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劉很不開心,當寶寶不能走路時,她很著急,現在孩子一歲了,也能走了,可她還是很焦慮,為什麼寶寶的走路姿勢這麼難看?轉來轉去都不說,腳趾仍然叩頭。難於成為未來的「羅圈腿」嗎?
不只是小劉擔心,還有藝涵媽媽。但藝涵的問題不在於腳趾朝裡,而在於走路踮腳。那讓模樣像公主的小丫頭失色了。
這兩個孩子的腿,腳的問題,難道都是天生的嗎?的確,許多兒童的腿發育異常,與選錯鞋、或坐錯姿勢都有關係。以下,我們就讓兒童發展專家給大家講講,那些孩子的走路姿勢屬於正常,那些孩子的走路姿勢需要及時就醫。
一、走路搖搖晃晃的小孩。
在小孩已經能走路了一段時間之後,還經常會出現走路不穩的情況,要注意了。相應觀察兒童是否有流口水、眼神呆滯、表情異常等症狀。
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帶兒童到醫院檢查,已排除兒童腦發育異常的可能。當排除兒童大腦發育異常時,我們還需要檢查並觀察兒童腿部肌肉的發育,以確定是否兒童髖部有問題。
通過判斷不是大腦或髖關節的問題引起的,那麼基本可以推斷,兒童的腿部肌肉尚未得到充分的發展,兒童的控制力尚不夠好,這就不需要就醫,但是需要家長給兒童更多的安全訓練,同時也給兒童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如何協調腿部的動作。
二、行走時雙腿明顯不對稱。
在兒童學習行走過程中,如果發現明顯的雙腿不對稱或下垂,不應繼續讓兒童行走,也不應採取自己觀察的方法,而應及時就醫,讓專業的生長發育專家對兒童進行科學評估。對有病早發現、早治療;
走起路來,孩子的膝蓋向外彎曲。
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會擔心剛學會走路的孩子,錯誤地認為孩子的膝蓋向外彎,有「O」形腿的嫌疑。事實上,對於這一點,父母還真的沒有必要去擔心。如果未滿2歲的寶寶的腿型出現O型是很正常的,一般不用特別擔心。
但是如果孩子2歲以後仍然是兩個腳踝無法併攏,同時兩膝距離超過3釐米,則不屬於正常現象,此時需要父母帶孩子去醫院做必要的檢查。
此外,還有一些「X」形腿的兒童,這類兒童7.8歲以後還在走路呈現「X」腿狀態,此時就醫也不遲。
v四、墊腳行走兒童。
開篇藝涵媽媽就是在為自己的孩子擔心、擔心。事實上,這也與嬰兒的年齡有關。當兒童剛學會走路時,相當一部分兒童會出現走路墊腳的情況。
但是當孩子長大了一般都會好起來,但是如果父母發現在學走一段時間後或者下蹲時還經常表現出腳尖站立,那就需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