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內建設了可供遊客餐飲住宿的房屋。
廣饒縣廣饒街道東毛村是一個只有171戶的小村莊。這兩年,隨著一批特色種植業的崛起,東毛村邁開了鄉村振興的腳步。
「這裡緊靠著孫武湖生態林場,村東邊就是淄河,沙性微酸型土壤,再加上優良的灌溉水源,特別適合搞種植。」10月初的一天,東毛村黨支部書記毛繼溫熱情地帶領記者在村裡的種植區參觀。東毛村耕地660畝,現在已有種植園區十餘處。「國慶節後映霜紅蜜桃上市,一個有七八兩沉,口感脆甜,很受歡迎。」廣饒縣天成家庭農場是毛繼溫自家的農場,作為村裡特色種植的「樣板」,天成農場的果蔬產品在當地小有名氣。毛繼溫介紹說,羊角蜜、西瓜蜜、綠寶、沙白等甜瓜品種很受大家歡迎,「農場用地膜防草,不打農藥,施土雜肥,實現了綠色無公害,是市級示範農場和街道計劃打造的五個精緻農業片區之一,種植過程受農業部門全程監控。現在,我們已經給甜瓜系列產品申請註冊了『孫武湖』品牌,擴大了產品的知名度。」除了甜瓜,天成農場還種植有蜜桃、葡萄、獼猴桃等及各類蔬菜作物,形成了「一品」主導、「多品」開花的產業化經營。
觀賞中,農場內一組白色長廊、多處房屋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是我們建設的遊客餐飲住宿旅遊設施。依託孫武湖旅遊度假區的區位優勢,藉助本村優美的田園風光、純樸的民俗風情,下一步,村裡要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醫療養老等第三產業。」毛繼溫說。目前,天成農場建成了40間住宿樣板間,以滿足遊客周末節假日出行的休閒需要。
談話間記者了解到,2017年,東毛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僅有2000元,主要來源於零星土地承包。為了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村委會謀劃了「東毛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規劃從「加強培訓,提高種植水平」、「改善配套建設,加快產業發展」、「加大科技投入,發展綠色農業」以及服務體系和標準化建設等方面展開,每一條具體措施無不看出東毛村對發展好的農產品、好的旅遊產業的渴盼。
在毛繼溫看來,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人才很關鍵。「比如說,農技人員就比較缺。」他舉例說,「為確保『好品』,村裡計劃採用綜合措施防控病蟲害,特別是,設施果蔬需要全面應用生態栽培技術,且需要科學安全用藥,對標準園果蔬進行檢測等;這些工作都離不開專業農技人員、專家來給農民做指導。」記者從廣饒街道相關部門獲悉,為了解決「人才難」,廣饒街道計劃首先加強鄉村本土人才的隊伍建設,實施培育工程,精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的帶頭人和骨幹為主要培育對象,分層次分類型開展職業培訓。同時,積極引進吸引人才,通過各類政策優惠,吸引大學生創業、農技人才紮根鄉村。
(記者 劉冬輝)
記者感言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因素,而產業振興離不開現代產業鏈條的融合。東毛村的例子讓我們看到,現代農業與加工業、服務業以及城鄉融合發展日益緊密,融合的發展為他們帶來效益的成倍放大。而要打通這些鏈條,政府部門需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需要扎紮實實做好農資、農技、農人、農品、農需「五農化」服務,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