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掉楚國以後,只剩最後一個國家齊國,齊國的國土遠離秦國,並未受到遠交近攻的影響,因此當秦始皇發動滅齊時,齊國仍然擁有數十萬軍隊和數千裡土地,那麼他為什麼不發一兵一卒,就投降了呢?
使臣入齊,舉國皆降
公元前221年,秦國大將王賁在滅掉燕國殘部以後,從北向南攻入齊地,兵臨臨淄城下時,齊王田建慌作一團。因為五國已滅,這時沒有其他國家的軍隊前來救援了。其二,齊國長期被秦國拉攏,幾十年沒有發生戰爭,沒想到會突然兵臨城下,因此之前沒有過多的做好戰爭準備。
在齊王田健處於兩難之地,想打吧,沒有做好準備,打不贏。不大吧,就只能坐以待斃。就在這時,秦國派使臣來見田建,田建非常高興。在齊國的宮殿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田建為什麼會很高興呢?因為他看到過前面的亡國之君,基本就兩種情況,要麼被俘虜,要麼被殺。而他自己一直選擇親善秦國,現在秦國還派使臣前來,說明還有商量的餘地。
使者來到齊國宮殿以後,就對齊王田建說,我們秦王非常喜歡你,但是想讓你把你的國家給交出來。只要你交出來,我們秦王給你五百裡封地,讓你做個封君。
田建一聽很高興,他覺得自己的下場比其他五國的君主強很多,就很高興地答應了,就下令舉國投降。齊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滅,齊國的滅亡跟其他五國都不一樣,它是不戰而降。
秦始皇遵照約定給了田建五百裡封地,這個地方叫共,共這塊地方是一片松柏林。秦王下令把這一片松柏林全部圍起來,斷絕共地所有的供給。齊王田建最後就餓死在這邊松柏林。
他原來還做著夢,想做一個封君,沒想到自己的結局,比其他五國的君主好慘。齊國也有曾經稱霸的時期,那麼它又是怎麼走向衰落的呢?
齊國滅亡的因素
1.國策失誤
齊國在戰國中期齊湣王時期,有一次嚴重失誤,那就是濫用武力滅掉宋國。當時的環境是,只有東邊的齊國,和西邊的秦國最為強大。秦國想要削弱齊國,就派使臣去慫恿湣王滅掉宋國。因為秦國知道,齊國滅掉宋國後,一定會遭到其他各國聯合對抗。
燕國也想讓齊國滅宋,因為燕國跟齊國有世仇,但是齊國當時還是比較強大,缺少報仇的機會。想著怎麼樣才能讓諸侯國聯合起來對抗齊國。得有一件事,讓諸侯都感受到危機感。
戰國時的諸侯國都有一個心理,就是不想讓任何一個諸侯國特別強大,齊國獨吞宋國,國家實力一定會大增,這是戰國所有的國君都不想看到的事,所以這是一個最好的引子。
最後結果就是,燕國樂毅,帶領五國軍隊,達到齊國最後只剩下兩座城池,齊國就這樣失去了與秦國抗衡的機會了。這也是齊湣王國策的失誤。
2.政治腐敗
田建在位前期,國家的權力是被他母親掌握的。他母親臨死的時候給他推薦了一個人,田建看到國家內還有可重用的人,於是就去那筆想記下了,等他來筆過來的時候,他的母親突然說我忘了。
我覺得他的母親不可能忘掉,而沒有說的原因,我想跟他母親死後的掌權人有關,這個人是後勝,也是田建的舅舅,他母親的親弟弟。
本來他母親是想告訴他,可是想做後面他弟弟會被剝奪權力,於是就欲言又止了。
後勝是一個非常貪婪的人,秦王知道後勝很貪婪,就給他送了很多錢,收買後勝,後勝一直向田建進言,親善秦國,導致後面,秦滅韓、趙、魏時,齊國未發一兵一卒。
從整個戰國來看,齊國算是佔盡天時、地理、人和,因為齊國時戰國唯一沒有變法強國的國家。這也是他的弊端,所有變法的國家都是感受到生存的危機感,只有齊國沒有感受到。這也為他最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考試重點: 少爺需要千粉,開通最後權限,喜歡的朋友,反手來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