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來勢洶洶,全球貿易嚴重受挫,很多外向型城市經濟紛紛陷入困境。但是,作為東莞的外貿小鎮,黃江鎮上半年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卻同比增長4%,增速在全市排名第3位。
走進黃江規模最大、最活躍的工業園——裕元工業園,數以百萬計的手機零配件在自動化生產車間內日夜不停地流轉、組裝,最終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各地進一步加工,整個園區一片繁忙景象。
自「園區整體倍增」實施以來,裕元工業園以點帶鏈,以鏈帶片,加速激發倍增效應。今年上半年,黃江鎮市鎮兩級倍增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4.7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10家市試點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9.92億元,同比增長30.54%。這些數據表明,倍增企業已經成為黃江經濟突圍的主力軍。
本版撰文:韋基禮 AⅢ01—AⅢ04版策劃:黃少宏 統籌:韋基禮 鍾子龍 黃振強
三核驅動
帶動規模以上工業發展
提到手機供應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富士康。鮮為人知的是,近年來一個不容忽視的手機王牌供應商正在黃江鎮悄悄崛起,這家企業正是東莞領益精密製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領益精密」)。
領益精密是市「倍增計劃」榮譽試點企業,與東莞另外4家企業同屬於上市公司領益智造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電子信息產業精密金屬配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這5家企業201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超80億元,今年上半年儘管受疫情影響,但發展勢頭不減,5家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4.5%。
日前,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深入領益精密生產車間,了解企業產品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市場銷售情況。他表示,企業蒸蒸日上的發展狀況讓人振奮,也讓人感受到了中國製造的未來,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完善的產業鏈也將助力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數據顯示,黃江鎮上半年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但市鎮兩級倍增企業卻同比猛增近15%。由此可見,倍增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全鎮規模以上工業的發展。
2017年,黃江創造性提出「三核驅動」設想,通過「園區整體倍增、市級企業翻倍帶動、鎮級企業培育」打造「倍增計劃」樣本,繪製全鎮「倍增計劃」藍圖。
「兩年後黃江新增市級試點企業4家。」黃江鎮工業信息科技局負責人佔樹球告訴記者,由於黃江大力扶持倍增企業發展,2019年倍增企業和協同倍增企業完成工業投資9.5億元,超過全鎮工業投資六成,其中僅領傑、領益、盛翔這三家企業的工業投資就近8億元。
得益於工業投資增加,2019年市鎮倍增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93.17億元,同比增長8.24%。「今年已申報9家,重點推薦5家,預計今年可完成市級倍增企業數量翻倍目標,達到12家。」佔樹球說,儘管面臨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但黃江的倍增企業仍實現逆勢上漲。
東莞正揚電子機械有限公司(下稱「正揚電子」)財務長李遠飛直言,上半年國外的很多車廠客戶停產或是減少產量,特別是美國和歐洲的客戶,但企業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25%。
正揚電子是一家生產汽車配件的國際化企業,集研發、測試、驗證、生產、銷售於一體,擁有KUS全球品牌及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其核心產品尿素傳感器、尿素箱、發動機傳感器和儀表等佔全球汽車市場份額超85%,產品銷售範圍覆蓋歐洲、北美、南美、亞洲、澳大利亞等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
目前,正揚電子正在加大研發投入,不斷研發新產品及整套的產品解決方案,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同時通過全球化的製造和銷售服務,進一步提高客戶的黏性和認可度。「企業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擴大內銷比例,產能很快就得到了恢復。」李遠飛說,上半年企業外銷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11%,但內銷營收卻增長40%,內外銷結構比調整為8:2。
截至目前,黃江大部分倍增企業不僅沒有收縮投資及裁減人員,反而紛紛提出增資擴產的計劃。其中,領益精密已啟動領益智造精密金屬加工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超18億元,擬在領益工業園現有土地上新建2棟4層綜合性廠房,項目佔地面積共計4萬平方米。
園區倍增
轉變園區經濟發展增長極
近年來,黃江轉變招商理念,以企業為招商主體,按照「優質資源引資、增資擴產引資」的思路,抓好工業園區建設,推動項目向園區集聚、產業向園區集群、人才向園區集中。
作為老牌的工業園區,佔地面積3000多畝的裕元工業園曾是東莞最大的工業園區之一,園區員工一度近10萬人。但由於產業結構不合理,2015年園區稅收總額約為2億元,佔比不到全鎮稅收總額的10%。
為加速激發倍增效應,黃江以裕元工業園作為試點,開展園區新舊動能轉換,通過「騰籠換鳥」引導園區騰出空置廠房近60萬平方米,引入領益精密、國泰達鳴、金科偉業、靈獅小鎮等優質企業。其中,靈獅小鎮以「工改工」形式,盤活裕元工業園100多畝閒置土地及14.6萬平方米的閒置廠房宿舍,建設以科技和文化為核心產業綜合創新園區。目前,靈獅小鎮入駐率已達80%,其中60%企業來自深圳或廣州。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不可能無限倍增,當倍增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就鼓勵企業在黃江打造倍增鏈,發展總部經濟。」黃江鎮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裕元工業園積極協助領益科技、國泰達鳴、金科偉業等優質企業在園區內建設集團總部,發展總部經濟。其中,領益科技集團總部經濟成效明顯,其注資設立的5家園內企業全部進入「倍增計劃」試點企業,入選市級倍增企業的盛翔、領益、領傑3家企業當年實現倍增目標。
「這些企業進駐後,已陸續顯示出強大發展後勁。」該負責人認為,「園區+總部經濟」的模式進一步優化了裕元工業園的經濟結構,改變以往園區「外資獨大」的經濟結構短板,推動園區新業態發展。
走進光明港中城智造創新園,大貨車來往穿梭,電焊聲此起彼伏,園區負責人高蒙告訴記者,目前園區企業正逐步擺脫疫情的影響,不少企業甚至加緊增資擴產,今年產值預計將達5億元。
「園區招商仍以智能終端與智能裝備行業為主,重點引入研發智能、製造智能、產品智能和物流智能相關的企業,全力打造智能製造的全產業鏈。」高蒙直言,工業網際網路日益成為實現生產製造領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的關鍵支撐和工業經濟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礎設施。
與此同時,為加快促進園區倍增,目前裕元工業園正在以打造「莞深創新示範園」為目標,引進奔迪新材料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進駐,推動園區製造業由傳統製造業向高新技術製造業升級,不斷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園區轉型,進而轉變園區經濟發展增長極。
事實上,在裕元工業園內,以鞋業和電子產業等傳統產業為主的現狀正在改變。隨著領益智造等企業入駐,高新技術、智能製造、文化創意、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特色教育等產業正在蓬勃發展。目前,靈獅小鎮已與東莞理工學院創意設計學院籤署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被東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發展中心授予「東莞名校研究生實踐基地」稱號,今後將進一步推動「科技+文化」產業發展。
培育後備力量
增強產業鏈條抗風險能力
「全鎮現有規上小型企業共277家,佔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的67.8%,增加值佔比為36.4%。」黃江鎮相關負責人分析指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質量直接決定著黃江整體經濟發展質量。
中小微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生產成本高、融資難融資貴、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愈發凸顯,導致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困難,甚至部分企業還出現明顯掉隊現象。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發展問題,黃江專門建立後備倍增企業庫,實施動態調整激勵機制,培育更多後備倍增企業力量。為此,黃江設立每年3000萬元倍增專項資金,從政策、科技創新、人才、資本、土地五個方面支持企業發展;同時,由政府購買服務,舉辦倍增企業訓練營,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效能。2019年以來,黃江已開展政策宣講12場,專題培訓15場,一對一企業協調會3場。
為激發企業創新「活化素」,黃江還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搭建科研實驗平臺。目前,全鎮規上工業企業中,已有145家企業登記研發機構備案,佔全鎮44.78%。其中,12家企業被認定為省、市級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企業被認定為重點實驗室。
此外,資金短缺是中小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此黃江聯合東莞銀行、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倍增企業、高新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依託優質項目,引進投行、基金,以定投、債權形式,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融資。目前,全鎮共促進20餘家企業與金融機構達成合作意向,與建設銀行籤訂200億元科技產業倍增基金戰略協議。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之下,外貿依存度高的城市,經濟受衝擊的可能性相對較大,黃江如何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挖掘內需潛力,從而更好聯通國內外市場?
「從今年疫情帶來的衝擊來看,黃江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鏈條抗風險能力還不夠強,所以要抓緊做好補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工作。」黃江鎮相關負責人說,上半年黃江主要是通過實施外貿訂單轉移、產品轉型升級、轉向內銷三步走戰略,助推企業搶抓訂單,引導企業調整發展策略搶佔國內外市場。
「企業規模做大後,最考驗企業的就是反應速度。」東莞市海陸通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海陸通」)總裁甄超說,當前疫情席捲全球,作為客戶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倍增企業,海陸通今年及時調整發展策略,將主要精力放在拓展口罩業務生產上。
海陸通是一家規模龐大的集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通信數碼類產品公司,主營業務是生產移動電源和動力電池組。由於受疫情影響,移動電源銷量下降,企業發展遭遇困境。為了加快恢復產能並幫助供應商解決復工復產防疫物資不足等問題,海陸通開設多條口罩生產線,目前普通醫用口罩日產量已達200萬隻。受此帶動,海陸通上半年營業額同比增長近88%。
為進一步增強產業鏈條抗風險能力,接下來黃江將加快做大龍頭企業,推動領勝集團廠房與總部回遷黃江,繼續做強黃江電子信息產業,培育壯大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倍增鏈」,提升經濟發展的集群和集約效應。
■倍增樣本
正揚電子: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5%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重,再加上持續的關稅影響,對於整個中國汽車零部件廠商來說,今年註定是嚴峻的考驗。」看著企業內銷增長曲線,東莞正揚電子機械有限公司(下稱「正揚電子」)財務長李遠飛說。
受疫情影響,正揚電子國外的很多車廠客戶停產或是減少產量,特別是美國和歐洲的客戶。但得益於今年中國國6和印度印6汽車尾氣排放法規的實施,正揚電子在國內的業務相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增長。
「幸好企業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擴大內銷比例,否則今年營業額肯定很難看。」李遠飛說,上半年企業外銷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11%,但內銷營收卻增長40%。由於正揚電子內外銷結構比已調整為8∶2,因此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25%,達到7.3億元。
「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預計今年國外市場會呈下滑趨勢,但是對國內市場我們充滿信心。」李遠飛說,企業在中國和印度的業務相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增長。而在海外市場,由於企業在幾年前開始推廣集成化的產品方案,今年會有更多新項目開始進入量產,「雖然整體汽車市場面臨較大下滑壓力,但從全年度來看公司營業額可以維持去年的水平」。
在全球疫情惡化的情況下,美國、歐洲有部分的新項目可能會推遲,在匯率結算這一塊,由於美元和歐元營收佔總體營收比率不是很大,匯率的影響相對可控。供應鏈從目前來看,正揚電子主要的原材料和原器件受影響較小,但公司已經準備好半年左右的庫存,以防未來物料的供應短缺問題。
從2018年開始,正揚電子加大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新能源汽車等產品的研發,持續在武漢、西安兩地成立研發中心,引進當地高校的高端技術人才進行產品研發,公司技術人員有近600人,目前擁有專利智慧財產權達130多件,已獲得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CNAS實驗室、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中心、市級工程中心等。
目前,正揚電子正在加大研發投入,不斷研發新產品及整套的產品解決方案,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同時通過全球化的製造和銷售服務,進一步提高客戶的黏性和認可度。
「企業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大力推動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新能源電子零部件以及智能製造設備的研發。」李遠飛直言,這些新興產業潛力巨大,一旦與已有產業形成「倍增鏈」,將極大促進企業的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正揚電子在黃江的規模從幾十人發展到如今4500多人。「到目前為止,儘管面臨全球疫情嚴峻影響,我們並沒有收縮投資及裁減人員,我們還在持續招人擴大生產規模。」李遠飛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正揚電子的尾氣後處理產品將得到進一步普及,再加上企業投資研發的汽車智能駕駛產品逐步進入量產,「公司業績未來幾年將在今年基礎上每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