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巴基斯坦演講特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學習經典】第二十八期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二十二)·習近平巴基斯坦演講特刊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丨子曰師說 曹雅欣

  

  2015年4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議會的演講中說道:

  中巴要弘義融利,實現共同發展。中華文化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幫助巴基斯坦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又說:

  中國人民崇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一)中國的「忠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兩句出自《論語》裡的話,正是對儒家重要思想「忠恕」的最恰當解讀。

  「忠恕」的概念,始現於《論語·裡仁》篇,其中有這樣一段遺響千年的對話: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向學生曾參傳道,告訴他:我所有的學說,都是由一個基本思想貫穿的。曾參領受,而其他學生卻不明所以,紛紛向他求教,曾參感嘆:老師的學說,就是「忠恕」二字啊。

  曾參是孔子座下天分極高的弟子,他和孔子的對話,猶如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了悟於靈犀、受教於無言。而曾子後來,也確實如迦葉發揚了佛教一般,成為了將孔子儒學思想既有繼承、更有發展的一代「宗聖」。而他與孔夫子在一問一答間提煉總結出的「忠恕」至理,也提供給了孔門弟子、給世間君子一條得以依此行事的金科玉律。

  「忠」,把字拆開看就是「中人之心」,盡心待人、忠於本心,也就是以己之心去關照他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表達的精神,自己想立得住、也要使別人能立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要使別人能行得通。所以,盡我之心,忠人之事,盡力為人謀,是謂「忠」。

  「恕」,把字拆開看便是「如人之心」,推己及人、把自己推到他人之境,推想別人之心、量度他人之苦,——也就是那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換位思考,不僅儘自己之所願,還能想他人之所想。所以,如人之心,想人所想,理解而不強施於人,是謂「恕」。

  「忠」是盡己之心,從自我出發、盡心竭力為人謀;「恕」是如人之心,發散出去、換位思考體諒人;

  「忠」是要極盡所能,「恕」是要量體裁度,所以「忠」與「恕」,是一對既相互輔助又相互制衡的概念。忠,強調的是付出和助益;恕,提醒的是換位和體諒。

  「忠恕」的理念,在今天聽來,令人格外動容。這些關乎理解、善良、公道、尊重的品德,隨著歷史河流的向前推進,常常是被淹沒沉墮於河底,其蹤杳杳。

  所目當今世界很多區域,矛盾紛爭一點就著,惡性事件一觸即發……正是因為「忠恕」這個看起來陌生、說起來簡單的道理,實在是被人們遺忘太久了,——忘了曾經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群知識分子,他們雖不同而和、雖不比而周,他們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難,他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們儘管性情不同、出身不同、成就不同,但是在「忠恕」的感召下,都踐行著儒者的光榮與夢想,體察萬物,悲憫蒼生。

  (二)世界的「忠恕」

  「忠恕」確實可以作為中國文化在今天提供給世界的智慧準則。早在1971年,聯合國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周恩來總理為聯合國大廳帶去了孔子的兩幅語錄,其一是「以和為貴」,另一條就是關乎「忠恕」的解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請教孔子,是否有可以讓人終身依照的一句話準則?孔子便回復給他這一句照亮萬世的格言,這一句將中華文化的堂堂正氣昭顯於聯合國面前的行事信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可見,「忠恕」正是對和諧、對和平的達成。「忠恕」,不僅是古代知識分子個人修為的守則,更是當代世界風雲變幻中具有現實意義的準則。

  比如,曠日持久的巴以戰爭,是宗教信仰的衝突;以美蘇為首的東西集團冷戰,是政治形態的衝突;文化輸出與文化侵略的論爭,是文明形態的衝突;國內的貿易順差與國外的反傾銷舉措,是經濟體制的衝突;不同年齡段人群的代溝,是價值觀念的衝突;舊有事物對創新態勢的打壓,是思維模式的衝突……所有這些差異下的衝突,究其避免和解決之道,都可在「忠恕」的心態中尋找答案。如此,就不會再用固執去拒絕異類、用偏激去反對異見、用自大去打擊新生、用霸權去迫害弱勢。

  「忠恕」是如此重要的一種品格,可以賦人予同情,從而善於理解;賦人予體貼,從而擅於關懷;賦人予寬厚,從而敏於幫助;賦人予善意,從而樂於奉獻;賦人予通達,從而肯於溝通;賦人予高貴,從而敢於包容。

  忠恕,會讓世界懂得:即使不同意,也要堅決尊重,即使不理解,也該保持平和,即使不支持,也需文明禮敬。

  「忠恕」是減少紛爭的最佳原則,推己及人而不強人所難,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忠恕」是守護發展的最好心態,各抒己見而能彼此共融,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中國儒家思想,貢獻給了社會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

  比如「仁義」,既提倡仁愛,又強調要在正義的範疇內施行;

  比如「學習」,既提倡學習理論,又強調實際踐行;

  比如「孝悌」,既提倡在家門裡孝順父母,又提倡在社會上兄友弟恭;

  比如「禮樂」,既提倡禮以節人、規範秩序,又強調樂以和情、安和內心。

  ——而儒家最具有智慧廣泛性的思想之一,便是「忠恕」,它不僅是歷史貢獻給今天的,更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葉躍明(書)

  作者介紹:

  

  曹雅欣,青年文化學者。獨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國藝解說者。

  「子曰師說」微信號、「學習經典」微信號創始人。

  光明網「醉中國」專欄作者。代表作有光明日報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圖書《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國學與時政」系列文章、「學習經典」系列文章,被全國上百家主流網站廣為轉載。

  策劃並撰寫了「琴夢中國」系列作品,包括《琴夢紅樓》《琴頌詩經》等。

  首創「國藝演說」的文化藝術傳播方式,運用於「琴夢紅樓」、「琴頌詩經」等琴歌藝術音樂會中,並擔任音樂會的文化主持。

  始終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播,把國學、國藝做時代性解讀。

  書法作者

  

  

  葉躍明,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並被中國書畫藝術中心等多家全國性書法機構聘為書法家。6歲學書法,五十年來拜名師,臨名碑名帖和不潛心研究創作形成獨自風格,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書法活動並獲獎。

  

  

  

  

(責任編輯:馬常豔)

相關焦點

  • 學習用典|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攜手追尋民族復興之夢——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等文中引用【原典】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我讀《論語》13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子貢:如果廣泛地施恩於民,救濟大眾,這種行為算得上時仁嗎?孔子:這豈止是仁,都堪稱聖人了,連堯和舜都難以做到。所謂仁,就是自己想要站立起來,就幫助別人站立起來,自己想要求得發達,就會幫助別人也發達。從近處、眼前做起,這就是實施仁的基本方法了。
  • 紐恩泰空氣能熱水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作為空氣能行業的標杆企業,廣東紐恩泰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秉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者之心,時刻將消費者、經銷商的利益與自身的發展密切聯繫在一起。  據了解,為提升加盟經銷商盈利能力,紐恩泰新能源企業開辦了紐恩泰學院,邀請名師免費為經銷商傳授營銷理念和技巧。
  • 「一日一智」仁的體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 【學】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最具代表的儒家思想之一。 自己站穩,也要幫人站穩;自己騰達,也要幫助他人騰達,這可不是一般的境界,但只有達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算是一個「仁」人。鄧爺爺說:「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然後帶動其餘人富起來。」這其實正是一種仁的體現,對社會與國家發展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 [微評公益廣告]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滁州文明網)    微點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本意是「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這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儒家道德修養中用於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
  • 拙讀《論語》第一百五十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還適用嗎?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主流譯文:子貢說:「如果有人能廣泛地給民眾施與恩惠,救濟百姓的生活,這人怎麼樣呢?可以說是仁人嗎?」孔子說:「何止是仁人,一定是聖人了!堯、舜做到這樣尚且不容易呢!作為仁人,自己想立身,也要使別人立身,自己想通達,也要使別人通達。
  • 每天學點國學: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譯文】子貢說: 「如果能廣施恩惠而幫助民眾,怎麼樣?這可以說是仁嗎?」博施:廣泛地施行恩惠。孔子說: 那是多麼仁啊!那一定是聖人所為了! 即使堯舜想做到這一點也很困難。
  • ·己欲而立 己欲達人
    ·己欲而立 己欲達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7日 06:36 來源: 來源:北京商報□新聞焦點□本經援引: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篇》□白話譯文:  孔子說:「仁?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別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能通達事理。」□商報闡釋: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的確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 郭帆導演的成功是《論語》「己欲達而達人」的一次成功「變現」
    如果說《流浪地球》是以中國人生活哲學的家國情懷為背景思維的話,那麼在這些導演身上則繼承著、體現著、發展著忠與仁及義與智的文化精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
  • 習近平巴基斯坦演講特刊: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 欲達而先達人
    You can download this picture and forward it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古今中外,此為至理,未有逞一己私慾而成其大者,亦未有不顧他人而成就了自我的先例。
  • 孔子講「立己達人」,作為管理者,立人達人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
    《論語》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意思是,自己想要成功,所以要理解別人想成功的心理,也儘量幫助別人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要理解別人也有這種心理,所以要理解別人。考慮問題要由己及人。第一,管理者要做好表率,「修身,則道立」。以身作則,注重形象禮儀,遵守規章制度。言傳身教,做好榜樣。第二,從言語上尊重員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肯定優秀的,鼓勵有潛力的,管理者有人氣,美譽自然能吸引世界各地人才。
  • 南大校長陳駿贈別畢業生:和衷共濟 成人達己
    伯牙與鍾子期志趣相和、互為知音,才有高山流水的千古弦唱;廉頗和藺相如敞開心扉、將相和睦,才有趙國的長治久安;前天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在南京大學發表演講,他在演講中,說中美兩國之間的和平共處、互惠互利是和平穩定、共同發展的基石。我當校長十年了,這十年裡最深的體會就是學校的快速穩定發展,離不開全校師生的人和、心齊。所謂「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最重要的是「心和」。
  • 貴州省獨山縣第一中學:忠以立己 信以達人
    貴州省黔東南州獨山縣第一中學位於望城坡腳下,校訓為「忠以立己 信以達人」。忠信,即忠誠信實。《易·乾》中說「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論語·衛靈公》中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 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 浙江日報
    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與求是教育集團董事長沈法初面對面  不管事業做到多大,有一件事始終不能忘記,就是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沈法初    孔子曰:「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意思是說當你的思想認識有一定水平了,你就應該幫助那些不如你的;當你的物質條件比較豐裕了,就要適當地接濟那些還貧窮著的。這也許就是對沈法初辦學的最好詮釋。
  • 立己達人 志存高遠
    本報訊 8月31日,上海市民辦立達中學舉辦了「立志向,達夢想,做新時代好少年」立達中學2020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典禮暨校訓揭曉儀式。校訓是一個學校辦學理念和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典禮上,揭曉了立達中學的校訓——立己達人。校訓的書寫者,當代文人書法家錢漢東教授向同學們講述了校訓的含義:「立己達人」出自《論語·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儒家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原則。
  • 康美藥業董事長馬興田新春致辭:「成人達己,成己達人!」
    」祝辭中,馬興田說:「成人達己,成己達人!2019年我們將在前進的道路上,有幹勁、有奔頭,充分激發自身創新創造活力,不被問題所擊倒、不因壓力而放棄、不因成績而懈怠。。。。。。」「成人達己,成己達人」的「雙成」理念,是當下一些企業文化中價值觀之一。
  • 胸懷天下 立己達人
    原標題:胸懷天下 立己達人(鐘聲)   金磚五國以順應歷史大勢的姿態屹立於世,亦讓世界煥發新光彩   金磚國家合作迎來更富活力的第二個「金色十年」。這是萬丈高樓,基礎已經打下,整體輪廓初現。這是新航程,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成為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各國怎樣再出發,世界如何隨之實現新發展?
  • 成己達人,成人達己
    願天下所有女性都美麗、知性,也期待自己早日圓夢——成己達人,成人達己的!
  • 人民日報鐘聲:胸懷天下 立己達人
    習近平主席提出了金磚合作要繼續發揚光大的三點重要啟示。其中,關於「胸懷天下、立己達人」的論述,深刻指出了金磚合作的世界影響。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衝突與和平、戰亂與發展,同時矛盾性地存在於我們這個星球。如何讓和平、發展、進步的陽光穿透戰爭、貧窮、落後的陰霾?如何讓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愈發強勁?10年前,金磚國家懷著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共同願望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