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總理陸徵祥:籤訂「二十一條」遭妻子譴責

2021-01-11 鳳凰網

執子之手,與子共舞今生

沙皇宮廷的一支舞,把陸徵祥與博斐·培德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1892年,20歲出頭的陸徵祥奉清政府指派,到駐俄公使館服務。那時,沙俄宮廷應酬性的酒會、舞會十分頻繁,陸徵祥從小受到良好的西方文化薰陶,不但精通俄語,且英語、法語極為流利,每逢恩師許景澄受到邀請時,都會帶著陸徵祥同去。

一次尋常的舞會,一位比利時少女好奇的目光鎖定在了陸徵祥身上,她就是之後成為陸徵祥夫人的博斐·培德。在培德眼裡,來自古老東方的中國使臣都是穿著長袍馬褂、頂戴花翎,面無表情、言語酸腐之士。而眼前這個沒有留辮子、談吐文雅、西裝筆挺的英俊少年,完全打破了培德的成見,他簡直是一個謎。陸徵祥此時全然不知培德內心的驚奇,與這位洋小姐共舞,他不敢有一絲非分之想,始終保持著東方人的矜持與含蓄。

一曲優雅動聽的舞曲過後,姑娘試探著提出了約會要求,陸徵祥爽快地答應了。

在之後的幾次約會中,他們結伴出遊,談古論今,陸徵祥傾心於培德的才貌出眾,培德欽慕於陸徵祥的博學多才,兩人愛意漸濃,難捨難分。

培德小姐是嫁給我陸徵祥

博斐·培德的父輩都是比利時的將軍,從小她博覽群書,在父輩的影響下練就了一身軍人般剛毅灑脫的氣質。那時,她的父親與比利時駐俄公使是親戚,培德經常受邀參加各種宴會、舞會,因為舞姿優美而受到外交官們的青睞。

陸徵祥的親友們可不管這個洋小姐有多優秀。按照中國傳統觀念,堂堂中國大丈夫,娶洋女人為妻,有辱祖先,與洋媳婦生下的混血雜種更不能進入家族祠堂,也不能遷入祖墳。他們對陸徵祥執意要娶一個洋媳婦感到不可理喻。

不僅如此,清廷使館上下也十分反對這門婚事,原因竟是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不主張外交官娶外國太太。平日陸徵祥最不敢忤逆的恩師許景澄也前來阻止,可無奈陸徵祥與培德難斬情絲,許景澄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徒兒說:「汝醉心歐化,致娶西室主中饋,異日不幸而無子女,蓋寄身修院,完成一到家之歐化乎?」陸徵祥叩謝恩師,卻萬萬沒有想到「無子女」「寄身修院」竟成為他後半生的寫照。

許景澄告誡了陸徵祥,便奏明清廷,考慮到有聯姻利於外交,便準了婚事。但也通知他,正式場合中,他不可以帶培德一起出席。陸徵祥憤憤地說:「培德小姐是嫁給我陸徵祥,不是中國使館。」

衝破重重阻撓,陸徵祥和培德於1899年2月12日在俄國聖彼得堡的聖加利納大教堂舉行儀式,由一位天主教神父證婚。陸徵祥曾說,這是「我生平唯一不聽恩師教誨的一次」,但是他絕不後悔。

助吾者,吾妻也

婚後,培德謹遵教誨,深居使館官邸中,從不陪同陸徵祥出入任何外交場合,只是在家洗衣做飯,過著尋常主婦的生活,當起陸徵祥的賢內助。

在陸徵祥的心目中,夫人培德的地位是跟父母和恩師同等重要的。他曾說:「生我者父母,助我者吾妻,教育以栽成我者吾師也。」

這種思想在當時是離經叛道的。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當國,陸徵祥卸任回國,坐上了總理位子。他萬萬沒有想到,袁世凱被迫同意籤署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急忙指派陸徵祥前去籤字。陸徵祥有口難言,告訴妻子,培德大慟:「平日見你能言善辯,認為你還是一個人物,想不到你竟和清朝的太監一樣,只會說『奴才領旨』,我真是妄自嫁了你。」

陸徵祥自知籤署《二十一條》出賣了國家利益,自己成了民族的罪人,所以常常自責:「這是一件碎心的事。每年我們都有一個紀念日,在這一天我常要流淚。」培德也為這件事傷透了心,結下疙瘩,至死不解。直到巴黎和會,陸徵祥拒籤歸來,培德才一改往日的冷漠,熱情迎接他回來。

為愛修行

1922年初,一向身體健康的培德,患上了高血壓、腦溢血症,為了給妻子養病,他決定帶著培德前往瑞士羅珈諾湖畔休養。

陸徵祥每天都為愛妻祈禱,希望天主能讓奇蹟發生,使培德重獲健康。他曾悲痛地說:「只要一想到不久就將訣別,我即腸斷心裂,捐棄了自己一身,以表示我的愛情,去照顧我親愛的病妻。」

1933 年,培德在彌留之際,寫下了一封遺囑。信中說:「子欣(陸徵祥字),我的病大概沒有希望了。親愛的,你平生一切都對得住我,只是一件我認為最不光彩(即籤訂《二十一條》)。你這件事不僅對不起我,也對不起你的國家,並且對不起上帝。我死之後,你最好趕快到比利時從前我讀書的學院教堂裡去服務,也許能得到上帝的赦免,還可望到天國去。永別了,子欣!你的培德。」陸徵祥看完這封遺囑後,悲痛欲絕,絕食三天後,他立即動身前往比利時的修道院。

1927年10月4日,聖安德諾隱修院,一位56歲的中國人正在大廳行更衣禮,他脫下了常穿的西裝革履,換上了素黑的修士袍。此後人們不再叫他陸徵祥,而稱他比德兄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死亡把我們分離了,修會生活又使我們倆重新團圓,團圓而不可再分。陸徵祥心甘情願地走進修院,從無反悔之意。

陸徵祥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與他並肩而立的是他的夫人培德。

摘自《家人》2012年第5期

相關焦點

  • 籤訂二十一條的賣國賊,晚年遁入空門,唯一不能忘懷的是祖國
    因為他們是在籤訂賣國的「二十一條」。請注意,左二那個人叫陸徵祥,是當時籤訂「二十一條」的總負責人。後來他的妻子說,這輩子最不能原諒的就是他這次籤字。這就是陸徵祥,上海人,中華民國第一任外交總長,後來還當過國務總理。籤訂「二十一條」的背後不管有多少委屈,據說袁世凱稱帝後要給他封侯都被他拒絕了,但終歸是他陸徵祥代表當時的中國籤了字。這是個揮之不去的恥辱。
  • 陸徵祥:弱國無外交,籤署《21條》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
    1911年,陸徵祥又奉命赴俄任特使,後任駐俄公使。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陸徵祥聯合一些駐外使臣,電請清帝退位。(陸徵祥)1912年民國建立,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陸徵祥應邀回國,擔任臨時政府總理唐紹儀內閣的外交總長。陸徵祥走馬上任後,改外務部為外交部,並按照西方國家外交機構模式擬訂外交部組織法,制定了《外交部官制》。
  • 陸徵祥 從民國總理到青袍修士
    那種滋味,無時無刻不在噬咬著陸徵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有中國記者到達比利時採訪陸徵祥,他再次表達了「在有生之年得見祖國一雪前恥」的由衷喜悅,並對當年籤署「二十一條」向國人表示懺悔。
  • 比利時女婿陸徵祥
    一個人則是以配角面貌出現的陸徵祥。在巴黎和會上,陸徵祥是民國外交總長兼中國代表團團長。他給我的印象之所以深,不是因為他位高權重,而是因為他有個洋媳婦。需要說明的是,我這麼說,絕不是出於「低級趣味」,而是有感於民國的風氣開放。試設想一下:剛剛脫胎於大清國封建統治的中華民國,怎麼能接受一位娶了洋媳婦的外長呢?
  • 籤賣國條約後萬念俱灰,陸徵祥到歐洲遁入空門,死前伸三指念故國
    在一些專家學者的眼裡,近代外交史上背鍋俠不少,不少人認為籤訂《辛丑條約》、《馬關條約》的李鴻章就是個典型例子,最知名的那句話莫過於「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這句臺詞,這其中也有很大的爭議。但是今天咱們說的這位,卻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真正的背鍋俠且沒有任何的疑問——籤訂了「二十一條」的陸徵祥。
  • 許景澄與陸徵祥
    吳興文 鹹豐十一年(1861)一月清政府批准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清政府辦理洋務及外交事務。這個中央機構可謂人才輩出,例如郭嵩燾、曾紀澤、薛福成等人,其中許景澄和陸徵祥師徒的命運最坎坷。 許景澄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變前,上書力陳驅散義和團,保護各國駐京使館。與太常寺卿袁昶兩人,於當年七月初三被處斬。監斬官見二公尚衣冠齊楚,叱手下去之。
  • 他是政壇新星,卻愛上44歲女人,後來成總理,夫妻恩愛27年
    古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梁祝化蝶雙相隨,詮釋愛情裡的不悔,而在民國時期的環境裡,也不乏那些天賜良緣。當人人都在嘆息世俗和封建會成為愛情的阻擋,但這對夫妻卻依舊給我們留下了愛的嚮往。他是政壇新星,卻愛上44歲女人。他們不懼世俗的藩籬,也不悔年齡的差距,夫妻恩愛27年,為我們上演了一幅愛情的佳話。"要時間嘉許,等春風得意,我正好遇上你!"
  • 28歲娶大16歲妻子,恩愛27年,愛妻離世,他獨自活到77歲
    1854年,陸雲峰和吳金靈成婚,婚後1年,夫妻二人生下一個女兒,但可惜的是這個女兒並未長大成人,早早夭折,此後17年,妻子吳金靈的肚子再無動靜,讓陸雲峰很是失望,直到1971年,老妻吳金靈才再次給陸雲峰產下一子,陸雲峰老來得子,很是高興,給這個孩子取名陸徵祥,一家人喜氣洋洋!
  • 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賣國,袁世凱到底籤了幾條?
    在密談中,日置益向袁世凱直接提出了二十一條要求,並要求中國對此絕對保密。 中國的談判代表多次拒絕《二十一條》中的部分內容,並向社會各界透漏日本之無理要求,以期國際社會幹涉此案,並喚起國內輿論討伐日本,迫使日本讓步。國內民眾反對《二十一條》的呼聲日漸高漲,日本則以武力威脅中國。 4月10日中日第二十一次會議,中國拒絕第五號要求。4月17日,中日第二十四次會議,中國不允將東蒙與南滿並論,會議停頓。
  • 民國歷史人物每日簡評——首任外交總長陸徵祥
    圖片截圖於網絡母親早逝,少時與父相依為命。唐紹儀組閣失敗後,繼任民國第二任國務總理,奈何時局混亂最終以組閣失敗告終。辭國務總理後,被繼續委任外交總長之職。曾奉命參與談判、籤署「二十一條」,從此被打上「賣國賊」烙印。然,鮮有人知其奉命參與「二十一條」談判後,為國爭取了將其中最為關鍵之「第五條」予以取消。袁世凱稱帝期間曾出任國務卿。袁世凱敗亡後,則繼續被委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之職,後率團代表中國政府出使巴黎和會。
  • 籤約「二十一條」,到中國佔去他四分之三的心,陸徵祥醒悟了?
    1912年,他出任袁世凱政府國務總理和外交大臣,後又多次任北洋政府外交部長。陸徵祥的一生,即充滿了甜蜜,也充滿了無奈,更多的卻是懺悔。陸徵祥,作為一個外交官,聽從上面的命令,是要執行的。在他的外交的生涯中,讓他一直痛心的,並且一輩子都在懺悔的,就是他籤署了「二十一條」。這可以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 民國時期北洋軍閥段祺瑞與青島的淵源
    段祺瑞以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而被稱為「六不總理」。他一生酷愛圍棋,資助過中國大批的圍棋手,包括吳清源、汪雲峰和顧水如等,被稱作「中國圍棋的大後臺」。段祺瑞一生中曾經「三造共和」。1911年,段祺瑞率前線北洋將領46人聯名致電清政府籲請清帝退位,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照相館攝影師鏡頭下的民國北京
    1929年8月,54歲的約翰·詹布魯恩(John Zumbrun)帶著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在上海登上了前往美國的客輪「太洋丸」號(Taiyo Maru),在抵達美國西海岸之前,客輪還將在日本和夏威夷停留。
  • 阿富汗時報發表社論:對中國譴責非法殺戮表示歡迎
    來源標題:《阿富汗時報》:阿富汗人民對於中國譴責外國軍隊在阿境內的非法殺戮行徑表示歡迎 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要求中國就發布澳軍人殺害阿富汗兒童的漫畫道歉一事,《阿富汗時報》1日發表社論稱,「飽受苦難的阿富汗人民對於中國譴責(外國軍隊
  • 痴情種與洋和尚:民國外長陸徵祥的愛與信仰
    在歷史教科書中,他是籤署中日二十一條的「賣國賊」,是晚清和民國外交界的風雲人物。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最終拒絕籤約之舉被視為他軟弱的外交生涯中最硬氣的舉動,而這份功勞,也常常被歸於他的上海老鄉顧維鈞。然而,這麼一位政治家最耐人尋味的,更是他傳奇的愛情故事和最後的隱修生活。1871年的6月12日,雙子座的陸徵祥出生在上海的一處富戶人家。
  • 巴基斯坦總理譴責教堂恐怖襲擊分子的非人道主義行為
    22日,巴基斯坦白沙瓦一教堂遭到自殺式爆炸襲擊81名基督徒遇難後,巴基斯坦總理穆罕默德•納瓦茲•謝裡夫譴責這起恐怖事件,稱恐怖行為反映出恐怖分子的殘忍和不人道心態,「恐怖分子沒有宗教信仰」,違反伊斯蘭教義。
  • 曾經的「民國總統」黎元洪,後來他的妻子和子女怎麼樣了
    曾經的「民國總統」黎元洪,後來他的妻子和子女怎麼樣了黎元洪曾經兩次擔任民國政府的大總統,在袁世凱當大總統的時候,他是副總統,袁世凱死後,他接替了位置,在這期間牽涉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例如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袁世凱封他做親王,這時候他贏得了很高的威望,後來護國軍也擁戴他。
  • 臺灣夜市老闆虐死野貓遭譴責 跪求原諒或難免刑
    臺灣夜市老闆虐死野貓遭譴責 跪求原諒或難免刑 事後經網友曝光、媒體報導,黃姓業者店家門前遭人噴漆、丟臭物,也引發同業職責,生意更是掉了8成。因受不了良心譴責與外界壓力,黃姓業者15日上午在宜蘭市觀光東門夜市前下跪,向外界道歉,請求原諒。  但依照臺灣「動物保護法」,黃姓業者或許免不了仍將受到司法懲處而遭判最高1年刑期。
  • 澳總理被這張圖「氣炸」要中國道歉,趙立堅直接把圖片置頂了
    就在澳大利亞總理要求趙立堅為發布的一幅漫畫和推文道歉後,趙立堅直接置頂了這條推特!近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要求中方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發布澳軍隊殘殺阿富汗兒童的漫畫道歉,稱這是「偽造的」,中國應該為此「感到羞恥」(feel ashamed)。
  • 《阿富汗時報》:對中國譴責外國軍隊在阿境內的殺戮行徑表示歡迎
    針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要求中國就發布澳軍人殺害阿富汗兒童的漫畫道歉一事,《阿富汗時報》1日發表社論稱,「飽受苦難的阿富汗人民對於中國譴責(外國軍隊)在阿富汗境內的非法殺戮行徑表示歡迎,我們也歡迎其他國家支持將殺害無辜阿富汗人的兇手繩之以法這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