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徵軍出兵緬甸這一段歷史,大家應該都是清楚的。我們都知道杜聿明帶領的中國遠徵軍,在過野人山時損失慘重,大部隊基本上都是死在了野人山。
當時他從緬甸帶領著15000多名中國士兵出發回國,但是,經過野人山之後,活著回來的僅僅剩下了3000多人。
可以說精銳部隊全部死在了野人山。但是,當時的杜聿明還有另一種選擇,他可以不選擇走野人山這一條路,去印度也是可以的呀。
孫立人的軍隊,就沒有跟著杜聿明走,而是選擇到了印度,而且孫立人的軍隊保護的都是很完好的。
若是杜聿明到了印度,也不至於損失這麼多士兵吧!
我們說一下杜聿明為何不選擇去印度?
1、為了國家的尊嚴,他不能去印度
當時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和中國一樣都是同盟國,共同的敵人都是日本人。按理說中國軍隊撤退到印度,中國和英國一起對抗日本人也是沒有錯的。
但是,英國人說了,中國軍隊可以過來。不過,有一個條件,必須要把身上的槍給交出來,以難民的身份進入印度。
對於杜聿明來說,這是一種恥辱。軍人丟了槍還不是恥辱嗎?
我們並不是敗軍,憑什麼要受這樣的屈辱呢?再說了我們有自己的國家,我們去自己的國家護衛自己國家的安全,不比到你們印度更好嗎?儘管說回去的路程更遙遠。
還有就是,英國近代史上對中國侵略的最厲害。現在中國軍隊還要向英國人屈服,這樣的事情杜聿明做不出來。
所以,他選擇了野人山。
那麼,孫立人到了印度,是不是選擇了屈辱呢?
孫立人很硬氣,他知道過野人山傷亡肯定很大,去印度才能保全自己的軍隊。但是,印度讓繳槍!
交槍是不可能交的,孫立人帶著自己的部下硬闖,今天我就是帶著槍來了,讓進的話咱們都沒事,不讓進就是你死我活的廝殺。
英國人一看孫立人這個態度,不得不讓他們帶著槍進來了。更加重要的是,孫立人之前救過他們的命,現在他不讓人家進印度,實在是說不過去。
所以,孫立人的部隊,就這樣保全了下來。這個期間他們吃穿都是和美軍,英軍的待遇一樣的。
杜聿明選擇了帶領大部隊15000多人回去,他們選擇了沒有多少敵人阻擊的野人山。
2、野人山的兇險,杜聿明沒有想到
儘管說野人山沒有多少敵人阻擊,但是,當時他們正好趕上野人山的雨季。蔓延六百裡的山地,在補給不足的情況下,在地理位置不熟悉的情況下,在一切未知的情況下,想要走出去,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最可怕的是,野人山裡的蚊蟲叮咬,毒蛇出沒,這些都是可以導致人死亡的。尤其是蚊子帶來的傳染病,因為山上難走,他們只能把重型武器都給丟掉。
但是,即便是這樣,每走一公裡路,都要死幾十人。就是在這個情況下,他們堅持走出野人山的。
著名的抗日將就戴安瀾也是犧牲在了野人山,他是被日軍的炮火給擊中了。
可以說是惡劣的環境奪取了太多遠徵軍戰士的性命了,出發時的15000多名戰士,最後剩下了3000名戰士。
戰爭結束後,杜聿明回憶。若是再給他一次選擇,他還是會回國。但是,他不會選擇走野人山,可以選擇和日本人硬拼。
若是硬拼的情況下,傷亡肯定不會這麼大!
寫在最後
儘管說杜聿明帶領的士兵損失慘重,但是,你也不能說他有錯。他執行的是上級命令,他維護的是中國軍人的尊嚴,士可殺不可辱,杜聿明做到了。
當然了孫立人到了印度,也不能說他不聽話,畢竟他讓更多的人活了下來。只能說我們為了勝利,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只要最終把敵人給打敗了,就是屬於我們全中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