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齊國衰亡之路

2020-12-05 白衣不歸客

秦始皇滅掉楚國以後,只剩最後一個國家齊國,齊國的國土遠離秦國,並未受到遠交近攻的影響,因此當秦始皇發動滅齊時,齊國仍然擁有數十萬軍隊和數千裡土地,那麼他為什麼不發一兵一卒,就投降了呢?

使臣入齊,舉國皆降

公元前221年,秦國大將王賁在滅掉燕國殘部以後,從北向南攻入齊地,兵臨臨淄城下時,齊王田建慌作一團。因為五國已滅,這時沒有其他國家的軍隊前來救援了。其二,齊國長期被秦國拉攏,幾十年沒有發生戰爭,沒想到會突然兵臨城下,因此之前沒有過多的做好戰爭準備。

在齊王田健處於兩難之地,想打吧,沒有做好準備,打不贏。不大吧,就只能坐以待斃。就在這時,秦國派使臣來見田建,田建非常高興。在齊國的宮殿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田建為什麼會很高興呢?因為他看到過前面的亡國之君,基本就兩種情況,要麼被俘虜,要麼被殺。而他自己一直選擇親善秦國,現在秦國還派使臣前來,說明還有商量的餘地。

使者來到齊國宮殿以後,就對齊王田建說,我們秦王非常喜歡你,但是想讓你把你的國家給交出來。只要你交出來,我們秦王給你五百裡封地,讓你做個封君。

田建一聽很高興,他覺得自己的下場比其他五國的君主強很多,就很高興地答應了,就下令舉國投降。齊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滅,齊國的滅亡跟其他五國都不一樣,它是不戰而降。

秦始皇遵照約定給了田建五百裡封地,這個地方叫共,共這塊地方是一片松柏林。秦王下令把這一片松柏林全部圍起來,斷絕共地所有的供給。齊王田建最後就餓死在這邊松柏林。

他原來還做著夢,想做一個封君,沒想到自己的結局,比其他五國的君主好慘。齊國也有曾經稱霸的時期,那麼它又是怎麼走向衰落的呢?

齊國滅亡的因素

1.國策失誤

齊國在戰國中期齊湣王時期,有一次嚴重失誤,那就是濫用武力滅掉宋國。當時的環境是,只有東邊的齊國,和西邊的秦國最為強大。秦國想要削弱齊國,就派使臣去慫恿湣王滅掉宋國。因為秦國知道,齊國滅掉宋國後,一定會遭到其他各國聯合對抗。

燕國也想讓齊國滅宋,因為燕國跟齊國有世仇,但是齊國當時還是比較強大,缺少報仇的機會。想著怎麼樣才能讓諸侯國聯合起來對抗齊國。得有一件事,讓諸侯都感受到危機感。

戰國時的諸侯國都有一個心理,就是不想讓任何一個諸侯國特別強大,齊國獨吞宋國,國家實力一定會大增,這是戰國所有的國君都不想看到的事,所以這是一個最好的引子。

最後結果就是,燕國樂毅,帶領五國軍隊,達到齊國最後只剩下兩座城池,齊國就這樣失去了與秦國抗衡的機會了。這也是齊湣王國策的失誤。

2.政治腐敗

田建在位前期,國家的權力是被他母親掌握的。他母親臨死的時候給他推薦了一個人,田建看到國家內還有可重用的人,於是就去那筆想記下了,等他來筆過來的時候,他的母親突然說我忘了。

我覺得他的母親不可能忘掉,而沒有說的原因,我想跟他母親死後的掌權人有關,這個人是後勝,也是田建的舅舅,他母親的親弟弟。

本來他母親是想告訴他,可是想做後面他弟弟會被剝奪權力,於是就欲言又止了。

後勝是一個非常貪婪的人,秦王知道後勝很貪婪,就給他送了很多錢,收買後勝,後勝一直向田建進言,親善秦國,導致後面,秦滅韓、趙、魏時,齊國未發一兵一卒。

從整個戰國來看,齊國算是佔盡天時、地理、人和,因為齊國時戰國唯一沒有變法強國的國家。這也是他的弊端,所有變法的國家都是感受到生存的危機感,只有齊國沒有感受到。這也為他最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考試重點: 少爺需要千粉,開通最後權限,喜歡的朋友,反手來個關注!

相關焦點

  • 戰國七雄:曾力壓秦國的霸主,「東帝」齊國的崛起與衰亡之路
    提起我們在初中高中學過的「圍魏救趙」、「田忌賽馬」、「晏子使楚」、「濫竽充數」等成語典故,我們立馬就會想到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對就是齊國。這關於齊國的典故還真是不少,我們本篇就來聊聊春秋五霸之一,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
  • 戰國七雄之齊國強盛之路:2個玩音樂的,聚在一起談了談人生
    這樣的知音正好出現在戰國七雄爭霸的年代中,主角是齊國國君齊威王和他的臣下鄒忌。想要得到國君的賞識,除了自身要有過硬的本領之外,最好還要有與國君相同的愛好。這個鄒忌就是一個音樂愛好者,正好齊威王也是一個音樂造詣很深的人。所以在齊王發出求賢令之後,鄒忌就以擅長音樂的自我介紹,得以與齊王會面。
  • 戰國七雄,有何特殊存活之道?魏國李悝變法,齊國經貿優勢
    導語:戰國七雄,有何特殊存活之道?因此,戰國時代對於後世人們發展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那個時代,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存活之道,每一個國家都在竭盡全力的立足於中原,而那些立國之道直至今日都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那麼,戰國之時,那個烽煙四起的年代,各個國家又有什麼樣的特殊方法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戰國七雄它們的獨特的存活之道,並以此來體會一下它們當時生存和發展的艱辛。
  • 韓滅鄭之戰:韓國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其中,就鄭國來說,就是被韓國消滅的。
  •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齊國為何滅亡?君主不作為,導致不戰而降
    導語: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為何滅亡?強大的齊國,其國力一直都在秦國之上,即使在戰國後期,齊國也能與秦國拼一拼,為什麼會不戰而降呢?藉助《大秦帝國》這部影視劇,我們來談談歷史上的齊國。齊國是戰國時代的一個老牌諸侯國,它的開國之君是西周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在武王伐紂的戰爭當中,姜子牙被譽為是功臣之首,周武王姬發平定天下之後便將東海之濱的齊國分封給了姜子牙。
  • 戰國時期,韓國為何能成為七雄之一,其優勢在哪裡?
    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在很多人看來,韓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諸侯國。比如在疆域面積上,韓國比不上越國、蜀國、巴國等諸侯國。再比如巔峰時期的實力,韓國甚至比不上宋國、中山國等諸侯國。尤其是中山國,曾是趙國的心腹大患。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韓國為何能成為七雄之一,其優勢在哪裡?
  • 戰國七雄的始祖分別是誰?三國君主以地名為姓,齊燕國君很有名
    後來由於周天子沒了存在感,所以就出現了大國吞小國的現象,到了戰國時代也就只有七雄了。據《史記》所載,在七雄裡僅有齊、燕2國最早為武王所封,其他的國就是後來才出現的。那麼戰國七雄的始祖都分別是誰呢?燕國的始祖叫姬奭。這個姬奭是武王姬發的親兄弟,人稱召公。由於他是周武王的親兄弟,所以燕國可說是周的姬姓宗室國家。公元前1046年,燕被封在了遼東。
  • 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為何在200年時間內,先後四次遷都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戰國時期,戰國七雄因為種種原因,幾乎都有遷都的情況。
  • 在戰國七雄中,各國都曾出現過哪些傑出君王?
    戰國,那是一個風譎雲詭的年代,天下戰火紛飛,諸侯之間戰爭不斷。「時勢造英雄」,在此同時,「英雄也造時勢」,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裡,產生了無數英雄豪傑,也出現過一批傑出的君王。在這些君王的操縱下,戰國七雄頭上籠罩著的陰雲愈發地密布。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戰國時期秦、楚、燕、齊、趙、魏、韓這七個國家,都有哪些傑出的君王吧。
  • 齊湣王——喜歡花樣作死的齊國君主
    戰國時代,諸侯國雖不及春秋時代數量眾多,但仍然有不少的諸侯國,其中以戰國七雄為最。齊國作為七雄之一,在戰國歷史上它有兩次亡國之戰。第一次是樂毅伐齊,最後被田單復國,但元氣大傷。第二次,秦滅六國,徹底玩完。
  • 戰國七雄,每國一位頂級名將,看看誰能入選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從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到秦國統一的近三百年間,各國都誕生了無數的軍事人才,那麼如果每一個國家選擇一位最出色的軍事家,都有誰能入選呢。齊國:匡章在齊威王時期,秦國借道魏韓向齊國進兵,匡章率軍打退了秦國進攻。齊宣王六年,齊國趁著燕內亂,由匡章率兵十萬,直破燕都。兩年後,在濮水上遊抵禦秦軍,可惜這一次作戰失利,匡章敗逃,燕國復國。公元前301年,齊國聯合韓國、魏國攻打楚國,在垂沙大敗楚軍,殺死楚將唐昧。在齊閔王時期,匡章率齊、魏、韓三國聯軍,後期趙國和宋國也加入其中,一起攻破秦國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
  • 魯國為楚國所滅,為何不是近在咫尺的強大齊國?
    山東省也稱齊魯大地,是因為春秋戰國時代,山東有兩個著名的諸侯國:齊國和魯國。就實力而言,齊國強於魯國。春秋時,姜姓呂氏齊稱霸天下,齊桓公姜小白是春秋第一個公認的霸主。到了戰國,田氏齊國依然是戰國七雄之一。而魯國,無論是春秋還是戰國,都活在齊國的陰影之下。
  • 戰國七雄最慘的一個,秦始皇滅之,史書上只留下17個字,字字悽慘
    2020-12-24 11:17:50 來源: 微笑對話 舉報   談及戰國七雄
  • 為什麼齊國只是消滅了宋國,就遭到了五國伐齊?
    在戰國時期,除了韓趙魏齊楚燕秦等七個大國,還存在過鄭國、魯國、越國、宋國、中山國等諸侯。其中,約公元前286年,趁著宋國內部發生動亂之際,齊湣王派遣將軍韓聶舉兵攻滅宋國。在佔領宋國後,雖然齊國的實力達到了頂峰,但是卻造成趙、魏、韓、燕、楚五國聯盟進攻齊國。
  • 戰國時期,弱小的韓國如何在六國的環圍中生存這麼多年?
    趙有胡服騎射;魏國魏霸西河,魏武卒打的秦國幾十年不敢東出;楚國地大物博;齊國經濟富庶;燕國發起瘋來甚至差點滅了齊國;秦國最後掃六合更不用說。那麼,看起來和上述六國不在一個層級的韓國,憑什麼是戰國七雄?韓國也曾輝煌,滅鄭一戰順利成為戰國七雄。
  • 臨淄,曾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國都
    它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國都,也是姜太公的封地。由此上溯,這裡還是顓頊高陽氏的故裡。屈子在離騷經裡這樣說,帝高陽之苗裔兮。他的祖宗高陽帝就生活在這裡。當地管理不善,晏嬰墓被盜過多少次了。偌大的墳塋,裡面的東西早就被搬空了吧。可憐一代偉人,白白的修了這麼大的一座墓地。
  • 齊國滅宋為何得罪了韓,趙,魏,楚,燕五國?
    齊國滅宋,是戰國具有裡程碑的一起重要歷史事件。戰國的政治格局,初期是魏國最先嘗到了改革的紅利,成為風頭最盛的國家,但好景不長,一來魏國的改革僅限於軍事領域並不徹底,二來魏國處四戰之地,四處招敵,三板斧之後很快走向衰敗。
  • 春秋戰國時齊國君主世系,姜子牙的齊國20代32君,田氏齊國7代8君
    而齊國則是田氏代齊。田氏代齊還要追溯到田完,田完是陳厲公之子(陳國統治區域為豫東周口一帶),媯guī姓,田氏,因為避禍而寄居齊國,時為齊桓公時期。田完四世孫田桓子侍奉齊莊公,甚得寵。至此,田常獨攬大權,專擅朝政,且田氏屢次承繼相位,國君已猶如傀儡,齊國即將變天了。公元前391年,田常的曾孫田和將姜氏齊國的末君康公放逐到海中孤島,食邑僅一城。公元前386年,田和位列諸侯,田氏齊國誕生。下面簡述田氏齊國在戰國時代的發展脈絡。
  • 鳩佔鵲巢:田氏是怎麼取代姜姓齊國的?
    作為戰國七雄之一,齊國雖一直都是"齊國",但先後經由姜氏和田氏兩個家族主宰。齊國自存在之日起,就屬於姜氏。直到田氏從一個外來者,最終成為齊國之主,姜氏才退出齊國政權核心。這背後的故事,還要從齊國的這一支田氏之祖田完說起。西周在建立之初大封諸侯。
  • 西周分封時,齊國和魯國同在山東境內,為何大家都認為魯國是正統
    說起山東,我們知道有一個稱呼是齊魯大地,主要是因為之前山東境內有兩個重要諸侯國,也就是齊國和魯國。齊國和魯國是在西周的時候出現的,是周王室分封在山東境內的兩個諸侯國。在面積上齊國要比魯國大一些,而且實力也要更強一些。戰國時期,齊國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而魯國後來被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