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多少遍,還這麼磨蹭!」孩子磨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2020-12-04 爸媽精讀

作者:時光嶼(爸媽進化論主筆)

孩子拖拉磨蹭一直是最讓父母最頭疼的事。

這不,就連教娃有方的孫儷,也逃不過「孩子磨蹭」這一劫。

翻看孫儷的微博,有一篇文章這樣寫道:

昨晚在餐廳吃飯,兩個孩子,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然後,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許多網友紛紛表示: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老母親。這說的不就是我嗎?

娘娘真有耐心,要是我,早提溜著孩子,拖到洗手間了,哈哈哈……

有人說,尊重孩子的磨蹭,是教育中的一種藝術。

可每當看到孩子慢吞吞的樣子,我們還是忍不住會抓狂。

特別是在每個火急火燎的早晨,他還在慢條斯理的穿鞋、行為藝術一般的繫鞋帶;在急著趕路的當口,他還在路邊看螞蟻、和小狗玩兒。

任你再怎樣急,娃都在那不緊不慢地進行。

那時的他,就像《瘋狂動物城》那個名為「閃電」的樹懶。而我們,就是那個急得發瘋的兔子警官。

在知乎上,關於的孩子問題的排行榜中,「磨蹭」絕對是榮登榜首。

這一頑症,從三、四歲到青春期都存在,橫掃各個年齡段,令無數父母叫苦連天。

更讓人抓狂的是:你越催,他越慢;你再催,他直接「嘎嘣」熄火,制動失靈。

家有這樣的磨蹭娃,老母親可太難了。

在一個節目中,育兒專家蘭海老師說:孩子的磨蹭,其實是掩蓋事實的假象。而其真相,也許會讓你很心疼這個小小的人兒。

你眼中的磨蹭,也許是他暫時能力不足

女兒小時候,有一件特別有趣的事。

我帶她去遊樂場玩,小傢伙看到那麼多好玩兒的東西,興衝衝地問:「媽媽,咱們可以玩多久?」

我看時間還早,就告訴她可以玩一個小時。

誰知她聽了,堅決的搖搖頭說:「媽媽,我想玩十分鐘,你能讓我玩十分鐘嗎?」

「一」小,「十」大,所以她認為十分鐘是一段比一小時還要長的時間。

看她那蠢萌蠢萌的樣子,我忍不住在心裡笑話了她一百遍。

笑完之後,我突然想到個問題:

以前每次告訴他,還有十分鐘,我們就要出發了;

給你十分鐘,把桌子收拾好。

這些他都聽懂了嗎?

回想起來,每次她都不緊不慢,直到我說,只剩下一分鐘的時間了,才開始加快速度。

其實,時間這個「東西」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是陌生的。

兒科醫生和科學家聯合研究表明:

2歲半以前,孩子沒有「時間」這個概念;到了2歲半,孩子對「時間」、「先後」這些詞才有了初步認識;2歲半到3歲,孩子能分清「過去」「現在」「將來」 ;4歲的孩子,能描述出自己做了什麼,卻說不出是什麼時間做的,這點要到5歲才能做到;6歲的孩子,對於類似半小時、10分鐘的時間到底有多長,沒什麼感覺;7歲的孩子,能夠分清時間,但他們還沒學會在特定時間內做特定的事情。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周期,父母要耐心等待,而不是看到孩子慢了,就用以自身的角度去評判,卻忘記了他還是個孩子。

在《爸爸去哪兒2》中有一個場景, 陳小春和兒子執行任務,他只看到兒子走的比自己慢,就開始催兒子「快快快」,卻沒有看到他已經很努力的在走了。

媽媽應採兒在微博中氣憤的說:「腿短不是兒子的錯啊,催什麼催嘛!」

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跟大人不一樣,他們走路吃飯比我們慢、穿衣洗漱比我們慢,不是因為故意磨蹭,而是他們的能力就僅此而已。

育兒專家表示:很多時候孩子的磨蹭,只是他暫時能力不足。要想知道孩子是不是磨蹭,真正的評判標準應該是同齡孩子的速度。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在適當的時候等等他。

就像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說的: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的磨蹭,也許是「畏難情緒」在作祟

在一期育兒類節目《放學後》中,我們看到了把磨蹭演繹到極致的翰翰。

從坐到椅子上準備寫作業,到他真正動筆,花去近1個小時的時間。

這期間他是「各種不舒服」:

抓耳撓腮、玩文具、吃筆、咬手指、摳耳朵等各種動作;

吃不完的東西、喝不完的水,上不完的廁所……

在場的教育嘉賓在點評中,圈出問題重點:磨蹭是表象,畏難才是本質。

孩子一想起做作業,想到的不是如何把作業做完,而是:

作業太多了,我不想做;

肯定會遇到難題,我不會做;

這些都是對於學習這件事的畏難表現。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指出:6到12歲期間,兒童所學的最重要的課程是「體驗以穩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奮來完成工作的樂趣」。

換言之,就要讓孩子體驗成就感。

而成就感正是對抗孩子畏難情緒的良藥。

朋友開了一家琴行, 學員中有個叫涵涵的小朋友。

剛開始學琴時,她非常不愛練琴,每次進門都帶著為難的神色,有時臉上還掛著淚花。

而上琴後,除了聽到鋼琴聲,還有媽媽「你這樣彈不對」的指責聲。

有段時間,媽媽腳崴了,改由爺爺接送。

漸漸的,朋友覺得孩子的狀態變了,每次都能積極的上課,開心的練琴。

朋友問涵涵:

你愛學琴嗎?以前我不愛學,我害怕彈琴,怕彈錯,媽媽說我。現在我特別愛彈琴。悄悄告訴你哦,我下課回家還要給媽媽上課,媽媽誇我是個好老師呢……

原來是媽媽一個不經意間的示弱,給了孩子展示的機會,使她獲得了成就感。

而以往那些對彈對彈錯的糾結、對是否能學會的害怕,對練琴的畏懼,自然也煙消雲散了。

有句話說,不是成功帶來成就感,而是成就感帶來成功。深以為然。

因為成就感會積累,到達一定程度會讓人「上癮」,每天都滿心歡喜的去做它,還怎麼會去磨蹭呢?

孩子磨蹭,是因為對事物失去了熱情

曾經看過一篇小學四年級孩子寫的作文,看了讓人覺得又想笑又心酸。

題目叫《嚮往自由》:

我要快點寫作業。如果我寫完了作業,媽媽一定會讓我出去玩的。於是,我飛快地寫了起來。奇蹟發生了,我居然用很短的時間就全部寫完了,我趕忙向屋外跑去。媽媽,我寫完作業了,可不可以出去玩呀?你的外語作業寫完了嗎?寫了。語文練習冊做完了嗎?做了。我買的卷子寫完了嗎?全都寫完了。那看看動畫片吧。不想看,我要出去玩兒。那去看書。都看了好多遍了,我要出去玩兒。外面太熱,中暑了怎麼辦?多帶點涼水不就行了嗎?怎麼就想著玩,躺床上養養眼睛吧……唉,薑還是老的辣,今天我是沒話了。沒辦法,只能站在陽臺上看著外面小朋友的身影,聽著小鳥的叫聲。我想,為什麼別人可以出去我不能呢?

此時,我多麼希望自己是一隻小鳥,那就不用待在這屋子裡了,就可以在天空中盡情飛翔了,可惜我不是。

隔著屏幕,我都能深深的體會到,孩子此刻的心情有多麼的失落。

滿心期待的寫完作業,得到的結果卻依然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下次她還會這樣積極的做作業嗎?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寫作業會磨蹭?

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快點寫作業?我為什麼要快呀?寫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寫完了老師的作業,我還要寫媽媽布置的作業,寫完媽媽的作業,爸爸的作業又來了。總之就是沒有玩的時間……,還不如慢點寫呢!

此刻,孩子把「磨蹭」當成了對付父母的一條對策。他們不是沒能力快速完成,而是根本不想寫完。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博士認為,孩子只有感到自己能夠主導生活,並獲得想要的人生方向時,才可真正產生 「自主性」。

沒有自主性的孩子,就不可能有熱情,做任何事情都懷著消極、被動的心態。久而久之,就真得養成磨蹭的壞習慣了。

也許,父母能多幾分思考和反省,孩子就能多幾分進步和提高。

下一次,面對孩子的「磨蹭」,父母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是不是他還小,現在做不到?

是不是他遇到了困難,需要我的幫助?

是不是我剝奪了孩子的期待,讓他失去了熱情?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需要我們做的就不再是「催催催」,而是溫柔的站在他身旁等等他,悉心的找到磨蹭原因幫幫他,激發他的熱情點燃他。

父母要堅信「磨蹭」不是「不治之症」。

只要我們付出足夠的耐心和努力,採取合適的方法,一定可以幫助孩子戰勝這個強敵!

作者簡介:時光嶼,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寫作營第6期學員,一個家庭關係、親子教育的踐行和愛好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相關焦點

  • 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拖拉、磨蹭是每個寶媽都會遇到的問題,使得很多寶媽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那麼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一、先天因素。有些寶寶本身就是天生的慢性子,不管外界有什麼強烈的刺激依然他們的行動依然都很慢,這種就屬於先天氣質,所以家長要耐心的教導。二、沒有強烈的時間觀念。即使寶媽在那說「八點了,快遲到了」,但是孩子還是在磨磨蹭蹭,那是因為孩子對於你說的八點沒有一個時間觀念。你可以跟孩子玩個遊戲,例如:可以跟孩子一塊閉上眼睛體驗下一分鐘究竟是多長時間。
  • 孩子拖拉磨蹭的真實原因竟然是……
    不論是個案諮詢還是家長課堂,被提問最多的就是孩子拖拉磨蹭怎麼辦?我們可以很容易的辨識出這是習慣的問題,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那我們看看從小家裡有沒有出現這些狀況吃飯時間到了,孩子在玩玩具,你喊他一遍,兩遍,三遍,他只是回應:「哦,知道了。」
  • 孩子拖拉磨蹭背後的真相,你了解多少?
    不只寫作業,起床、睡覺、刷牙、洗澡、出門,在各種事情上孩子都喜歡磨蹭、拖拉,常常引得家長發脾氣、抓狂。其實,孩子磨蹭拖拉,只是一種表象,這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值得我們探究。只有找到孩子磨蹭拖延的「因」,我們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更有效的結果。
  • 孩子太磨蹭?是因為你總催催催
    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我真正意識到催促不能解決問題,是在一天晚上,我照例催橙子去睡覺。催到第二遍,橙子還在沙發上玩,嘴上答應著,身體並不動。 這時,一個念頭突然跑了出來:幾點該睡覺,說過這麼多次,這麼大的孩子,他其實是知道的。我再這麼催下去,最後的結果就是,橙子只會以我催促的次數和發火的程度來判斷該不該去睡覺,而不是他自己真正意識到該去睡覺了。
  •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長才最要命:磨蹭真相竟然是這樣...
    什麼時候能夠不磨蹭?很抱歉,不存在這樣的時候。因為不管多大年紀的孩子都會磨蹭,這是人的天性。你催促孩子做作業要迅速,是因為你自己的工作都還沒完成。,但還不能具體說出在什麼時間幹了什麼事,這一點孩子要到5歲才能做到;6歲的孩子更進一步,開始喜歡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
  • 睿智燈塔-孩子比較磨蹭怎麼辦,如何改善孩子磨蹭的習慣
    孩子比較磨蹭怎麼辦?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管做什麼都非常磨蹭,吃飯慢,寫作業也慢,要不是家長在一旁催促,孩子真的是一點事都做不了,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家長如何改善孩子磨蹭的習慣呢?歡歡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學習也在班級前幾名,但他最大的壞習慣就是不管幹什麼都比較磨蹭。
  • 孩子做事愛磨蹭,催他不管用,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讓孩子告別磨蹭
    文丨飯飯媽 想必很多性子比較急的家長,面對家裡孩子的磨蹭,常常會感到非常苦惱。因為有些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喜歡磨磨蹭蹭的,無論是早上起床、穿衣,還是出門上學,永遠都需要家長在後面催促。
  •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家長不妨試試這4個小技巧,專治孩子磨蹭!
    每天,是不是都要和孩子說上很多遍?不管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得催一下孩子?是不是總覺得孩子,太磨蹭了......1不是孩子磨蹭,而是……小明媽媽說:我家孩子做什麼事情都磨蹭,吃飯慢,寫作業也慢...…每天一醒來我就叫孩子起床,等我早飯都做好了,發現孩子還在洗漱。好不容易等到他吃早飯,結果慢的呀,我急得心裡發慌!
  •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3個原因分析,讓你更了解你的孩子
    相信很多家庭孩子都出過這樣的情況:早上鬧鐘響了無數遍,孩子依然不肯起床;吃飯時慢吞吞,飯菜涼了還沒吃幾口;做作業拖拖拉拉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利用孩子自身的能量,就能讓孩子向善向上,自我實現的潛能?不要讓我們家長處處管教,處處操心?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1. 家長反覆催促,包辦代替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家長怎麼養孩子怎麼成。
  •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孩子磨蹭,我們該怎麼辦呢?
    本以為就自己家孩子是這樣的磨蹭,可是和很多家長聊天,幾乎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特別是男孩。不禁想不通,為何孩子這麼磨蹭呢?最近看了一本好書叫《好孩子,是教出來的》,這本書是由未來教育工作室所著,他們專門邀請了30多位優秀的作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解了一些非常靠譜的學習方法。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長才最要命:磨蹭...
    孩子小的時候,每次我陪他吃飯都是一場「硬仗」:含著飯在嘴裡用舌頭磨來磨去,硬是不吞進去,還做鬼臉;有時候還要跑,逼著我追著去喂,完全把吃飯當做另外一種遊戲。一小碗飯,他能吃上一個鐘頭。我這麼好脾氣的人,都被他氣得想揍人。心理諮詢師們做過一個調查:「你最不滿意自己孩子的是什麼?」
  • 孩子做作業磨蹭的原因有哪些?
    水母網11月17日訊(通訊員 解德榮) 在前來諮詢的學生家長的交談中,發現孩子的「拖拉」、「磨蹭」的行為令家長深感煩惱。拖拉和磨蹭的孩子的行為是五花八門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 生理的原因:部分兒童明顯地比其他孩子動作慢,不論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強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動遲緩、慢條斯理。這類孩子往往擁有相對安靜而緩慢的神經類型,而這基本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變的先天氣質。對這類孩子,家長首先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然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微調。
  • 揭開做事拖拉的3個原因,巧用計時器等辦法,讓孩子告別拖拉磨蹭
    01 揭開孩子拖拉磨蹭的3個原因生活中像雯雯這樣有拖拉磨蹭壞習慣的孩子有不少,常令家長感到頭疼。以上三點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都可通過後天的訓練和引導改正。像雯雯媽媽那樣,為孩子訂立詳細的作息時間表和獎懲制度等就是個非常不錯的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改善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 33歲寶媽被「磨蹭娃」氣出腦梗,孩子的磨蹭,可能都是被說出來的
    南京就有一位33歲的寶媽被孩子氣出了腦梗,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已經晚上十點半了,但這位寶媽發現她孩子的作業還沒有做好。不僅如此,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還總是磨洋工,拖拖拉拉地,看的人就著急。但不管父母怎麼罵、怎麼強調,自家娃每次都認錯認得飛快,但轉頭還是該怎麼磨蹭就怎麼磨蹭,都快成了父母的心病。實際上,孩子的磨蹭,大多都是家長「說出來」的。我數三個數,你必須……這句話,相信各位家長都不磨蹭。
  • 沒想到孩子寫作業磨蹭,一半原因是家長逼的,尤其第4點
    大概每個負責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都有一種崩潰——寫作業太磨蹭了!「快點去寫作業,每天就這麼點作業,磨嘰這久,你煩不煩」「你還在玩!趕快去寫作業,能不能聽懂」「你到底去不去寫作業,不寫完,別吃飯了!」遇到不會做的題時,語文可以藉助「字典」,它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於數學題,如果不懂怎麼做,就讓孩子讀3遍題目,因為80%以上孩子不會做的原因是不懂題目意思,也就是理解能力差,那麼一方面從語文方面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外,另一方面就是多讀題,一般來說讀上3遍,意思就通了,那麼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 孩子愛磨蹭,吼叫有用嗎?三個關鍵詞,化解孩子磨蹭的壞習慣
    你在幹什麼!」「別磨蹭了,要遲到了!」「趕緊寫啊,寫完睡覺去!」聽聽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呢?你有沒有經常對孩子說呢?我們在面對孩子磨蹭、不專心的時候,下意識就會用威脅、吼叫的方式,認為這樣才能「制服」熊孩子。
  • 孩子做事磨蹭,愛扔東西,該怎麼辦?
    一個孩子只有感受到關愛、尊重,和周圍人的善意,才會願意將愛傳遞出去,也才會真正自發的分享、謙讓、照顧幼小。 2.孩子做事情總是磨蹭怎麼辦? 孩子磨蹭可能有多種原因。首先,父母不要總是用成人的效率來要求孩子。
  • 孩子做事拖拉,寫作業磨蹭,父母要的解決辦法全在這
    不知道大家的情況如何,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見過有哪個父母不埋怨孩子磨蹭,拖拉的。每次去商場,去吃飯,都會看到父母指責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什麼趕快吃,趕緊走,再不快點就不管你了......其實,我自己也不例外,兒子小的時候,那個吃飯速度啊,簡直了!
  • 家中「小蝸」總是磨蹭?心理學故事幫助父母更正確地認識孩子磨蹭
    看到孩子在自己溫柔的催促下仍然無動於衷的時候,許多媽媽都會化身「河東獅吼」,親子之間的相處模式看起來就像是打仗一樣。這不由得讓許多媽媽感慨:為什麼孩子在做事情上面會這麼磨蹭。試想一下,如果這時候的父母選擇用責罵,命令,要求的方式去和孩子交流,孩子會選擇什麼方式應對?消極對待便成了他們最常用的「伎倆」。有人說:磨蹭是孩子表示拒絕的一種方式。
  • 孩子寫作業磨蹭?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做法,立竿見影!
    這時,不管我在幹什麼,我都要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像校對員一樣仔細檢查。出現錯誤讓他改也很麻煩,首先就是要讓他放下手中愛不釋手的漫畫書,或者手中的零食。通常要喊上兩三遍,甚至要發火了,他才不情願的過來。我還要耐著性子給他講錯題,終於作業完成了,也把我們折騰的夠嗆!因為孩子做作業磨蹭,把自己的業餘時間都佔用了,所以他對學習也產生了厭煩情緒,總想著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