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勤:「睜大眼睛」搞改革開放,衝破西方政客為中國建立的「圍牆」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1900字,讀完共需2分鐘

作者劉志勤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刊於5月30日觀察者網。

總理在兩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回答記者的問題時說,我們要「睜大眼睛」監管各級政府和機構的工作,避免在政策落實過程中出現形式主義等問題,確保各項經濟措施的順利落地。

剛剛結束的兩會為今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兩新」藍圖。這個「兩新」就是「新基建」,「新城鎮化」的建設思路。很顯然,這個發展規劃集中了中央政府政策工具箱中十分重要的兩張「底牌」:用高科技產業為龍頭,推動新的產業鏈供應鏈的完善與對接,同時以「新城鎮化」做為龍身,為中國經濟未來能夠像巨龍一樣,再次騰飛打好基礎。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央出臺了比較寬鬆的財政政策,總計超過兩萬六千億元的資金已經準備好投放市場。如何避免資金出現「空轉」,更要注意在基層出現政策「踩空」現象,總理特別強調要「睜大眼睛」,盯著這些資金的落實路徑和落實結果,特別重視所有資金能否安全,完整,有效的支付到最需要資金的企業,個人手中,決不能出現財務假帳,會計欺詐的事件發生,確實實現資金能夠乾乾淨淨,完完整整的支持實體經濟和一億多市場主體的經濟復甦。所以必須「睜大眼睛」,密切關注,嚴加防範。

中國的脫貧攻堅戰也到了最後的關頭,許多不確定因素會時刻幹擾中國人民的努力。由於脫貧已經到了最難啃的硬骨頭階段,什麼可能都會發生。尤其值得關注的正是如何維持和保證脫貧攻堅過程中,不會出現反覆或反彈。因為,貧困這個頑疾,在中國社會已經存在數千年之久,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順利解決,出現反覆和逆潮,似乎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我們必須「睜大眼睛」,嚴陣以待,時刻準備著應對不斷變化的「貧困」變化,提前做好防範預案,才可能保證中國的脫貧攻堅經得起歷史的和人民的檢驗。

我們國家目前有關的「監管政策」不少,但是有點如同虛設,沒有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被一些不法分子鑽了法律的控制,結果是攪亂了市場的健康秩序,破壞了市場信用,給危機回流提供了方便。這種特殊現象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們還要「睜大眼睛」,緊緊盯住國際形勢的動態,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國際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組成的反華「小分隊」,在世界上興風作浪,竭盡全力挑撥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遏制中國的發展。他們已經行動起來了,我們必須做好應戰的一切準備。

美國正全力以赴的在各個領域為中國的發展製造麻煩,其中最大的麻煩是未來的市場分工和職責問題。現在可以看到,美國是堅決不會與中國握手言和的了,因為美國自己已經對自己依靠正常手段與中國展開公平競爭毫無信心了。所以,它力圖把中國推回到七十年前的狀態。

美國和中國「脫鉤」,並不是第一次。我們還清楚的記得,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美國就對中國開展了全面「封鎖」,「封航」和 「封殺」的「三封」政策。美國的「三封政策」持續二十多年,並沒有扼殺中國的經濟崛起與發展,也沒有阻止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當時並沒有美國的技術,沒有美元的流通,沒有美國的設備,中國依然成為世界上的最有生命力,最有潛力的經濟體。

現在美國企圖重操故計,讓中國再次被「三封」,甚至更多的限制政策,達到摧毀中國經濟支柱的目的。

所以,中國決不能放棄努力,在實幹苦幹的同時,「睜大眼睛」看清腳下的路,看清前面的風險和障礙,發揚團結一致,艱苦奮鬥精神,一定可以實現新的歷史性飛躍,突破美國等國家設立的「網牢」,加大與其它國家的合作交流,爭取最大限度的發展自己的現代工業和技術,在世界科技如林的強國「圍牆」之中,衝出一條屬於中國的生路,成功「突圍」,繼續為世界的經濟繁榮貢獻中國的努力!

中國一方面要「睜大眼睛」看清腳下,另一方面還要「堅定不移」改革開放,這是保證中國永遠走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與世界共建「命運共同體」。

「讓他們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 西方政客一定會在中國的偉大復興工程中的英勇和才智面前一敗塗地,中國已經踏在邁進「小康社會」的紅地毯,大步邁進「小康社會」殿堂!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中國人民的前進步伐啦!

人大重陽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
    例如,上述第四階段,自中共十四大起便稱為「新階段」,現如延用已不合適;但本文的標示僅突出了該階段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最重要的內容,而未能涵蓋如港、澳回歸和建立全方位對外關係格局等其他重要內容,亦有不足。第三,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這一新時代從黨的十八大之後開始,或將延續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後。
  • 劉志勤:把中國的農村改革成「世界農場」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提速中國的農村改革,特別是強調堅持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使中國的農村和城市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真正取得「雙贏」和「同步發展」。由於中國農村的供給側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國農村的改革道路具有決定意義,也就是說,只有農村的改革成功了,中國的整體改革才算成功。我們離這個目標尚有一段距離需要努力。
  • 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摘要] 「改革開放創造了發展奇蹟,今後還要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習近平主席的鏗鏘話語,充滿智慧和力量,彰顯信心與豪情,激勵我們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2020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中央深改委部署的50個重點改革任務和其他75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完成143個改革任務,各方面出臺268個改革方案。
  • 人民日報評論員: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原標題: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習近平主席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啟示錄③「改革開放創造了發展奇蹟,今後還要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習近平主席的鏗鏘話語,充滿智慧和力量,彰顯信心與豪情,激勵我們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2020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中央深改委部署的50個重點改革任務和其他75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完成143個改革任務,各方面出臺268個改革方案。
  • 馬丁·雅克:讓我們共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訪問教授馬丁·雅克1月20日在英文媒體《中國日報》刊發文章:《讓我們共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幾乎每個人的預見都錯了。從18世紀末和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世界經濟一直被發達的西方國家和日本主導。與其他非西方國家不同,日本的工業化從19世紀就開始起步了。中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都曾淪為西方國家和日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打破上述西方-日本歷史性霸權並成為全球兩大強國之一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僅改變了自身和世界,還把這個世界帶離了200多年來人類歷史發展的舊軌道。
  • 鉤沉|「辦三資企業敲126個章」,改革開放40年...
    對外來說,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旋即,鄧小平訪問美國九天,颳起「鄧小平旋風」,中國與美國主導的西方世界逐步接軌,為中國的對外開放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就這樣,1979年初鄧小平便以實際行動釋放了兩大信號,一個是對內實行改革,一個是對外實行開放,大力推動改革開放事業向前進。
  • 以更大氣魄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原標題:人民論壇網評 | 以更大氣魄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改革開放創造了發展奇蹟,今後還要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的鏗鏘話語,充滿智慧和力量,彰顯信心與豪情,激勵我們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 國際輿論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成就 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奇蹟: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9.5%;以美元計算,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以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這是人類發展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案例。」研究不平等問題的經濟學家布蘭科·米拉諾維奇這樣描述這一「中國奇蹟」。
  • 改革開放40年|探訪成都市郫都區農科村發展變遷 一路進取永不止步
    轉眼間,改革開放已滿40年,回首過往,在這風起雲湧的四十年裡,全國各個角落湧現出一批批思變者、改革者和創新者,為發展歷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也浸潤活躍了郫都這座千年之城。  上世紀80年代,成都市郫都區友愛街道農科村就以一種超前的勇氣、求變的思維,大力發展花卉產業,在這特色產業基礎上,成功地嫁接出了農家旅遊業,成為全國鄉村旅遊的典範。
  • 睜大眼睛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為了讓自己看起來精神一些,總會儘量把眼睛睜大,但其實我們的眼睛還可以睜得更大,不過需要一些事件來刺激我們。(1)久別重逢的喜悅。當遇到久未謀面的朋友或喜歡的人時,你就會無意識地把眼睛睜得特別大,這時,大眼睛在訴說著你的興奮,你此時的心情大概恨不得要把對方裝進自己的眼睛,於是要睜大眼睛看個清楚。所以,在面對你時能流露出這樣的表情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2)驚訝難逃眼睛的變化。你是一個喜歡八卦的人嗎?
  • 蘇聯解體帶給中國三大教訓,全部改正後,西方永遠無法撼動中國了
    最典型就是中國,蘇聯解體帶給中國三大教訓,中國全部改正後,西方永遠無法撼動了。  蘇聯還有一個最大的教訓就是總是對西方抱有幻想,總是在發展自己的同時還要想著,跟西方融合,跟西方改善關係。在最後,在西方的忽悠下,搞了改革,還搞了休克療法,整個最終被西方的顏色革命坑慘了。
  • 「中國網評」抓住中國以更大氣魄推進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機遇
    本文轉自【中國網】;中國網評論員 蔣新宇「改革開放創造了發展奇蹟,今後還要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對新時代改革開放事業發出中國宣言。這不僅是對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規劃,也向世界釋放出中國將以更大氣魄推進改革開放的積極信號。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徵程。在之後的40多年裡,改革開放創造了中國發展奇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從經濟體制改革向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從對外開放向擴大開放邁進。
  • 《外來妹》導演: 鏡頭下的改革開放時代足跡
    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改革開放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廣東等沿海地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在改革領域已經小有突破。這個時期,電視領域出現了一系列表現改革開放的題材,而我也正是從這時起涉足這個題材領域,拍了一系列反映改革開放生活的電視劇。從最早的《商界》《外來妹》,到後來的《風生水起》《純真的年代》,每部劇基本都以反映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為主要內容。
  • 汪毅夫:政客搞壞人民淚,必走向失敗
    作者:暗藍責任編輯:範領網絡編輯:翰語據報導,臺灣政府已經決定暫停兩岸三通,從這個消息不難看出,臺灣政府部分政客操作頻出,欲藉助此次疫情升級兩岸對立關係,謀求政治獨立,不僅積極活動企圖參與WHO,而且借防控疫情之名,取消「三通」阻斷大陸往來。
  • 國家開放大學:沒有圍牆 哪裡需要就開在哪裡
    校園無限廣 開放辦大學(深聚焦)  核心閱讀  自1979年至2019年,國家開放大學走出了一條紮根中國大地、適合中國國情、富有中國特色的辦學之路。  這是一所特殊的大學。  說其特殊,是因為這所大學是在我國加快發展電視、廣播等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說其特殊,是因為這所大學沒有圍牆,校園無限寬廣,哪裡有需要就開在哪裡;  說其特殊,是因為這所大學給了許多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的適齡學習者,特別是廣大基層工作者以學習的機會,現有在校學生中,有70%來自基層;  說其特殊,是因為這所大學被譽為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
  • 改革開放打開了「巨大的能量罐」(我與中國改革開放40年)
    中國經濟的潛力一直在那裡,是改革開放讓中國重新回到了其在世界中應有的位置。」查爾斯·弗裡曼三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弗裡曼現在是諮詢公司鮑爾亞洲集團常務董事、布魯金斯學會客座研究員,本世紀初他曾擔任美國助理貿易談判代表,專門負責對華貿易談判。弗裡曼來自一個同中國淵源頗深的家庭。
  • 椰樹集團:順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
    作為我國最晚建立的省份,除卻美麗的海島風光,1988年建省的海南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經歷者,因改革開放而生,也因改革開放而興。海口市龍華路坐落的一家公司,就像海南的印象模板一樣,公司建築紅牆黃瓦,顏色鮮亮,是這條路上當之無愧最靚的仔,這裡就是椰樹集團的廠區,老一輩人更喜歡叫它一聲「罐頭廠」。
  • 資料:萬慶良曾是改革開放後廣州最年輕市長
    由此,剛剛過完46歲生日的萬慶良也隨之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廣州最年輕的市長。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我將堅持說實話、辦實事,不提空口號,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義,深入調查研究,紮實解決問題。」4月9日,萬慶良就任廣州市委副書記時發表履職感言時說。  這是對廣州的承諾,也可以看作是對過去的回顧。
  • 劉志勤:一帶一路加一洋,拉美期待李克強
    劉志勤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克強總理開始拉美四國行,引起國際關注。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來,中國似乎把精力集中在宣傳「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項目實施上,拉美國家似乎有一種被忽略、被冷落、或被遺忘的感覺。而李克強總理的這次訪問,恰好及時而有力的證明,中國是如何重視與拉美國家的合作和友誼。
  • 盧秀燕:民眾會睜大眼睛看誰在傷害民眾的健康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 民進黨當局宣布從明年元旦起,將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美牛肉品進口,修正放寬檢出容許值,臺中市長盧秀燕1日表示,非常遺憾,法律應該越修越進步,越修越好越保護民眾的健康和我們的養豬戶,而不是越修越退步,越修越傷害民眾的健康,民眾會睜大眼睛看誰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