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改編成了圖畫書,會好看嗎?

2020-11-23 新京報書評周刊

近十年紅紅火火的兒童圖畫書市場上,引進版權的國外作品始終佔據主導地位。國內原創兒童圖畫書雖然在增加,但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是極少數。無論是讀者還是作者、編輯,都想看到更多優秀原創兒童圖畫書的出現,但同時也始終在一些問題中徘徊:原創兒童圖畫書的薄弱之處在哪裡?什麼是中國故事和中國形式在圖畫書中合適的表達方式?怎樣才能創作出受歡迎的原創兒童圖畫書?怎樣才能讓更多有潛力的作者投入給孩子的創作?

正因為原創兒童圖畫書還遠未達到成熟和強大,每一位有特色的作者、每一部有特色的新作才都值得我們去關注。憑藉2016年的圖畫書處女作《烏龜一家去看海》獲得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並且入選了「2018年IBBY(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榮譽名單」的張寧,就是這樣一位作者。最近,她的新書——改編自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的同名圖畫書出版,我們採訪了她,聽她聊自己的創作故事。從中既能梳理出她本人的經歷與心得,也能從一個個案窺見中國原創圖畫書的一些問題與可能性。

張寧,圖畫書作家,擅長以傳統布藝的形式創作圖畫書。曾任漢聲雜誌社美術編輯,參與編輯《清明》《慈城·寧波年糕》《郭洞村》《俞源村》等書。當上媽媽後開始關注和創作圖畫書。

採寫 | 新京報記者 李妍

翻閱張寧用拼貼布料創作的兩本圖畫書《烏龜一家去看海》(以下簡稱《烏龜》)和《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以下簡稱《豬》),首先展開的環襯頁就會讓人有一點驚豔感——不只是美或好看,而且一下子就能被引入到各自獨特的氛圍中。

《烏龜》裡是深淺不一的藍色組成的一幅山水畫,《豬》裡是暗黃色調的村莊生活剪影,一個柔美靈動,一個在古樸中藏著壓抑。每塊布料周圍細細的針腳都看得見,輪廓也因布塊的質地顯得不那麼平整和圓滑,但仿若稚拙的手法卻不影響整個畫面的韻味和表現力。

《烏龜一家去看海》與《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的環襯頁。

張寧是近兩年新「湧現」出的國內原創圖畫書作者,《烏龜一家去看海》是她的第一本兒童圖畫書作品,2016年出版,而今年剛剛面世的根據王小波同名雜文改編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她的第二部作品。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張寧是幸運的。《烏龜一家去看海》出版後,在2017年獲得了第五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還入選了「2018年IBBY(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榮譽名單」。在並不十分成熟的國內原創兒童圖畫書領域,第一部作品就能得到關注和肯定,是不容易的。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作者: 王小波 原著 / 張寧 改編、繪 版本: 接力出版社 2018年5月

兩部作品最突出的特色是用了各種材質和不同工藝染色的布料製作了所有的畫面。這來自張寧多年來對布藝、繡花等工藝美術的喜愛和投入。她本身並不是學美術出身,在大學裡的專業是化學,畢業之後做了將近十年的工程師,後來才轉行到《漢聲》雜誌社做美術編輯。但張寧對工藝美術的喜愛由來已久,她說自己直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十三四歲時「在北京的書店裡買到那本小方本《實用美術》期刊時的欣喜」。在漢聲雜誌社工作期間,她跟隨團隊下鄉尋訪,記錄民間文化和民間手工藝。談起接觸過的花布、染色等民間手藝,張寧輕柔的語調裡會明顯多出興奮和喜悅。

《烏龜一家去看海》

作者: 張寧 版本: 接力出版社 2016年10月

《烏龜一家去看海》中用到的一些布料,就是她在那期間積攢起來的。比如用刮漿染工藝染色而成的藍印花布,被她用在了烏龜爸爸的大花背殼;她還用上了蠟染布、扎染布等等,「我家裡布可多可多了,家人都煩死我了」。為了實現想要的效果,她自己動手染色,製作用於山水背景的藍綠花紋。她用到了卷壽司的竹帘子來「夾染」,夾住折好的布,這樣夾住的部分不會被染色,就得到了想要的花紋。

《烏龜一家去看海》內頁。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同樣採取布藝作為創作手法,但風格有明顯的不同,《烏龜》主要用了「貼布繡」,而《豬》更多採取了帶有版畫和漢畫像石、畫像磚風格的剪布法。在色彩上,基調是「象徵泥土以及收穫」的黃色,並且運用了許多強烈的對比色,用來表現故事中的波瀾和情緒變化。即便是村民們圍攻黑豬這樣激烈的群戲場面,張寧也用簡練鮮明的顏色和具有設計感的構圖實現了。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內頁。

因為所選取的布料和手法與民間工藝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張寧作品得到的評價經常包含「傳統」「民族風」「中國元素」這樣的關鍵詞。但對於圖畫書創作來說,這些元素既是資源,也可能構成負擔——因為一本新的圖畫書不能落入舊的框架,應該有隻屬於它自己的故事和靈魂。張寧自己說,她並沒有刻意地打造民族風,「創作的時候並沒有想這麼多,只是自然而然地運用了這種方式」,之所以用布藝的形式創作,是來自她多年耳濡目染形成的化學反應。

對於兒童圖畫書來說,畫面和故事是不可分的共生關係。在美術方面,張寧「創造了一種既現代又傳統的插圖新樣式」(兒童文學作家、畫家王曉明的評價),展現出了獨特的個人創造力;而在故事上,她似乎就稍顯傳統與青澀,不是那種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主題」或者圓熟技巧的童書作者。

讓她開始《烏龜》一書創作的故事相當典型——因為有了寶寶,她想要給孩子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選擇,正適應著她兒子當時的年紀與認知階段。《烏龜》是一個有點類似「小馬過河」,但更複雜的故事。烏龜一家出發去看大海,但並不知道大海有多遠,他們一路上先後遇到小鳥、小螞蟻、毛驢、蒲公英、小魚……它們給出的答案各種各樣,但都是基於自身的經驗和認知,和烏龜一家的感知呈現出不同的偏差錯位。但最終,烏龜一家完成了自己「知行合一」的旅行,抵達了大海。故事裡能讀到豐富的動植物角色和足以觸動孩子思考的細節,但敘述中隱現著想要給孩子講述一個道理的成人視角,和作為一位新作者的拘謹。

《烏龜一家去看海》內頁。

而第二部作品選擇改編王小波的雜文,張寧說一方面是出於她對王小波的喜愛,另一方面也是想給逐漸長大的兒子講一個更適合他現在年紀的故事。為了讓小孩子能順暢地理解,她在改編時不得不刪去了有關文革的歷史背景、黑豬「談戀愛」等內容,把主角黑豬改成了一隻低齡的小豬,講述它自幼的成長。儘管如此,那隻不守規矩,跑步、跳牆、看體育節目、挑戰人類權威的小黑豬還是很好地體現了原作中的核心精神——叛逆和自由。而且,在童書中看到這樣的故事,是有趣又讓人興奮的。有了原作的支撐,再加上獨具風格和表現力的插畫,兒童圖畫書版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一次足夠飽滿的再創作。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內頁。

雖然在改寫過程中下了相當大的工夫,修改了無數次,但對於最後的成品,張寧自己覺得「對文字還是不太滿意」。當談起現在國內原創圖畫書在圖畫上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但故事仍然顯得薄弱,張寧也表示同意。

——當然,總體的創作環境和存在的問題,和身處其中的每一位作家的創作是兩回事。作為一個非專業出身並且不以此為職業,完全憑著自己的喜愛和心意來創作兒童圖畫書的作者,張寧已經做得足夠好。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妍;編輯:走走。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圖畫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用布藝風格講故事
    從左到右是北京服裝學院講師劉琦、作者張寧和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6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王小波的雜文名作《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影響了許多人,但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它會被改編成兒童圖畫書,讓我們可以放心地為孩子們講述這個獨特的
  • 第六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頒獎《外婆家的馬》獲頒首獎
    本屆書獎共頒發五個獎項,包括四個佳作獎和一個首獎,由作家謝華和畫家黃麗共同創作完成的繪本《外婆家的馬》獲頒唯一的首獎,除此之外,《一起去動物園》、《車票去哪裡了?》、《同一個月亮》、《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獲頒佳作獎。其中,畫家黃麗和圖畫書創作者張寧都是二度斬獲這一獎項,而第一次以圖畫書作者身份獲獎的謝華已經年屆七十。
  • 王小波真的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嗎?
    王小波的書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文學的異數,可王小波的意義不在於特立獨行,而在於人性的正常。邏輯讓王小波成為異數?邏輯學家之子王小波的 《黃金時代》有著一個特別的開頭:陳清揚找王二證明她不是破鞋時,王二完全可以從邏輯上證明她不是破鞋,「如果陳清揚是破鞋,即陳清揚偷漢,則起碼有一個某人 為其所偷。如今不能指出某人,所以陳清揚偷漢不能成立。」
  • 你見過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嗎?
    王小波,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寫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為什麼王小波將自己的這本書籍命名為《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呢?這隻豬其實是作者自己理想的化身,但為什麼是只豬呢?豬的命運是被人設置好的,公豬閹掉,長肉,傻吃,悶睡,等死;母豬下仔。但是豬也會不甘心於這樣的設置,所以種豬不與母豬交配,母豬會吃掉小宰。
  • 讀書|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一直被周圍的人提起,讀書求學時從圖書館拿起翻了一下,當時看到其中的「文革」、「下鄉」之類的描述不太感冒,感覺又是在聽老人家講述說那個大環境下的人和事,匆匆翻了翻就算讀完了,整個印象也就是有一隻特別的豬,但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隻「豬」,有點映射、象徵性質。
  • 第六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頒獎典禮暨第七屆華文圖畫書論壇在奉舉行
    今天,第六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頒獎典禮暨第七屆華文圖畫書論壇在奉舉行,吸引全國近300位兒童圖書出版人、研究者、推廣人及經營者等參加。 記者了解到,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自2009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頒獎典禮和圖畫書論壇,期望通過嘉許優秀創作者以鼓勵作家、出版社創作和出版原創圖畫書,並提倡公眾閱讀原創圖畫書,通過建立交流平臺
  • 王小波《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人生可以像豬一樣,特殊且獨立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教豬做人,還是教人做豬?這是王小波的一部隨筆。有些話仿佛永遠講不出口,僅僅是因為別人已經把反對它的話講了出來。因為這些話就成了心底的暗流,形不成文字,也形不成話語,甚至不能形成有條理的思路——它就變成了鬱結的混沌。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那隻特立獨行的豬,最終「死」在槍下
    ——王小波一隻豬,啥都會,會學汽車響、拖拉機響,學的很像,這是它的本事。但是,有一天,這隻豬學會了汽笛叫。上午十點,豬站在房頂上學汽笛叫,這個聲音是工廠工人下班的信號,於是,工人們就提前下班了。廠裡領導大怒。
  • 每周一卷|《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豬總是豬啊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全書以王小波文革時期下鄉插隊時的一個故事為敘述主體,故事主角「豬」是中國散文中非常罕見的表現對象,這個對象的選擇其實也說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種特立獨行的因素。在作者看來人和豬一樣,也是只求自由的本性,「它們會自由自在地閒逛,飢則食渴則飲,春天來臨時還要談談愛情」,無疑,豬所處的這種自然狀態,正如人所追求的自由生活一樣,是一種自然的要求和生活方式。作品選讀以下談到的一隻豬有些與眾不同。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句句寫豬,字字寫人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豬」這種動物,很少有文藝作品以它為主要表現對象,當然《西遊記》中對其有大量描寫,但這個「豬」是成精的「豬」。然而大家熟悉的王小波同志卻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豬的雜文,那就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在開篇寫道:插隊的時候,我餵過豬、也放過牛。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年少不懂王小波,讀懂已然到中年
    我是從《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開始知道王小波的,第一次讀的時候差點笑岔了氣。這篇小說為什麼這麼好笑呢?可能是因為書裡的主角,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隻豬吧。這篇文章以幽默詼諧之筆描繪出一隻特立獨行的又黑又瘦的豬,他是一個特別的「豬兄」。不同於其他豬接受人們給它們的安排,長肉,等死,這隻豬兄卻不一樣。它特立獨行,活得瀟灑。吃飽了以後,它就跳上房頂去曬太陽,或者跑到其他村寨裡找母豬。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在書中的這句話,你讀後有何感悟?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全書以王小波文革時期下鄉插隊時的一個故事為敘述主體,故事主角「豬」是中國散文中非常罕見的表現對象,這個對象的選擇其實也說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種特立獨行的因素。在作者看來人和豬一樣,也是只求自由的本性,「它們會自由自在地閒逛,飢則食渴則飲,春天來臨時還要談談愛情」,無疑,豬所處的這種自然狀態,正如人所追求的自由生活一樣,是一種自然的要求和生活方式。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句句寫豬,卻感覺字字都在說人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豬」這種動物,很少有文藝作品以它為主要表現對象,除了小時候常看的《西遊記》,但這個「豬」是成精的「豬」,然而,特立獨行的王小波也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豬的雜文,那就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即使是豬,也要特立獨行
    單單看這本書的名字,我覺得非常有意思,豬?還是一隻被描寫成那樣的豬?或許就像他的作者一樣,是一個有趣的故事。這本書,描寫了作者對工作,生活,對寫作,對社會的看法,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個人的一些言論和記敘。小波的文章當中,總是幽默有趣,表達方式大多數運用了反諷。
  • 民間故事如何進行圖畫書再造?
    楊永青、胡永凱、田原、詹同、溫泉源等致力於傳統豐饒資源的圖畫書轉化。楊永青繪圖的《呂洞賓趕羊造橋》、田原的《狼外婆》等都是經典之作。新時期以來,蔡皋、熊亮、周翔等在此領域繼續墾拓,創作了《一園青菜成了精》《耗子大爺在家嗎》《寶兒》《六月六曬龍袍》《百鳥羽衣》等系列作品。這些植根於中華悠久歷史與文明,彰顯中華文化特色的圖畫書成為全球化背景下凸顯中國文化異質性的重要存在。
  • 小熊包子圖畫書歡笑表演會亮相童書展 推廣情景化閱讀
    昨天,在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上,「開往幻想的列車——小熊包子圖畫書歡笑表演會」暨情境化閱讀大型成果展示與評優活動正式啟動。  來自浦南幼兒園的師生們利用音樂、道具等多樣化的情境閱讀方式,演繹了《開往熊鎮的列車》中的奇幻場景,帶領小朋友們進入了小熊包子和熊豆豆的冒險之旅。小青蛙講故事的小選手們,朗誦了改編自《開往熊鎮的列車》的童謠,將一對小夥伴的兄弟之情演繹的淋漓盡致。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特立獨行的豬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使自己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可是知道的那一刻,還是會被揍得鼻青臉腫,手足無措。我從小給小胖起了一個外號:豬。小胖笑嘻嘻地回應道,即使我是豬,也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不像你這隻老實牛。高中小胖在省城經常給我來信,把省城的所有東西都描繪得天花亂墜,像什麼步行街的瀘州燒餅,天鵝湖面的飛鳥,大蜀山頂的電線桿。
  •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這標題的意思絕對不是說王小波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啊!雖然王小波也很特立獨行啦,但我沒有罵王小波的意思,王小波是情感真摯坦白的人,非常厲害。今天剛剛看完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久久不能平靜,想把這篇文章簡述一下,記錄下來。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我渴望變成豬,擁有獨立和自由精神的豬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著名學者王小波的隨筆集。書很薄,只有180多頁,共57篇,每篇不長,平均2000字左右。起初是被名字吸引,讀過之後,不自覺的被這隻豬吸引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這本隨筆集的第一篇,相當整本文集的主題,起著定調子的作用。文章講述了王小波當知青時餵過的一頭豬。
  • 小月書評|荒唐的年代,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各位小主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篇小編在大學時學過的一篇王小波先生寫的作品——《特立獨行的豬》有網友對其評價是這樣的:這個世界上好看的臉蛋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而如王小波這般睿智、有趣、理性又特立獨行的人,你很難遇上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