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口!發現12小時就能消化塑料的蟲子,白色汙染能解決了?

2021-01-08 阿成講科技

塑料,作為20世紀最偉大而又最失敗的發明,以其便利性和價格低廉而大量生產,廣泛的應用在人們的生活中,同時也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其也有缺點,說是缺點,完全可以說是優點:塑料的穩定性太高了。高到要用幾百年甚至三千年才能完全分解掉,這些沒有分解掉的,同時是廢棄的塑料,給全球各個地區帶來了嚴重的「白色汙染」。

為了不讓這些塑料在陸地上「傷害」人類,人類把垃圾丟向了包容性極大的大海。但是大海不會消解這些垃圾,它只會把這些垃圾沉入海底或者繼續漂在水中,這也算是好的結果,也是暫時的辦法。一直在為這個頭疼的人類,從未停止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直到最近出現新突破口,發現12小時就能消化塑料的蟲子,白色汙染能解決了?

這種蟲子學名叫蠟蟲,它們是種害蟲,常出現在蜂巢中,食用裡面的花粉、蜜蜂的蛻皮和蜂蠟。發現這種蟲可以吃塑膠袋的生物學家Federica Bertocchini 博士一位業餘的養蜂人,某天她在清理蜂房時,將清理出來的蠟蟲放進一個塑膠袋當中,準備待會再處理它們。隔天卻發現這個塑膠袋全是被蟲子「咬」的小洞,蠟蟲們也逃了出來。

這一發現激起了這位生物學家的好奇心,他將這種蟲子帶回到實驗室裡研究,他們反覆做了數次實驗,放了大量的蟲子與塑料,結果證明:這種蟲子真的可以吃掉並分解塑料。他們便開始仔細研究,發現蠟蟲的唾液腺和腸道內存在一種高效的酶,可以分解塑膠的化學鍵,而這也是它們可以食用蜂蠟和塑膠的原因。這一重大發現,是有巨大含義的,全球的白色汙染將會因此改變。

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將這一項研究設為重點計劃,希望可以早日研究出人造這種酶的方法,然後大量投入各個回收工廠、垃圾堆放區等地。如果成功的話,解決白色汙染只是時間問題。雖然這一發現給了一個突破口,但是如果因此而繼續濫用塑料的話,起到的效果依舊不大,最終還是要考=靠自己,從自身出發,減少白色垃圾的使用。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逆天小蟲子,12小時吃光一個塑膠袋,白色汙染或將解決
    客觀上說,人類目前面臨兩大環境危機,一是全球氣候變暖,二是環境汙染。以塑料汙染為代表的白色汙染已經對地球環境造成了深遠影響,人類每分鐘使用200萬個塑膠袋,每年製造數以萬噸計的塑料垃圾,在人跡罕至的南極和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都發現了塑料的痕跡。
  • 這種蟲子能吃塑料解決汙染問題有了新希望!
    【PConline資訊】這種蟲子能吃塑料!近日,據報導,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CSIC)科學家FedericaBertocchini首次發現了巢蟲能吃塑膠袋的本領。她說:「我把那些蟲子放在塑膠袋裡綁好之後,便放到了一個房間裡。然後繼續清理蜂巢。
  • 科學家發現一種昆蟲,12小時能吃掉一整隻購物袋,或解決塑料汙染
    我們知道,這些年很多人,很多國家都在被環境汙染問題所困擾。其實人類現在面臨的生存環境還是比較惡劣的,首先就是全球氣候變暖,其次就是塑料汙染。我們知道,塑料這種東西可降解性非常差,一個普通的塑膠袋,可能需要幾百年才會被降解。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蟲子 或可解決塑料汙染難題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為解決塑料廢物汙染這一世界環境難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文/羊城晚報 楊輝  「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
  • 科學家發現吃塑膠袋的蟲子,12小時就可分解,環境有救了!
    使用時間過就之後人們也發現了塑料在我們生活當中所存在的危害,給我們的壞境上面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因為塑膠袋它的質量雖然非常的輕,但是它的講解難度卻非常的大,就給我們的環境造成了白色汙染
  • 這種蟲子竟能吃塑料!「白色汙染」治理將有新出路?
    一天,她發現家裡的蜂巢上爬滿了正在吃蜂蜜和蜂蠟的蟲子。「我把那些蟲子放在塑膠袋裡綁好之後,便放到了一個房間裡。然後繼續清理蜂巢。等我弄完回房之後,卻發現蟲子爬的到處都是。後來,我發現裝蟲子的袋子上到處都是洞。對此,只有一個解釋:這些蟲子咬破塑膠袋後,逃了出來。這一研究項目當即確立了。」
  • 專吃塑料的蟲子:百隻只需要12小時,就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專吃塑料的蟲子:百隻只需要12小時,就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現在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成了人人身上的重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已經不堪重負,各種的環境汙染,白色垃圾正在吞噬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其中塑膠袋白色汙染更是成了所有汙染源中的一大主要危害,因為這種塑膠袋無法降解,就永久的留在土壤中,對土壤產生永久傷害
  • 吃塑膠袋的蟲子,白色汙染可能有救了,「限塑令」是否能取消了?
    目前地球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出了,全球變暖之外,還有就是有環境汙染,環境汙染的最主要成分就是白色垃圾,從上個世紀塑膠袋出現之後,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廉價且便宜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可是塑料的降解成為了難以解決的問題。
  • 白色汙染怎麼解決?科學家已發現50種吃塑料的生物,或許能堪大用
    吞下100多片塑料的海龜、被尼龍繩「攔腰」纏住的鯊魚、滿是橡膠垃圾的無人島嶼……看似觸目驚心的文字卻都是現實。我們知道,塑料不能夠被自然分解,它只會因光照、風力,或其他原因而變小,從大片變成小片,再從小片變成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微塑料,隨著塑料越來越小,它的分布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 專家發現一種蟲子,半天吃掉一個塑膠袋,白色汙染能否得到解決?
    人類現在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環境問題,其中又分為兩類,分別是環境汙染和全球氣溫變暖,環境汙染的主要代表是塑料垃圾,也是白色垃圾,人們每分鐘會使用幾百萬個塑膠袋,每年製造的塑膠袋垃圾達到上萬噸,而塑料又是非常難降解的垃圾之一,一個塑膠袋的降解速度可達百年,不過,到底有沒有可以加快塑膠袋降解的方法呢?
  • 白色汙染有救了?有種蟲子竟能吃塑料!(組圖)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
  • 地球救星:專吃塑料的蟲子,百隻只需12小時,就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現在的地球壓力越來越大,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其中白色垃圾就是我們所說的一些塑膠袋,就成了地球汙染最重要的來源,因為塑膠袋子一旦進入土壤無法分解和降解就形成了土壤的永久傷害
  • 這種蟲子竟然能大口大口吃塑料,厲害了!
    不過,西班牙一位生物學家 Federica Bertocchini 因為養蜜蜂,竟然意外發現了一種吃塑料的蟲子,或將拯救塑料汙染,從而拯救人類自己!而科學家正正發現,蠟蟲的唾液腺和腸道內存在一種高效能的酶,可以破壞塑料的化學鍵,這也是它們為什麼可以吃掉並消化蜂蠟和塑料的原因。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塑料汙染讓人類自食其果,科學家發現蠟蟲能分解塑料或能拯救地球
    白色汙染,已經席捲全球。對於塑料的危害,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大多數都只來源於那些悽涼的小動物。因不易降解,塑料垃圾常被動物當做食物吞食,一些動物更是被塑料纏身而亡。在發現蠟蟲不是純粹的咬破塑膠袋,而是將其吞下並分解後,她開始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經過多項研究後發現,蠟蟲進食塑膠的速度非常快,100 只蠟蟲可以在12小時內吃掉一個購物用的塑膠袋!為了證明蠟蟲真的有分解塑膠的功能,科學家還將幾隻蠟蟲碾碎並塗在塑膠袋上,發現同樣能夠分解塑膠袋,這證明了蠟蟲的體內存在可以分解塑膠的酶。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蟲子 可降解所有塑料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蟲子以塑料為食 網友:白色汙染可解決?
    海外網10月3日電 據外媒報導,中美研究人員發現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們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這項研究首次提供了微生物有效降解聚苯乙烯的科學證據,為用生物降解方法治理「白色汙染」提供了新思路。
  • 蟲子吃塑料:一袋小米帶來的科學突破
    原來,這位科學家偶然間將蟲子與塑料掛上了鉤。塑料能被蟲子「吃掉」?這是否意味著,困擾人類的「白色汙染」找到了終極解決途徑?這樣的期待,讓楊軍的演講迅速成為熱議話題。偶然的科學發現2004年春節,楊軍從家中櫥櫃裡拿出一袋小米準備煮粥時,發現裝米的塑膠袋上有許多孔洞,還有蟲子和飛蛾爬出。
  • 法媒:科學家發現愛吃塑料的毛毛蟲 或解開汙染難題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 法媒稱,科學家24日發布報告稱,一種養殖出來作魚餌的飛蛾幼蟲愛吃特別難降解的塑料,讓人寄希望於這種生物能幫助解決全球塑膠袋汙染難題。據法新社4月24日報導,劍橋大學教授保羅·邦貝利是美國《當代生物學》半月刊所登載論文的合著者,他說:「這一發現可能會是一個重要工具,有助於清除積聚在垃圾填埋場和海洋中的聚乙烯塑料廢品。」報導稱,聚乙烯佔歐洲塑料製品需求的40%,主要是用作包裝和購物袋。這些東西需要多年才能生物降解,若不回收會對環境、尤其是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的危害。在歐盟,38%的塑料被扔在垃圾填埋場。
  • 科學家發現一種吃塑料的毛毛蟲,塑料汙染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因此,為了降低塑料汙染帶來的各種問題,科學家們急迫地想找到一種能將其迅速降解的辦法。最近,來自加拿大布蘭登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蠟蛾的幼蟲是能夠消耗和代謝聚乙烯的「塑料食肉動物」,這種動物或許能為塑料降解問題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