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魚刺,揪出一例胃早癌!人過40,胃鏡該查必須查啊

2021-01-09 胃腸一二三

「真得感謝這個魚刺,救了我一命啊」!

拿到術後病理報告,曹老漢長長舒了一口氣。

曹老漢今年66歲,是一個個體老闆。上個月底,因為吃魚被魚骨卡住了,在2020年8月31日,做了平生第一次胃鏡。

負責任的內鏡醫生,順利取出了卡在食管的魚刺;

因為做胃鏡時候曹老漢已經兩頓沒吃飯了,胃裡也基本排空了;

好心的醫生順便又把老漢的胃仔細檢查了一遍。

這一查不要緊,還真就查出大問題了!

醫生在胃角-胃竇的區域,發現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的背景;

於是開啟了NBI模式,發現胃角前壁有一片可疑的區域,微結構發生明顯改變,又經電子染色,高度懷疑是胃早癌(EGC),於是,醫生取檢2塊。

9月3號,病理結果出來了:萎縮性胃炎伴腸化,局灶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早癌)。

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準確地說應該是重要的癌前狀態;

相當於重度的不典型增生(也叫非典型增生、異型增生),雖然還沒有癌變,但是,其細胞已經嚴重變異,癌變也就是分分鐘鐘的事。因此內鏡醫生習慣沿用日本的習慣,稱之為早癌或極早癌。

臨床上一般發現中重度的異型增生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都要立即內鏡下ESD切除。

曹老漢稱之為「揭皮」手術;

上皮內瘤變,發生異型增生的深度僅限於黏膜層,我們其實就是把變壞的那一層薄薄的黏膜揭掉,就能根治了;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ESD術」,全稱是「內鏡下黏膜剝離術」。

我們的胃壁有四層: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和漿膜層。

如果不管它,它就會繼續往深處發展,依次浸潤至黏膜下層、肌肉層、最後穿透漿膜層;因為肌肉層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就有可能造成脈管和淋巴浸潤,甚至其他臟器轉移,那時候就是晚期胃癌了。

像曹老漢的這種早期胃癌,通過ESD,是100%能夠根治的,此後只需要定期複查胃鏡就可以了。

於是,在9月6號,給曹老漢行ESD術,手術順利剝離病變部位,術後病理證實:手術成功,切緣陰性。

在老曹的這種階段,大多數的病人並沒有任何症狀,很少有人會想到去做一次胃鏡。

曹老漢若不是魚刺鯁喉,也絕對不會去做胃鏡,事後他告訴醫生:「我就不知道胃鏡是幹啥的;也沒有胃不舒服,根本不會去做」。

雖然教科書上說,胃早癌發展為進展期癌還需要3-5年的時間,但也有的發展迅速,一年半載就是進展期了。

到那時再治療就不這麼簡單了,需要切除胃,還要配合化療;無論是花費、承受的痛苦、術後生活質量,還是預期壽命,都將是天壤之別;

萬一一直耽誤下去,等到出現明顯的症狀,比如疼痛、黑便、納差、嘔吐、腹部包塊、消瘦貧血等,往往是中晚期了,

治療更為棘手,花費更加巨大,5年生存率也低於30%!

因此,對於任何腫瘤來說,早診早治才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

為了有效地規避胃癌,除了飲食上注意少吃高鹽、燒烤類食物,及時根除幽門螺桿菌,胃鏡檢查必不可少。

因為發現胃癌、胃癌前病變,只有胃鏡,沒有別的好辦法;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胃癌可以沒有症狀,你不去主動檢查發現它,是很容易被耽誤的,往往讓人猝不及防;往很多人出現症狀才去檢查,結果85%都是中晚期了;

因此,我們建議,以下人群要及時做胃鏡檢查,並按照醫囑定期複查:

年過40,無論男女、無論有無症狀;

幽門螺桿菌陽性者;

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腸化和不典型增生者;

久治不愈的胃潰瘍;

腺瘤性息肉;術後胃;

有明顯症狀者:長期消化不良、反覆上腹部不適、或嘔血、黑便、納差、貧血等。

相關焦點

  • 無症狀也會查出胃早癌?這幾類人必須儘早做胃鏡!
    目前我國胃癌每年新發病例約為68萬例,佔全球發病病例的一半左右,大部分患者診斷時已為進展期胃癌。每年近15萬人死於胃癌,每分鐘幾乎一個。
  • 做胃鏡活檢查什麼?要注意什麼?
    2020-10-15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Admin
  • 一天之內,發現2例胃早癌,2例癌前病變——胃癌來臨,往往悄無聲息!
    3月5日,疫情緩解,我們醫院開始了正常胃腸鏡檢查,讓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天之內,不到20個檢查者,竟然查出來2個胃癌,2個癌前病變。 他們有的有症狀,有的完全沒有症狀,或者症狀很輕微,但都是幽門螺桿菌陽性。 我們一起來看看。
  • 胃鏡早癌精查,一步到「胃」早診早治
    本著「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的宗旨,2020年9月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李婕琳教授的指導下,使用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奧林巴斯EVIS290電子胃腸鏡系統和GIF-H290Z放大內窺鏡開展胃鏡早癌精查術,旨在提高胃、食管早癌檢出率,更好的服務於患者。什麼是胃鏡精查?
  • 無症狀檢出胃早癌 五類人應多做篩查
    圖:@視覺中國俗話說「十人九胃」,是指10個中國人裡面,就有9個人患有胃病。從未有過胃痛、腹脹困擾的廣州居民劉姨,一向以為自己是沒胃病的1/10幸運兒。不過,一次常規體檢,女兒為她自費增加了一項胃腸鏡項目,沒想到一檢查竟然患有胃早癌!
  • 幽門螺桿菌一查就是陽性?臉部出現3個異常,勸你早查胃鏡
    幽門螺桿菌是現在的致病原之一,令不少人都攤上胃病這樣的麻煩,以至於久久不得舒服。會不斷促進胃酸的分泌,然後引起消化不良、胃灼熱、胃炎、胃潰瘍等不適症,是不少人都懼怕的病菌。幽門螺桿菌的傷害力,遠比你想的要嚴重。
  • 男子聲音嘶啞咽喉不適,一查竟揪出兩種癌症
    治療效果較理想,已出院 1 追根溯源 揪出隱藏很深的癌病人除了聲音嘶啞、咽喉不適外,沒有其他症狀啊。」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蘇立眾覺得還可深挖,於是決定另闢蹊徑, 採用全身PET-CT檢查。 很快,結果出來,其鼻咽部微小可疑病灶,伴頸部淋巴結轉移。乘勝追擊,蘇立眾接著用鼻咽鏡檢查,發現表面黏膜有一處略有隆起,取兩塊組織,病理確診為鼻咽癌。至此,鼻咽癌、喉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兩大常見惡性腫瘤,很少見得同框發現。
  • 52歲的胃早癌患者撿回一條命
    日前,荊門一醫通過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成功救治一名胃早癌患者。鍾祥市52歲的譚女士今年6月16日到荊門一醫看病,因平常對癌症比較關注,譚女士掛了消化內科主任劉長青的專家門診,經劉長青安排做無痛胃腸鏡檢查。沒想到,譚女士竟「中招了」。
  • 腹腔總是劇烈疼痛,以為患上闌尾炎,一查竟是魚刺在「遊走」
    劉大爺說,最近腹部總是劇烈疼痛,前往醫院查明真相,一開始醫生判斷其可能是闌尾炎,之後在手術的過程中發現,導致腹部疼痛的原因並非是闌尾炎,而是一根魚刺進入腸管,引起的疼痛。
  • 25歲小夥常肚子疼,一查竟是癌症晚期!千萬要注意
    25歲的陽光小夥小吳,肚子痛了一個多月,到醫院一查,竟然發現是肝癌晚期。這個結果,讓他和家人都難以接受。年紀輕輕怎麼會患如此重病?接診的杭州市西溪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餘吉仙在查看所有的病歷和檢查單後判斷:小吳的病根可能早在25年前就埋下了。
  • 吹氣就能查幽門螺桿菌?醫生:不能完全取代胃鏡
    患者楊先生最近感覺自己腹脹、口苦,但又不願意做胃鏡,也不願意抽血檢查,聽說朋友也有類似情況做了碳13尿素呼氣試驗(俗稱「吹氣檢查」)後,發現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稱「Hp」),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性用藥,症狀就消失了。於是他也在門診試了試,果然發現自己也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那麼,「吹氣檢查」真的能夠代替抽血或胃鏡檢查嗎?幽門螺桿菌又有哪些危害呢?
  • 煙臺女子手指紅腫疼痛受折磨半年 開刀取出一根魚刺
    原標題:女子手指莫名疼痛紅腫半年 開刀取出一根魚刺  水母網9月26日訊 (YMG記者宋曉娜 通訊員陳展鵬)手被魚刺扎到,去醫院開刀取出?你肯定會覺得有些小題大做了。
  • 常常肚子痛,一查胃裡竟「長滿」毛球?!廣東人要...
    常常肚子痛,一查胃裡竟「長滿」毛球?!>為了確定病因,醫生為她做了胃鏡檢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小敏的胃鏡結果讓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她的胃裡竟然塞滿了頭髮!>小敏媽媽也曾嘗試糾正女兒這一行為,當發現她把頭髮往嘴裡塞的時候,就會制止,甚至還為此動手打過她。
  • 八旬老人查心臟意外發現胃早癌 專家建議七類人群應定期做胃鏡篩查
    武漢晚報訊(記者劉璇 通訊員羅瑤)冠心病老伯因胸痛和上腹疼痛到醫院查心臟,沒想到卻意外發現胃早癌。「幸好醫生查得仔細,不然後果不堪設想。」9月1日,拿到檢查結果的徐老伯家人,得知胃早癌還有手術機會,慶幸不已。 80歲的徐老伯一年前因冠心病上了支架,一直在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凝藥。
  • 魚刺卡喉走了趟鬼門關,90萬+的閱讀,你值得一看!
    我立即開門就上啊,管不了這車有多黑了。在那個無助的黑夜,東北黑車救了我一命,還只收了三十塊錢。仁濟醫院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醫院,連掛號的護士都比別家厲害。一聽我描述立即給了個號,說不用排隊了直接看急診醫生。那醫生也立即放下其它病人,讓我去做CT。我猜她一定忘記叫我不用排隊了,所以等我排了很久隊,做完CT的時候,發現她出來找我了。
  • 香港入境處揪出內鬼後,又有人查千餘人資料賣給他人「起底」,已被捕
    香港警方今天(27日)通報,香港一名51歲的本地男子濫用香港運輸署系統查取1200多人個人資料賣給他人,部分資料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被不法披露,此人已被拘捕。據香港「星島網」報導,香港警方表示,自從去年6月就留意到網上有大量「起底」行為,即在網上發布他人數據包括姓名、電話、地址、身份證號碼、相片、家人數據、車牌號碼及其他個人資料。
  • 全家出動查幽門螺桿菌?醫生:感染很普遍 不必過分擔憂
    一時間,不少市民體檢時主動要求增加此項檢查,甚至全家出動,還有家庭要求帶娃的保姆和老人必須檢測。更有一些宣稱能短時間內就能達到預防或治療效果的牙膏和保健品應運而生,雖然價格不菲,銷量卻節節攀升。  Hp真有那麼可怕嗎?生活中如何科學預防?一旦感染了,該如何應對?針對讀者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消化科專家。
  • 因和女友吵架 22歲小夥怒吞200顆褪黑素一根金項鍊
    吃什麼的人都有,消化內科醫生求大家好好吃「東西」魚刺、骨頭...在消化內科內鏡中心,常有患者因為吃東西時不小心把魚刺和骨頭吞咽下去結果卡住了,很多人第一時間會使用「土方法」喝醋或者大口吞咽米飯,嘗試將魚刺或者骨頭咽下去,殊不知,這種方法很危險。
  • 吃「他汀」藥降血脂,該怎樣查血脂、查肝功、查肌酶?
    我國B肝感染率比較高,人的個頭也偏於瘦小,而且亞裔人群比歐美人群對他汀的耐受性要差一些,因此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就會高一些,這在應用過程中也需要及時發現和處理。 【服藥前查】 服藥前當然要查,不光查血脂,還要查肝腎功能、肌酶。 查血脂是了解血脂膽固醇的水平,為選藥提供參考。因為不同的「他汀」藥物,降低膽固醇的幅度不同,查了血脂,就可以看看血膽固醇的水平距離降脂要達到的目標值相差多少,估摸著選個降幅合適的「他汀」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