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次發現罕見「暗翅蟬屬」(圖)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香港首次發現罕見「暗翅蟬屬」(圖)

    圖中的「暗翅蟬屬」為首次於香港發現,它們的體積較一般蟬小,身長只有25至30毫米,胸部背面的白色十字是它們最大的特徵。其中一種罕見蝴蝶細灰蝶只有25毫米長,身有斑馬紋,多出沒於長洲、大澳及東湧。(環保協進會提供)來源:香港《明報》

  中新網11月18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環保協進會於過去一年發現,原來長洲有不少罕有的物種,包括首次於香港發現的暗翅蟬屬。協進會發言人期望旅客到長洲旅遊時,除了太平清蘸與海鮮海產,還能多留意該區珍貴的生態環境,有助保育自然環境。

  協進會於去年5月在長洲的漁會公學設立登「綠」長洲環境教育中心,為該處生態進行每月4次的日間及夜間普查,記錄區內鳥類、兩棲類及昆蟲等數量及出沒地點。

  9種蝴蝶屬非常罕見

  環保協進會項目經理梁敏軒表示,由去年7月至今年10月,他們於日間普查中發現長洲共有110個蝴蝶品種。根據漁護署分類,當中9種蝴蝶屬非常罕見、11種屬罕見和25種屬不常見。相對香港共有230多種蝴蝶,在長洲出沒的品種已佔近全港一半,顯示長洲擁有豐富的生態物種。該9種罕見蝴蝶多屬灰蝶或弄蝶,它們飛行速度快,而且體型較小,較難被發現。其中細灰蝶只有25毫米長,身上有斑馬紋,多出沒於長洲、大澳及東湧。

  登「綠」長洲中心正式開放

  協進會另於長洲白漕灣發現了暗翅蟬屬,是首次於香港發現。暗翅蟬屬是蟬科的一種小型蟬類,身長約25至30毫米,棲息於低海拔地方,過往曾在廣州、印度、寮國等地被發現。它們的特徵是胸部背面的白色十字斑紋、黑色的翅膀和紅色的腳,梁敏軒估計現時長洲約有十多隻暗翅蟬屬。

  登「綠」長洲環境教育中心成立超過一年,17日正式向公眾開放。中心負責人鄭明珠是土生土長的長洲人,她期望能將長洲建設成一個多元環保小島,並藉中心推廣長洲傳統文化及其生態。她表示,除了舉辦生態導賞團,中心亦會舉辦生態導賞員訓練班予長洲居民,幫助推廣長洲生態。

相關焦點

  • 一男子無意間發現一隻「五彩蟬」,蟬到底能有多漂亮
    蟬俗稱知了,有「蛻變高鳴」之意,據說能給人帶來好運與幸福。可能大部分人見過的知了顏色都是偏暗的,與樹皮顏色相近,因為這樣可以與環境融為一體,防止被天敵發現,不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世界上有一些蟬就是不走尋常路,外表顏色十分鮮豔,非常漂亮。
  • 香港首次發現稀有蝴蝶品種--伊灰蝶
    人民網香港10月18日電 香港生物物種豐富,不時發現新品種,漁農自然護理署今年6月接獲市民通知,在大埔滘郊野公園內發現新蝴蝶品種,初步鑑定後,暫可確定是伊灰蝶屬,是在香港甚至是內地首次發現的蝴蝶屬。
  • 首次出現蟬形玉器,二里頭遺址發現高規格夏代墓葬
    近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一座高規格的夏代墓葬,墓葬內首次出現蟬形玉器。據了解,該墓葬極可能是二里頭遺址迄今為止發現的隨葬品最為豐富的一座。新發現的墓葬位於二里頭遺址宮殿區5號基址院內,規模較大,屬第一等級墓葬。蟬形玉器出土於墓葬中部,長近4釐米,玉石材質還有待進一步鑑定。
  • 罕見螢火:青城山現黃緣短角窗螢 四川首次發現
    兩天前,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就在秋夜的青城山發現了一群分布長達數百米的螢火蟲。而其海拔1100米左右的所在地,則是他第一次遇見這樣的螢火蟲群。驚奇之餘,更令他興奮的是,該種屬正是名為黃緣短角窗螢的短角窗螢屬螢火蟲。根據記載,該種螢火蟲是2001年才被發現的一個新種,除了山東和臺灣外,其他省區未見記錄。本次發現,則是四川首次。
  • 江西首次發現!
    推薦閱讀點擊文字可直接跳轉閱讀↑↑↑首次發現!白斑素獵蝽Epidaus famulus馬頭山保護區昆蟲新記錄種臺灣灑灰蝶Satyrium formosanum (Matsumura,),本種翅黑褐色,雄蝶前翅中室端有1個暗灰色橢圓形性斑;後翅臀角突半圓形上有1個新月形橙色斑紋,有2個尾突,其中位於cu1脈端的短。
  • 江西首次發現!
    首次發現!在江西從未記錄過日前江西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昆蟲資源調查時發現了它系江西首次發現,雄蝶前翅中室端有1個暗灰色橢圓形性斑;後翅臀角突半圓形上有1個新月形橙色斑紋,有2個尾突,其中位於cu1脈端的短。
  • 廣州白雲山首次發現香港後稜蛇 是我國特有物種(圖)
    香港後稜蛇遊弋於白雲山溪流。  廣州首次發現環境優劣指示生物香港後稜蛇蹤跡  個頭很小,與人為善(無毒),卻喜歡對環境「挑三揀四」的中國特有蛇種——被稱為環境優劣指示生物的香港後稜蛇首次在廣州發現!
  • 二里頭遺址發現高規格夏代墓葬 首次發現蟬形玉器
    央廣網鄭州1月11日消息(記者李凡)繼新發現的縱橫交錯的道路和牆垣把二里頭都城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之後,二里頭遺址考古發掘又傳出好消息:不久前,二里頭遺址宮殿區5號基址院內發現了一座高規格的夏代墓葬,目前正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考古實驗室內清理。
  • 雲南大理首次發現慄鳶 罕見「雙宿雙飛」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有拍鳥愛好者在雲南大理洱海月溼地拍攝到了兩隻猛禽的照片,經多方專家鑑定,確認該猛禽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慄鳶,這也是大理州首次發現並記錄到慄鳶的影像慄鳶,又叫紅老鷹,隼形目鷹科齒鷹亞科慄鳶屬,為中型猛禽。主要分布於亞洲和澳洲,常棲息在江河、湖泊、沼澤和海岸等地帶,以蟹、蝦、蛙、魚、昆蟲等為食。
  • 雲南大理首次發現慄鳶 罕見「雙宿雙飛」
    近日,有拍鳥愛好者在雲南大理洱海月溼地拍攝到了兩隻猛禽的照片,經多方專家鑑定,確認該猛禽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慄鳶,這也是大理州首次發現並記錄到慄鳶的影像。 慄鳶,又叫紅老鷹,隼形目鷹科齒鷹亞科慄鳶屬,為中型猛禽。主要分布於亞洲和澳洲,常棲息在江河、湖泊、沼澤和海岸等地帶,以蟹、蝦、蛙、魚、昆蟲等為食。
  • 漢中這裡首次發現罕見水鳥「翹鼻麻鴨」!
    從岸邊望去,這群鳥兒的頭部和上頸部呈黑褐色,猶如裹了一條長長的圍脖;下頸部以及背部、兩腰側、下翅和尾羽都呈全白色 經專業人士辨認,這種水鳥名叫「翹鼻麻鴨」,在當地較為罕見,估計是遷徙途中在寧強暫時落腳的
  • 研究者稱首次在澳海域發現罕見大鰭魷魚「圖」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2日發布公報說,該組織的科研人員在澳南部的大澳大利亞灣拍攝到5隻大鰭魷魚的罕見鏡頭,這是首次在澳海域發現這種軟體動物。新華社發(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供圖)這張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1月12日提供的照片顯示的是科研人員發現的大鰭魷魚。
  • 寧波首次發現罕見怪蟲——眉斑東螳蛉
    眼尖的胡老師看到葉片上有隻十分細小的怪蟲,我馬上湊近觀察發現它只有不到2cm長,前肢很像螳螂的捕捉足,但肯定不是螳螂的一種,因為它有2對透明的翅膀。胡老師說一定是脈翅目的螳蛉,但這也是他從未在野外見過的蟲子。在寧波的野外,脈翅目的昆蟲除了常見的草蛉和不常見的蝶角蛉、蟻蛉外幾乎沒有別的種類印象。螳蛉科的標本我也只是在《中國昆蟲圖鑑》上見到過,想不到我們寧波也有這種非常古怪的昆蟲分布。
  • 寧波首次發現罕見怪蟲——眉斑東螳蛉
    眼尖的胡老師看到葉片上有隻十分細小的怪蟲,我馬上湊近觀察發現它只有不到2cm長,前肢很像螳螂的捕捉足,但肯定不是螳螂的一種,因為它有2對透明的翅膀。胡老師說一定是脈翅目的螳蛉,但這也是他從未在野外見過的蟲子。
  • 浙江首次發現,網友:超美!大自然最好的禮物
    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的卵 ,通過仔細對照參考文獻、比對鑑定和諮詢專家,確認為金斑喙鳳蝶的卵。 在浙江省尚屬首次發現。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
  • 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品種蜥蜴首次現身香港 圖
    圖:10呎長的罕見水巨蜥首次現身香港(來源: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7月31日電 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品種蜥蜴,長達十呎的罕見水巨蜥30日首次現身香港。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十呎水巨蜥今年8歲,在眾人的圍觀和拍照下也沒發脾氣,只輕輕挪動頭部「向人問好」。但拍照時不能使用閃光燈,因為若它感覺到威脅會變得有很強攻擊性。據爬蟲專家介紹,它動作快捷,會張口咬、使用尾巴等作為武器,但它不會主動攻擊人。水巨蜥十分聰明,記性很好,特別記仇,所以它是惹不起的。
  • 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品種蜥蜴首次現身香港(圖)
    圖:10呎長的罕見水巨蜥首次現身香港(來源:香港大公報)中新網7月31日電 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品種蜥蜴,長達十呎的罕見水巨蜥30日首次現身香港。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十呎水巨蜥今年8歲,在眾人的圍觀和拍照下也沒發脾氣,只輕輕挪動頭部「向人問好」。但拍照時不能使用閃光燈,因為若它感覺到威脅會變得有很強攻擊性。據爬蟲專家介紹,它動作快捷,會張口咬、使用尾巴等作為武器,但它不會主動攻擊人。水巨蜥十分聰明,記性很好,特別記仇,所以它是惹不起的。
  • 武夷山發現又一罕見蝶類——斯斯黛眼蝶
    近日,福建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科考小組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內發現一隻罕見的斯斯黛眼蝶,這是繼去年武夷山青龍景區工作人員發現金斑喙鳳蝶後,又一珍稀蝶類在武夷山被發現,據專家介紹,它在國內極少記錄,很是罕見,此次發現為武夷山又增添了一新蝶種,對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罕見!浙江首次發現!
    浙江首次發現罕見白化小鸊鷉!近日,浙江玉環漩門灣溼地內首次發現的罕見白化小鸊鷉這隻白化小鸊鷉和其它地區發現的不太一樣,其他地區發現的白化小鸊鷉全身白色白化動物由於外表十分顯眼,隱蔽性差,影響捕食的成功率,同時又容易被天敵發現,對生存環境有更高的要求。
  • 武夷山發現又一罕見蝶類——斯斯黛眼蝶
    近日,福建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科考小組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內發現一隻罕見的斯斯黛眼蝶,這是繼去年武夷山青龍景區工作人員發現金斑喙鳳蝶後,又一珍稀蝶類在武夷山被發現。據專家介紹,它在國內極少記錄,很是罕見,此次發現為武夷山又增添了一新蝶種,對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