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傳】民法典實施後,法律年齡對照表(果斷收藏)

2021-01-08 澎湃新聞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將正式實施,法律年齡隨之改變,當我們從一個受精卵那天起,按下年齡的計時器,我們的故事就計時開始了。其實,法律也和年齡一樣,伴著我們的一生。

0歲以下

胎兒還不能稱做法律上的「人」,法律只認可其為「胎兒」。儘管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人,但仍然具有法律意義。

《民法典》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另外,為體現對「胎兒」特別保護,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孕婦不適用死刑和治安拘留。

0-1歲

0-1歲——父親不能隨便離婚

《民法典》第34條規定:1周歲以內,嬰兒的父親不得向母親提出離婚,但母親提出離婚或者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父親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1-6歲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一歲以下的小孩為嬰兒,一歲以上不滿六歲的為幼兒,六歲以上不滿十四歲的為兒童。為了嬰兒的利益,哺乳自己不滿一歲的嬰兒的婦女,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不適用治安拘留。

6-7歲

第五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入學。」由此看來,六歲是一個人開始行使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法定起點時間。

另外,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條的規定:「學齡前兒童在道路上行走,須有對其負有管理、保護職責的人帶領。」據此,未滿六歲的幼兒,尚不能單獨在街道上或者公路上行走。

8歲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18歲以下的為未成年人,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規定:

8歲是一個很重要的年齡分界線,把未成年人分成兩個階段:8歲前為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歲以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12歲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滿12歲的人可以合法地騎自行車、三輪車上路了。也就是說,年齡未滿12歲的小孩在道路上騎車是違法的,否則一旦發生事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此希望家長要負起監護責任,不要讓未滿12歲的孩子騎車出行。

因此,未滿12周歲,共享單車可不要隨便騎哦!

14-16歲

14歲是一個十分重要也很危險的年齡。因為從這一歲數開始,人們將可能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行政法、刑法上的責任。根據《刑法》第十七條規定,14—16歲屬相對刑事責任年齡,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14歲也是法律對部分人嚴格保護的一個年齡界限。刑法規定,十四歲以下的女性兒童為幼女,與幼女發生性行為,無論幼女是否同意,均成立姦淫幼女犯罪,應當以強姦論從重處罰;同時無論男女,只要是未滿十四歲均可成為拐騙兒童罪的對象和拐賣兒童罪的對象。由於刑法只規定了拐騙兒童罪、拐賣兒童罪和拐賣婦女罪,所以,拐騙十四歲以上的人或者拐賣十四歲以上的男性人,都不能追究刑事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14—16歲的未成年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不執行治安拘留處罰。詢問不滿16歲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應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到場。

16-18歲

這個年齡段具有與14—16具有幾乎同等重要的法律意義。因為從這一年齡開始,人開始有了勞動的權利,法律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

可另外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年滿十六周歲,可以駕駛電動車自行車或殘疾人機動輪椅車上道行駛。

《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已滿16歲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18歲

到了18歲這個年齡,就屬於成年人了。享有廣泛的公民權利: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權參與國家管理,擔任公職和社會職務的資格(包括擔任警察、律師、公務員),辦理公司、企業。於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十八歲的男性公民,應當被徵集服現役。

《民法典》第十七條規定: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20-22歲

根據《民法典》1047條規定,從20歲開始,女性獲得了結婚的權利能力。在婚姻領域,男性比女性要遲兩年到22歲才獲得結婚的權利能力。未達法定婚齡,無論男女,以夫妻名義同居者,無論是還舉辦過婚禮,或者通過弄虛作假騙取了結婚登記,均不能獲得合法婚姻的效力。同時國家鼓勵晚婚,超過法定結婚年齡2年後結婚的屬晚婚。

23歲

如果你事先已從法學院校及其他大學畢業並獲得了相應的學歷,並通過司法資格考試,你可能被任命為法官或者檢察官。當然你還必須同時具備其他條件,如具有中國國籍、擁護中國憲法、身體健康等(見《檢察官法》和《法官法》規定)。

25歲

《公證法》規定,凡具備一定條件,並年滿25歲——65歲的公民可以擔任公證員。

45歲

如果你有志報國、為全國人民效力,並且具備相應的條件,通過法定的程序,此時,你有資格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憲法》第七十九條規定)。

55-60歲

除非另有規定,女性公務員到了這個年齡,就該退休了(《公務員法》規定)。而男性公務員可以比女性多幹五年。

另外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60歲以上的為老年人,在我們的社會溫暖的大家庭中,應該得到特別優待和尊敬,因為尊敬他們,就是尊敬我們自己,任何人都會老。對老年人各地制定了許多優待措施,如規定老年人可以免費乘坐城市公交車、地鐵,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公園應免費向老年人開放等。

60-75歲

這個年齡若發生交通事故致殘或死亡,殘疾賠償金及死亡賠償金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60歲以後命越來越不值錢了!!!(這是法律規定的)

最高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五條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75歲以上發生人身傷害事故致殘或死亡的,相應的賠償金按5年計算。

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對年滿70歲以上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不執行治安拘留處罰。

死亡

財產被繼承

去世以後,生前的財產若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將按照《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按照以下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既沒有第一順位的繼承人,也沒有第二順位的繼承人,財產被宣告為無主財產後,收歸國家或集體所有!

特別注意:在2020年12月31日前侄子、外甥等均不是法定繼承人!!!

(不過!《民法典》實施後,侄子、外甥均可代位繼承!!!)

另外,你若不想讓辛辛苦苦掙來財產死後變成兒子、兒媳婦或女兒、女婿的共有財產,你也得立遺囑,明確所有財產只歸兒子或女兒個人所有,否則繼承後即變為共有財產啦!!!

原標題:《【普法宣傳】民法典實施後,法律年齡對照表(果斷收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解讀:法律年齡對照表
    《民法典》解讀:法律年齡對照表 2020-09-11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雲普法」讓民法典落地生根
    為繼續保持廣州法治宣傳工作在全國的領先地位,打造廣州成為全國新媒體普法的領跑者,內容創新、手法創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市普法辦著手組建「廣州雲普法」團隊,為推動民法典普法工作助力。「『廣州雲普法』團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廣州市律協婚姻家庭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小非認為,團隊匯集了法律界的頂尖專家人才,確保內容的高質量高水平。
  • 學習宣傳民法典,貴州律師這樣做
    2.推進《民法典》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進企業結合村民實際,採取以案釋法、法治講座、法律問答等方式對民法典知識進行宣傳,開展活動共計50餘場次。印製2萬多份民法典讀本、宣傳頁等,由每次民法典宣傳律師分發供村民學習使用。
  • 民法典即將實施,史上最全的法律年齡對照表來了,邵陽人速存!
    2021年1月1日 《民法典》將正式實施, 法律年齡隨之改變, 當我們從一個受精卵那天起
  • 「哆唻咪」上海嘉定演奏普法依法治理協奏曲
    繼續深化重點普法目錄、普法依法治理通知單、基層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規則「三項制度」。年內下發4份普法通知單,分別是各地區開展年度法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會議;各系統開展本單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會議暨「誰執法誰普法」專題推進會;觀看學習民法典公開課;提交「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報告。
  • 【實踐】「哆唻咪」,這個區演奏普法依法治理協奏曲
    聚焦憲法學習宣傳教育「知天氣」。舉辦第七期「法治嘉定建設」領導幹部專題培訓班。完成全國、市級「七五」普法終期檢查驗收組對嘉定區「七五」普法期間憲法及民法典宣傳的驗收,把本區憲法學習宣傳實施工作提煉好、總結好、展示好。
  • 【新法發布·普法】進機關、入校園、走鎮街,新會法院巡迴普法在路上
    >巡迴普法新會法院幹警們進機關、入校園、走鎮街深入宣傳掃黑除惡工作成效引導群眾了解、學習民法典01進機關新會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劉振宇應邀分別在市、區幹部培訓班、派發宣傳單頁、競答互動等形式在轄區人流集中的廣場、街道巡迴開展掃黑除惡暨民法典專題普法宣傳7月29日/會城法庭/新會人民會堂7月30日/古井法庭/古井鎮地王廣場幹警們用生動的語言
  • 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舉辦《民法典》普法宣傳講座
    為進一步做好《民法典》的宣傳、闡釋及普及工作,在學院內營造學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圍。12月23日,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邀請求法律顧問舉辦《民法典》普法宣傳講座。全體教職工參加本次講座。講座開始前,學院向參加講座的教職工發放了《民法典五十問答》普法手冊,手冊分為人生之初、成年之後、成家置業、養老繼承四大模塊,對人一生中面臨的主要法律疑惑進行了解答。講座中,主講人向全體教職工講解了《民法典》編纂和頒布實施的重要性及重大意義,並從具體案例告訴大家學習民法典的重要性。同時,以如何運用《民法典》解決社會中一些較為常見的法律問題,對相關的條文進行了解讀。
  • 普法| 民法典學習(16)民法典頒布後史上最全的法律年齡對照表!附送...
    《民法典》實施後,法律年齡隨之改變,當我們從一個受精卵那天起,按下年齡的計時器,我們的故事就計時開始了。其實,法律也和年齡一樣,伴隨著我們的一生。0歲以下 胎兒還不能稱做法律上的「人」,法律只認可其為「胎兒」。
  • 全國首個市級新媒體普法團隊——「廣州雲普法」來啦!
    廣州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廖榮輝介紹了廣州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的情況。民法典審議通過後,廣州市法宣辦、市司法局迅速行動,印發了在全市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實施方案,積極開展新媒體普法。截至目前,「廣州普法」抖音號設置「民法典系列」專題,發布短視頻39條,點擊量5536.8萬。在公號和頭條號等發布 「民法典」專題宣傳21篇,總閱讀量近10萬。
  • 民法典「第一案」亮「典」
    推動民法典更好落地實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去年5月28日民法典公布後,省高院黨組高度重視,就實施民法典進行專題學習、制定實施方案、提出工作要求,從強化理念提升、強化系統培訓、強化權益保障、強化普法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保障了民法典在我省順利實施。如何更好地學習宣傳民法典,確保民法典正確實施?
  • 普法宣傳「掌中寶」,把法律送到群眾指尖
    山東 威海11月16日下午,齊魯法治文化建設視頻觀摩交流會召開,山東省威海市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市法學會黨組書記孫新強出席威海分會場會議,並在全省視頻會議結束後的接續會上,就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進行了工作部署。
  • 維權視窗|民法典頒布後史上最全的法律年齡對照表
    民法典頒布後史上最全的法律年齡對照表0歲以下胎兒還不能稱做法律上的「人」,法律只認可其為「胎兒」。儘管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人,但仍然具有法律意義。8歲根據我國法律規定,18歲以下的為未成年人,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規定,8歲是一個很重要的年齡分界線,把未成年人分成兩個階段:8歲前為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歲以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 民法典來了:共和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正式實施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九部法律同步廢止。從生前到身後,從財產到人身,從物質到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 我市掀起民法典學習宣傳新高潮
    8月20日上午,我市召開深入推進民法典宣傳貫徹暨首屆「濟南市十大法治人物」頒獎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對學習宣傳實施民法典進行再宣傳、再動員,對全面依法治市有關重點工作進行再強調、再部署,並為首屆「濟南市十大法治人物」及提名獎獲得者頒獎。
  • 普法興起來活起來實起來
    近日,河北冀秦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洪亮走進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文化路街道紅旗裡社區的抖音直播間,就民法典中群眾急切關注的法律規定進行普法解讀。群眾紛紛提問,李洪亮一一作答。5年來,秦皇島市委市政府以提高社會公眾法治觀念、文明素養為目標,大力實施「七五」普法規劃,統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各項事業納入法治化軌道。
  • 煥廷說法|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實施後,法律年齡對照表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將正式實施,法律年齡隨之改變,當我們從一個受精卵那天起,按下年齡的計時器,我們的故事就計時開始了。其實,法律也和年齡一樣,伴著我們的一生。根據《刑法》第17條規定,14-16歲屬相對刑事責任年齡,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14歲也是法律對部分人嚴格保護的一個年齡界限。
  • @廣饒人:今年的法治宣傳教育月怎麼過?一大波精彩活動在等你!
    通過國家設立節日的方式來紀念、慶祝、宣傳憲法,有助於社會各界深化對憲法內容和含義的直觀認識。其目的是增強憲法觀念,傳播憲法精神,提高公民法律信仰和守法意識。我國之所以確定每年的12月4日作為國家憲法日,是因為現行憲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實施的。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
  • 王霞:普法宣傳戰線上的鏗鏘玫瑰
    她就是區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股科長王霞。面對新環境、新崗位,雖然有不適,但多年的軍旅生涯,鍛造了王霞堅毅的性格和不畏困難的品格,在短暫思索和徘徊後,她利用業餘時間全面系統學習法律法規知識。  為了把普法宣傳工作做的更好,王霞不斷創新普法形式,組織開展了「模擬法庭進校園」「模擬法庭進社區」「普法進早市」 「普法進超市」和「普法進廟會」等活動,將以往傳統的「大水漫灌」式宣傳變為「精準滴灌」式服務,普法宣傳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 普法不停頓,我們不止步!
    2020年惠州市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報告評議會暨全市普法工作聯席會議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召開。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樓門前展區被評議的五家單位通過宣傳展板、普法工作檯帳、普法工作實物等向與會人員展示介紹普法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