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從已經報導公司中轉化客戶。」
作者:剛好
編輯:tuya
出品:財經塗鴉
以科技創投媒體起家的36氪(KRKR.US)在上周發布了財報。公司2019財年實現收入總額人民幣6.56億元(約合美元9420萬元),與2018財年的人民幣2.99億元相比增長119.2%。
分業務來看,受益於用戶數量及客單價的提升,36氪在2019財年線上廣告業務實現收入2.8億,同比增長63%,收入佔比43%;企業服務業務實現收入3.1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8%,收入佔比49%;會員及訂閱業務,實現收入5270萬,同比增長110%,收入佔比是8%。
在36氪2019年業績中的一個亮點是,企業服務業務佔比已超過線上廣告業務。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了解,從36氪在與投資人的交流中特別強調,36氪的定位是「以內容為優勢,服務新經濟企業的企業服務公司」。
換言之,36氪不希望投資者認為它是一家做傳統媒體生意的公司。
36氪的商業化邏輯是,輸出優質、新興企業相關的獨特內容,同時獲取企業資源,為企業提供包括投融資中介、項目對接,以及企業成長過程中持續需要得到的媒體支持或廣告服務。
據36氪管理層稱,經過多年的積累,公司建立了80萬家企業的一級市場項目資料庫,並以每年新增免費報導5000家公司的體量在遞增。公司持續從已經報導公司中轉化客戶,2019年,報導客戶中約1600-1700家實現轉化。
36氪在篩選報導公司的過程中,有著獨特之處。其建立了嚴格的篩選機制,在眾多要求被報導公司中,報導比例在25選1。
與典型媒體的區別在於,36氪的篩選報導公司的邏輯更接近於是一家投資公司。
公司管理內容的方法,類似於美元基金,建立了自有的內部模板和資料庫,通過行業經驗評估項目是否足夠優質,會不會獲得融資,判斷是否會發展成行業的巨頭。
從結果上來看,差不多36氪報導之後三個月之內,這些公司獲得了機構投資的比例在54%。
據公司內部統計,在36氪報導之後的企業,平均會有23個投資人主動與企業聯繫,這些聯繫都是看了36氪的報導以後去聯繫的。
對於被報導公司而言,36氪免費服務的第一次報導,建立了較強的聯繫,進而轉化成為36氪的客戶或是企業會員,繼續享受36氪提供的包括廣告在內的其他服務。
陪伴用戶的成長,持續輸出價值,形成了用戶粘性構成了36氪獨特的商業模式與競爭力。
憑藉獨特的模式,公司也通過建立社群的方式,網羅了各類初創公司、TMT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等。
通過社群運作和不斷的連接,維護36氪最核心的資源,從而樹立是公司的競爭優勢和行業的壁壘。
站在這個角度來看,在媒體內容業務運營的同時,36氪實際在做的是嫁接企業與社會更多的資源,服務新經濟企業逐漸成長的事情。
據測算,2018年新經濟公司佔國內GDP比例為1/6,預計2023年將達到GDP的1/3,未來仍具較強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