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可以在只有海冰沒有陸地的地方生存嗎?

2020-12-04 動物志

北極熊:生活在海冰上的熊

北極熊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海冰上度過,它們的分布僅限於海冰覆蓋的區域。

很多人以為北極熊生活在北冰洋沿岸的陸地,其實不然,海冰表面才是北極熊真正的家。雖然近岸地區的海冰上北極熊的數量更豐富一些,但在遠洋地區同樣有北極熊生活,甚至在北極點附近都有它們的蹤跡,目前發現北極熊的最高緯度高達88°N。

正常情況下北極熊的主食是海豹,其他的重要獵物包括白鯨、海象等也都是海洋動物。它們通常在冰面上捕獵,趁海豹等換氣的機會將其捕殺。因此,北極熊不喜歡太厚的海冰,這樣的海域沒有海豹換氣所需的呼吸孔。當然,一望無際的海面也不適合北極熊生存。

所以,北極熊最喜歡的生境就是海冰和開闊海面相間分布的海域,海岸邊和冰間湖附近最適宜北極熊生存。

正因為北極熊主要棲身於海冰上,其主要獵物也都是海裡的,因此專家將其歸類為海生動物,儘管它的形態結構看起來像陸生動物。

北極熊學名Ursus maritimus的含義就是海濱熊的意思。不過這個學名還是不夠貼切,因為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北極熊不僅生活在北極圈內近海的海濱地區,而且生活在整個有海冰覆蓋的北大洋。

陸地對北極熊生活的意義

北極熊狩獵、求偶和交配等一系列活動都是在海冰上完成的,唯一需要在陸地上完成的重要生命活動是懷孕母北極熊產仔。

懷孕母北極熊每年晚秋和早冬在雪中挖掘巢穴,隆冬季節在冬眠穴內分娩,第二年三四月份,母熊帶著幼仔走出巢穴,在陸地上逗留幾日就一起來到海冰上。

與棕熊、黑熊的冬眠是為了避開食物拮据期不同,母北極熊冬眠與覓食無關,只是純粹的繁殖策略北極熊生活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中,而幼北極熊的發育程度卻非常低。北極熊新生仔只有600克,相比之下,成體遠比北極熊小的獅子、老虎和斑鬣狗,新生仔體重都有3千克。這導致年幼的北極熊抵禦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很低,它們需要一個相對溫和的微環境,才能平安出生並完成最初的生長發育。

研究發現,母北極熊的生產穴大多位於海岸8千米以內,它們只有在懷孕的年份才會到陸地上冬眠,並完成產仔。大部分地區的公北極熊從3個月大來到海冰上那天起,一輩子都不會再登陸了。

哈德遜灣地處北極熊分布的最南端,這裡的海冰在夏季會完全融化,北極熊被迫到陸地上避難,這個時候它們會吃一些垃圾和植物漿果。有的北極熊能夠單純靠吃垃圾保持體重甚至增重,但研究發現,這不會給它們帶來生殖優勢。

北極熊的消化系統適應高脂肪、低蛋白的純肉食飲食,對植物的消化效率非常低。以牙齒為例,北極熊負責磨碎食物的臼齒退化得非常細小,相比之下棕熊的臼齒得很粗大,而北極熊負責捕獵和切割肉片的犬齒和裂齒則比棕熊更發達。

科學家發現,除了真菌子實體和馴鹿以外,陸地上的其他食物對北極熊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貢獻。

北極熊能在只有海冰沒有陸地的地方生存嗎?

儘管大部分地區的北極熊都在陸地上建巢產仔,但波弗特海卻有半數以上的懷孕母熊選擇在浮冰上安家生寶寶。

懷孕母熊建巢需要充足的積雪,使它們在早冬就能挖出雪洞,之後還能被雪蓋住。與波弗特海毗鄰的阿拉斯加北海岸地勢平坦,難以捕捉積雪,這是波弗特海的母熊選擇在浮冰上建巢的原因。

與陸地上相比,在浮冰上建巢少了些安全感。科學家曾經觀察到,有塊大浮冰撞上了巴羅角,導致6隻母北極熊的冬眠穴被破壞,它們的幼仔僅有一隻活過了冬天。但是,這使得北極熊完全擺脫了陸地的限制,在只有海冰的地方也可以生存。

波弗特海絕不是唯一一個母北極熊在海冰上建巢的地方,西伯利亞的北冰洋海岸地勢與波弗特海沿岸非常相似,這裡的母熊多半也是在浮冰上建巢的。

此外,北極熊專家認為在北冰洋遠洋地區還存在著一個相對獨立的北極熊亞種群,這個亞種群周圍沒有任何陸地,母熊無疑要在海冰上產仔。研究者發現,在84°N的高位浮冰上,春天就有大量的母熊和小熊腳印,這些小熊無疑是在冰上出生的。

過去有人認為,北極熊的建巢地對它們的生活至關重要,在沒有建巢地的波弗特海、北冰洋中心等地沒有北極熊的定居種群,都是一些流浪個體,現在已經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了。事實上,北極熊的生活不可以沒有海冰,但可以沒有陸地。

正因為海冰是北極熊所賴以生存的,溫室效應導致的海冰融化必將危及它們。長遠來看,只有遏制溫室效應,延緩地球變暖,北極熊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相關焦點

  • 北極熊可以在遠離陸地的北極遠洋海冰上生存嗎?
    我們大家都知道,北極熊通常生活在北冰洋近海的海冰上。那麼,在遠離陸地的北冰洋遠洋地區,只有海冰而沒有陸地,北極熊可以在這裡生存嗎?海冰對北極熊生活意味著什麼?海冰對北極熊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北極熊只能蹲守在冰面上,等這些動物浮出水面呼吸,或到冰面上產仔,才可以將它們捕獲。在陸地上或一望無際的海面上,北極熊捕不到任何食物。再次,北極熊求偶、交配等一系列生命活動都是在海冰上完成的,很多北極熊除了剛出生的頭幾個月在陸地上,終生不再登陸。
  • 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北極熊可以在南極生存嗎?
    南極洲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它漂到了地球最南端,除了企鵝也沒有其他動物了。因此,不是北極熊不能適應南極,而是它們根本沒有機會去。北極熊能在南極洲的環境中生存嗎?北極熊要生存繁衍,無非是要有浮冰、有海面。陸地對北極熊來說不是必須的,雖然多數地區的懷孕母熊要到陸地上築巢、產仔。但也有地區如波弗特海的北極熊就在浮冰上築巢,也一樣能完成繁衍,只要能形成足夠厚度的積雪就可以。北極熊最北可以在北極點附近活動,生活在北冰洋中心的北極熊周圍沒有任何陸地,毫無疑問這裡的母熊就是在浮冰上築巢完成生產的。
  • 面臨嚴重生存危機!海冰融化無家可歸 200北極熊群聚俄島嶼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援引法新社11月23日消息稱,北極熊面臨嚴重生存危機,一群遊客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蘭格爾島上看到約200頭北極熊在山坡上遊蕩。科學家指出,此現象顯示了北極熊找不到海冰棲息,被迫在陸地上尋找食物。
  • 北極熊靠海冰捕獵,可禁食數月,但暖化或使其在80年內滅絕!
    屆時將12個北極熊族群將面臨滅絕危機,只有1個族群(加拿大伊莉莎白女王群島)還有生存機會。並且預計最快到2040年,北極熊或會出現繁殖失敗的問題。看到如此結論,相信很多網友都有一種悲憐的感覺,也有部分人認為是誇大。本著尋根究底的態度,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北極熊會出現報告所說的走向了窮途末路?答案是海冰(海面上的浮冰)!海冰在北極熊的『熊生』中最重要的生存面積。
  • 失去海冰被迫上岸覓食的北極熊或遭生存威脅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20日發表的一篇報告稱:由於北極海冰隨氣候變暖不斷減少,大部分北極熊亞群或會在2100年遭遇生存威脅。研究人員的模型分析顯示,一直依靠海冰來捕食的北極熊,現在失去海冰上岸覓食,但在陸地上,這一物種實際上只能依靠儲存的脂肪活下去,而它們能支撐的生存時間已經達到閾值。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海冰減少,大量北極熊被迫到陸地上尋找食物,然而,陸地上食物十分匱乏,找不到食物的北極熊想要生存只能依靠自身的「儲備」——脂肪,北極熊群體不得不延長它們的時間。
  • 海冰覆蓋率年年下滑 北極熊面臨更長的禁食期
    在人們的印象中,北極熊是強壯的北極霸主,它們在這片土地沒有天敵,能夠無憂無慮地在冰原上奔跑,在海洋中遊泳,健碩的前肢腳掌能給它們提供一些類似蹼的功能,讓它們在海水中穿梭。一些北極熊甚至能通過海洋在相隔數百千米的陸地之間遷徙,當然它們中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海冰上休息。實際上,北極熊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冰上漂浮,只有在繁殖期才會登上陸地。
  • 海冰覆蓋率年年下滑 北極熊面臨更長的禁食期
    瘦成骨架的北極熊海冰覆蓋率正在下降 (上圖為1979年,下圖為2019年)覓食的北極熊母子北極熊依靠海冰來捕食,如果沒有海冰,北極熊就只能餓肚子。但現實是,北極海冰覆蓋率年年下滑,北極熊已經要面臨更長的禁食期。《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發現,禁食期一旦超過一定天數,北極熊的生存率將不斷下跌,而到2100年,許多地區的北極熊難逃滅絕。
  • 新研究:海冰融化沒有食物,北極熊或在80年內從地球上消失
    據7月20日的《太陽報》報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北極熊會在80年內從地球上消失。這項研究是由多倫多大學的彼得·莫納爾(Peter Molnar)博士開展的,此研究以北極熊的終身餵養、成長、繁殖以及它們在40年間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反應作為基礎。
  • 氣溫不斷升高,北極海冰持續融化,北極熊恐在80年內滅絕
    北極熊的主要食物是海豹,它們平時在漂浮的海冰上生活,漂浮中看到海豹就會跳下海去抓捕。氣溫升高導致北冰洋夏季海冰數量驟減,北極熊不能長時間一直在海裡尋找獵物,只得被迫放棄海洋,轉向陸地生活。缺乏海冰生存,北極熊轉向陸地近年來,北極熊在陸地甚至人類居住區頻頻出現,從一開始的零星幾隻,到每年周期性成規模地出現,去年俄羅斯一小鎮被50多頭北極熊集體入侵,表明北極的環境正在日益發生改變,北極熊們已經越來越難在北極生存,紛紛轉戰陸地。
  • 北極熊放到南極能生存嗎?
    成年雄性北極熊爬在地上肩高可超過 1.2 米,立起來可超過 2.3 米。1960 年在阿拉斯加被獵殺的那隻史上有記錄最大的北極熊,體重 1002kg,立起來可達 3.39 米高。這個體型,在陸地上沒有對手。
  • 北極熊生存現狀:氣候變化構成致命威脅
    如果沒有海冰,北極熊將無法生存。海冰的逐漸消失,對北極熊這樣的物種來說構成致命的威脅,因為北極熊正是依靠多年形成的冰塊作為棲息的場所,它們在上面繁育後代、旅行和捕獵海豹。 在北極地區,北極熊並非沒有競爭對手,如大灰熊。兩種熊類之間為了爭奪食物而打架是很常見的現象。大灰熊不同,北極熊並沒有領地意識。
  • 全球變暖,北極熊生存堪憂?禁止投餵同時如何幫助北極熊度過危機
    作者:Eustace哈德遜灣是北極熊密度最高的地區,但卻頻繁出現北極熊餓肚子的新聞。不少網友看到這些新聞,不忍北極熊餓肚子,都紛紛提出想要去投餵北極熊。但是,加拿大政府卻明令禁止人們投喂,到底是為什麼?北極熊又如何度過這一次的危機?
  • 北極熊之殤: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失去了狩獵場,種群日益衰落
    如果要給陸地上的食肉動物的綜合戰鬥力排個名的話,北極熊絕對能夠進入前三甲。首先,北極熊是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成年雄性北極熊的體重能達到800公斤。別看它們都是白大胖子,它們的奔跑速度最快能達到60公裡每小時,是人類百米跑冠軍的1.5倍。更厲害的是,它們的視力跟人類相當,嗅覺非常靈敏,是犬類的7倍!
  • 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如果把北極熊放到南極能活下來嗎?
    北極熊,正如它們的名字那樣,生活在北極,而不是南極洲。在南極洲,你會發現企鵝、海豹、鯨魚和各種海鳥,但從來沒有北極熊。 儘管北極和南極地區都有大量的冰雪,但北極熊仍然堅守在北方。
  • 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如果把北極熊放到南極能活下來嗎?
    在南極洲,你會發現企鵝、海豹、鯨魚和各種海鳥,但從來沒有北極熊。很多人都會問,我們可以把北極熊轉移到南極洲來拯救它們嗎?這個問題不時會出現,將北極熊轉移到南極似乎是個不錯的想法,比如,北極熊需要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海豹是它們理想的獵物。北極熊需要冰來捕捉獵物。它們坐在呼吸孔附近,等待一隻海豹冒出來。沒有海冰,北極熊就抓不到海豹。
  • 北極地區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上岸覓食鯨魚屍體
    這是牧場的羊群嗎?不,你的眼睛別看花了,這漫山遍野的白色毛絨絨動物可不是溫柔的小綿羊,而是目前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陸地肉食動物——北極熊。你一定感到很詫異,北極熊是高傲的獨居性動物,為什麼會如此這般像綿羊一樣聚集在一起呢? 不用說這肯定和人類做的孽有關。北極熊幾乎是全然的肉食動物,而且極為專一,主食是各種海豹。但海豹在海中動作敏捷靈活,北極熊只有等它們到海冰上活動時才能捕捉。
  • 北極熊生存現狀報告:已成氣候變化「代言人」
    但隨著氣候變暖,北極地區春季時海冰解凍時間提早,到秋季結冰時間推後。即使在夏季,從卡克託維克可以看到冰層已經退縮了數百英裡,遠離波弗特海狹窄的大陸架。現在,冰層的邊緣已經到達深水區,在那裡海豹很少見,並且距陸地有很長距離,即使對於北極熊來說遊到那裡也不容易。結果,研究人員發現,波弗特海一帶的北極熊大部分選擇呆在岸上。
  • 南極為何沒有北極熊?如果把北極熊送到南極,它還能生存嗎?
    別看這兩個地方如此寒冷,在南北兩極仍然生存著不少的動物,這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適應了寒冷環境,成為了南北兩極的「土著居民」,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北極熊。北極熊的體型十分龐大,有著出色的嗅覺和觀察力,它的反應敏捷,捕食能力也十分強大。很多小型的海洋生物在面臨北極熊時,都被它的兇悍勇猛所收服。
  • 缺乏海冰無法獵食 北極熊瘦成"毛毯"餓死(圖)
    有專家認為,在不遠的將來,由於全球升溫冰融加劇,北極熊無法再在海冰上獵捕食物,它們都將承受相似的餓死命運。  「從屍體的臥姿可以明顯看出,這隻北極熊是餓到無力行走,最後倒在這裡死去的。外部跡象顯示它的身體裡已沒有任何脂肪,只剩下一副皮包骨。」
  • 國際最新研究:北極大部分北極熊或在2100年遭遇生存威脅
    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項關于禁食長度影響北極熊存活率的研究論文稱,受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大部分北極熊亞群可能會在2100年遭遇生存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