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當年做過一件好事,直到今天,孔林仍然見不到烏鴉

2021-01-10 舊聞新知2018

我們都知道,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就在今天的山東省曲阜市,在他故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曲阜建了孔廟、孔府和孔林,合稱「三孔」。

這其中,孔林最神秘,因為這裡有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烏鴉從來不會落在這裡的樹木上。

孔林又叫「至聖林」,是一個人造園林,也是孔氏家族的墓地。這裡有超過兩萬株樹木,都是參天古樹。按理來說,墓地的附近應該會有很多烏鴉才對,因為烏鴉是一種喜歡吃腐肉的鳥類,何況這裡還有著十分茂盛的樹木,但奇怪的是,這裡偏偏沒有一隻烏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關於這件事,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有一次,孔子帶著自己的學生去外出遊玩,在郊外的時候,遇到一個獵人正在獵殺一隻烏鴉。獵人射中後,剛想去撿起中箭的烏鴉,不料卻受到了不遠處烏鴉群的攻擊。在烏鴉們的進攻下,獵人只好扔下了那隻烏鴉,狼狽地逃走了。隨後,那群烏鴉紛紛落在死去的烏鴉身邊,發出痛苦的哀叫聲。

孔子看見後,非常感動,就親自把這隻死去的烏鴉埋掉了。

後來,孔子周遊列國時,因為政治上的原因遭到一群追兵的攻擊,手無寸鐵的孔子眼看就要命喪於此,這時突然飛來了一大群烏鴉,幫孔子趕走了這些追兵,還一直保護著他回到故鄉。

這就是著名的「三千烏鴉兵救孔子」的故事。

後來,這些烏鴉一直守護著孔子,即使孔子早已故去,它們也一直守在孔廟中,但卻從來不會去孔林中打擾主人。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傳說,不能讓人信服。那麼,對於這種現象,科學家是如何解釋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在孔子故去後,他來自各地的眾多學子們把各種珍稀的花草樹木種在了孔林之中,而這些植物大多都有著很濃鬱的香氣,這種氣味是烏鴉最討厭的,所以烏鴉就不會到孔林中來了。

另一種說法是,孔林中的樹木都不適合烏鴉築巢,林中也沒有充足的食物來源,並且因為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附近有很多如狐狸、野貓等動物,它們恰好都是烏鴉的天敵,所以烏鴉根本不會在此處活動。

科學家給出的這兩種說法,看上去都很有道理,你更傾向於哪種說法呢?

相關焦點

  • 山東孔林的千古傳說:上不落烏鴉,下不招蛇,真實原因與迷信無關
    孔子創立儒家,宣傳仁、恕、誠、孝等思想,用孔子自己的話來說,他和普通術士不一樣,「吾求其德而已」。如今孔子很多理念仍然作用於我們的生活,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與儒學有莫大聯繫。為了紀念孔子,後世帝王不斷追封他本人,同時也給予孔子後代一定地位,並且在孔子的故鄉山東濟寧曲阜還有「三孔」:孔府、孔廟,孔林作為推崇儒學的象徵。
  • 曲阜孔林有兩個古怪的現象,上不落烏鴉下不招蛇,這是什麼原因?
    曲阜孔林有兩個古怪的現象,上不落烏鴉下不招蛇,這是什麼原因?其實我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學過孔子的一些言論,而這一些言論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啟發。其實孔子留下的儒家學說,給後人也是帶來了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他的一些言論也是讓我們從中領悟到很多深刻的道理。
  • 孔林千年不落一隻鳥,烏鴉鼠蛇不棲息於此,這是為啥?
    文/一軒歷史孔林千年不落一隻鳥,烏鴉鼠蛇不棲息於此,這是為啥?歷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所長眠的地方往往都會被後世保護起來,以表達對於逝者的尊敬,以及對於對方生前巨大貢獻的肯定。就比如山東曲阜的孔林,這裡就是孔子以及其後裔安息的地方,也就是這些人的家族墓地,值得一提是,孔林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其古老程度不言而喻。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哲學家,在中國古代文化人物中屬於地位非常高的一位,受到後世很多人尊敬。他的很多教學思想以及為人處事道理也被後世傳承和學習,一度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後世發展影響巨大。
  • 為何山東孔林烏鴉不棲、蛇類遠避?背後原因令人嘆服,與迷信無關
    據說這個地方烏鴉不棲蛇類遠避,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孔子的墓地位於山東省,名叫孔林,與孔府、孔廟合稱為「三孔」。同時,還被國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這個地方樹木茂盛,卻沒有烏鴉的打擾,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就要說起關於孔子的一個典故了。
  • 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有十萬座墳冢,為何卻烏鴉不棲蛇類遠避?
    孔子是我們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古人了,他素有「萬世師表」之名,他創立的儒學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受到極高的推崇,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中國人熱情好客、尊師重道、禮尚往來、尊老愛幼的美德都是受了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孔子可以說是我們所有後人的老師,說他有萬世師表之名一點都不為過,就連古代帝王也都對孔子極為尊敬
  • 山東孔林有哪些古怪之處?烏鴉不棲蛇類遠避,背後原因與迷信無關
    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一直以來都倍受古今中外人們的追崇。他主張以「仁」為本,自漢代開始就一直是封建統治者的主流統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維繫了中國長期和平穩定的局面,對中國的社會發展起到了相當巨大的作用。那麼這樣的一位偉人死後,又埋葬在哪裡呢?據說這個地方烏鴉不棲蛇類遠避,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世界最大的家族墓地,墳冢超十萬座,兩千年來卻烏鴉不棲蛇類遠避
    說起這個「林」,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出名的,莫過於山東曲阜的孔林了。「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因為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很多人不知道,孔林是中國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綿延至今2400多年、足足佔地3000多畝,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 孔子的寺廟有多神奇?鳥不棲息蛇不敢靠近,專家研究後找出了原因
    孔子談不上富有,他的一生艱苦而清貧,不過他的弟子當中不乏世家大族子弟和富有之人,許多國家的君主雖然不採納孔子的治國思想,但對他本人還是非常尊敬的,因此當孔子死後,有許多人捐款,為他修建孔林。孔林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心中的聖地,也是百姓眼中非常神秘的地方,關於這個地方流傳著許多故事。比如在孔林當中,烏鴉不會在附近築巢棲息,蟲蛇也不在孔林出現。
  • 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葬,墳冢超過10萬多座,卻看不到烏鴉與蛇類
    而是處於山東曲阜的孔林,是孔子與其後裔的家族墓地。現在已知在孔林中有超過10萬座墳冢,整個孔林的佔地更是有3000多畝。現在,孔林已經不僅僅是我國內最大的墓地了,就算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獨一無二。孔林無疑是墓葬數量最多的,歷時最長的家族墓葬了。另外,無論是在規模上來說,還是在保存完好程度上來說,孔林都是最好的。這也主要得益於,孔子從古自今對我們都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 1966年孔子墓蒙難:墳冢被掘 聖賢頭顱被當球踢
    會後,紅衛兵們分頭衝進孔廟、孔林、周公廟,砸碑、拉匾、搗毀塑像。    有人從孔子像中掏出了一部線裝古書,這是一部裝禎考究、古色古香的明版《禮記》。緊接著,人們又從孔子,以及包括顏回在內被稱作是「四配」「十二哲」的孔子門生塑像肚裡紛紛掏出了線裝的《周易》、《尚書》、《詩經》、《春秋》、《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
  • 蔣雲全:每天堅持做一件好事
    蔣老仍然堅持每天讀書看報,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道德模範在身邊姓名:蔣雲全年齡:83歲職業:離休老幹部類別:樂於助人感人一語:我承諾過,每天要做一件好事,我現在做到了,未來還會繼續做下去。湘潭在線2月16日訊(湘潭日報通訊員 彭婷)毛主席曾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嶽塘區有這樣一位老黨員,在參軍時曾許下諾言,要求自己每天做一件好事。如今,這位老人已能無愧地說:「我做到了每天做一件好事,我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他就是今年83歲,有著62年黨齡的老黨員蔣雲全。
  • 我國最大家族墓地,佔地面積200萬平方米,千年來烏鴉不棲蛇遠避
    我國最大家族墓地,佔地面積200萬平方米,千年來烏鴉不棲蛇類遠避。這個墓地就是孔林,也就是孔子以及其後裔的墓穴所在地,顯然這個地方是相當講究的,整個孔林佔地面積達到了200平方米,而墳冢則是有10萬餘座,並且在每個朝代,其實都會有一定的東西添置上去。比如說在漢代的時候,就增加了祠壇。
  • 尋訪孔子故地,感受聖人遺風——記育秀小學五年級六班曲阜之行
    長久以來,在被中華文明浸泡過的廣袤大地上,在生生不息的一代代人們的意識中,不論男女老幼、文化高低、貧富貴賤,都有著清楚的儒家思想印記。比如:我們隨時能脫口而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等這些有溫度的話語,這些思想也成為我們的社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 瀘州民間故事:都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你知道烏鴉黑的來歷嗎?
    傳說現在的烏鴉早先的名字叫鳴蟬。那麼為什麼後來叫烏鴉了呢?事情是這樣的,就在很早以前,有父子倆相依為命,生活雖不算富裕,倒也過得去。一天,老農正在編鬥笠,一隻雪白的小鳥即天上的神鳥鳴蟬飛到他家院壩的樹上叫道:「老農、老農,災難降臨,災難降臨!」
  • 孔子最愛的門生為什麼被砍成肉醬,導致孔子不敢吃肉餅了
    子路名叫仲由,是「孔門十哲"之一,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善於評論和謀劃政事而著稱,子路為人非常的正直,英勇,也是跟隨孔子周遊列國的弟子之一,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同時也是孔子較為寵愛的弟子之一。不僅如此,他還是三千弟子中特殊的一個。作為當世大聖人的徒弟,不說個個口吐蓮花,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總是要的,但是子路同學的專長卻是:武鬥!
  • 陳蔡絕糧,方顯孔子真聖人!
    當孔子以同樣的問題來問他的時候,他和老師一樣,不被眼前的困境所障礙,也明了大道不為世容的緣由,於是說:「世不我用,有國者之醜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後見君子」。他堅守正道之心,與夫子並無二致。看到學生如此體解大道,孔老夫子不禁非常開懷,感慨道:「使爾多才,吾為爾宰。」由此可見,明白道理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可若我們處於如此窮困絕境之中,又會如何面對呢?
  • 孔子之受困於陳蔡
    繼位的是魯哀公,執政的仍然是季桓子。一個人到了老年,特別是當他有病的時候,總愛回憶一下過去做過的事,這大概也是人之常情吧。季桓子自然也不例外。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的秋天,季桓子出外巡視,當他來到南門外的時候,只見城垣頹廢,城門也破舊了,來往的百姓個個面黃肌瘦。而這個地方,正是當年他跟魯定公接受齊國美女、駿馬的地方。他不由地想起了孔子從政的時期,那時候真是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啊!
  • 嘉祥武氏祠「孔子見老子畫像」:孔子問禮老子和項橐問難孔子組合
    孔子像是漢代藝術中最常見的歷史人物形象。漢代畫像石和壁畫上的孔子形象,是側站立像,身體微前傾,做躬身狀,與孔子相對而立最多的是老子和小兒項橐,孔子的弟子則跟在孔子身後。這類畫像稱為「孔子見老子畫像」「孔子問禮圖」,這與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的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三十四歲的孔子適周向老子問禮有關。在眾多的孔子見老子畫像中,較為有名的是山東濟寧嘉祥武氏墓群前石室後壁承簷枋東段上的孔子見老子畫像。它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金石學家黃易發掘武氏墓群石刻時發現的。
  • 聖人用一件事讓他大徹大悟,從此他擺脫局限成為經商奇才
    顏回家裡經常揭不開鍋,沒飯吃的日子不好過。相反,子貢一身華服,身佩著美玉,能出手做大生意揮金如土,又能出言為人解憂,特別有人緣,與這樣人相處比較有趣。重要的是子貢是一個行動派,學以致用,這非常難得。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子貢本來就會做生意,並不是跟孔子學的,那他找孔子想學什麼?孔子用一件事就讓子貢大徹大悟。子貢出生於商人之家,姓端木,這種複姓不多見。
  • 我國最大的家族墓地,墳冢超10萬座,千年來烏鴉不棲蛇類遠避
    千年來烏鴉不棲蛇類遠避。它是山東省的孔琳,我相信你們很多人已經去過這個地方了,畢竟,它是孔子的家族墓地,在中國就更不用說了,但它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今天,這個家族墓地仍然保存完好,如果你去過那裡,你會發現這個墓地的面積很大,據報導,這裡有超過10萬個墳墓,這表明這個墓地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