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36氪自稱是一家企業服務公司?

2020-12-05 財經塗鴉

「持續從已經報導公司中轉化客戶。」

作者:剛好

編輯:tuya

出品:財經塗鴉

以科技創投媒體起家的36氪(KRKR.US)在上周發布了財報。公司2019財年實現收入總額人民幣6.56億元(約合美元9420萬元),與2018財年的人民幣2.99億元相比增長119.2%。

分業務來看,受益於用戶數量及客單價的提升,36氪在2019財年線上廣告業務實現收入2.8億,同比增長63%,收入佔比43%;企業服務業務實現收入3.1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8%,收入佔比49%;會員及訂閱業務,實現收入5270萬,同比增長110%,收入佔比是8%。

在36氪2019年業績中的一個亮點是,企業服務業務佔比已超過線上廣告業務。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了解,從36氪在與投資人的交流中特別強調,36氪的定位是「以內容為優勢,服務新經濟企業的企業服務公司」。

換言之,36氪不希望投資者認為它是一家做傳統媒體生意的公司。

36氪的商業化邏輯是,輸出優質、新興企業相關的獨特內容,同時獲取企業資源,為企業提供包括投融資中介、項目對接,以及企業成長過程中持續需要得到的媒體支持或廣告服務。

據36氪管理層稱,經過多年的積累,公司建立了80萬家企業的一級市場項目資料庫,並以每年新增免費報導5000家公司的體量在遞增。公司持續從已經報導公司中轉化客戶,2019年,報導客戶中約1600-1700家實現轉化。

36氪在篩選報導公司的過程中,有著獨特之處。其建立了嚴格的篩選機制,在眾多要求被報導公司中,報導比例在25選1。

與典型媒體的區別在於,36氪的篩選報導公司的邏輯更接近於是一家投資公司。

公司管理內容的方法,類似於美元基金,建立了自有的內部模板和資料庫,通過行業經驗評估項目是否足夠優質,會不會獲得融資,判斷是否會發展成行業的巨頭。

從結果上來看,差不多36氪報導之後三個月之內,這些公司獲得了機構投資的比例在54%。

據公司內部統計,在36氪報導之後的企業,平均會有23個投資人主動與企業聯繫,這些聯繫都是看了36氪的報導以後去聯繫的。

對於被報導公司而言,36氪免費服務的第一次報導,建立了較強的聯繫,進而轉化成為36氪的客戶或是企業會員,繼續享受36氪提供的包括廣告在內的其他服務。

陪伴用戶的成長,持續輸出價值,形成了用戶粘性構成了36氪獨特的商業模式與競爭力。

憑藉獨特的模式,公司也通過建立社群的方式,網羅了各類初創公司、TMT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等。

通過社群運作和不斷的連接,維護36氪最核心的資源,從而樹立是公司的競爭優勢和行業的壁壘。

站在這個角度來看,在媒體內容業務運營的同時,36氪實際在做的是嫁接企業與社會更多的資源,服務新經濟企業逐漸成長的事情。

據測算,2018年新經濟公司佔國內GDP比例為1/6,預計2023年將達到GDP的1/3,未來仍具較強成長空間。

相關焦點

  • 專訪36氪馮大剛:對接內容與企業服務 不擔憂盈利問題
    36氪本次公開發行138萬股美國存託股票(ADS),發行價為每股14.5美元,共募資2415萬美元,市值接近6億美元。36氪CEO馮大剛在上市現場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表示,上市後的36氪會繼續既有戰略,持續深化服務與產品、投入數據和內容,以內容平臺獲客,以企業服務作為商業模式,將兩個平臺的屬性對接。
  • 36氪的轉型突圍戰
    首先是身份的轉變,2019年11月,36氪從一家非公眾公司搖身一變成了美股上市公司,資本市場的觀察者自此作為參與者入場。再從商業模式來看,從媒體出發的36氪,正在成為一個企服或者新經濟服務平臺。體現在收入構成上,一般媒體賴以為生的廣告類收入,退居36氪營收來源的第二位,企業增值服務類收入開始佔據大頭,這也是36氪再出發的起點。
  • 36氪是個例外
    藉助特定內容,服務特定人群, 36 氪用產品化的思路做媒體,最後做成了平臺生意,這是後來 36 氪做出其它產品的必要條件。2、一家公司,兩個風口如果把 36 氪的發展歷程分為上、下半場, 2016 年是個轉折點。
  • 36氪披露招股書:馮大剛持股超劉成城,上半年增值服務營收1億
    例如,36氪媒體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並非一般媒體的廣告收入,而是企業增值服務;年輕有為的創始人已不是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僅為6.2%;相比之下,後進入的高管或許反而能憑藉著最大的持股比例「先看到」未來……增收不增利,企業增值服務為主要收入作為科技媒體領域的佼佼者,36氪的盈利模式頗受市場的關注
  • 36氪上市首日破發 商業想像力有限?
    據了解,36氪集團擁有三大領域業務,包括36氪傳媒(媒體業務)、氪空間(企業服務平臺)和鯨準(金融信息服務商),此次上市的業務板塊為36氪傳媒。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市過程中,36氪似乎有意在淡化「媒體」屬性,其在招股書上也以「新經濟服務領域平臺」自稱。
  • 36氪不想等-虎嗅網
    「五大板塊」 即將赴美上市的是36氪的創投媒體業務,36氪旗下知名度較高的業務還有「專注聯合辦公的氪空間」和「創業投融資服務平臺36氪創投助手」。 36氪所有業務的起點是為創業公司建立資料庫。 2016年6月,36氪高調宣布「3年內通過股權眾籌平臺幫助10000家初創企業完成股權眾籌融資。」今天的36氪應該慶幸沒有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中外創業公司活過3年的概率都小於10%。
  • ...到「快狗打車」,每家企業都必須向用戶回答「我是誰」|36氪專訪
    在新經濟背景下特勞特如何為創業公司護航?特勞特選擇創業合作夥伴的標準又是什麼?作者:Echo冗餘而爆炸的信息環境和人類有限的注意力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主要矛盾。如何順應用戶的認知方式,令其迅速了解和接受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是企業實現快速增長的重要途徑。上述主要矛盾,對創業公司的精準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定位理論迎來了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和開拓。
  • 36氪傳媒上市 創始人劉成城成納斯達克最年輕中國上市公司董事長
    北京時間11月9日,36氪傳媒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其創始人兼董事長劉成城由此成為納斯達克史上最年輕的中國上市公司董事長。據悉,36氪傳媒發行股票代碼為「KRKR」,當天首次公開發行138萬股美國存託股票(「ADS」),截至收盤,股價為13.06美元。
  • 赴納斯達克上市的36氪
    36氪長期關注初創型科技企業,緊跟前沿科技產品的報導,當他們將視角從編譯國外資訊,轉向國內初創企業報導時,這種熟悉產品創新模式和玩法的優勢,迅速得到了回報。除了今日頭條,36氪還率先報導餓了麼、ofo等一大批「新經濟」公司。
  • 關於我們_創投_資訊_科技_36氪
    賦能新經濟參與者 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北京多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36氪」) 是致力於服務中國新經濟參與者的卓越品牌和開創性平臺,以賦能新經濟參與者實現更高的成就為使命,連接和服務初創企業、TMT巨頭、傳統企業、機構投資者、地方政府、個人用戶等新經濟社群,加速信息、人才、資金和技術四大要素的充分流動,推進新經濟快速、穩健、可持續地向前發展。
  • 泰瑞數創入選36氪中國新基建之王 「大數據領域」TOP50企業
    近日,中國領先的科技新媒36氪評選出了36氪新基建之王「大數據領域」TOP50企業。泰瑞數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瑞數創」)與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百度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並列入選。此次為泰瑞數創今年第二次入選36氪的新基建之王,上次入選的是工業網際網路領域。
  • 36氪合伙人兼副總裁李政:在未來到來之前,36氪在做什麼?
    36氪合伙人兼副總裁李政在未來峰會上分享了他對媒體新職責、新身份、以及媒體與公司間新合作形式的理解。以下是李政演講全文:首先對於到場的所有嘉賓表示感謝,36氪有兩年沒有在上海落地活動了,這一次活動我們看了一下報名的情況,比我們想像的好得多,大家可能也想了解一下36氪接下來要做的一些事情。
  • 36氪獨家|高瓴是怎樣煉成的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高瓴的中後臺體系並非只服務於自身運轉,更大一部分人專職於高瓴系公司的投後運營。「單是百麗一個項目,高瓴就派了50到100個人過去」。在寵物投資的擴張時期裡,高瓴還在體外設立了一個類似「大中臺」的管理平臺,以及一家專職於幫寵頤生收購醫院的運營公司,這兩者加起來也有「超過200號人」。
  • 業績亮眼、股價慘澹,36氪的媒體生意怎麼了?
    圖 / 視覺中國業績公告稱,創業黑馬營收變動的原因是剔除了第三方廣告投放業務,專注於創業服務,包括創業輔導培訓、公關服務、會員服務、創業資訊等綜合服務,這項主營業務的增長超過了30%,除此之外,創業黑馬也參與了一些硬產業、硬科技公司的融資孵化,並藉此搭上了新基建的順風車。
  • 36氪獨家|高瓴是怎樣煉成的
    事實上,正是從寵物投資開始,高瓴資本逐漸由一家「近百人」的精簡型機構,發展到如今的接近300人的規模,新增的團隊主要是支持控股平臺發展的人員體系,也就是俗稱的「中後臺」。 這正是高瓴不甘於只做一家投資機構的野心所在,也是如今的它有別於大多數基金的核心武器。高瓴的中後臺體系並非只服務於自身運轉,更大一部分人專職於高瓴系公司的投後運營。
  • 全球購騎士特權CEO佘錫偉獲評36氪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
    11月24日,36氪公布2020年「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來自全國的共計36位頂尖創業者入選榜單。其中,國內領先的會員制特權電商平臺——全球購騎士特權創始人&CEO佘錫偉,憑藉在新消費領域的突出成就,入選2020年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
  • 36氪正式啟動「企服聯盟」,更多toB服務商席位現開放招募
    36氪作為國內領先的新經濟金融信息服務平臺,擁有3萬+報導企業,數千家服務企業,1000家企業家會員,基於海量項目優勢,36氪可以幫助B端企業更精準和高效地找到並連接客戶。 36氪企業服務生態版圖穩步構建中 在招募會現場,36氪EClub企業社群負責人謝北川宣布「36氪企業服務商聯盟」正式成立,並提到36氪與阿里雲在11月27日WISE大會發布的中小企業加速平臺,36氪將和阿里雲共建中國最大的企業服務賦能平臺,加速企業服務商及創業者共同成長。
  • 36氪上市背後:廣告並非主力收入來源,創始人也不是第一大股東
    報導過眾多公司上市新聞的科技媒體36氪也踏出了這一步。9月30日深夜,36氪媒體業務所在的36氪控股公司(以下簡稱「36氪」),向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提交IPO申請,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募集最多1億美元。
  • 高管離職、人員優化,調整後的瓜子終於實現整體盈利|36氪獨家
    具體來說,雷雁群分管車好多集團營銷戰略制定、運營管理和圍繞交易服務業務的整體規劃等工作,其中包括瓜子的車後市場部門。36氪獲悉,雷雁群離職後,車後市場部門負責人將變更為車好多集團聯合創始人、資深副總裁白如冰。
  • 如果36氪都沒能盈利
    昨天半夜看到36氪更新了招股書,趕緊爬到SEC上去掃了眼,一直對這家公司抱有莫名好感,打開招股書最關心的是到底盈利了沒有,結果微感失望:2018年全年36氪大概盈利4000多萬人民幣,結果2019上半年反虧了4500多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