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鼻穴——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治療膝關節炎、足跟痛!

2021-01-08 百年養生

犢鼻穴又名外膝眼穴,出自《靈樞本輸》:「刺犢碧者,屈不能伸。」,是隸屬於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中醫認為犢鼻穴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疏風散寒的作用。臨床當中犢鼻穴多用於治療下肢病症,如膝關節炎、下肢癱瘓、足跟痛等病症。此外,犢鼻穴還可用於治療肛門括約肌功能消失或減退的病症。

犢鼻穴在人體的膝部,屈膝,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下肢用力蹬直時,位於膝蓋下面,內外邊均可見一凹陷,外側的凹陷中(一般叫外膝眼)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刺激犢鼻穴可以採用按揉的方式,用拇指指腹按揉犢鼻穴,力度可稍重,以穴位局部有明顯的酸脹為度,左右兩側的穴位每次各按揉1-3分鐘即可。刺激犢鼻穴還可以採用艾灸的方式,用艾條迴旋灸犢鼻穴十分鐘,以局部溫熱為度。

超實用配穴

犢鼻穴+外膝眼穴+血海穴,可用於治療膝關節疼痛。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穴】犢鼻穴(外膝眼穴)——膝痛、下肢麻痺、屈伸不利、腳氣等
    該穴具有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止痛的作用。穴性屬土,在蜂針療法中,該穴應用十分廣泛。【別名】外膝眼穴。    【穴義】胃經經水由此經過並帶走脾土微粒。    (1)「犢」的意思是指小牛、脾土;「鼻」的意思是指牽牛而行的上捫之處。「犢鼻」的意思是說此處穴位的地部脾土微粒被流過的胃經經水帶走。    (2)「外」,外部。「膝」,膝部。
  • 犢鼻穴(Dú bí xué)
    犢鼻穴的位置犢鼻穴的位置(肌肉)犢鼻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犢鼻有通經活絡、疏風散寒、消腫止痛之功,是治療膝關節疾病的常用穴之一[3]。9 主治病症犢鼻穴主治膝痛,關節屈伸不利,腳氣,膝中疼痛,損傷性膝關節痛,膝部神經痛或麻木,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膝關節酸痛,屈伸不利,膝髕腫痛不仁,下肢痿痺,下肢麻痺,下肢癱瘓,足跟痛等。犢鼻穴主治膝痛、關節屈伸不利、腳氣[6]。
  • 膝關節炎怎麼辦?教你3個手法,輕鬆緩解
    引發膝關節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軟組織損傷、積液、痛風、半月板損傷等,這些都是引發膝關節炎的原因,而造成的結果就是,膝關節僵硬,疼痛難忍導致無法正常活動,嚴重的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
  • 推薦:巧用米醋治療足跟痛
    足跟痛是老年人一種常見病,常表現為足跟腫脹、麻木、行走困難等,中醫介紹,臨床採用中藥外治法效果較佳,下面介紹幾則驗方,供選用。中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溼、血熱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溼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 緩解足跟痛 穿鞋很重要
    該病症狀是後跟痛,常與走路多、負重、體質下降、近期體重明顯增加、鞋底薄有關。壓痛點在足跟正中點靠後,特點是坐一會兒突然站起時或起床著地時疼痛明顯,活動後明顯減輕。這是一種炎症刺激產生的疼痛,隨著足跟與地面的擠壓使血流增快,炎性物質被部分帶走,疼痛緩解,休息時炎性物質會再次積存。
  •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 足跟痛發病的原因及治療
    足跟疼痛是很多人常見的毛病,足跟痛發作厲害的時候休息一會再站起來走路都很痛,呆一會站一站踩一踩後疼痛緩解一點。發病的時候走多路後休息再起來走路時就會發病。那麼為什麼會足跟痛?足跟痛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治療呢?足跟痛是怎麼回事足跟痛,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
  • 在被馬蜂蜇後該如何消腫止痛止癢
    馬蜂,通稱馬蜂,是一種尾部有毒刺,能蟄人,以花蜜和蟲類等為食的昆蟲,毒性有的還很大,一般根據胡蜂的毒性會因品種的不同而不同。我們在野外會經常遇到胡蜂,也會偶而受到胡蜂的攻擊而被蟄傷,在被蟄到後之通常傷口周圍會紅腫發燙,又痛又癢很難受,有過敏體質的人被胡蜂蟄後會發生蜂毒過敏症狀,嚴重還會因此危及生命。那我們在被胡蜂蟄後應該怎樣做才能消腫止痛止癢呢?
  • 陽陵泉穴、足三裡穴——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絡止痛!
    陽陵泉穴+足三裡穴,這組穴位組合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當中主要用於治療頭痛、耳鳴、目痛、胸脅疼痛、氣喘、咳逆、胃痛、嘔吐、腹脹、腸鳴、黃疸、下肢痿痺、麻木、半身不遂、遺尿等病症。陽陵泉穴陽陵泉穴在小腿的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中。
  • 手腫了吃什麼食物消腫止痛?這些常見的食物你知道幾個?
    手腫了吃什麼食物消腫止痛?這些常見的食物你知道幾個?如果出現了手腕扭傷的現象就會導致局部出現腫脹,並且還會伴有疼痛的現象,這樣就會給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這個時候及時消腫止痛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受損部位儘快恢復。活血化瘀的中藥有哪些?吃什麼食物消腫止痛?下面我們了解一下。
  • 腫瘤患者難以忍受的癌痛,中醫都用什麼中藥治療,一次性說清楚
    比如說邪氣可直接或間接影響機體臟腑功能,引起陰陽、氣機失調,導致氣滯、血瘀、痰凝,瘀阻脈絡,這就是中醫講的「不通則痛」。另外當腫瘤長期難以祛除,就會導致邪氣入體,正氣虧虛,臟腑功能進一步下降,氣血不足,臟腑經絡失養出現疼痛,這在中醫上叫做「不榮則痛」。
  • 川芎藥袋墊於患處可減輕足跟痛
    核心提示:取川芎45克,研成細末,分成3份,裝入小布袋內縫好,將藥袋裝入鞋裡,直接與患足痛處接觸,可有助於緩解足跟痛。不過患者平時也要注意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減輕足跟負荷。   山東趙女士提供:我今年82歲,足跟痛是老毛病了,一位老中醫推薦我用川芎治足跟痛,具體方法是:取川芎45克,研成細末,分成3份,裝入小布袋內縫好,將藥袋裝入鞋裡,直接與患足痛處接觸,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換下藥袋曬乾仍可用。我堅持用了一段時間,感覺確實有效。
  • 【故事裡的中藥】消腫止痛,止血散瘀——三七
    三七用於治療疾病有悠久的歷史,在《本草綱目》以前的《醫門秘旨》、《跌損妙方》中已有記載。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消腫定痛的功效,現代藥理學表明,其具有止血、調血脂、抗血栓、增強免疫力、抗炎、抗腫瘤、抗氧化等作用。近日,新華網邀請博物學者段煦講解三七的妙用。  三七是中醫治療出血、瘀血的要藥。著名的「雲南白藥」對金刃外傷及內外出血等症有神奇的療效,其主要成分就是三七。
  •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矯正治療很重要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矯正治療很重要 足弓是人類特有的結構,就像汽車的輪胎,在運動過程中起著穩定和減震緩衝的作用。車胎壞了,還有備胎,人的足弓壞了,不會有別的足弓可以替換,保護足弓很重要。足跟痛很常見,足跟痛是怎麼回事,與足弓有沒有關係呢?足弓塌陷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中醫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驗案
    【方解】熱勝型以熱勝毒甚為主因,方中治療用藥以重用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為主藥;輔以桑枝、銀藤清熱通絡;丹參、紅花、丹皮涼血化瘀;少佐地龍清熱搜剔絡邪。全方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涼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
  • 哪些穴位能治療頸椎病?可自我按摩7個穴位
    按摩哪些穴位能輔助治療頸椎病?1、秉風穴首先端正坐好,用對側的食指、無名指和中指按摩秉風穴2分鐘,讓肩膀部位有酸脹和上肢發軟無力為宜。可達到散風活絡效果,能輔助治療落枕和頸椎病,而且能減輕頸部僵硬、上肢酸麻以及肩胛疼痛等症狀。2、風池穴風池穴在頸後兩側枕骨下方,需尋求他人幫助來按摩,每次按摩半分鐘,讓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 小活絡丹,是治風溼類風溼的良方,特別適合怕冷、疼痛、麻木的人
    小活絡丹出自《大平惠民和劑局方》,是由祛風除溼,化痰通絡,活血止痛的六味中藥組成,分別是制川烏,制草烏,制天南星,地龍,乳香,沒藥。把上面這些藥做成藥丸,用酒來送服。乳香辛苦溫、沒藥苦平,兩藥經常是配在一起用的,非常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重要的是止痛。地龍,也就是我們說的蚯蚓,性味鹹寒的,就像它的特性,善於翻泥土,用做中藥是,也是善於通經絡,有化瘀的功效,還可以解草烏的毒性。
  • 足跟痛的治療主要分五步!一學就會,一用就靈
    而足跟痛的原因又以足底筋膜炎最為常見。為什麼會發生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發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退化。年輕時,足底筋膜有強壯的韌帶、肌腱協助,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各部位逐漸退化,韌帶、肌腱也不例外。如果一段時間不用腳,如睡覺、久坐,要起身踩地時,正在慢性發炎、彈性已變差的筋膜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張力,足跟就會出現撕裂的痛感。足跟痛治療主要分五步第一步:休息出現足底筋膜炎症狀,最先要做的就是讓腳休息,不搬重物、不久走、停止爬山、慢跑等運動。很多足跟痛的患者沒有認識到身體已退化的事實,仍愛爬山、慢跑、習慣扛重物等等,這都可能讓足底筋膜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