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7 12:58 |浙江新聞客戶端 |施雯
衢州、麗水山區的紅壤土質疏鬆,很適合番薯的生長。冬日裡,記者與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專家相約,烤著番薯,侃起種薯經。
南北方番薯烤起來,比比哪個更好吃?
冬天如果不吃個烤番薯,感覺整個人都不太好。
最近,記者網淘了山東番薯,用空氣炸鍋做了烤薯,吃了卻感覺沒有以前街上買到的好吃。
那麼,烤番薯這樣人見人愛的街頭小吃,到底是北方的好吃,還是南方的好吃?
為了尋找答案,我來到省農科院作核所小院,和薯類育種與栽培研究室的項超博士一起烤了回番薯。
「空氣炸鍋做烤薯不錯,我也在用,今天烤的都是半斤一個的番薯,我用200度高溫烤了50分鐘,這兩個品種你都嘗嘗看。」
沒錯了,顏色橙黃,富含胡蘿蔔素的『浙薯13』就是記憶裡烤番薯的味道,而白番薯的口感有點粉,略偏幹。記者家裡購買的山東番薯做的烤薯,吃起來太軟爛,感覺還是『浙薯13』好吃。
番薯界的審美,北方纖長,南方圓潤
番薯這個東西,南北差異還是挺大的。
北方薯區的土壤偏砂性,一般種出來番薯外形比較細長,像『煙薯25』之所以叫羊角蜜薯,就是因為纖長的外形而得名的。
如果把羊角蜜種到南方薯區來,因為我們這邊的土壤一般粘性偏大、透氣性較差,番薯中間就容易鼓起來,長成大腹便便的樣子,所以,南方的番薯外形上普遍比北方圓潤。
南北方的飲食差異,同樣影響著番薯品種的選擇。
北方種的番薯,更多是用來做澱粉加工,比如粉條、粉絲,這就需要選育澱粉含量高的品種,通常以白肉為主。
南方番薯,多為鮮食,省農科院沈升法老師收集來浙江本土番薯品種62份,多以黃心、紅心為主,除了烤著吃、蒸著吃,還有可以生吃的水果番薯。
當然,北方人也一樣愛吃烤薯,但在烤薯的審美上,南北可謂大相逕庭。
北方人喜歡的烤薯看起來是皺巴巴的,要達到這種明顯的視覺收縮效果,他們會選擇乾物質含量25%以下的番薯。
符合北方審美的烤薯代表品種就是『煙薯25』,它水分含量高,烤完以後,感覺羊角短了一大截,口感也是偏軟爛的。
南方人對烤薯,在視覺上沒有北方那麼極致的追求,倒是更在意味覺上的體驗。
我們會選擇乾物質含量30%的番薯,它的口感更紮實一些,簡單講,可以用「軟糯彈牙」四個字來形容這種口感。
相信,這種無與倫比的味覺體驗是深受大部分浙江人喜愛的,而『浙薯13』就在這方面有卓越的表現。它的神秘香氣和甜味,從哪裡來?
除了口感,番薯的香氣和味道,也影響著人們對它的喜好程度。
番薯的甜味,來自自身澱粉的轉化。一般農村人家都知道,剛從地裡收上來的番薯,要放上一段時間吃才更香甜。這個放置的過程,其實是在讓番薯的澱粉緩慢轉化成糖分。
從番薯升級到蜜薯,市面上大部分的品種,需要1個月時間,以浙江為例,本地9-11月份收上來的番薯,在家裡陰涼處放置一個月後食用,可以一直吃到春節。
吃著甜,聞著香,這種香味就是兒時記憶裡的味道,小小烤薯究竟是如何散發這般攝人心魄的香味的?
答案就是,熱反應和類胡蘿蔔素降解以及糖苷萜類的熱釋放的香味。
香氣物質主要來源於麥芽糖參與的熱反應。比如,『浙薯13』的糖類物質以麥芽糖為主,用「香甜可口」四個字來形容,可謂實至名歸。
蒸番薯為什麼沒有烤的好吃?
『浙薯13』是上世紀90年代末起在浙江推廣的,是我省番薯界當之無愧的流量擔當,不過,番薯這個物質在中國其實是個舶來品。
原產於中南美洲秘魯等國的番薯,在明朝萬曆年間流入中國,栽培歷史已有400多年。
番薯營養豐富,比起水稻,這種作物栽培管理相當簡單,所以在戰亂或是饑荒年代,它便成為人們的主糧,也曾榮升為重要的戰略物資。
不過,你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蒸的番薯沒有烤的好吃?這個問題的答案,則隱藏在番薯的甜味和香味中。
番薯裡糖的種類很多,比如果糖,吃起來甜蜜,卻鮮有回味,麥芽糖則不同,它不但甜蜜,而且香味悠長。同時,經過高溫的催化,能幫助番薯有效地完成風味的轉化,這也是蒸出來的番薯,往往沒有烤得好吃的一大原因。
16108595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