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是黃帝的地盤,精衛為什麼會淹死在這裡?或與史前戰爭有關

2021-01-08 騰訊網

精衛填海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傳說上古時期,炎帝有個小女兒叫女娃,她在海邊玩耍,卻因為一個不小心,被驚濤駭浪吞噬。

死後的女娃化為精衛鳥,盤旋在空中,並發誓要填平整個東海。

在上古神話中,帝俊的兒女是太陽和月亮,可以說是神一般的人物。

黃帝有很多兒女,其中有一個叫禺猇的人,是東海的守護神,也是神一般的角色。

以此類推,作為炎帝的女兒,女娃應該是怎樣的實力?

不見得能騰雲駕霧、呼風喚雨,最起碼也是半神級別的人物。

然而,如此高貴的一個小姑娘,竟然在自家哥哥管轄的東海裡淹死了。

這怎麼可能?

可能有人會說,水火無情,即使是東海守護神,也無法徹底控制大海。

但是,在神話裡,守護神確實可以掌控大海。

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涇河龍王因為多下了幾滴雨,就被魏徵在夢中斬殺。

類似的故事,早在唐朝時期的玄怪錄中也有提及。

由此可見,在神話故事裡,即使是守護神,也不敢違抗命令,說哪裡有幾級大風,就必須是幾級大風,不能有半點差池。

何況女娃本來就是炎帝的女兒,地位非常崇高,如果沒有特殊命令,沒有人敢動她半根寒毛。

根據史料記載,黃帝和炎帝既是同盟,又是親兄弟。

以此類推,禺猇和女娃也應該是叔侄關係。

既然如此,東海的守衛神為什麼見死不救,看著自己的妹妹被淹死呢?

莫非是有帝王授意,東海守護神禺猇才敢這麼幹?

不妨讓我們回到山海經記載的上古時期,看看能找到什麼蛛絲馬跡。

通讀山海經,我們就會發現,書中不僅提到了炎黃大戰蚩尤,還提到過共工怒觸不周山、刑天與天帝鬥等神話故事。

共工和祝融都是炎帝的後裔,在共工撞斷不周山之後,兩人再也不被重要,反而是讓「重」「黎」兩位神頂替了他們的位置。

刑天則是炎帝的手下,原本是一個無名小卒,卻要跟天帝決鬥,導致最終身首異處。

與刑天決鬥的這個天帝,究竟是黃帝還是另有其人,不得而知。

但是,從以上線索可以得知,炎帝的後裔,跟這個天帝的關係不是很好。

而女娃之所以能在東海溺亡,很可能跟這個天帝有關。

禺猇雖然是黃帝的後裔、女娃的叔叔,但是作為地方神,他只能聽從天帝的命令,不能反抗,否則下場只能和共工、刑天等人一樣。

於是,禺猇奉命召喚驚濤駭浪,奪去了女娃的性命。

炎帝一脈從來都是勇於反抗的,從共工、刑天就可以看出來。

女娃也不例外,死後化為精衛鳥,叼著西山的石頭,跨越萬裡,試圖填平東海。

這個過程可能歷經數萬年,後來有個叫麻姑的神仙,聲稱曾三次見到東海變成桑田,這就是精衛的傑作。

在之前文章中,我們提到過,同為炎帝後裔的姜子牙,封蚩尤為兵器之主,成了齊地八神之一。

也就是說,從上古時期到西周時期,炎帝後裔一直作為存在,只是後來式微了而已。

或許,在上古時期的幾千年間,炎帝後裔一直備受打壓。

不妨再來舉個例子,相柳是共工的大臣,多次導致洪水泛濫,最終被大禹藉助神力殺害。

而相柳被斬殺之後,身上留下來的血沾染過的地方寸草不生,任憑大禹用土掩埋若干次都不管用。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何況是神話。

不過,從相柳的結局可以看出來,他的性格其實跟撞不周山的共工、斷首還要復仇的刑天、發誓要填平東海的精衛都非常像,儘管自己已經陣亡,也要對方不得安生,可以說是非常有血性。

或許,這就是兩個部落之間的宿怨吧。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炎帝和黃帝是親兄弟,怎麼可能會相互討伐呢。

然而真的如此嗎?

在炎黃大戰蚩尤之前,炎黃之間還有個阪泉之戰,最終炎帝戰敗,黃帝獲勝。

也就是說,即使是親兄弟,他們之間也會有各種分歧。

而後來的夏商周三朝的天子,雖說都是黃帝後裔,但是不妨礙商王討伐夏桀、周天子討伐商紂王。

古代神話中向來是失道寡助,失去了民心註定被討伐。

若是討伐失敗,那些討伐者必然會淪為反派,或許刑天就是這樣的一個反派。

古代還講究得道多助,到了商紂王時期,黃帝後裔的姬發等人與炎帝後裔的姜子牙聯合,推翻了商紂王,像極了當初炎黃合理對抗蚩尤的情景。

現在看來,精衛填海或許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其中可能隱藏著兩個部落不可調和的矛盾,只有細心觀察才會發現。

本故事基於山海經改編,具體細節純屬猜想和虛構,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黃帝和炎帝為什麼鬧翻了?炎帝的女兒溺於東海
    這裡是「假如神話傳說都是真的」系列的特別篇:精衛填海的真相。精衛填海是被記載於《山海經》中的一個故事,在今天我們把精衛填海當作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但是精衛填海的故事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今天我們就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一下精衛填海這件事,其實精衛填海的背後隱藏著炎黃之間的戰爭。
  • 山海經:炎帝小女兒「女娃」到東海遊遠,淹死在東海,變成精衛鳥
    山海經:炎帝小女兒「女娃」到東海遊遠,淹死在東海,變成精衛鳥精衛填海是個非常著名的上古神話,出於《山海經·北次三經》:再往北二百裡,是座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名稱是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就是它的名字。
  • 「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
    《精衛填海》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 精衛填的是什麼海?小精衛的原型竟是它!
    精衛填海竟然和大雁銜枝有關?大家都聽過「精衛填海」的故事小精衛銜枝填海堅韌不畏的精神讓人感動精衛填海最早的記敘源於《山海經》你知道精衛填的海在哪裡嗎?小精衛又是真實存在的嗎?快和科教授一起來看看吧!精衛填東海此東海非彼東海《山海經》載:「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這裡我們知道,精衛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遊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叼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可是你知道嗎?
  • 精衛是只什麼鳥——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山海經·北次三經》記載: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在北邊二百裡遠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的柘樹。
  • 神農炎帝女兒精衛!
    精衛填海很多人都聽說過,可有多少人了解精衛是什麼人又為何填?甚至精衛是男是女都不知道!說起精衛不得不提的還有一人那便是神農氏,神農氏又稱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 成語「精衛填海」形容堅定不移的精神,「精衛」指的是誰?
    我們平時在形容一個人非常執著、意志堅定、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時常常會用到「愚公移山」這個成品。那麼在這個成語中「精衛」指的是誰呢?本期文章我們就來講一講「精衛填海」背後的傳說故事,和「愚公移山」傳說一樣,同樣感人肺腑。
  • 揭秘精衛填海中的精衛是一隻什麼樣的鳥
    中國古遠的神話故事之中,記載著很多感人深受的故事,有一個便是精衛填海讓人敬畏,最令人敬佩之至,也總是讓人們想起都是一把為之感慨的淚呀,遠古傳言在大地的東方,東海之處有一隻鳥,不知為何緣故,總是用嘴叼著石頭,或者木頭之類的玩意,飛到遙遠的大海去扔,一直沒玩沒了,這個鳥便叫做精衛,那麼這個精衛是一個什麼鳥
  • 中國神妖大全之《精衛》:上古神話傳說中,炎帝有一個女兒
    一日,她到東海遊玩,不小心掉進海是淹死了,死後靈魂化作一隻白嘴赤足的精衛鳥,經常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精衛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想要把東海填平。直到今天,在東海邊還可以找到精衛誓水處。晉代詩人陶淵明曾寫過:「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外貌形態外形像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
  •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為何叫精衛呢?聽梁老師怎麼說!
    【精衛填海的原因】精衛為什麼要填海呢?精衛因為自己在遊玩的過程當中,不慎被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希望通過自己日復一日的努力將大海填平,不要讓別人再去遭受這樣的痛苦了。於是精衛決定要填海了。精衛是怎樣填海的呢?我們一起來看吧。精衛這只可愛的小鳥嘴裡銜著什麼呀?
  • 上古神話中十大神鳥:精衛、畢方、玄鳥、朱雀、金翅大鵬雕
    第十、精衛根據《山海經.北海經》的記載,精衛是炎帝最小的女兒,長得十分之活潑可愛,也很淘氣,乘炎帝不在家,她經常獨自一人跑出去玩耍,精衛從小就夢想著跑到東海看日出,終於有一天,精衛壯著膽獨自一人跑到東海之畔,獨自駕著一葉扁舟,乘著太陽還沒升起之際,往日出的方向划去,然而悲劇發生了
  • 《精衛填海》不止是睡前故事,更是一種中華兒女該有的精衛精神
    一、精衛是誰?在《山海經》有這麼一段記載:「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
  • 進來看看炎帝的女兒們:女桑、女娃(精衛)、女屍(瑤姬)
    二、女娃(精衛)*《山海經·北山經》載:「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說的是:發鳩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有一種鳥的形狀像烏鴉,頭部有花紋,有白色的嘴紅色的腳,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它就做精衛。
  • 炎帝之女娃,遊東海而不返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於海,精衛填海
    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這就是精衛填海的故事,那現實中精衛填的那個海在哪兒呢?其實精衛填海填的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海,她填的是個湖,這個湖就是山西省長治長子縣的精衛湖。精衛由女娃所化,女娃為炎帝之女,炎帝是山西晉城人,所以這個精衛湖也是對傳說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