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化石記錄史前巨鱷鏖戰巨蟒瞬間(圖)

2021-01-07 中國青年網

 

 

  【科技訊】11月13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雜誌報導,6000萬年前,哥倫比亞森林可能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巨獸之戰,猶如怪獸影片中的場景。當時,一頭身長20英尺(約合6米)的巨型鱷魚與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蛇展開對決。

  

  這種新種鱷魚的化石是在哥倫比亞的煤礦中發現的,同一地區還發現了巨蛇骨骼化石。兩隻動物曾生活在古代雨林生態系統的淡水中。這是一種適應能力,與恐龍滅絕後的氣候變化有關。

  

  首席研究員、美國佛羅裡達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佛州大學地質學系研究生亞歷克斯-黑斯廷斯表示:「為了在環境惡劣的年代生存下來,最理想的生存工 具就是擁有適應能力,能夠生存在很多不同類型的棲息地,適應周圍的環境並利用其他動物無法利用的資源。它們能夠在新棲息地存活,雖然鱷魚種群往往無法適應 環境惡劣的時代而難以倖存。」

  

  黑斯廷斯指出,巨型鱷魚如何適應更高的溫度能夠啟發科學家,有助於了解物種在氣候變化和外來物種入侵情況下可能發生何種變化。研究人員將這種鱷 魚命名為「Acherontisuchus guajiraensis」,是古新世新大陸熱帶地區首批出現的陸地動物之一,以魚類為食。這種鱷魚的嘴長而窄,長滿尖利的牙齒,善於捕殺大型肺魚和類似 北梭魚的其他魚類。它們的頭骨也發生變化以適應生存環境,能夠快速閉合顎部,死死咬住過往的魚。

  

  A. guajiraensis可能與現代鱷魚類似,後者也以魚類為食,例如印度的大鱷魚。然而,古代鱷魚與現代鱷魚沒有直接血緣關係,它們只是一個旁支,早已 經滅絕。A. guajiraensis與蟒蛇Titanoboa生活在同一棲息地,為了爭奪食物展開競爭。除了這種競爭外,Titanoboa還可能捕殺A. guajiraensis。體型較小的鱷魚是這種巨蛇最喜歡的食物之一。Titanoboa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蛇,身長超過12米。

  

  黑斯廷斯在接受《生活科學》雜誌採訪時說:「年幼的鱷魚必須時刻警惕這種巨蛇,因為這種蛇更喜歡捕食小鱷魚,而不是魚類。發育成熟之後,它們就安全了,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A. guajiraensis是dyrosaurid家族的新成員,這一鱷魚種群據信主要生活在海洋。新發現的A. guajiraensis化石顯示,這個家族的一些種群大部分時間都在淡水棲息地度過。A. guajiraensis一度生活在一條寬闊的河流,河水最後流進加勒比海。黑斯廷斯說:「它們的骨骼發生變化以適應新棲息地。低能量的淡水環境與沿海生 態系統截然不同。成年個體也會在陸地上生活。」

  

  在導致恐龍以及其他很多大型海洋爬行動物滅絕的災難中,Dyrosaurid家族倖存下來。研究人員認為對淡水河和新食物來源的適應能力成為它們得以倖存並從非洲擴展到美洲的關鍵。研究論文刊登在《古生物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澎湖發現5米長史前巨鱷化石 鑑定為全新物種(圖)
    澎湖發現5米長史前巨鱷化石 鑑定為全新物種(圖) 2009年04月01日 08:3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史前巨獸泰坦巨蟒,世界上最大的蛇,可以和恐龍一較高下
    很多人說看過超過15米,甚至超過18米的,這些都是一些可信度不高的說法,目前有記錄的是一條生活在哥倫比亞的蛇。 這條蛇經過測量,體長7.49米,體重約為136-181公斤,如此體型吞下一隻鱷魚絕對不是問題。可惜的是,它在攻擊視頻記錄者時,被射殺。 然而體長7米的森蚺並不是今天的主角,史前動物泰坦巨蟒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蛇。
  • 史前動物大戰:泰坦巨蟒打得過梅爾維爾鯨嗎?
    這是兩種「史前巨獸」之間的比較。且不說兩種動物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即便是生活在相同的年代,它們也不會有交手的機會。因為泰坦巨蟒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蟒科動物,而梅爾維爾鯨則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因此,要判斷兩種無法相遇的動物誰更厲害?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科學家復原史前巨蟒:15米長重1噸可吞鱷魚[圖]
    原標題:科學家復原史前巨蟒:15米長重1噸可吞鱷魚[圖] 但在6000萬年前的地球上,在今天屬於哥倫比亞的一大片沼澤林地之中卻的確潛伏著一種巨大的蛇類:泰坦巨蟒,它是迄今人類所知體型最為龐大的蛇類。這種巨蟒體長超過50英尺(約合15米),體重超過2500磅(約合1100公斤),相當於綠水蚺平均體重的10倍以上,而綠水蚺是今天橫行沼澤的巨蛇。
  • 2009年才被發現的史前怪物化石,《方舟生存進化》立馬就遊戲化了
    2009年才被發現的史前怪物化石,《方舟生存進化》立馬就遊戲化了 泰坦巨蟒這種恐怖生物,在現實生活也是存在的。
  • 史前巨鱷—普魯斯鱷,地球少有的「王八殼」剋星
    19世紀末,他來到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研究植物,無意間發現了一塊鱷魚化石,經過研究,這個鱷魚化石是目前沒有發現過的物種,1892年他將這種巨鱷命名為普魯斯鱷(Purussaurus)。普魯斯鱷復原圖在隨後的50年,科學家沒有發現過普魯斯鱷的化石,直到1941年,人們在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發現了巨型鱷類的頭骨化石,全長801毫米、寬達535毫米。
  • 史前巨鱷能殺霸王龍!怎麼可能?
    史前巨鱷能殺霸王龍!怎麼可能? 恐鱷是一種非常巨大的史前鱷類,與今天的美洲短吻鱷是親戚,但是生存年代久遠得多。恐鱷生存於距今8200萬至7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分布在西部內陸海道兩岸,所以它的化石都是在美國中部的惡地中被發現的,包括了蒙大拿州、猶他州、懷俄明州、新墨西哥州、新澤西州、喬治亞州、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德克薩斯州和北卡羅拉納州。墨西哥北部也有恐鱷化石的記錄。
  • 史前巨鱷像狗一樣奔跑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Paul Sereno與加拿大蒙特婁市麥吉爾大學的Hans Larsson,在尼日和摩洛哥發現了5具生活在1億年前的、具有驚人差異的恐怖鱷魚化石。儘管這些鱷魚存在著各種差異,但它們卻共同擁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徵——能夠像哺乳動物一樣利用四肢在陸地上奔跑。 如果換一個時間和場景,這5種史前生物都有可能出現在《星際迷航》中。
  • 巨鱷與巨蟒基因配種實驗,沒想到發生了悲劇,科幻電影分享
    這天帽子哥遇到一條七八米長的巨鱷,帽子哥立馬讓手下出手將巨鱷抓住,然後送到自己改裝的卡車裡做實驗。帽子哥的終極目的就是把巨鱷和巨蟒的基因進行混合,然後就能製作出長生不老藥。奈何這條巨鱷體型十分巨大,帽子哥給他注射了足以讓大象睡十幾個小時的麻醉藥,結果兩個小時就醒了過來,醒來後發現肚子有點餓,就順便把兩個科研人員吞了進去,其他科研人員嚇得紛紛逃走。
  • 史前巨鱷:400公斤遠古「炎魔」 吃巨龜
    這種史前鱷魚被命名為Anthracosuchus balrogus,其種名來自託爾金奇幻小說《魔戒》中中土大陸的炎魔(Balrog)。炎魔是「黑影與火焰的生物」,站起來有人類的三、四倍高,潛伏於摩瑞亞地下深處的礦坑中。
  • ...重達2500磅(1133.98公斤)的泰坦巨蟒(Titanoboa)重新回到人們的...
    這種大蟒蛇的近親生活在6000萬年前的哥倫比亞北部地區  北京時間3月27日消息,美國史密森學會已經令一種6000萬年前在雨林裡蜿蜒穿梭的長達48英尺(14.63米),重達2500磅(1133.98公斤)的泰坦巨蟒(Titanoboa)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繼恐龍滅絕之後,其他食肉動物開始爭奪統治地位。泰坦巨蟒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這種比任何蟒蛇都大的史前巨蟒顯然也是歷史上最大的蟒。
  • 連霸王龍都怕的史前巨鱷真的存在嗎?
    連霸王龍都怕的史前巨鱷真的存在嗎?這是一幅很有名的古生物復原圖,作者是大神勞爾·馬丁,圖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恐鱷(Deinosuchus)和「霸王龍」(Tyrannosaurus)。正是因為這幅復原圖的廣為流傳,才給人一種恐鱷能殺死霸王龍的錯覺!
  • 史前巨蟒能生吞霸王龍?恐龍時代十大最兇猛動物盤點_遊俠網 Ali213...
    1、史前巨蟒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根據哥倫比亞北部出土的蛇類骨架化石推測,55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巨蛇可能是研究者已知蛇類中最長的物種。研究人員將這條巨蛇命名為Titanoboa cerrejonensis。
  • 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蛇是泰坦巨蟒,它是最危險的生物嗎?
    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蛇是泰坦巨蟒cerrejonensis,這是一種史前蟒蛇,從哥倫比亞拉瓜吉拉Cerrejon煤礦發現的28個標本化石中發現。這些化石顯示,生活在5800萬至6000萬年前古新世時期的泰坦巨蟒,最大體長12至15
  • 地球上史前十大最強悍的動物,光看照片就嚇哭!
    這種史前Arctotherium(南美巨型短面熊)平均體重達到1600~1700公斤,站立時高度可達到4.9米!02泰坦巨蟒在距今6000萬年的南美洲哥倫比亞東北部的瓜希拉半島的沼澤地中曾生活著駭人的史前巨鱷,但這些巨鱷卻常常淪為一種蟒蛇的食物!
  • 時代周刊2009年十大新物種:史前巨蟒重1噸(圖)
    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2009年度十大新物種,其中「博薩維毛鼠」位居榜首,迷你霸王龍、重達1噸的史前巨蟒均榜上有名。  科學家及化石收藏家亨利·克裡斯坦(HenryKriegstein)的名字命名了迷你版霸王龍——「Raptorexkriegsteini」。是克裡斯坦購買了這個恐龍化石,但他當時並不知道它們是從中國走私出來的。在得知這件事以後,他同意將這些化石捐獻出來用於科學研究,並將最終歸還中國。
  • 史前巨蟒是否還存在於某個角落,神秘的巨大蛇影又到底是何生物
    很多小夥伴們都在電視上看過一些有關史前巨蟒的電影,我們對史前巨蟒的印象也一直都是它非常的巨大,並且非常的兇狠,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生物。人們不僅慶幸道幸好這些史前巨蟒已經滅絕了,不然這對人類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我們可能隨時都處在危險之中。
  • 同樣作為「史前巨鱷」,普魯斯鱷與恐鱷誰更強?
    同樣作為「史前巨鱷」,普魯斯鱷與恐鱷誰更強?這類問題就是「關公戰秦瓊」,普魯斯鱷與恐鱷都是史前巨獸,體型差別不很大,食物習性也可能有部分類似,但由於化石的殘缺,並不能確定它們到底哪個更大一些難以比較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