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出對聯招親,連出兩個上聯,都被「乞丐」對出,才女心服口服

2021-01-08 國學大觀園

引言:我國的對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其中有很多經典的對聯趣事,直到如今我們依然記憶尤新。

我國古代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無非就是把酒言歡,偶爾比拼一下才華,其中詩詞和對聯自然是首選的。對聯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諧音聯、數字聯、重字聯、偏旁部首聯等等,每一個種類都有不同的應對技巧。

比如數字聯,是對聯中最常用的一種對聯方式。通常上聯一般有幾個數字構成,下聯業要有相同的數字組合。比如清代的和珅就出了一副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這副對聯中有數字三四五,那麼下聯也要以數字應對,而且要在相同的位置,才是一副好對子。

紀曉嵐聽到了和珅的上聯,立馬對出下來:五兩六錢七把蔥,對仗十分工整,而且還間接諷刺了和珅作為內務府總管貪汙腐敗的事實。

再比如諧音聯也是如此,所謂的諧音聯,就是讀音相同,但是字數並不同的對聯。比如北宋年間的蘇軾,曾經和佛印和尚一起乘舟遊玩。蘇軾忽然看到岸邊有一條小狗在啃骨頭,於是就想到了上聯:狗啃河上骨。

這副上聯也是諧音聯,其中的河上諧音是和尚,而剛好佛印禪師就是和尚,這種借著諧音諷刺,佛印和尚當然是心知肚明的。

佛印和尚立馬搶過蘇軾的扇子往水裡一丟,扇面上寫著蘇軾的詩詞,佛印就對出下聯:水流東坡屍。下聯中的屍諧音是詩,對仗十分巧妙,兩人相視之後哈哈大笑。

我國的對聯文化可以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代女子甚至以對聯的形式徵婚,以此來選擇合適的夫君。比如在北宋年間,就有一位女子用對聯的形式徵婚,後來被一位才子對出,兩人因為對聯最後喜結連理。

話說在北宋時期,有一個姓劉的宰相,膝下有一個女兒叫月娥,由於他老來得女,對女兒百般疼愛。女兒也非常聰明伶俐,生得貌美如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當地有名的才女。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上門提親的要踏破門檻了,可女兒沒有一個中意的。佳人必須配才子,可是能配得上女兒的男子還真是稀缺。

眼看女兒年齡大了,宰相為女兒的婚事操碎了心。於是劉宰相徵求女兒的意見,想要用對聯的形式招婿,讓女兒出上聯,看誰能對出下聯,根據女兒的才氣,能對出讓女兒滿意的下聯,肯定是才華橫溢的才子,選夫君是女兒的大事,一切由著女兒月娥的心意來。

這場招親大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招親哪天人山人海,有不少自認不凡的才子前來碰運氣,畢竟是有權有勢的大戶人家,對出下聯,既擁有了佳人,又能一生榮華富貴,簡直就是中了大彩啊!

女兒月娥倒也大方,面對眾人出口成章,上聯是「一桿銀槍能擋雄兵百萬。」這麼簡單啊,眾人面面相覷,有膽大的幾個男子對出下聯,但一說出來就引得眾人嘲笑,這哪是對聯,連順口溜都不如。女兒月娥有點失望,難道今天選夫君要泡湯了嗎?這個對聯看似平淡無奇,但要對出珠聯璧合的下聯,沒有兩把刷子,還真不好對。

就在月娥失望要退下之時,突然一個聲音傳來:「我來對下聯」,接著有一個男子高聲對出下聯「半段竹竿驅走惡狗千條。」月娥循著聲音望去,竟然是一個衣衫不整的乞丐,月娥暗自吃驚,這下聯還真是絕配,但心想怎麼讓乞丐對出來了,可一言九鼎,招親不是兒戲,何況還有這麼多人要見證奇蹟呢。可是月娥有點不服氣,就又出一個上聯:「十字街頭叫老爺,老爺老爺老老爺」;本以為讓對方知難而退,結果乞丐張口就來一句:「金鑾殿上喊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下人們開始歡呼起來,這下聯簡直太精彩了,連月娥都暗自佩服,堪稱經典絕對。說明這個乞丐不簡單,沒有才華是不能反應這麼快的,這是個假乞丐,真才子。原來是進京趕考的才子,因為家境貧寒,才落魄得如此的狼狽,正巧在窮困潦倒之時,遇到宰相千金出對聯招婿,真是天賜良緣。

月娥當場決定要嫁給這個乞丐,眾目睽睽之下,這個乞丐最終抱得了美人歸,做了宰相的女婿。這乞丐確實有才華,不久就考上了狀元,據說後來也像嶽父一樣做了宰相。月娥出對聯招親,還真釣到金龜婿,成就一段對聯佳話。

古代流傳下來很對多經典的對聯,對聯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堪稱博大精深。我們要多學習對聯的寫作技巧,提高文學修養。要是你來對這個的下聯,你會怎麼對呢?

相關焦點

  • 才女寫對聯招親:「雨無門戶能留客」,秀才對出下聯才女羞紅了臉
    在古代,對聯盛行,不但是一些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的工具,也是老少皆宜的字謎遊戲。對聯的發展也經過了非常漫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在當時就已經有了對聯的雛形。因為當時紙還沒有製造出來,所有的文字都刻在竹簡或者木板上,所以最早期的對聯也被稱之為桃符,在當時被人們用來闢邪,祈求神靈保護的工具。
  • 才女招親上聯:風吹裘裘毛亂動,書生巧對下聯,才女刮目相看!
    才女招親上聯:風吹裘裘毛亂動,書生巧對下聯,才女刮目相看!關於對聯,相信大家都是了解的非常多的,因為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對聯一直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而且對聯也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每逢佳節之時,都需要在自家門前貼上對聯以祈求來年的祝福。
  • 才女出上聯招親:雨無門戶能留客,秀才的下聯讓她羞得滿臉通紅
    這樣,作為對聯的前身,桃符在中國歷史上驅了數百年的鬼。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真正的對聯方才出現,隨之則是對聯文化的興盛。有別於其他傳統的文學形式,對聯可謂是集多種表情達意的作用於一身:藉此試探心意、歡頌喜慶、談情說愛、調侃時事,乃至抨擊時政。如此具有多樣性、包容性,無怪乎文人騷客、乃至天潢貴胄都對對聯好感不少呢。
  • 才女對聯招親:「雨無門戶能留客」,才子下聯有點尷尬!
    才女對聯招親:「雨無門戶能留客」,才子下聯有點尷尬!到了五代十國的後蜀時期,對聯才真正的出現,至此,對聯文化才開始興盛,對聯不同於其他文化,對聯可以用來慶祝喜慶,也可以用來談情說愛,甚至抨擊時政,文人調侃都可以用對聯,而正是因為對聯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使得歷代的皇帝對於對聯都有難以言的好感。
  • 才女上聯招親:雨無門戶能留客;才子巧對下聯,卻視美人如無物
    要說起對聯文化,可能就比較悠久了。最初的對聯算是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對聯還不叫做對聯。對聯的雛形就是當時被稱作「桃符」的東西,人們也不是像現在這樣拿來祈求福運,而是用來驅鬼闢邪。人們為了驅鬼闢邪,往往就會把門口貼上這樣的桃符,以祈求禍患離自己遠遠的。
  • 清朝才女出一上聯,書生對出下聯經典到爆,抱得美人歸
    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都會發現古裝劇有一個經典的場景,就是比武招親。當初楊康就是通過比武招親獲得了穆念慈的芳心。其實古代女子在武功方面,除了武功對決之外覓得夫婿之外,那些才女們也經常以對聯來招親,例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對聯招親的趣事。
  • 才女出一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對出絕妙下聯,才女聽後又羞又惱
    古代的人喜歡作詩飲酒,當然也少不了作對聯,古代許多大詩人都是對聯的忠實粉絲。大文豪蘇東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蘇軾號東坡居士,他是北宋文壇領袖,詩詞書畫無不獨領風騷。蘇軾曾經平步青雲官居高位,也曾顛沛流離九死一生,蘇軾非常的有才華,他的妹妹蘇小妹才華也不在蘇東坡之下。
  • 才女上聯:長巾帳裡杜鵑啼,有聲有色,書生巧對下聯讓才女害羞!
    對聯深厚的歷史文化從春秋與戰國時期流傳至今,對聯文化是持久且有活力的,對聯不像其他文化在歷史上的地位,對聯文化是獨特的,這也多虧了對聯文化本身的通俗性和多樣性,無論是抨擊時政還是表達思想,都可以用對聯來描繪。
  • 才女出上聯:牆上畫馬不能騎,大將軍對出下聯,她羞紅了臉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開始越來越注重傳統文化,而我們春節用的對聯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體現。直到現在,中國人過年家家戶戶也都會貼對聯。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對聯和我們的日常息息相關。在我國古代,人們就會以對對聯來評價對方的文學水平,這個習慣沿用至今。才女出上聯:牆上畫馬不能騎,大將軍對出下聯,她羞紅了臉。
  • 農夫上聯「空有一身牛力,無地可耕」,才女下聯有意境
    對聯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對聯又叫對子,因為它字數不多,通俗易懂,深受大家的喜歡。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對聯可是非常流行的。民間的老百姓非常喜歡對對子,就連小孩童都能隨口說上一兩句。
  • 少女出聯,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才子對聯,少女又羞又惱
    少女出聯,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才子對聯,少女又羞又惱大家也知道,古代的生活並不像現代一樣,古代是沒有網絡的,人們閒暇的時候就是和朋友一起交談,而那些讀書人,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吟詩作對,對對子一直都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尤其是在節日的時候,都會有許多對聯讓大家去對,所以不論是平民百姓
  • 女子對聯表愛意:雨無門戶能留客,才子竟沒答上下聯,抱憾終身
    而真正意義上的具有現代功能的對聯,恐怕要到五代十國時期了,也正是因為對聯的用途進一步擴大,這種特殊的文學形式也不斷發展流行,對聯作為文學載體,與其他文學形式一樣,可以承載各種各樣的情感,無論是喜悅愛意,世態炎涼,都可以用對聯表達。文人雅士更是對聯的主力軍,各種各樣有趣的對聯也就應運而生,這也讓歷代皇帝也對對聯頗有興趣。
  • 寡婦出一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乞丐對出絕妙下聯,寡婦開心嫁人
    於是蘇小妹就給佛印出了一道對聯題,上聯:呆和尚吃杏,左一口,右一口,上一口,下一口,中間一口,口口回味無窮。這佛印是個和尚,蘇小妹這個對聯難免有些自負的感覺,而且這個對聯非常的有難度,這是讓佛印下不來臺啊。佛印到是也不生氣,想了一會就說出了下聯::俏夫人侍佛,西一人,東一人,北一人,南一人,單獨一人,人人從容美麗。
  • 才子對聯招親:「桃李花開,一樹胭脂一樹粉」,坡腳姑娘對出下聯
    對聯,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文學藝術,相傳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所題「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後代以此為例,至宋代推廣民間於門廳柱子,到了明清時期,更是家家戶戶貼對聯,一幅幅有趣的對子,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噴湧而出,可謂是妙趣橫生,詼諧幽默。
  • 蘇軾吃麵,小妹出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趣對下聯讓她又羞又惱
    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對聯文化可謂是一顆閃亮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被華夏兒女喜愛和傳承,所以很多古代的文人墨客平時聚在一起就喜歡吟詩作對,有些人甚至可以因為一副對聯而名聲大作,甚至還會有機會青史留名。我國歷代都誕生過許多文人才子,雖然的男性居多但女性才女也有不少。
  • 蘇小妹出一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對出下聯,女子又羞又惱!
    蘇小妹出一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對出下聯,女子又羞又惱!哈嘍,大家好,很開心能夠和大家分享有趣好玩的故事,喜歡可以關注我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唐詩宋詞,經常被世人傳唱。當初除了這些雅趣,還有一項活動十分受歡迎,那就是對對聯。
  • 少女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秀才接下聯讓她又羞又惱!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男尊女卑的思想盛行,那時候人們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因此很少有女子識字的,只知道在家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做女紅!看到父親如此著急,少女就給父親說了一個好主意,希望可以用對對聯的方式比文招親,這樣才能真正的娶到自己!王掌柜寵愛女兒,想著她開心就好,於是比文招親就開始了!最開始,少女給出了一個上聯,玉葉金花一條,讓很多前來想參加比賽的人都一頭霧水,因為玉葉和金花都是中藥材的名字, 要是沒有這些專業的知識還真答不上來,這時一個林秀才站出來給出了下聯:冬蟲夏草九重皮。
  • 財主看到老鼠出一上聯,放話對出者可娶其貌美女兒,後一書生對出
    洪武年間,江西廬陵曾出土過一個大的十字鐵架,上刻有孫權赤烏年號,除此之外,還有一副對聯「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這也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關於對聯的記載。後來經過世人的演繹,對聯被逐漸發揚光大,以其對仗工整的獨特藝術形式,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 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下聯精妙絕倫,網友讀完加上橫批,完美!
    對對聯容易嗎?讀了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各種對聯寶典後,很多人都會覺得其實真的挺容易的。畢竟它和寫詩詞不同,它是有套路的。春花對秋月,書山對學海,水底月對鏡中花,飛鳥盡對良弓藏,每一個都有前人給我們歸納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