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文學藝術,相傳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所題「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後代以此為例,至宋代推廣民間於門廳柱子,到了明清時期,更是家家戶戶貼對聯,一幅幅有趣的對子,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噴湧而出,可謂是妙趣橫生,詼諧幽默。
清朝康熙年間,京城腳下有一對兄弟,兩人合開了一家鋪子,一人賣紙傘,一人賣汾酒,到了開業那天,兄弟二人特地請了當地一位有名的秀才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問生意如何,打得開,收得攏」,下聯是:「看世情怎樣,醒得少,醉得多」。
這幅對聯可謂是妙趣橫生,對兄弟二人所經營的行業非常貼切,上聯以「打得開,收得攏」惟妙惟肖地形容雨傘的形狀,又詼諧地展望店裡的生意行情;而下聯「醒的少,醉的多」則繪聲繪色地摹寫酒館生意興隆,顧客盈門的場面,堪稱一副精彩絕倫的絕對!
清朝初年,貴州有一才子,名叫周漁璜,此人自幼聰慧敏捷,才思過人。成年後,風度翩翩,才華橫溢,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才子,到了成婚的年紀,附近十裡八鄉的士紳名流紛紛有意攀上這門親事。
當時,有一位姓賈的財主,想將自己的憨女兒嫁給周漁璜,便找了一位媒婆去周家說合。而周漁璜的父親知道賈家是遠近聞名的大財主,可謂是房屋百間,良田千頃,便應承了下來。可當周漁璜知道後,對他父親說:「父親之命,孩兒焉敢不從,只是不知那姑娘人品如何?」
周漁璜此話一出,只見周父立馬應道:「此女相貌百裡挑一,嫁妝也十分豐厚......」,到這裡,周漁璜終於聽出來了,父親這是看中了人家的財產,而不是人品。於是乎,他連忙打斷了父親,說道:「相貌如春花朝露,長留不住;財富似過眼雲煙,坐吃山空。孩兒要的是心靈手巧、知書達理之人。這樣吧,我這裡有一上聯,不管誰家姑娘,相貌如何,只要能對出下聯,孩兒甘願娶她為妻」。
言罷,周漁璜將早已準備的上聯遞給了父親,只見紙張上面聯曰:「桃李花開,一樹胭脂一樹粉」,周父無奈,只好將上聯交給了賈家。可是,令人遺憾的是,賈家小姐才華不夠,沒辦法對出下聯,哪怕花錢請人,仍然無法對出,最後,只好作罷。
不過,當周漁璜以對聯招親的消息傳出後,一時轟動全城,十裡八鄉但凡有讀過書的姑娘們紛紛躍躍欲試,個個夢想著能嫁給這位風度翩翩的大才子。可惜的是,幾天過去了,依舊無人能對出下聯,這難免讓周漁璜有些失望,偌大的家鄉,卻遇不到一位知音嗎?
幾天後,一位坡腳的姑娘來到了周家,見到了周漁璜,遞給了他一個下聯:「柑橘果熟,滿枝翡翠滿枝金」,周漁璜看後頓時大喜,心中暗暗慶幸,等了這麼些天,終於等到了知音,於是,當場請周父為自己和那坡腳姑娘舉辦婚禮。
上聯:桃李花開,一樹胭脂一樹粉
這上聯之意,在於形容了一個美妙的風景,桃花如胭,李花如粉,多麼自然的景色,令人陶醉其中,更難得的是,兩者讓周漁璜一組合,頓時提升了一個境界。一般的粗俗之輩恐怕難對出完美的下聯吧!
下聯:柑橘果熟,滿枝翡翠滿枝金
柑橘果熟,呈現出一片片的金黃色,意境同樣令人嘖嘖稱奇,上下聯以花對果,乃是絕配,可謂是有花才有果,萬物相結合,先花後果,才是幸福的人生。上下聯對仗工整,意境相接,堪稱一副經典的絕對!
周漁璜和坡腳姑娘成親後,夫妻二人感情融洽,恩愛有加,相濡以沫。後來,周漁璜參加了科考,且考中進士,正式步入了仕途,隨著官位不停地上升,他仍然對妻子敬愛如初,二人的傳奇故事也被後人傳為一段佳話!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說到這裡了,文筆有限,如有失誤,望請海涵,您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留言一起探討,感謝您百忙之中的觀看!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有更好的下聯嗎?趕緊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