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自 在 佛 教 音 樂 網
———— 虹身 ▼ 成就 ————
點擊上方音頻播放
四川很大,大到好多地方我們只是聽說。
四川很美,美到好多地方我們只是看一眼圖片,就驚豔的念念不忘。
這裡冰雪與太陽共存,
這裡也是紅色佛國,卻不是我們所熟知的色達。
▲白雪覆蓋中的清修小木屋
在四川有這樣一個地方,去過的人無不被它震撼,無不為之吸引。
它人口眾多,卻不失寧靜。
▲孤獨、堅韌的背影
它條件艱苦,卻吸引各方人士前往,
歌手李娜就被它吸引,選擇在此修行。
當它被白雪覆蓋時,散落其間的絳紅,成全它極致的美。
它,就是甘孜亞青寺。
世界最大的覺姆島
2-3萬的覺姆生活在這方寸間
亞青寺始建於1985,昌曲河在這裡拐了一個180度彎,把亞青寺分為兩半。男、女界以昌河為界,喇嘛、覺姆在各自的區域內修行。
覺姆在河畔修建了密密麻麻的小木屋,如同一個島。紛飛的白雪、沉睡的絳紅、隔斷的孤島,安靜與平和的氣息撲面而來。
歌手李娜選擇這裡修行,也許就是因為這裡有她想要的平和吧。
|| 覺姆島 - 依山傍水的靈氣聚居之地
▲「心」型的亞青島
總有人拿亞青和色達比較,相比色達的人文風景,亞青同樣有著絳紅的神秘。
相比色達的聞聽教法,亞青是更好的清修之地。
相比色達的來往的僧侶,這個「心」型島是世界上最大的覺姆島。
▲亞青寺大橋
依水而建的覺姆島,給予這裡覺姆更多的靈性,這裡只有兩座橋通往外界。每天他們會聚集在橋邊,排隊過橋,去佛學院學習,轉經,清修。
▲亞青寺
不同於色達依山而建,亞青寺的大部分修行者的房屋是繞河而建,依水更有靈性。
站在蓮花生大師的塑像下往看著亞青寺覺姆島全景,有種進入了超現實主義的魔幻畫作,這就是亞青寺最獨特的地方。
▲亞青寺清晨
清晨,或者黃昏,當河水閃耀著金光,炊煙瀰漫的時候,誦經聲隨風飄來,動心心弦。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亞青寺的那片絳紅
遙望這片綿延的絳紅,觸摸這些成千上萬的,由覺姆親手搭建的僧舍,你會感嘆,在你熟悉生活的另外的空間,竟然會有如此神奇的國度。
▲白雪覆蓋的亞青寺
覺姆清苦的修行生活
修行得道的樂趣,讓環境的惡劣不足為道
亞青寺的生活節奏很慢,但修法的過程卻很長。沒有得到上師認證的,會繼續刻苦聽講,用心研習。
這裡不通水,只通電,每年的9、10月份氣溫就到了零度。
於他們修行得道,就是最快樂的事情,環境的惡劣只是助力他們修行的考驗。
他們晨起夜歸,每天忙忙碌碌的往來於經堂和房舍之間。每到念經時間,佛音嫋嫋,整個島都沉沁仙樂中。
|| 修行 - 修行的樂趣能克服艱苦、誘惑
▲認真學習經文的覺姆
▲剛剛結束課程的覺姆
他們的課程很繁重,晨起念經,聽課,轉經,打坐等等。他們期待通過刻苦的學習和研修,能得到上師的認可和認證。
▲無論風吹日曬下雪,都是那麼專注
▲一抹抹絳紅在佛堂前
上課時,因為裡面坐不下,大多數的僧人都只能在室外聽課。冰天雪地和嚴寒酷暑,都不能影響他們。
▲對上師的尊敬和誠心的謙卑
活佛和法師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無限崇高。他們以能得到他們的首肯為榮耀。每逢法會或者節慶,他們會夾道鞠躬來歡迎、歡送。那種虔誠,讓沒有信仰的人也感動。
▲有些覺姆帶著孩子出家
▲附近的藏民也來聽課
▲由小變大的瑪尼堆也是一個個心願和祝福
春夏秋冬持續輪換著,修行者的學法腳步一刻也沒有停下來,也停不下來,一直向前,一直向前!
|| 清修 - 勞其體身的修行之樂
▲清修的覺姆
每年的11月後,就是他們閉關清修的時候。散落在山野之間的這些只有成年人齊腰高的木箱子,就是他們修煉的地方。
▲散落在田野的清修小屋
他們會在此修煉100天,晨起暮歸,不畏嚴寒,此地海拔3800米,此刻已經是零下十幾度。安坐在空調裡的同齡人,也許永遠都無法彼此理解。
▲晨起暮歸的覺姆
他們在這個僅容一人的「火柴盒」小屋閉關修行,用極其艱苦的生活條件換取日以繼夜的修法之樂,那份莊嚴肅穆甚至遠比凜冬更沉重。
覺姆的日常生活
親力親為讓修行生活多了一份堅韌
亞青寺的生活很艱苦,且環境惡劣。只通電,不通水,所有的勞作,修房、挑水、劈柴等等,重體力活都需要自己完成。這裡沒有性別之分,只有最純粹和最原始的人。幾萬人聚集在這方寸之間,讓這裡的環境更加髒亂。
|| 勞作 - 親力親為的修行
▲勞作的覺姆
這裡的一切生活問題都由自己解決,修房、挑水、劈柴、洗衣、做飯。亞青的覺姆,一般由家人供奉。家裡窮的有寺廟統一發放生活費,或者由居士供養。
▲親自搭建房屋的覺姆
修房因為男性不能進入,他們的房子都是自己親手搭建。大多以塑料布和木板構建而成,要不就是石頭和泥土。房頂就是板子加塑料布,再壓幾塊磚。
▲覺姆的房間
這些房間密密麻麻的挨在一起,房門矮到必須低頭才能進去。他們也有少女心,城市女孩的紙醉金迷,是與他們無關的生活。
如果說色達依山而建的小木屋是一種震撼的美,那麼亞青寺的覺姆島則是平地而起的心酸美。
▲一起勞作
勞作也是修行的一部分,洗衣、挑水、搬運,都是每天修行的功課。條件惡劣,環境艱苦,但不影響他們那顆向神的心。
▲小僧尼
▲年輕覺姆
走在亞青寺,會發現擦肩的很多覺姆很年輕,很漂亮。
很難在他們臉上看到情緒的起伏和波動,他們對待外界的目光,總是羞澀的。他們不會主動打招呼,但也會用微笑來回應你。
▲小喇嘛
未來的小喇嘛,這裡只允許女人居住的地方,唯一的男性就是這些小喇嘛。他們跟著媽媽和姐姐來這裡修行。
他們長得眉清目秀,對外人總是害羞的一笑。修行也是他們學文化的一種方式。
▲正在輸液的覺姆
方寸之間聚集了幾萬人的覺姆島,因為環境惡劣和飲食衛生,肉身凡胎的覺姆,也容易生病。這裡的醫療水平不是很好,輸液也只是解決小問題,大病還是要去甘孜縣城或成都。
島外的修行生活
一片絳紅散落山間,陣陣梵音縈繞耳畔
覺姆島只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地方,島外的白塔、瑪尼堆、佛堂才是他們修行的場所。
除了五體投地的叩拜在塔前,圍著塔下面的轉經筒和瑪尼堆轉經也是他們修行的主要部分。
他們相信這樣可以懺悔往事、消災避難、修積功德、解脫眾生。
|| 白塔 -覺姆島外的風景
▲亞青白塔
亞青寺白塔,在覺姆島外。每當亞青寺佛會的時候,眾多覺姆修行者會前來高聲誦經,幾千人同時誦經,如菩提下的梵唱神聖又震撼。
▲亞青金佛
金佛就是蓮花生大師佛像,是亞青的制高點,從這裡能鳥瞰整個亞青島。
再生一種疑惑: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他們是憑著怎樣的信念,年復一年的度過?
|| 轉經 -永遠的輪迴
▲轉經的僧尼
▲轉經的藏民
白塔下面就是轉經的地方。眾僧依次念念有詞的,有序的向著一個方向轉經。據說,一遍經文,就是一次祝福和祈願。
撥動轉經筒虔誠祈福,是他們的功課,也是他們的人生。
▲傳承
|| 祈願 -五體投地的虔誠
▲寺廟周邊的藏民
全民皆信教,周邊藏民即使不出家,轉經和拜佛也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
▲寺廟周邊的藏民
踏上亞青的土地,就開始被一種虔誠所震撼。這裡所接觸的所有人和事,就背離曾經我們熟悉的價值觀。
無論是寒冬中的清修和五體投地般的前行,總讓人心裡有種隱隱的感動和溫暖,原來在紛繁世界的角落,還是有心靈純粹的那麼一群人,過著純淨的日子。
▲祈福的覺姆
試著接觸這些花季的覺姆了解到,他們都是心甘情願做這樣的選擇。
是什麼力量讓他們放棄正青春的年華,她們想要什麼我不知道,是寧靜的祥和,是生的喜悅與滿足,是滿懷虔誠繼續前行?
我等凡人,總是疑惑著。
——— 未成菩提果 • 先結眾生緣 ———
▼
點擊「↑上圖」進入大如香堂微店
· 愛 出 者 愛 返 • 分 享 者 福 來 ·
香遇是一種緣份 點擊「↑上圖」進入大如微店。
大如妙音|公眾號:darumiaoyin
七 寶 藏|公眾號:qibaozang79
觀自在佛教音樂網|www.guanzizai.com
分享好文·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