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山東,我們知道有一個稱呼是齊魯大地,主要是因為之前山東境內有兩個重要諸侯國,也就是齊國和魯國。齊國和魯國是在西周的時候出現的,是周王室分封在山東境內的兩個諸侯國。在面積上齊國要比魯國大一些,而且實力也要更強一些。戰國時期,齊國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而魯國後來被滅了。不過雖然如此,但很多人還是覺得魯國是正統,比如山東的簡稱就是魯,而不是齊。這個現象可以說非常奇怪,我們看一下為何大家都認為魯國是正統呢?
我們先看一下這兩個國家的來源。齊國是西周的功臣姜尚姜子牙的封地。姜子牙得到封地之後,迅速平定的周邊的少數民族,接著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國力迅速增加。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齊國由此得到徵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於營丘。說白為了齊國這時候成為了東方各國的霸主。
魯國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封地。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東徵滅掉了夥同武庚叛亂的奄國,受封於奄國故土,由於周公要留在鎬京輔佐周成王,於是讓自己的長子伯禽代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地「魯」稱號建立魯國,定都曲阜。在周代的眾多邦國中,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魯國成為典型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
看完這兩個國家的起源,我們就知道為何魯國是正統,而齊國不是了。
首先魯國是周王室的成員的封地,而齊國是外臣封地。魯國和周王室是同根同源,而且周公的影響非常大,制定了西周各項制度。而齊國只是功臣姜子牙的封地,從血緣上說,魯國肯定和周王室更親一些。
其次是爵位問題。齊國雖然是東方各國的霸主,但爵位也只是侯爵,而魯國從建立之初就是公爵。要知道這是爵位中等級最高的,當時擁有公爵的諸侯過非常少。光是在這一點上魯國比齊國等級要高。
還有就是封地的問題。在封地上魯國距離周王室更近,齊國更加靠海。齊國和魯國是以泰山為分界線的。在當時泰山的意義非常重大。泰山的北面和東面,住著的都是少數民族,也就是當時人們說的蠻夷之地。而泰山的南面和西面就是中華文明的中心,中原大地。從這方面講,魯國的子民都是受中華文明的影響,而齊國卻都是少數民族。以當時的觀念,肯定是看不起齊國的人們。
可以說,雖然齊國更加強大,統治了山東大部分地區,而且存在時間更久。不過光是上面三點就能讓魯國成為正統,畢竟在當時的觀念中,魯國的地位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