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網友@鄭一諾er發表微博,講述了今年上半年蜜月旅行時誤食福壽螺,導致寄生蟲入侵腦部的恐怖經歷。懷孕的她做了六次腰部穿刺,扎了近300瓶水,吃了十幾盒打蟲藥,因為藥物和激素作用身體變形,被迫進行了藥物人流。
這條消息曾經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前兩天,有一位錢清鎮鳳儀村的村民向本報記者求助。他在村裡的河岸邊發現了一小堆一小堆粉紅色的東西,密密麻麻,看上去有點肉麻噁心。「這是不是福壽螺卵?幫我們問問專家。」該村民曾在新聞裡見到過相關報導,有點吃不準,但心裡又很忐忑。
柯橋也有福壽螺
記者把該村民所拍的圖片發給柯橋區疾控中心有關專家。專家一看到圖片上一堆堆粉紅色的卵後,立刻肯定這就是福壽螺卵。
專家稱,現實中,已連續幾年有群眾向疾控中心求助辨認福壽螺,結果都被證實確實是該物種,這讓他們也頗為擔心。
因為以福壽螺為代表的野生螺肉,很可能成為廣州管圓線蟲病的中間宿主。人類吃了未成熟的這類螺肉後,寄生蟲即可通過螺肉進入人體繁殖,進而攻擊肺、腦等靶器官,造成非常難治的廣州管圓線蟲病。像網友@鄭一諾er也正是因為得了這種病,結果流產。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野外福壽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的機率超過30%,人類一旦食用未熟透的福壽螺,將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這一疾病在臨床上治療手段非常有限,只有大劑量使用驅蟲藥物。一旦蟲子進入腦部後,手段就更少了。因此這一疾病預後一般都不會太好,蟲子進入大腦後,由於難以排出體外,非常容易導致癲癇。
「該疾病臨床治療效果並不太好,預防的關鍵在於少吃、不吃這類螺肉。」專家說,外地已有爆出一些商家賣福壽螺,大家應引起重視。
錢清鎮鳳儀村發現成批粉紅色福壽螺卵。
福壽螺一旦大面積繁殖
會對本地物種帶來極大影響
福壽螺不僅僅有可能對食用者帶來危害,它對農作物也會有影響。
有資料顯示,福壽螺老家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是一種外來物種,後從臺灣引入內地。近年來,外地已有爆出相關新聞,福壽螺被大量遺棄或是作為飼料,後很快從農田擴散到天然溼地。
「我們也有接到過求助電話,說在柯橋的田裡發現了福壽螺。」柯橋區農林局農技站的金科長告訴記者,水稻、茭白等作物的田裡都有發現過福壽螺,它會蠶食作物,帶來極大危害。
「雖然目前的情況看,柯橋的福壽螺並沒有大面積擴散,但是大家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福壽螺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旦爆發性繁殖,後果非常可怕。」金科長說,他建議大家一旦看到福壽螺卵,馬上處理掉。雖然也有專門針對性的農藥可殺死福壽螺,可考慮到農藥對水體的影響,所以目前並不建議用農藥處理,大家可採下這些福壽螺卵並踩碎處理為佳。
記者了解到,福壽螺雌螺產的卵塊都是呈橢圓形,由數十個乃至上千個排列整齊的卵粒組成。卵粒呈圓形,直徑大約2毫米,初產的卵呈粉紅色至鮮紅色,表面有一層不明顯的白色粉,很容易辨認出來。
福壽螺和田螺的區別
一是看顏色,田螺顏色更深,一般是青褐色,肉也多呈青褐色;福壽螺顏色較淺,肉質也比田螺肉顏色淺,多為黃白色。
二是看外形,福壽螺一般體型比田螺大,螺蓋較扁,更光滑,椎尾平、短,就像其名字一樣,有一種「富態」的感覺;而田螺個頭一般較小,椎尾長、尖,螺蓋形狀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