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佛陀告訴大眾說:一切法從如來無畏智中所生,若大家覺悟此實相真理後,那麼他所有的不安和畏懼都將消失。若是有不諂不偽,質直心生的人來,我則從早上,到日中,日暮時為其教誡,教授說法。
他生正直心,知道就是知道,不知就是不知;上則知上,無上則知無上,當知,當見,當得,當覺者,皆悉了知。這樣的人實實在在,腳踏實地,才是最容易獲得解脫的人。
在《維摩詰經》佛國品中即言:直心是菩薩淨土。此心是萬行之本。直心修行人,質直而無諂,這樣的心是一種柔軟心、不顛倒心、智慧心、清淨心。他能時時將自己歸零,去體悟真理。同時直心會不斷地,踏踏實實的去求真求證。
修行就是如此,大家都聽說過歷史上九子奪嫡的故事;有的人喜歡在名聲上作文章,有的人貢高傲慢,有的人諂媚討好,有的人痴心不識,唯有真正做實事的人最後才得到了皇位。所以說要是我們把世俗欲望的心理用在了修行上,那麼都將是一無是處。
佛法清淨平等,如果說討好某個師父,供養的最多,他就獲得的法最多,加持最多,他就最容易覺悟。這樣的想法是極其痴妄的。如果說某個師父因為這些世俗的心理而對求法者產生了偏見,另眼相待。那麼這樣的師父他亦不得正法。失了本心清淨,所言皆是虛妄,無有是處。
見道者的心是清淨的,老子在《道德經》中言:為道日損,損之又損,終至無為。這個「損」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越學道越損失呢?其實這是和佛陀的教導是異說義同的。解脫道是離欲,清淨,寂滅,舍,放下。所以說真正學道,學佛的人,他們是越來越清淨柔軟的。沒有我執,沒有我能,無我清淨。
我們看世間凡夫眾生,都是去貪求,抓取,越抓越多,終至一生都沉淪在其中。而真正見道者的心是清淨的,他們對於世間法是沒有執著的。老子說:建德若偷,如冬天之涉川。生怕有一點點德行顯出來惹了世間的緣,就像冬天過河川一樣的小心翼翼。
見道的修行人懂得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不是凡夫心那種,若有一點點的善行,立馬就要去到處去宣揚,以獲得名利報酬。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幹了一件好事,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穿了一件名牌,欲心深重。好好的體悟這個道理是非常殊勝的。
這就是直心,我們看佛陀在《金剛經》中,自己整理坐臥,託缽,吃飯。就是這樣的平凡,一個覺悟者,將善道留在娑婆世界的大聖者,救渡無量眾生脫離苦海的聖者。就是如此的平凡。沒有一絲我慢,如水一樣柔軟,無量慈悲的體。如果我們以直心來修行的話,是非常容易體悟實相真義的,一定會很感到震撼。
但是對於凡夫來說,就像是老子所言:不笑不足以為道。他們無法感受到這種慈悲的體,清淨的法性。就像是大地承載了眾生,誰識得它。就像是太陽普照眾生,誰識得它。誰也離不開的地水火風,太陽、流水、大地、空氣。卻自不見。和這樣在欲望中沉淪的人是無法言說的,你可以和他們說某某的指甲長得好看,某某買了一個牛皮包包,和他們談這些。
所以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然卻自不識。覺悟難得,修行難得。舍利弗尊者開示須達長者說: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大劫,常作鴿身。偈言: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藉此身渡,更待何生渡此身。阿彌陀佛,願眾生皆發心勇猛,趣入菩提。
感恩一切,隨緣分享,清淨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