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魚的來歷你清楚嗎?學佛人一定要看看

2021-01-08 每日一首佛歌

阿彌陀佛,今天末學來講講木魚。木魚是個什麼來歷呢?

很多人一提到木魚就想到佛教法器,其實,木魚本身不僅僅是法器,它還是樂器的一種,屬於我國打擊樂器中的「板類」。

木魚並不是只有我們平時在電視劇上看到的那種,木魚實際上分為兩種:梆木魚和團木魚。梆木魚更像現實中挺直的魚形,長約100-150釐米,高25-40釐米左右,懸掛在院子中的廊簷下。

關於梆木魚的作用,記載中講到由燒火僧掌管,早齋的時候敲三三四,晚齋敲四四三。而且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做「飯梆」,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它的作用大概是:開飯啦!集合啦!

第二種團木魚就是大家常見到的,魚頭上開一口像存錢罐,魚尾巴盤繞,頭大尾巴小,常常在僧人誦經和民間音樂中出現。團木魚分大中小三種規格,使用場合也不相同。

大木魚,圓徑85釐米,常擺放在大殿中,用於僧眾誦經,做法師時敲擊;中木魚,圓徑在7-40釐米不等,反正就是比大木魚小,用作法器或演奏時候的擊打樂器;而小木魚,圓徑就在4釐米,便於法師行進時敲擊之用。

為什麼會有木魚呢?相傳古代海裡有一對死對頭,蒲牢和鯨魚。蒲牢是龍九子中四子,平時喜歡大吼大叫,尤其害怕鯨魚,見到之後尖叫分貝值更高,所以人們便將蒲牢鑄在鐘上,撞種的木杵做成鯨魚的形狀,敲鐘一下,鍾就如同蒲牢一般「響入雲霄」。

也有一種相傳,木魚的前身是一種叫做「木撲」的簡單木塊,後來受到傳說的影響,將打擊器物雕刻成魚形,「木撲」後逐漸被刻為魚像,稱作木魚。

木魚一開始並不是法器,而是一種發聲的器物,稱為「鳴器」。它最遠可以追溯到啥時候呢?四川金堂縣楊柳鄉出土的漢代石棺上,有一副畫像,把木魚的出生時間定格到漢代。

但木魚真正作為法器卻是在唐朝時,而且最開始木魚並不是佛教的法器,而是道教。

唐玄宗時,要在衢州建道觀,建房挖地時挖出來一條「鐵魚」,顏色也漂亮,雕工也漂亮,敲一下聲音也很漂亮,所以就獻給了皇帝。

皇帝召集一波大臣問有沒有人認識,無人認領,皇帝只好親自賜名「瑞魚馨」,放在太微宮,遇到齋講時候就敲一下作為通知,各個道觀紛紛有樣學樣,開始模仿,道觀開始使用木魚,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那時候的木魚還是梆木魚的樣子。

關於「木魚」之名,最早出現在唐代高僧還海禪師所撰的《敕修清觀》之中:木魚,相傳雲,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情也。魚類不管白天黑夜眼睛都是睜開的,所以刻木魚是為了警示僧眾晝夜不忘修行之意。

與此同時,在誦經時敲木魚,可以引導僧眾誦經的輕重快慢,讓大家凝心一處,不起雜念。

相關焦點

  • 佛弟子在家敲木魚念經,怎麼還能敲出罪業?
    很多佛弟子跟隨師父修行幾次,或者與同修共同參加了幾次法會,學佛信心大漲,想要以最莊嚴的形式在家學佛做功課,便向師父請上一個木魚,擺在家中開始誦經念佛,日日虔誠禮拜。但是,有的蓮友在請回家之後,卻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煩惱!
  • 僧人誦經時為何要敲木魚?
    佛門法器木魚(資料圖)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動中,木魚是最常用的法器之一。它是一種木製品,剖木為魚形,中鑿空洞,敲之發出聲音。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誦經禮懺,還是念佛上殿,都要用到木魚。 寺院裡面念經為何總要用木魚呢?因為即使在晚上,魚在水裡也不會閉眼睡覺,為了勤修道業,用木魚來警策大眾要抓緊時間來用功辦道。另外,寺院早晚上殿,木魚用來引導僧眾把握誦經時的輕重快慢,讓大家凝心一處,不起雜念。 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材質做成大小不一的木魚,用在僧眾的修學上。從木魚的本質上看,他代表的是一種自強不息、精進不退的精神。
  • 學佛人一定不能吃葷嗎?不吃肉就是等於放生嗎?
    對於學佛,世上尚有很多誤解,但大家好像並沒有很認真地去思考,只憑著道聽途說便形成一個片面認識。正如信佛學佛一定要吃素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認為佛弟子是見不得一點葷腥的,否則就是對佛陀的大不敬。比如,原本修行學佛之人不允許食「葷」。需要注意,此葷並不是指肉食,而是指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植物,比如蔥,韭,薤,胡荽(香菜)等,也稱為「五辛」。吃了這些東西,氣味重,嚴重影響他人修煉,出於修行環境的需要,所以不允許吃。後來人們往往將此「葷」當做現代的肉葷,更是加深了大家的誤解。
  • 佛教:寺院裡念經為什麼要敲木魚?木魚這種法器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因為他過去世雖然學佛,但是嗔心很重,也造了很多的業,墮為了魚身,覺得很慚愧。因此,他就非常精進,努力地用功,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平常的人每天都要有睡眠的時間,而他呢?24個小時,在印度來講,晝夜六時,眼睛從來不瞑目,就是精進地努力修行。佛告訴弟子們,我們精進努力修行,要學一學摩羯魚那樣的精神。
  • 佛教:念佛一定要吃全素嗎?
    很多人一聽到學佛、念佛,就會聯想到吃素,但肉食又戒不掉,所以她就怕了,就不敢學了。那念佛是否一定要吃全素呢?沒有必要。我們學佛,一定要依靠經典,在淨土五經一論裡面,都沒有說過吃素才能往生,不吃素就不能往生,沒有這個說法。
  • 震撼心靈的真相:誦經為何敲木魚
    敲醒心靈的木魚(圖片來源:資料圖)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動中,木魚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誦經禮懺,還是念佛上殿,都要用到木魚。很多人不僅要問:寺院裡面念經為何總要用木魚呢?因為即使在晚上,魚在水裡也不會閉眼睡覺,為了勤修道業,用木魚來警策大眾要抓緊時間來用功辦道。另外,寺院早晚上殿,木魚用來引導僧眾把握誦經時的輕重快慢,讓大家凝心一處,不起雜念。 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材質做成大小不一的木魚,用在僧眾的修學上。從木魚的本質上看,他代表的是一種自強不息、精進不退的精神。如果一個人連睡覺的時間都不曾浪費,晝夜用功,自然會淨念相續,雜念不生,容易進入道業。
  • 學佛多年,仍不快樂,三句話告訴你真正原因
    很多人,學佛多年,可回憶自己的半生才發現,學佛之前與學佛之後,自己在生活上並沒有什麼改變,甚至快樂反而越來越少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如果學佛,越學快樂越少,則說明你身上可能少了這三樣東西,也可能是你身上多了三樣東西,所以才會到你學佛,越學越苦,很難擺脫現狀,讓自己快樂起來。
  • 很多人都迷信了佛教,對照一下,看看有你嗎?
    很多人學佛都迷信了佛教,六祖慧能大師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教無法脫離生活而存在,修行就在你平時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學佛不要迷信,所謂迷信,就是迷迷糊糊就盲目地信從,自己連什麼是佛教都不了解,就開始盲目地去寺廟燒香拜佛,求神保佑,如果你把佛教,當成了你求財的工具,或者信佛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佛菩薩幫你滿足自己的欲望,這些行為都是迷信的。
  • 大乘佛法的背景,學佛人一定要了解!
    不像早期佛陀時代以乞食為背景的佛教,以遊化為生活方式的佛教,出家人走到哪裡都要乞食,乞食的過程當中就隨分隨力弘法。你講的話,人家一定要聽得懂,就是觀音菩薩的法門, 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如果你講的話別人聽不懂,別人怎麼可能給你飯吃?
  • 你見過那飛舞的木魚花嗎?
    木魚花的原料是鰹魚,鰹魚經過複雜的處理成為神似一根木頭棍子的狀態,吃的時候就用專業的工具刨成木魚花。而木魚花也將鰹魚的鮮美融於一身,深受廣大吃貨的喜愛。讓我們一起看看鰹魚和它創造的美味。>圖片來源於網絡01深受日本人青睞的魚類
  • 學佛後一切都會變好,這是真的嗎?
    古往今來,的確有不少佛弟子曾經分享過自己學佛後的收穫,比如自己的行為處事方式改變後,善緣更多了,事業順利了,家庭和諧了……總之,收穫很大,越來越順,學佛也更有信心了。但是,的確還有不少人,在生活中依然遭遇到挫折、不順,並由此對學佛這件事產生了疑惑。那麼,學了佛,真的一切都會變好嗎?
  • 學佛,可以躺著聽佛經嗎?
    對於初學佛的人來說,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學佛,可以躺著聽佛經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間,我們先來做一下簡單的分析。有此疑問的人可能是這幾種情況:白天工作比較忙,也比較辛苦,只能晚上抽出時間來看看佛經,或者說想要閉目養神,聽聽佛經,所以躺在床上比較舒服,也比較安逸,自己的身心也處於放鬆的狀態;第二,自己有失眠的現象,晚上睡眠不好,入睡前,或者半夜醒來,不知所措,於是打開佛經聽一聽,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這時候只能是睡著或者是躺著了。
  • 佛教:為什麼有的人學佛,反而變得冷漠了?真的是佛的錯嗎?
    也就是從這個語境上來講,很多學佛的人,當他開始學佛之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與世界的聯繫、他對世界的熱情慢慢淡了。這也是很多人看到學佛的人比一般的人還要冷漠、還要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原因。所以學佛的人因為學佛之後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這個是對的。因為你畢竟自我改變了之後,才能從自我改變的途徑當中找到改變世界的通道。可是我們忘記了後面這一點,我們花了太多的精力在關注自己身上之後,似乎沒有能力,沒有那麼熱情,哪怕偽裝熱情也好,虛情假意也好,我們連虛情假意都沒有。
  • 「木魚」是樂器嗎?
    木魚,我們在寺廟裡看到過,敲木魚誦經是佛家的習慣。其實木魚是一種樂器,它是打擊樂器的一種,是佛教「梵吹」的伴奏樂器。 這種樂器並非只有在寺廟或佛堂裡能見到,早在明清時期,木魚就已經用於宮廷音樂、崑曲以及民間音樂的演奏。 為什麼後來它成了佛家的伴奏樂器,這還有個傳說。
  • 佛教:帶著「貪嗔痴」之心學佛,不僅無法解脫,反而要墜入惡道
    但是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就算學佛也不例外,尤其在這個末法時代,處處都是負能量,在牽引著我們心裡的欲望和毒素,再加上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更是把很多人都帶入了歧途和魔道。所以大家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以為自己學佛了肯定會有福報和功德,最差也就是學得不好,利益小一點而已,難不成還能比現在更糟糕嗎?
  • 和尚誦經為什麼要敲擊法器木魚,敲擊木魚有什麼作用?
    關於和尚誦經為什麼要敲擊法器木魚,其實要從敲擊木魚的作用說起,一般的說法是便於誦經時掌握節奏,調整音節,使之整齊動聽。不過,佛家典籍解釋另有含義。據元代《勅修百丈清規》卷第八[法器章第九]相傳雲,魚晝夜常醒,刻木魚性,擊之,所以驚昏惰也。」敲擊木魚具有「自警」和「警眾」兩種作用。
  • 木魚是什麼?為什麼僧人誦經之時都要敲木魚?修佛之人都該知道
    木魚這種打擊樂器最早是道教的法器,後來逐漸被佛教借鑑引用,成為了佛教法器。木魚之名與魚晝夜不合目的習慣有關。木魚腹部中空,頭部正中開口,擊之聲音清脆,敲擊木魚便於僧人掌握誦經節奏與調整音節。木魚分為長形和圓形兩種,木魚的大小不同,其音高也不同。長形木魚多用於召集信徒,圓形木魚一般在念經時使用。唐代僧人懷海禪師所撰的《敕修清規》中記載:「木魚,相傳雲, 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情也。」意思就是說佛教僧人通過叩擊木魚來驚醒眾人不可倦怠懶惰,昏昏沉沉。
  • 大安法師:給不學佛的人助念,他能往生嗎?
    大安法師:給不學佛的人助念,他能往生嗎? 給不學佛的人助念,他能往生嗎?
  • 和尚念經為什麼要敲木魚?這裡有幾種說法
    我們到寺廟參觀,或者在電視劇裡面,看到和尚們做功課,也就是念經的時候,總會有節奏地敲著木魚。和尚念經時,為什麼要敲木魚?僧人敲的是警言;藝人敲的是伴奏。這裡有幾種說法的。原來你也怕打啊!」接著又大聲喝道:「慢點!待我老孫用筆竿敲你一下,你就吐點兒出來。否則,棒兒伺侯。」木魚懼怕金箍棒的重量,乖乖地照辦了。抄了一會,孫悟空嫌累。他想:我們何苦抄它呢!把木魚兒弄回去,誦經時邊敲邊念,不就行了嗎!第二天,孫悟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也許是唐僧抄經書也抄累了,八戒、沙僧聽了更是叫好,八戒說:「有了這木魚,我們不是什麼都有了,無窮無盡的啊!」
  • 可鈺學佛:吃素疑惑
    很多人說,我不學佛,學佛要吃素,我做不到。其實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然而真實情況並不是如此。佛教鼓勵吃素,但不是絕對要吃素。吃素和吃葷問題,佛教吵了兩千多年了。佛陀在世的時候就是有爭議的,他老人家要求和尚託缽乞食,按照順序要過去,不能隔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