將的幫助下,可以很舒服的覺醒,跟著榴槤來看看吧!一、魯肅本來榴槤不打算寫他的,因為感覺和鄧艾配合有點雞肋,但是榴槤今天玩了一把「魯肅+鄧艾」的配合,竟然贏了,而且還是碾壓,所以索性就把他算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