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

2021-01-11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劍指蒼穹)

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

陸徵祥,1872年6月12日出生在上海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父親非常開明和務實。8歲時,母親去世,父子二人相依為命。

陸徵祥13歲考入培養外語人才的上海廣方言館,21歲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推薦入北京的同文館深造,尤精俄文。1894年(22歲),陸徵祥被任命為駐俄國聖彼得堡使館的四等秘書兼翻譯。

由於他外文水平好,很得公使許景澄的賞識。從此,陸徵祥拜在許景澄門下,「學習外交禮儀,聯絡外交使團,講求公法,研究條約」,很快升到二等參贊。

1899年2月(28歲),陸徵祥和大他16歲的比利時女子培德結婚,並相愛一生。1905年(34歲),陸徵祥升為駐荷蘭公使。

1911年,陸徵祥又奉命赴俄任特使,後任駐俄公使。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陸徵祥聯合一些駐外使臣,電請清帝退位。

(陸徵祥)

1912年民國建立,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陸徵祥應邀回國,擔任臨時政府總理唐紹儀內閣的外交總長。陸徵祥走馬上任後,改外務部為外交部,並按照西方國家外交機構模式擬訂外交部組織法,制定了《外交部官制》。

6月,總理唐紹儀辭職,陸徵祥短暫任國務總理,不久辭職,仍任外長。此後,內閣數次更迭,陸徵祥也數次被「請」入閣復又出閣,幾度沉浮。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宣戰,出兵佔領了德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山東半島。袁世凱政府向日本提出撤軍要求。1915年2月2日,日本秘密向袁世凱提出了五號共計二十一個條款的要求,簡稱《二十一條》。

其中部分條款非常苛刻,如要求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擔任軍事和財政顧問;中國警察聘用日本顧問;中國軍隊武器從向日本採購等等。如果籤訂的話,將導致中國稱為日本附庸。陸徵祥臨危受命,被袁世凱起用為外交總長,負責對日談判。

(中日談判現場)

陸徵祥採用拖延戰術與日本人周旋,對條款中的每一條每一個字都全力爭取。同時,他還把條約的內容有意地透露出去,讓英美國家對日本施壓,迫使日本放棄了最「無恥」的第5號條款。

5月7日,日本發出最後通牒,並召回日本公民,軍艦遊弋東海,擺出一副大戰姿態。袁世凱政府無力抗爭,只好被迫同意,並定5月9日為國恥日。

5月25日(44歲),陸徵祥代表中國政府與日本籤訂了《二十一條》。其實最後籤訂的是《中日民四條約》,只接受了一至四號的部分要求,與《二十一條》原案比較,中國損失已儘可能減小到最低程度。

胡適稱這是弱國外交的勝利,日本內閣也因此而下臺。但隨著袁世凱稱帝,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陸徵祥也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

(前右為陸徵祥)

1917年8月14日,中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奧宣戰,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一戰結束,協約國獲勝,陸徵祥以外交總長的身份,率團代表中國出席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期中,列強無視中國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消息傳回國內,立刻引起全國反對,由此爆發了五四運動。留法學生也每天成群結隊地向中國代表團請願。

1919年6月28日(48歲),以陸徵祥為首的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巴黎和會》籤字,成為戰勝國中唯一未籤字者。

巴黎和會後,陸徵祥辭去外交部長職務,留在比利時,照料生病的妻子。1926年4月26日,妻子培德在瑞士去世。陸徵祥傷心欲絕,看破紅塵。1927年10月(55歲),陸徵祥進入比利時聖安德魯修道院,出家為「洋和尚」,成為一名修道士。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陸徵祥主編《益世報海外通訊》,介紹中國軍民浴血抗戰的情況。1940年,修道院被德軍充做軍營,陸徵祥被迫雲遊四方,到各地演說進行反對納粹。

1944年,盟軍解放比利時,陸徵祥才回到修道院。

(陸徵祥夫人培德女士)

1945年(74歲),抗戰勝利後,兩名中國記者採訪了陸徵祥。陸徵祥公開向全體中國人道歉,說:「我當年籤訂《二十一條》,雖是被迫,也是罪人。現在日本戰敗了,中國收回了主權,我極為高興。」

他提出了著名的警語:「弱國無外交,弱國無公義!」

1949年1月15日(78歲),解放戰爭正酣之際,陸徵祥走到了生命盡頭。臨終前,他仍然掛念著戰亂中的祖國,用力說出了兩個字——「中國」!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719篇作品,營員「劍指蒼穹」的第9篇作品)

相關焦點

  • 陸徵祥 從民國總理到青袍修士
    曾經先後出任過九次外長的他,對「弱國無外交」有著切膚之痛。作為一名弱國外交官,在外不能為國家爭得平等權利,在內又不為國人所諒解。那種滋味,無時無刻不在噬咬著陸徵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 籤賣國條約後萬念俱灰,陸徵祥到歐洲遁入空門,死前伸三指念故國
    這大哥人生經歷過於傳奇,一開始兢兢業業搞外交,結果被袁世凱叫出來頂缸,毀了職業生涯,心灰意冷去歐洲遁入空門,做起了修道士,到二戰時期還跟比利時人一同對抗納粹,我們不得不詳細說說他的人生經歷。二十一條籤約現場提起陸徵祥,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籤訂的喪權辱國《二十一條》,更有甚者還將其稱為「賣國賊」「漢奸走狗」。
  • 籤訂二十一條的賣國賊,晚年遁入空門,唯一不能忘懷的是祖國
    因為他們是在籤訂賣國的「二十一條」。請注意,左二那個人叫陸徵祥,是當時籤訂「二十一條」的總負責人。後來他的妻子說,這輩子最不能原諒的就是他這次籤字。這就是陸徵祥,上海人,中華民國第一任外交總長,後來還當過國務總理。籤訂「二十一條」的背後不管有多少委屈,據說袁世凱稱帝後要給他封侯都被他拒絕了,但終歸是他陸徵祥代表當時的中國籤了字。這是個揮之不去的恥辱。
  • 許景澄與陸徵祥
    監斬官面紅耳赤,一時無語。既而袁昶說:「吾二人死固不足惜,然究竟所獲何罪,而受此大闢,請即見告。」監斬官怒叱。袁昶說:「爾何必如此作態。吾二人雖死,留得清名於後世,他日自有公論。但洋兵不久必來。」於是二人遂從容就刑。許景澄成為首位為庚子事變殉難的外交官。 陸徵祥,同治十年(1871)生於上海,字子欣,或子興。父子都屬倫敦教會。十三歲進入上海廣方言館。
  • 比利時女婿陸徵祥
    一個人則是以配角面貌出現的陸徵祥。在巴黎和會上,陸徵祥是民國外交總長兼中國代表團團長。他給我的印象之所以深,不是因為他位高權重,而是因為他有個洋媳婦。需要說明的是,我這麼說,絕不是出於「低級趣味」,而是有感於民國的風氣開放。試設想一下:剛剛脫胎於大清國封建統治的中華民國,怎麼能接受一位娶了洋媳婦的外長呢?
  • 民國歷史人物每日簡評——首任外交總長陸徵祥
    圖片截圖於網絡母親早逝,少時與父相依為命。畢業即被清廷外務部外放,任職駐俄公使館翻譯,開啟職業外交之路。國內辛亥革命爆發,唐紹儀、袁世凱相繼舉薦其擔任外交總長。回國履職外交總長後,改「外務部」為「外交部」。推現代外交制度革新,唯外交主事之人皆為專業人才。唐紹儀組閣失敗後,繼任民國第二任國務總理,奈何時局混亂最終以組閣失敗告終。辭國務總理後,被繼續委任外交總長之職。曾奉命參與談判、籤署「二十一條」,從此被打上「賣國賊」烙印。
  • 民國總理陸徵祥:籤訂「二十一條」遭妻子譴責
    他們對陸徵祥執意要娶一個洋媳婦感到不可理喻。不僅如此,清廷使館上下也十分反對這門婚事,原因竟是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不主張外交官娶外國太太。平日陸徵祥最不敢忤逆的恩師許景澄也前來阻止,可無奈陸徵祥與培德難斬情絲,許景澄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徒兒說:「汝醉心歐化,致娶西室主中饋,異日不幸而無子女,蓋寄身修院,完成一到家之歐化乎?」
  • "弱國無外交"從未改變,是誰把中國拉出弱肉強食的叢林?
    寫在退役軍人事務部掛牌之際……「弱國無外交」從未改變,那麼是誰把中國拉出弱肉強食的叢林?即使在這之前他還曾在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的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緊急會議中,機智、犀利地質疑美國對敘利亞發動打擊的真實動機,可是再優秀的檄文也無法改變弱國無外交的無力。無數網友轉發這張照片時,都會感嘆:99年前,我們的外交官是否曾經也這樣無助?
  • 外交奇才顧維鈞:巴黎和會上的中國焦點,「兩個半外交家」的半個
    1919年的法國巴黎,作為戰勝國的英法等國,正得意洋洋地品嘗著勝利的美酒。眼前是德意志和奧匈帝國,以及戰爭中的跟隨者,這些待宰的羔羊早已讓人垂涎三尺。此時的中國政府,本應該是戰勝方的陣營,卻面臨著申訴無門的困境。我們不奢求他國的權益,只希望收回戰敗的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然而,弱肉強食的民族之林,實力決定一切,要想收回山東,得從日本人那裡虎口奪食。
  • 袁崇煥究竟是民族英雄還是國賊?為何被凌遲3000多刀處死
    北京城百姓圍觀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大罵賣國賊爭食其肉。而袁崇煥從容就死,說出一首絕命詩「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十四年後,崇禎皇帝上吊於媒山,清軍入山海關,佔領北京,從此奴役天下二百餘年。此後數百年來,關於袁崇煥這個明末人物的功過是非爭論不休,但大體皆認為明朝滅亡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袁崇煥卻是個關鍵人物。
  • 揭秘,五四運動三大「賣國賊」曹、章、陸三人,結局如何?
    還是因為沒實力啊,口才再好,背後沒有堅硬的靠山。那口才永遠只能是口才,變不成利益。雖然我們最後拒籤了,但是山東的權益回歸我國了嗎?並沒有,相反整個中國都差點成日本的了。而這其中受到最嚴重抨擊的政府官員就是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曹汝霖,北洋政府高官,北洋政府內部新交通系首領,集交通總長、財政總長、交通銀行總理等數職於一身,是「二十一條」談判的參與者,被視為親日派,「賣國賊」。
  • 五四運動中被聲討的三大賣國賊的下場如何
    1913年8月,袁世凱起用曹汝霖擔任外交次長。後作為袁世凱重要的幕僚參與「二十一條談判。」 1916年4月25日,曹汝霖被委任為交通總長,6月30日,新任總統黎元洪將曹汝霖解職,同年12月,曹汝霖出任交通銀行總裁。1917年7月,曹汝霖再次出任交通總長,1918年3月,交通總長兼署財政總長。1919年「五四運動」時,正任職交通總長兼幣制總裁。
  • 沙特等國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
    新華社利雅得1月5日電(記者塗一帆)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5日表示,沙特等國已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  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5日在沙特西部城市歐拉舉行,與會領導人在峰會上簽署了《歐拉宣言》。
  • 北洋政府是籤訂21條的賣國賊?還是中國領土的捍衛者?用事實說話
    我們在中學歷史上都學過,相信大多數朋友也都知道,是袁世凱攛掇了革命果實,他當上了大總統之後,開始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對內鎮壓,對外賣國,後來還復闢帝制。在我們的印象裡北洋政府時期就是一片黑暗民不聊生,社會混亂的局面。我們要看到當時的中國國情,自1840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對外割地賠款,對內革命,後來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又使得中國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 籤約「二十一條」,到中國佔去他四分之三的心,陸徵祥醒悟了?
    陸徵祥,他是中國第一代職業的外交家,他師從欽差大臣許景澄,在駐俄使館任翻譯。1912年,他出任袁世凱政府國務總理和外交大臣,後又多次任北洋政府外交部長。陸徵祥的一生,即充滿了甜蜜,也充滿了無奈,更多的卻是懺悔。陸徵祥,作為一個外交官,聽從上面的命令,是要執行的。
  • 沙特等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 斷交危機迎和解曙光
    5日,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表示,沙特等國已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卡達方面對此表示歡迎。  當天,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在沙特城市歐拉舉行,卡達埃米爾塔米姆率團參會,這是塔米姆3年多以來首次訪問沙特。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在機場迎接塔米姆,雙方在電視直播中擁抱並簡短交談。  峰會上,與會領導人籤署了《歐拉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