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話體系裡,世界分為天地人三界,人死後做了鬼,鬼投生可為人。
但有時候,古人也會腦洞大開,突發奇想:鬼就一直是在地獄為前生贖罪的嗎?他們一直是無災無病的嗎?鬼會不會死?如果會,鬼死後又會是什麼?
寫盡了鬼世界百態的蒲松齡,還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而且還給出了答案。寫此事的小說就是《章阿端》。
衛輝的戚生,買到一處鬧鬼的大宅子後,妻子不久就死掉了,但戚生偏不信邪,還是大膽的住下去,然後遇到了死了有二十多年的屈死鬼章阿端,不但不怕,還色膽包天的去調戲她,後來章阿端又通過賄賂,將戚生的妻子也帶了來,由此開始了兩個女鬼共事一個活人丈夫的離奇情節。
《章阿端》裡的鬼世界,簡直和人間一般無二,戚生的妻子被監守著,章阿端用錢賄賂了,她就被放了出來;其要被拉去投胎的時候,再燒些紙錢去賄賂,疏通後就被用別的鬼去代為投胎了。錢能通神役鬼,天上地下無不如此。章阿端生病了,戚生的妻子從陰間給她找巫婆來跳大神,巫婆請神的表現也和人間的毫無二致。章阿端死後,又託夢給戚生的妻子,他們又在陰間請和尚給她做道場,也和人間一樣。蒲松齡寫得煞有介事,可不用多想,很明顯他就是在寫人間。
這裡,他還在故事裡一本正經的討論了鬼會不會生病,會不會死的問題。本來,三個人過得好端端的,忽然有一天,章阿端生病了,好像見了鬼的樣子,戚生的妻子說,她這是鬼病。戚生不理解:「她本來就是鬼了,怎麼又會有鬼作祟呢?」她說:
人死為鬼,鬼死為聻。鬼之畏聻,猶人之畏鬼也。
「聻」同「魙」。《正字通》按聻音賤。《玉篇》釋「魙」:側減切,音蔪。兩者解釋略有不同,但讀jian音是相同的。漢典和百度百科裡將「聻」讀作jiàn,但把「魙」讀作zhān,不顧《玉篇》的注音解釋,似乎不妥,還是讀作jiàn比較準確。《五音集韻》解釋說:「人死作鬼,人見懼之。鬼死作聻,鬼見怕之。」所以,這個「鬼死為聻」的說法,並不是蒲松齡的獨創,乃是民間流傳已久的說法。正因為鬼怕聻,所以此字就被道士和尚們拿來做鎮鬼的符咒了。
只是雖然久有此說,寫進小說的,恐怕也只有蒲松齡了。畢竟沒人清楚鬼世界,更不要說鬼們的鬼世界了。蒲松齡偏偏就寫了,這也恰說明了他是根本不信有鬼的,不管什麼世界,他完全是照著人間的樣子去寫,人比鬼更鬼,真實的寫出來,是再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