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廈門市氣象局"捕風人":放飛大氣球為颱風"體檢"

2021-01-08 廈門網

「捕風人」在探空氣球底下安裝探空儀器。(記者姚凡攝)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林路然)「1949年後襲擊福建的最強颱風!」「很可能正面襲擊廈門,影響力不亞於1999年第14號颱風!」……一條條與颱風有關的消息在廈門日報融媒體上循環播放,這一切都來自於市氣象局,來自於一群「捕風人」。

  【市氣象局預警中心】

  頭腦風暴 會商颱風套路

  昨日下午4時許,市氣象局預警中心內,緊張激烈的頭腦風暴已經展開,中央氣象臺的會商正在進行中。作為颱風最可能的登陸地點,福建受到中央氣象臺的特別詢問:「會不會考慮颱風往更北的地方去?」「不會,之前颱風略微擦過臺灣,因此路徑偏北,進入臺灣海峽後路徑穩定了,就在福建南部登陸。」……對話雖短,卻透露出豐富的信息。

  「登陸地點最可能就在廈門,時間在明天凌晨2點到清晨5點之間。」最後,綜合各省市氣象臺意見,中央氣象臺的專家給出會商結論。「這個颱風很乾脆,速度又很快,路徑確實不會再往南了。」早在會商前,市氣象臺臺長陳德花的心中已經有數,會商的結論和她的看法不謀而合。

  會商過後,預警中心越來越多的工作人員想起了1999年14號颱風。「它們倆確實很像。」首席預測員鍾卓約說。「但不到登陸的那一刻,一切都很難說。」經歷了多年預測過程中的變數,鍾卓約早已習慣了颱風的喜怒無常,為了準確摸清颱風的套路,她已經在預測中心熬了一天一夜。

  【大氣探測站】

  放飛氣球 搜集颱風數據

  「準備!放!」蔡昱珣一放手,高空探測氣球向空中飄去,她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為了這一刻,她前一天晚上一宿沒睡好,擔心每天定時定點起飛的氣球因為颱風來襲,無法順利上天。

  這個直徑達到2米的巨大氣球,官方名稱是「高空探測氣球」,它能探測溼度、氣壓和溫度,還能監測風向和風速——相當於為颱風做「體檢」,能夠為颱風預警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每天早、晚7點15分,探測站都要各放飛一顆高空氣球,不能提前一秒,最多延遲5分59秒,一旦時間不對,或是氣球上不了天,就算事故。」她說。

  「颱風天,氣球可能被風雨壓下來,所以為了讓氣球上天,就要多加點氣。」蔡昱珣解釋。但這樣一來,球皮變薄,氣球就更容易破。而且,狂風暴雨中的氣球很難控制,撞到地面或者刮到樹枝,氣球也會破。為了讓這次放球成功,探測站特意多召集來6個人支持現場,其中包括退休的老站長邱國英以及蔡昱珣的父親蔡慶國——一位具備20多年放球經驗的老放球員。

  牆上的時鐘剛顯示18:45,蔡昱珣拿起球皮和大風放球器徑直往外走。蔡慶國喊住女兒,經驗告訴他,颱風天充氣球和放氣球最好要一氣呵成,免得在等待中增加氣球破裂的風險。

  昨晚7點左右,氣球充氣到一半,蔡昱珣拿著手電筒圍著氣球轉了幾圈,仔細查看球皮上是否有破洞,側耳聽是否有漏氣的聲音。隨後,她把儀器掛在放飛點,通過對講機讓探測站的搭檔李躍宏摸準信號,再把儀器系在氣球上。

  「7點15分!」對講機內傳來李躍宏的聲音,蔡昱珣從充氣間拿出氣球,在眾人的注視下,放手讓氣球飄向空中;與此同時,李躍宏找到了氣球的信號,「藍紫紅三個顏色的標線意味著溼度、氣壓和溫度。」他說,放飛成功了。

  女兒放球成功後,蔡慶國滿臉喜悅:「這次運氣不錯,放一次就成了。」此時的場景讓他回憶起1999年14號颱風時放氣球的那一刻,那時他連放3次,但3顆氣球都因為撞上障礙物破裂,「沒有再次失敗的機會,我抓住兩陣風的間隙放飛,總算讓第4顆氣球成功上天。」

展開閱讀全文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廈門網的觀點。廈門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3萬米高空探「天情」——長沙市氣象局探空氣球揭秘
    3萬米高空探「天情」 ——長沙市氣象局探空氣球揭秘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歐陽倩 通訊員 王向 暴雷、大雨、烈風……春日的長沙,天氣如同娃娃臉說變就變。如何在惡劣天氣下採集到氣象信息?長沙市氣象局的「利器」之一便是探空氣球。 氣象部門對氣象信息的觀測,主要分為地面和高空觀測兩種。高空觀測站全國僅124個,湖南有3個,其一便是長沙高空氣象觀測站。星城的「天情」便由它來搜集。
  • 當超強颱風「莫蘭蒂」正面襲擊廈門……(氣象防災減災故事④)
    事實證明,颱風很快就裹挾著風雨,呼嘯而來。「莫蘭蒂」造訪,廈門氣象工作者用精準的預報,將它牢牢地「接住」。迎擊颱風,無覺可睡是常態「氣象臺的人,沒有睡眠。」時任廈門市氣象臺臺長的陳德花懷胎六個多月了,身子沉,壓力大,但面對颱風整個人恨不能有「分身術」。「工作強度超強,節奏緊張,持續時間長,忙完腦子都不轉了。」
  • 廈門市政府通報颱風「莫蘭蒂」災後恢復重建情況
    新華社廈門9月19日電(記者 尚昊)福建省廈門市人民政府19日晚間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20日全市將全部恢復通水,98%的因災停電戶將恢復供電。颱風「莫蘭蒂」給廈門帶來重創,目前災後恢復重建的各項工作正緊張有序開展。
  • 菲律賓國家氣象局:第20號颱風「艾莎尼」已加強為強熱帶風暴
    菲律賓國家氣象局於11月5日上午11時發布預報稱,今年的第20號颱風「艾莎尼」已經加強成為強熱帶風暴,它將於6日上午在菲律賓最北端的巴坦內斯群島或巴布延群島擦過或登陸, 在穿過巴士海峽後,「艾莎尼」將在7日折向西南,並進一步趨向越南中部或南部。
  • 應對颱風「鸚鵡」 中國氣象局啟動四級應急響應
    中國天氣網訊 據來自中國氣象局應急辦消息,針對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經綜合研判和應急會商,中國氣象局領導今日(13日)17時啟動Ⅳ級應急響應。據監測,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熱帶風暴)6日13日16時中心位置位於北緯19.4度、東經115.2度,中央氣象臺已發布颱風藍色預警。預計,「鸚鵡」將以每小時15~20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並將於14日上午在廣東臺山到湛江一帶沿海登陸。
  • 中國氣象局:今年8月登陸我國颱風偏多
    「今年已有4個颱風登陸我國,分別為木恩、韋帕、利奇馬和白鹿,比多年同期平均(4.81個)減少0.81個。其中8月份有3個颱風登陸,比多年同期平均(1.91個)偏多1.09個。」5日,在中國氣象局9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李明媚說。
  • 中國氣象局預計,九月可能有兩個颱風登陸中國
    中國氣象局預計  中新社北京八月三十一日電(記者 阮煜琳)七至九月是颱風侵襲中國的高頻季節。
  • 國慶70周年閱兵式斌華氣球藝術帶你放飛7萬個氣球
    討論採用什麼氣球、氣球大小、遇特殊情況如何處理……何將華說道:「為了有更多精力、更多專注,今年9月份我們特意減少了商業訂單數量,把急單、 沒有創新挑戰的訂單以及一些純在後期維護高風險的訂單都排除了,只是做了幾個保質保量不影響閱兵項目的活動」9月30號,何將斌、何將華在加班完成了蘇州大運城、桂林恆大廣場、平頂山東城茂的國慶大型氣球展之後,又登上了前往北京的航班,正式投入到閱兵氣球放飛的籌備工作中
  • 氣象局權威專家解讀今年颱風:雖然多,但利大於弊
    8月即將過去,盛夏也將要結束,登陸我國的颱風活動會逐步降低。近日,中國氣象局權威專家對於過去幾個月的颱風活動展開了分析,給出的結論是:登陸我國的颱風影響總體利大於弊!這一結論是由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董林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得出的,高級工程師董林指出,今年颱風生成數和登陸數明顯偏多,但因為颱風防禦措施做得比較好,颱風帶來的風雨有效緩解了東部和北方地區的高溫,也給南北方不少乾旱的地區大量補水,因此利大於弊。
  • 揭秘颱風監測與預報「黑科技」:給颱風「拍CT」讓風雲可測
    2020年8月,省氣象探測中心的匡昌武為我國高空氣象無人機首飛提供保障。2020年8月,三沙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在投放探空氣球。2020年7月,省氣象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維護七洲列島海島站。影視科追風小組現場觀風測雨。
  • 在廈門擅自放飛氣球無人機等 最高要罰3萬元
    廈門人6月起別做這件事!剛發布的限令,直到9月!­  重磅!超級重磅!又一項和廈門密切相關的重要新政發布!­  這次是一個限令!由省政府剛剛下發!6月起,在廈門擅飛「無人機」,最高罰3萬!!包括孔明燈、大型風箏等高空飄物!
  • 直擊天氣揭秘颱風 颱風有利也有弊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 (楊翼)昨天下午,在中國氣象局舉辦的「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中,颱風專家就公眾關心與颱風有關的話題進行了討論和解讀。 國家氣候中心總工程師李維京指出,今年我國颱風具有三大特點:生成颱風、登陸颱風的個數偏少,初臺登陸時間早、登陸颱風強度強,颱風造成的經濟損失多,但死亡人數要少一些。
  • 氣象局:颱風「利奇馬」登陸強度歷史上排名全國第五
    中新網客戶端8月16日電(楊雨奇)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颱風「利奇馬」是今年以來登陸中國最強颱風,其登陸強度在歷史上排名全國第五、浙江第三;在山東造成的過程降雨強度位列歷史第一、在浙江的降雨強度歷史第二。
  • 最愚蠢的吉尼斯紀錄:美國人同時放飛150萬隻氣球,政府卻很頭疼
    克利夫蘭一家慈善機構,為了籌備一場慈善募捐活動,策劃了一個非常完美的創意,是放飛氣球創造新的的金氏世界紀錄。人們只需要通過捐贈1美元,就可以募捐兩個氣球,當攢夠150萬個氣球,就能放飛。
  • 國慶大閱兵暖心細節:7萬隻放飛氣球100%可降解,無危險無汙染
    國慶大閱兵暖心細節:7萬隻放飛氣球100%可降解,無危險無汙染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閱兵儀式之後,給大家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讓人興奮,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在閱兵儀式當中有很多非常暖心的細節,只不過是大家沒有發現而已。
  • 「最蠢的」吉尼斯紀錄:美國城市放飛150萬隻氣球,然後悲劇了
    有些紀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例如「世界上最高的人」、「世界上最胖的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等等,但是也有些紀錄像是「為打破紀錄而打破」。例如,之前申報「世界上最大的炒飯」,結果主辦方轉眼就把飯給餵豬,吉尼斯官方知道這件事情後果斷給取消資格。
  • 小哥颱風天裡「放氣球」險被吹走,真相卻感人了
    颱風來襲危機四伏,這時候,據說沒有四千萬一定不能出門:為了拍個小視頻,妹子也是蠻拼了,不過還有比這妹子更拼的,這不在福建福州,有位小哥居然在颱風天放氣球,結果差點被颱風吹走。莫非這也是「要紅不要命」。手裡的大號氣球在狂風中猶如一匹就要脫韁的野馬,一位小哥死死拽著「韁繩」,幾次都差點被球帶向空中。這一幕發生在福建福州,當時颱風「白鹿」逼近閩粵沿海,這場面著實讓人倒吸了一口涼氣,不敢想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好在堅持了一分多鐘後,小哥鬆開了繩索,氣球很快消失在了空中。看到這兒可能有人要說了,現在「玩花樣」都要這麼「不要命」。
  • 無人願意打破的世界紀錄,放飛150萬隻氣球,結果很悲劇
    同樣的悲劇不一定只發生在個人身上,像一些大型活動,原本是為了更多人的快樂,最後卻因為準備不妥當而發生意外。就像這一個被稱作最蠢的金氏世界紀錄,此活動是在美國一城市放飛150萬隻氣球,可事情最後結局卻不盡人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上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就特別熱衷於慈善活動,這些慈善活動的牽頭者又大多是一些明星名人。
  • 中國氣象局協助莫三比克應對熱帶氣旋影響-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郝靜 通訊員胡曉平報導 4月25日,中國氣象局接受莫三比克國家氣象局申請,迎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新用戶。  中國氣象局在2018年發布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國際用戶在遭受颱風、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災、沙塵暴等災害時,可申請啟動該機制,中國氣象局將調動值班的風雲氣象衛星,對特定區域進行高頻次觀測,為其防災減災救災提供及時信息保障。  近期,非洲國家連續遭受強熱帶氣旋侵襲。
  • 中國氣象局舉行9月新聞發布會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巡視員李明媚、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高拴柱、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艾婉秀出席發布會,介紹8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8月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及未來十天天氣趨勢預報、今年以來我國颱風特徵和颱風氣象服務情況等,並回答記者提問。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副主任楊晉輝主持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