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歷史人物每日簡評——首任外交總長陸徵祥

2021-01-11 雪峰居士

以史為鑑可以正衣冠、知是非,雪峰居士以公開史料為依據,只為展現歷史人物的一生功過與是非。萬人讀史萬人有言,雪峰居士歡迎大家評論。

陸徵祥(1871-1949),中華民國首任外交總長,民國現代外交制度創始人,職業外交人員。

圖片截圖於網絡

母親早逝,少時與父相依為命。時值中國中外思想激烈碰撞之時,地處上海其父深受西方思想影響。不過為未來生計想,送陸徵祥先補古文,考入廣方言館學習外文,後進入同文館攻讀外文。畢業即被清廷外務部外放,任職駐俄公使館翻譯,開啟職業外交之路。

國內辛亥革命爆發,唐紹儀、袁世凱相繼舉薦其擔任外交總長。回國履職外交總長後,改「外務部」為「外交部」。推現代外交制度革新,唯外交主事之人皆為專業人才。唐紹儀組閣失敗後,繼任民國第二任國務總理,奈何時局混亂最終以組閣失敗告終。辭國務總理後,被繼續委任外交總長之職。曾奉命參與談判、籤署「二十一條」,從此被打上「賣國賊」烙印。然,鮮有人知其奉命參與「二十一條」談判後,為國爭取了將其中最為關鍵之「第五條」予以取消。

袁世凱稱帝期間曾出任國務卿。袁世凱敗亡後,則繼續被委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之職,後率團代表中國政府出使巴黎和會。因巴黎和會無視中國主權,與代表團顧維鈞等人共同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其妻培德(比利時人)於1926年病逝後,因傷心過度辭去一切公職。送妻回國(比利時)安葬後,從此居住在比利時,專心基督教會事務,直至1949年病逝。

圖片截圖於網絡

居士曰:

陸徵祥曾有言「弱國無公義、弱國無外交」,足證其一生職業外交的親生經歷和清末民初中國諸多重大外交事件。一生可謂對職業忠誠不貳、兢兢業業並開創外交制度之新風值得稱頌。然,籤署「二十一條」雖說奉命行事,但終是其一生汙點。可國弱至此,已能爭取外交談判利益最大化實屬不易。

您的點讚、關注、評論將是雪峰居士繼續努力前行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痴情種與洋和尚:民國外長陸徵祥的愛與信仰
    陸徵祥的名字,讀者應該不會陌生。在歷史教科書中,他是籤署中日二十一條的「賣國賊」,是晚清和民國外交界的風雲人物。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最終拒絕籤約之舉被視為他軟弱的外交生涯中最硬氣的舉動,而這份功勞,也常常被歸於他的上海老鄉顧維鈞。然而,這麼一位政治家最耐人尋味的,更是他傳奇的愛情故事和最後的隱修生活。
  • 籤約「二十一條」,到中國佔去他四分之三的心,陸徵祥醒悟了?
    陸徵祥,他是中國第一代職業的外交家,他師從欽差大臣許景澄,在駐俄使館任翻譯。1912年,他出任袁世凱政府國務總理和外交大臣,後又多次任北洋政府外交部長。陸徵祥的一生,即充滿了甜蜜,也充滿了無奈,更多的卻是懺悔。陸徵祥,作為一個外交官,聽從上面的命令,是要執行的。
  • 《民國外交官顧維鈞傳》:半個外交家,一部近代中國外交史
    放眼近代中國,顧維鈞堪稱最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而多姿,是袁世凱身邊紅人、27歲任駐美公使、四段傳奇婚姻、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時期外交界的領袖人物,中華民國高級外交官員,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楊紅林在現場向讀者講述顧維鈞傳奇的一生。
  • 外交奇才顧維鈞:巴黎和會上的中國焦點,「兩個半外交家」的半個
    然而,中國代表團的一位人物,卻讓蒙羞的北洋政府,在世界舞臺掙足了臉面。一舉成名,要保住東方耶穌的聖地當時的北洋政府,派出的是以外交總長陸徵祥為首的五人代表團。其他四人分別是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駐英公使施肇基、駐比公使魏宸組、駐美公使顧維鈞。在這五名代表中,顧維鈞是最年輕的,所以剛開始的排名也比較靠後。而當時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還要面臨著席位的問題。
  • 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劍指蒼穹)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陸徵祥,1872年6月12日出生在上海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父親非常開明和務實。8歲時,母親去世,父子二人相依為命。陸徵祥13歲考入培養外語人才的上海廣方言館,21歲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推薦入北京的同文館深造,尤精俄文。
  • 5本精彩絕倫的民國軍閥類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戰爭激情澎湃!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推薦5本精彩絕倫的民國軍閥類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戰爭激情澎湃!第一本:《國士無雙》 作者:驍騎校書評:《國士無雙》,又一個光輝燦爛的大時代,一個英雄與梟雄,狗賊與奸賊的瘋狂世界。那是一段遺忘的歷史,也是一段凝結的追憶。
  • 展現新中國外交人風採——訪《外交風雲》黃鎮扮演者侯祥玲
    侯祥玲在劇中扮演黃鎮全景式展現新中國外交史的電視連續劇《外交風雲》播出後,收穫了大量好評。很多觀眾在關注毛澤東、周恩來之外,還關注了另一個名字:黃鎮,前外交部副部長,著名的「將軍大使」,曾經先後擔任新中國駐十幾個國家的大使。出色演繹這個角色的演員侯祥玲,也被觀眾關注。
  • 陸徵祥 從民國總理到青袍修士
    曾經先後出任過九次外長的他,對「弱國無外交」有著切膚之痛。作為一名弱國外交官,在外不能為國家爭得平等權利,在內又不為國人所諒解。那種滋味,無時無刻不在噬咬著陸徵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 歷史冷知識:熊貓外交最早竟發生在唐朝?
    其實,追溯歷史發現,大熊貓作為外交禮物始於公元685年,當時日本遣唐使來華,為了表示自己大國的友好,武則天(當時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實際掌權)送給了日本天武天皇兩隻熊貓,隨同遣唐使一道返回日本。 (《舊唐書》)據日本史籍記載,臨朝稱制的太后武則天送給日本天武天皇兩隻「白熊」和70多張白熊皮。
  • 民國時期第一法律家——王寵惠
    ,曾先後擔任南京臨時政府的外交總長,民國北京政府的司法總長、法律編纂會會長、修訂法律館總裁、大理院院長、代理國務總理等職務,還擔任過南京國民政府的司法部長、司法院院長、外交部長、代理行政院院長、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等要職,他的主要成就在立法、司法、外交等法律實務方面。
  • 鉤沉城南的歷史煙雲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西北中學歷史悠久。壹西北中學的悠久歷史  1931年,這裡開辦了一所私立中學建國中學,當初是以東勝街原私立岷江大學為校址的。1939年4月,因躲避日機轟炸,學校疏散到了溫江南郊湧泉寺,後於1942年才在城南比鄰武侯祠購置田地四十餘畝,另建了新的校舍。  建校初期,校長由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任四川萬縣中學及重慶聯中校長的姚勤如擔任。
  • 紀念五四:巴黎和會拒絕籤約的中國半個外交家顧維鈞
    每每人們談到五四,談到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總要有一個歷史人物被說起,那就是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籤約的中國青年外交家顧維鈞。著名學者唐德剛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近古以來外交家,兩個半:周總理,李文忠公(李鴻章),顧維鈞。」為何顧維鈞是半個外交家?因為他是個技術官僚。
  • 臺軍「參謀總長」罹難後,蔡英文前侍衛長代理職務
    臺軍「參謀總長」罹難後,蔡英文前侍衛長代理職務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20-01-02 18:42 來源:澎湃新聞
  • 朱小略:中國外交的起源問題再討論
    一、關於中國外交起源的爭論關於中國外交起源的幾種假說,依據歷史階段的起點,可以分為夏朝說、商朝說、春秋說與晚清說。進而言之,自 1860 年始,關於中國外交起源的討論,也歷經了晚清、民國、新中國 (尤其改革開放後)三個不同的階段,諸說之中,又以 「中國外交始於晚清」和 「中國外交始於春秋」兩派起源最早,影響力最大,爭論也最多。
  • 民國八位總統書法手跡,值得一看!
    從1912年到1948年中華民國歷史上共有八位總統:孫文(臨時)、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琨、蔣中正、李宗仁(代)。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八位民國總統書法藝術手跡,敬請愛好書法的朋友們鑑賞.!一、孫中山
  • 民國初期各軍閥的代表人物及控制範圍和兵力
    從清朝滅亡到新中國成立的這三十八年的時間裡,「民國政府」是名義上的中央政府形式上統治中國,實權則歸屬於控制中央政府的各軍閥。尤其在張學良將軍「東北易幟」前的十幾年時間裡(1912-1928),各大小軍閥連年混戰民不聊生,實力強勁的軍閥先後控制北京政府,成為民國政府的實際控制人。在民初的前幾年,一個官員擁兵數千都可以稱霸一方成為人們口中的軍閥,更別說擁兵幾十萬的大軍閥了。那民國時期大大小小的軍閥到底有多少個呢,他們的代表人物都是誰呢,分別控制的範圍有哪些呢?
  • 浙江圖書館首任館長「先生歸來」
    他便是邵章,浙江圖書館長達121年的歷史上,首任館長。藏青色祥雲萬字緞面、黑捲毛羊羔皮內裡大襟長袍,淺褐色緞面白銀狐皮內裡大襟長袍,外加兩隻清末制大牛皮衣箱……身為邵章曾外孫,陸琳、陸瑋此行前來,為的就是把邵章的遺物捐贈給浙江圖書館。2020年是浙江圖書館120年館慶,我們梳理過浙圖漫長的歷史。杭州城東菜市橋旁有座庵堂叫「沈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