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Daniela從美國隻身到了亞洲,從自己參加義工旅行到組織各類的義工旅行,這個行業的種種生態算是盡收眼底。在這裡她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她觀察到的普遍存在的問題。也附上一些建議給大家,如果一定要參加義工旅行的話,可以怎麼比較理智地選擇合適的項目。
【一】隨便做一做的項目很難有長期效果
很多時候志願者很難夠滿足項目的實際需要。他們語言不通、沒有當地知識、不了解當地文化,或許也沒有相應的技能。很多時候,旅行公司乾脆自己「製造」一些項目讓志願者過癮。
真實案例:之前在泰國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個旅行公司組織的義工旅行項目。我們一群人花了一整天在泰國一個鄉村小學刷牆,買油漆的成本大概是200美金。而事實上呢,兩百美金可以買很多教學資源、夠付老師好幾月的工資,而我們卻把錢浪費在刷牆這件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而事實上可有可無的事情上。
怎麼選擇:在參加之前,要問問旅行公司和NGO之間的合作關係。他們是不是有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他們怎麼決定什麼樣的項目匹配什麼樣的志願者?你還可以向曾經參加過同一個項目的人聯繫,或者問問那些在同一個國家地區做同類事情的NGO工作人員這個項目的靠譜程度。
【二】志願者對機構來說不是「免費」的資源
其實很多旅行公司希望帶一群人到NGO項目,讓NGO的工作人員給旅行者一些「不一樣」的體驗,讓顧客開心。於是旅行公司就把NGO、孤兒院的大圖放在網上吸引客戶,而完全不考慮返還一部分利潤給機構。
真實案例:在柬埔寨做教育NGO的時候常常可以收到來自旅遊公司的郵件,他們希望可以帶遊客來我們的學校參觀,他們不捐贈,但是「如果遊客要捐贈的話是可以的」。他們覺得他們其實是在給我們帶來潛在的捐款人,所以就「共贏」了。可是,我們的學校並不是什麼旅遊景點,我們該花時間提高我們的教育項目質量而不是花費本來就稀缺的人力資源去取悅那些可能捐錢的遊客。
如何選擇:如果你清楚你自己的能力、技能不足以滿足實地項目的真實需求,或者說旅行公司完全沒有給當地在實際做事的機構捐款,或許你應該考慮別的選擇。
【三】捐物資其實往往沒用
到一個地方親手給「窮人」物資是義工旅行中最常見的事情了。可是這種行為很可能會毀壞當地市場自覺性,且讓人們產生依賴心理。
真實案例:在柬埔寨,你可以花上45美金坐上小車到一個村落裡發食品給「窮人們」。這是個實打實的「義工旅遊」項目。可這聽起來和你到動物園裡買包爆米花餵動物沒什麼兩樣。
如何選擇:你應該質疑那些以親手送物資到「窮人」手上的項目。你很難知道你送出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當地需要的。
【四】很少對項目的後續效果進行追蹤
如果你只是和那些旅行公司一起做義工,你想想,他們一年最重要的工作是組織旅行,真的會有很多時間去回訪項目麼?有固定合作夥伴、去固定地點的可能還好一點,那些隨便挑選一些「容易合作」項目的公司恐怕在乎的根本不是到底滿足了多少當地人需求。
真實案例:在印度,一家旅遊公司帶團去村裡給最貧困的農民發放物資和山羊。可是事實上的情況是,當地導遊會向拿到山羊的那些家庭收費。所以,真正富裕起來的是本來就不窮的導遊,而且引起了村裡很多人的不滿和互相之間的不信任。
如何選擇:選擇那些至少是和固定NGO合作的公司,並且向那些NGO要他們的評估計劃。要和義工說清楚這些行動的實際價值在什麼地方,他們怎麼保證這是較好的方案,並且是可持續的。
【五】讓沒有相應技能的義工做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
做義工不是是個人就能夠做的事情,去學校畫牆壁需要技術;去教小孩至少要懂得一些兒童心理學,知道不要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依戀,讓自己那麼短期的行動在孩子身上造成負面影響...總之,義工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那些告訴你有熱心就可以的八成是在騙你的。
真實案例:柬埔寨有無數的孤兒院歡迎志願者去教英文。但是呢,志願者到了,發現孤兒院裡沒有什麼老師,沒有一個固定的課程,於是他們就只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一玩。更要命的是,很多孤兒院並不要求訪問者出示無犯罪記錄證明,所以,各種安全問題有隱患。換個思路想一想,如果是有經驗的教師能夠參加一個培訓當地教師的中期項目,那麼作為有技能的義工留下的影響或許是更持久。
怎麼做呢:如果你要做中長期的義工,那麼最好找能和你的技能合拍的職位。如果是短期的義工,最好選擇那些強調「學習」因素的機構,能讓你在志願過程中成長,讓你了解到世界各個角落的切實問題,並且學習到好的方法。總之,那些宣稱讓你體驗一周裡改變世界的團,多半是不靠譜的。讓你隨隨便便接觸「孤兒」的團也請存有戒心。重點是,短期義工旅行能給你10天的體驗,也請把正能量延續到剩下的355天裡去。
【六】助長「道德殖民主義」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詞,背後的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很多人都覺得,因為我來自一個比較富裕的國家,而那些「貧窮」國家的人生活很慘澹,所以我們就一定可以幫助他們。這不一定,甚至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可能。發展工作是漫長而又令人沮喪的。所以,我們出去週遊世界做義工,能改變的,說實話,頂多是自己罷了。那些「接受你幫助」的人其實才是你真正的老師。
真實案例:Google一下voluntourism/義工旅行這個詞,你會發現滿屏幕充斥著「來非洲拯救世界吧」之類的大標語,真的能麼?
如何選擇:如果我們真的要去做義工旅行。至少我們要搞清楚我們不是去拯救世界的,我們是去好好學習的。我們是從這些體驗當中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但是!但是別忘了你在異國土地上留下的影響一樣重要,既然是以正能量的名義出行,就不要把自己的獲得建立在別人的難堪無奈至上。
在開始「義工旅行」前需要去掉「光環」,好好想想它的真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