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種群數量最大的鳥類,也是餐桌上的美味——家雞

2021-01-12 澎湃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審核專家:冉浩

知名科普作家

一個小問題: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一種動物是什麼?

答案可能有些出乎意料,因為除了你家的貓咪和狗子,我們每天接觸到最多的動物,其實可能是——家雞。

沒有一種肉食能像雞肉一樣,煎炒烹炸燉多種做法均可,酸甜辣鹹各種口味皆宜。作為一種優質、價廉、方便獲取、營養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家雞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美味的雞肉 來源丨《風味人間2》「雞肉風情說」

作為一種家禽,雞為全球人類提供了肉和蛋,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

而雞也依靠著人類的飼養,成為雞形目中的贏家,年產量幾百億隻,成為數量最多的單一脊椎動物物種。甚至有一種基於演化角度的說法,認為不是人類馴化了雞,而是雞利用了人類。

那麼,作為「鳥生贏家」的雞,究竟是怎樣「傍」上人類,一步步被我們馴化,成為我們餐桌上的主角的呢?

1

家雞:誰是我的祖先?我們說的雞的標準中文名是「家雞」,學名為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屬於鳥綱雞形目雉科。

雉科是雞形目中最大的科,其下又有個44個屬,而原雞(Gallus)正是其中一個屬。

通過上面的表格,比較原雞屬各物種和家雞的學名,根據生物命名的一慣法則,我們可以看出,家雞被歸為紅原雞的亞種。

此外,「domesticus」一詞意為「馴養」。由此,我們可以簡單地推斷家雞是由紅原雞馴養而來的,紅原雞是家雞的祖先。

不過事情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

紅原雞生活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森林中,我國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以及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海南省均有分布 來源丨維基百科

早在達爾文之前的時代開始,雞的馴化史就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課題。

達爾文的祖父認為「紅原雞是家雞的祖先」,達爾文贊同這一觀點,他從外形、內部結構、生態習性等方面對這一說法進行了分析和論證。

隨著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通過線粒體基因組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將家雞的起源指向了紅原雞。

隨後,生物學家們通過對BCDO2 (β-胡蘿蔔素雙加氧酶2) 基因序列的比對分析,發現該基因序列在灰原雞與家雞高度相似。

也有人通過微衛星標記進行檢測分析,證明了紅原雞是家雞基因庫的主要貢獻者,但其他種類的原雞可能對家雞的基因庫也作出過貢獻。

紅原雞腳上有個又長又尖向上微微彎曲的距,雄鳥毛色鮮亮,生性警覺,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來源丨網絡

所以,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是:基本可以確定家雞以紅原雞為馴化主體,但馴化過程中很可能存在多次和其他野生原雞的雜交。

考慮到早期的馴化雞很容易和野生原雞接觸,甚至不排除混養的可能,雜交應該是普遍存在的。

2

從野生原雞到家禽的猜想既然紅原雞就是家雞的祖先,那麼,紅原雞是怎麼一步步演化成家雞的呢?

關於家雞的馴化歷程,科學家們有這樣一個猜想:

許多年前,野生的紅原雞發現人類居住地附近有穀物和食物殘渣,於是經常到人類定居的村落覓食。

某一天,人們發現了覓食的紅原雞,被它美麗的外形吸引,就想辦法抓住並圈養它們,用於祭祀。

由於人類的圈養,紅原雞的很多能力發生了退化。

例如野生紅原雞的視力很好,以便於野外捕食和發現危險,被圈養後,紅原雞不需要捕食也沒有了威脅,視力就慢慢退化了。

同時,人類為了方便管理,有目的地進行了選育,將視力弱、警覺性差的個體保留了下來。

最後,被圈養的那部分紅原雞,在複雜而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慢慢演變成了家雞。

雞媽媽帶小雞,上圖為紅原雞,下圖為家雞 來源丨網絡3

哪裡才是家雞的馴化中心?找到了祖先,也大概推測出了馴化的過程,那麼家雞的馴化最先發生在哪裡呢?

根據達爾文的推測,最早開始馴養家雞的地區是印度,開始於約3200年前。

不過,上個世紀80年代的研究結果表明家雞最早在東南亞馴養,時間大概是距今四五千年。隨後雞的腳步一路向北,逐步擴散到中國、俄羅斯、歐洲、美洲。

2014年年底,中國農業大學和德國波茨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我國河北南莊頭遺址出土的幾根雞骨頭的線粒體DNA進行比對分析,發現我國華北地區可能是家雞的起源地之一。而這個馴化時間,可能要提前到1萬年前。

不過,有許多科學家質疑了「華北可能是家雞的起源地之一」。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線粒體DNA數據,發現該序列中含有PCR擴增反應的引物序列,數據存在明顯的質量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日本的一些學者,對中國北方和中部地區18個遺址出土的「疑似家雞」的遺骸重新梳理,結果發現沒有一份能被明確歸為家雞!

德國慕尼黑大學牽頭的國內外學者通過重建全新世(Holocene)以來中國北方的古氣候條件,認為野生紅原雞不可能生活在北緯25度以北的地區。

不過,我國河南省的殷墟遺址曾出土過家雞的頭骨,證明了至少在大約3300年前我國就已經有家雞了。

最終,「家雞的馴化中心是東南亞叢林」這一觀點也未能成為定論,關於家雞馴化中心的課題仍待學者們繼續探究。

4

你愛吃哪種雞?家雞在馴化的過程中,還形成了不同的品系,我國常見的有三黃雞、白羽雞、烏骨雞、蘆花雞等。

其中,三黃雞和白羽雞養殖規模比較大(我國南方家養的土雞,和紅原雞相似度很高)。

三黃雞生長速度沒有白羽雞快,但肉質嫩,味道更好;白羽雞生長快、抗病性好;烏骨雞的羽毛呈潔白的毛球狀,全身皮肉卻都是黑色,味道十分鮮美;蘆花雞肉質細膩有嚼勁,色澤也很鮮亮,很受食客歡迎。

當然,在漫長的馴化過程中,中國吃貨們也根據雞的不同部位,研究出不同的烹飪方式。

可以說,雞把全身的每個部位都貢獻給了人類,你最愛吃雞的哪個部位呢?

叫花雞

白切雞

烤雞

炸雞

口水雞

辣子雞

辣炒雞胗

烏雞湯

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

所以,你最愛吃哪種雞?

來源: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地球上種群數量最大的鳥類,也是餐桌上的美味——家雞

圖文簡介

地球上種群數量最大的鳥類,也是餐桌上的美味——家雞

來源: 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種群數量最大的鳥類,也是餐桌上的美味
    而雞也依靠著人類的飼養,成為雞形目中的贏家,年產量幾百億隻,成為數量最多的單一脊椎動物物種。甚至有一種基於演化角度的說法,認為不是人類馴化了雞,而是雞利用了人類。 那麼,作為「鳥生贏家」的雞,究竟是怎樣「傍」上人類,一步步被我們馴化,成為我們餐桌上的主角的呢?
  • 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鳥類化石 它們是歷史上最大鳥類的祖先
    你知道地球歷史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嗎?它叫做鋸齒鳥,更科學一點的名稱為多骨鋸齒鳥,英文名為pelagornithids。大約500到1000萬年前,它們翱翔於天地之間,不僅種群數量龐大,而且它們的體型也十分龐大,與現在的小型飛機相當,翼展至少超過5.2米。當時在地球上,各個地方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
  • 餐桌上的11種瀕危動物
    娃娃魚  總的來說,兩棲動物已經瀕臨滅絕,在餐桌上已經少見。不幸地是,中國的娃娃魚作為世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卻被非法捕捉,時常成為餐桌上一道佳餚。大猩猩  在非洲某些地區,大猩猩作為一道傳統文化特色的餐桌美食而被習以為常地傳襲下來。因此,大猩猩命中注定被人類捕殺。同時,森林的砍伐與棲息地的喪失也導致大猩猩種群的衰落。 2. 大猩猩  在非洲某些地區,大猩猩作為一道傳統文化特色的餐桌美食而被習以為常地傳襲下來。
  • 12.5萬億隻,覆蓋1‰地球,美國蝗群或是史上最大動物群落
    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群落有多少只動物?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問題,不像我們人類,每個人都有名字,還有唯一的身份證號,被錄入了各種系統中,隨時可以用電腦匯總,很容易就知道數量多少。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8年的統計數據,人類飼養的家雞,任一時刻在地球上活著的都有237億隻;牛則有14.9億頭,山羊綿羊22.5億隻,豬9.8億頭。
  • 大多數有脊椎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穩定?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給出不同答案
    據法新社巴黎11月18日報導,科學家們周三說,大多數有脊椎的野生動物——哺乳動物、兩棲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魚類——的種群數量保持穩定,這一發現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每兩年發布一次的基準報告嚴重不符。
  • WWF地球生命力報告:淡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每年減少4%
    9月10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發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中指出,由於棲息地喪失和退化,包括由於人類糧食生產方式所造成的森林砍伐,導致了陸地物種數量急劇下降。報告跟蹤了近21000個種群中近4000種脊椎動物在1970年至2016年間的數據。
  • 鳥類和雞由恐龍進化而來,吃雞等於吃恐龍肉?
    恐龍和鳥類已經是不同的物種,鳥肉和恐龍肉應該會有口感上的差別,具體怎樣的差別難以知道,畢竟現在沒有吃恐龍的機會,都死絕了。關於鳥類和恐龍的關係,目前多認為前者由後者演化而來。在大約1.3億年前,地球上已經存在鳥類,被稱為彌曼始今鳥,發現於我國,從時間上看晚於始祖鳥(距今約1億5千5百萬到1億5千萬年前)、近鳥龍(時間不確定,可能在大約1.5億年前)等外形與鳥類較為相似的恐龍,但是外形和它們仍具有相當的區別而與現代鳥類基本相當,因此科學家確定彌曼始今鳥是一種生活於中生代的鳥類,而那時候地球上已經出現了多種鳥類,多是今鳥型類、反鳥類、和一些更基幹的鳥類。
  • 地球上聲音最大的動物藍鯨,現在世界上還有多少?
    現在世界上還有多少藍鯨?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藍鯨是地球史上已知的最大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200噸(約33頭大象),極限體重理論上可達239噸。藍鯨的心臟和甲殼蟲汽車一樣大,小孩可以鑽進藍鯨的動脈裡。它的胃能容納1噸磷蝦,每天需要吃4噸磷蝦。
  • 地球上4大極美的鳥類,第一種擁有「彩虹色」,美到不可方物
    大家都知道這個地球上動物的生存是不易的,對於很多動物來說,它們在地球上能夠生存下來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它們懂得利用環境偽裝自己,不得不說偽裝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沒有偽裝它們會很容易暴露自己,之後被獵食,所以地球上的很多動物身上的顏色是非常單調的,為了生存它們的身上不會有太過豔麗的色彩,不過這並不代表地球上不存在顏色豔麗的動物
  • 鳥類也瘋狂,盤點歷史上那些體型龐大的鳥類,若活在現代可不得了
    阿根廷巨鷹是歷史上最大的飛禽之一,也是現代禿鷲、鸛的祖先。 阿根廷巨鷹的體型非常巨大,通常翼展可達7米,體重也可以達到70公斤。 駭鳥生活於6200萬-200萬年前,在地球上橫行了差不多6000萬年。在它生存的時代,地球的其他肉食性生物此起彼伏,包括後來的劍齒虎、洞獅等。儘管如此,駭鳥的地位仍然沒有被撼動。 駭鳥的翅膀雖然不發達,但是腿部肌肉非常強壯,可以一腳踢碎獵物的骨頭,然後吸食獵物的骨髓,非常血腥殘暴。
  • 河北屋脊上的這種「雞」是我國特有鳥類,屬瀕危物種,知名度可與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比肩
    、人工救助等種群恢復方式,其數量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其中,被國際上冠之為「東方寶石」 的褐馬雞,就有一部分廣泛分布群居在這裡,被當地人稱為「河北屋脊」上不一樣的「雞」。由於分布範圍小、種群數量少、科研價值高,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其知名度可與大熊貓、金絲猴和東北虎等比肩,屬瀕危物種,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因為保護褐馬雞而建。
  • 小行星撞地球後 為何恐龍滅絕而鳥類和哺乳動物繁榮
    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幼崽孵化出來並長大成年需要的時間過長,在6500萬年前遭到小行星碰撞地球的災難性打擊後,其種群數量無法快速恢復。內容產品:胖胖 作者:劉春為什麼在白堊紀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後,恐龍會滅絕,而鳥類和哺乳動物仍然欣欣向榮?科學家可能最終揭開了這一奧秘。
  • 地球上最大的猛禽,被稱為「神鷹」壽命可達百歲,如今卻瀕臨滅絕
    地球上最大的猛禽,被稱為「神鷹」壽命可達百歲,如今卻瀕臨滅絕鳥類我們已經了解不少了,我們知道鳥類中體型最大的就是鷹,但是鷹也分很多種,有的鷹因為兇猛而聞名,有的鷹則因為體型巨大而聞名,地球上最大的猛禽就是鷹類了,而且還被稱為是「神鷹」,但是如今卻瀕臨滅絕,你知道是哪一種鷹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 中國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
    仁青巴毛的家在三江源地區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白扎鄉巴麥村。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實施以來,野生動物棲息地生態好轉,種群數量逐漸恢復。  仁青巴毛說:「"小拉毛"是被它媽媽遺棄的。我把它抱回家,起初它非常怕人,我白天餵它酸奶,晚上抱著它睡覺。它現在離不開我了,我們是最好的朋友。」  「拉毛」在藏語裡意思是仙女。
  • 地球上會飛的最大鳥類:阿根廷巨鷹,比人還重是如何飛起來的?
    即使會飛行的龐大大物,你想到的恐怕也是那時的翼龍,翼展10米,重兩百多公斤,絕對的天空霸主。至於白堊紀以後的動物,大抵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可能都是小而美的象徵,和白堊紀完全不能相比。然而,地球上生存過的最大動物,現在卻依然活著,那就是藍鯨,重量可達177噸;即使是鳥類,6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的阿根廷巨鷹,也差不多可以和翼龍媲美了,放到現在,你也很難想像會飛行的鳥類能夠長到那麼大。
  • 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
    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憑藉著一幅可愛的面孔和天生的捉鼠天性,家貓備受人類寵愛,如今它們已經遍布全世界各地,總數預計超過5億隻,是貓科動物中數量最龐大的一個群體。但是,家貓是由野貓馴化來的,和其他貓科動物一樣,都為食肉動物。別看它們表面上很溫順,在捕食小動物的時候也顯得十分兇猛。各種鳥類、爬行類、小型哺乳類都是家貓的獵物。就算是在主人的照顧下衣食無憂的家貓也會經常捕殺小動物。那麼,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呢?
  • 全新揭秘家雞家鴨的起源馴化
    雞、鴨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家養動物,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家禽種類,在飲食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像雲南汽鍋雞、巴蜀口水雞、北京烤鴨和南京板鴨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風味名菜。這些成果為人類深入認識家雞、家鴨的馴化過程提供了全新的視野,並有助於人類了解農業發展史,解讀這一地區人類與自然界的生態關係。 發現家雞真正的「祖先」 「家雞是目前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飼養數量最多的家養動物,其數量超過現有豬、狗、牛等家養動物的總和。據統計,家雞有約240億隻,比其它所有鳥類還多出一個數量級。
  • 世界上最大個的貓頭鷹,站起來比成人還高,但比熊貓還瀕危
    地球上的生物多種多樣,有些在歷史的自然變遷當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滅絕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有一些新的物種衍生出世,總之,生命非常奇妙。世界上最大個的貓頭鷹,站起來比成人高,但比熊貓還瀕危。
  • 那些滅絕動物的25個有趣事實:無畏龍是地球上最大陸地動物
    據不完全統計,地球上99%物種已滅絕消失,無畏龍是生活在0.77億年前的一種恐龍,是迄今地球體型最大的陸地生物;旅鴿在過度捕殺之前曾是北美洲數量最多的鳥類;雖然當前動物滅絕危機並不明顯,但是多種跡象表明地球正處於另一場動物大滅絕。
  • 地球上最大的鳥——象鳥、恐鳥、鴕鳥和鴯鶓
    古顎總目中有我們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幾種鳥: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象鳥(又稱隆鳥);生活在紐西蘭的恐鳥;生活在非洲的鴕鳥;生活在澳大利亞的鴯鶓。今天來認識一下這些不會飛的巨鳥。第一個出場的是象鳥(又稱隆鳥)(aepyornis maxi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