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盛唐從此走向衰落,此後藩鎮割據勢力逐漸強大。唐憲宗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去世,公子吳元濟未能如願承襲父位,竟然自領軍務,還縱兵焚燒擄掠附近各縣,氣焰極為囂張。元和12年,宰相裴度親自督師討伐吳元濟。駙馬李愬是他的部將,也自告奮勇地出任前鋒。李愬頗有謀略,他一直按兵不動準備各項事宜,等到半年後時機成熟,才率軍猛烈進攻,並連連取勝。第二年寒冬的一天,天空正飄著鵝毛大雪,李愬卻親率騎兵敢死隊,冒著凜冽寒風和暴雪,夜行100多裡,直襲吳元濟盤踞的巢穴蔡州,還在睡夢中的吳元濟只好束手就擒。
那些被解救的老人們一邊回憶著自己的悲痛經歷,一邊高興得老淚縱橫。唐代一位詩人有感於李愬的機智勇敢,以及宰相裴度的調度有方,揮筆寫下一首七言古詩。下面就分享劉禹錫構思巧妙的詩作,開篇就引人入勝,其中還蘊含一個成語。
平蔡行
唐代:劉禹錫
汝南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泣前致辭,官軍入城人不知。忽驚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
劉禹錫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他聽說了這個奇襲故事後,感動之餘就即興賦詩。前兩句章法警拔,「汝南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音和平。」黎明時的蔡州城,雄雞高唱、鼓角陣陣,傳達出和平的氣息。
和平來之不易,曾經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們無不拍手稱快,「路旁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他們深知平安團圓來之不易,痛定思痛,又喜極而泣。詩人雖然曾說自己「往來無白丁」,其實他經常深入百姓之中,才能懂得他們此刻既開心又悲戚的心理。
詩人接下來又從老人的角度加以描寫,「老人收淚前致辭,官軍入城人不知。」這兩句一語雙關,既指攻入蔡州是雪夜奇兵,又是說號令嚴明、秋毫不犯。詩人讚揚李將軍機智勇敢、體恤百姓,同時也含蓄地表揚了裴度的治軍嚴明。
最後劉禹錫也不忘歌頌皇帝,「忽驚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元和十二載,即官軍平蔡州的時間,詩人借老者之口說,一大把年紀還能見到這樣的快事,好像又回到了天寶年間那興盛的年代。
劉禹錫仿佛站在局外,只是用老者的感受和言辭,就描寫了唐代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看似輕描淡寫,其實卻經過深思熟慮,所以才構思巧妙,寓神奇於平凡中。整首詩通俗易懂,人物形象塑造生動,令人如臨其境。
劉禹錫在這首詩中還為後世奉獻了一個成語,即「感激涕零」,形容極度感激。如今時隔千年,這句成語意思基本沒變,而滄桑的過往卻發人深省。李愬的成功奇襲,既是他善於靈活機變地採取行動,也因為對方麻痺大意,更說明正義力量必將戰勝非正義的力量。只有代表廣大人民利益和立場的軍隊,才會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