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對聯招親:「桃李花開,一樹胭脂一樹粉」,坡腳姑娘對出下聯

2021-01-10 煮酒侃歷史

對聯,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文學藝術,相傳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所題「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後代以此為例,至宋代推廣民間於門廳柱子,到了明清時期,更是家家戶戶貼對聯,一幅幅有趣的對子,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噴湧而出,可謂是妙趣橫生,詼諧幽默。

清朝康熙年間,京城腳下有一對兄弟,兩人合開了一家鋪子,一人賣紙傘,一人賣汾酒,到了開業那天,兄弟二人特地請了當地一位有名的秀才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問生意如何,打得開,收得攏」,下聯是:「看世情怎樣,醒得少,醉得多」。

這幅對聯可謂是妙趣橫生,對兄弟二人所經營的行業非常貼切,上聯以「打得開,收得攏」惟妙惟肖地形容雨傘的形狀,又詼諧地展望店裡的生意行情;而下聯「醒的少,醉的多」則繪聲繪色地摹寫酒館生意興隆,顧客盈門的場面,堪稱一副精彩絕倫的絕對!

清朝初年,貴州有一才子,名叫周漁璜,此人自幼聰慧敏捷,才思過人。成年後,風度翩翩,才華橫溢,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才子,到了成婚的年紀,附近十裡八鄉的士紳名流紛紛有意攀上這門親事。

當時,有一位姓賈的財主,想將自己的憨女兒嫁給周漁璜,便找了一位媒婆去周家說合。而周漁璜的父親知道賈家是遠近聞名的大財主,可謂是房屋百間,良田千頃,便應承了下來。可當周漁璜知道後,對他父親說:「父親之命,孩兒焉敢不從,只是不知那姑娘人品如何?」

周漁璜此話一出,只見周父立馬應道:「此女相貌百裡挑一,嫁妝也十分豐厚......」,到這裡,周漁璜終於聽出來了,父親這是看中了人家的財產,而不是人品。於是乎,他連忙打斷了父親,說道:「相貌如春花朝露,長留不住;財富似過眼雲煙,坐吃山空。孩兒要的是心靈手巧、知書達理之人。這樣吧,我這裡有一上聯,不管誰家姑娘,相貌如何,只要能對出下聯,孩兒甘願娶她為妻」。

言罷,周漁璜將早已準備的上聯遞給了父親,只見紙張上面聯曰:「桃李花開,一樹胭脂一樹粉」,周父無奈,只好將上聯交給了賈家。可是,令人遺憾的是,賈家小姐才華不夠,沒辦法對出下聯,哪怕花錢請人,仍然無法對出,最後,只好作罷。

不過,當周漁璜以對聯招親的消息傳出後,一時轟動全城,十裡八鄉但凡有讀過書的姑娘們紛紛躍躍欲試,個個夢想著能嫁給這位風度翩翩的大才子。可惜的是,幾天過去了,依舊無人能對出下聯,這難免讓周漁璜有些失望,偌大的家鄉,卻遇不到一位知音嗎?

幾天後,一位坡腳的姑娘來到了周家,見到了周漁璜,遞給了他一個下聯:「柑橘果熟,滿枝翡翠滿枝金」,周漁璜看後頓時大喜,心中暗暗慶幸,等了這麼些天,終於等到了知音,於是,當場請周父為自己和那坡腳姑娘舉辦婚禮。

上聯:桃李花開,一樹胭脂一樹粉

這上聯之意,在於形容了一個美妙的風景,桃花如胭,李花如粉,多麼自然的景色,令人陶醉其中,更難得的是,兩者讓周漁璜一組合,頓時提升了一個境界。一般的粗俗之輩恐怕難對出完美的下聯吧!

下聯:柑橘果熟,滿枝翡翠滿枝金

柑橘果熟,呈現出一片片的金黃色,意境同樣令人嘖嘖稱奇,上下聯以花對果,乃是絕配,可謂是有花才有果,萬物相結合,先花後果,才是幸福的人生。上下聯對仗工整,意境相接,堪稱一副經典的絕對!

周漁璜和坡腳姑娘成親後,夫妻二人感情融洽,恩愛有加,相濡以沫。後來,周漁璜參加了科考,且考中進士,正式步入了仕途,隨著官位不停地上升,他仍然對妻子敬愛如初,二人的傳奇故事也被後人傳為一段佳話!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說到這裡了,文筆有限,如有失誤,望請海涵,您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留言一起探討,感謝您百忙之中的觀看!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有更好的下聯嗎?趕緊來試試吧!

相關焦點

  • 才女對聯招親:「雨無門戶能留客」,才子下聯有點尷尬!
    才女對聯招親:「雨無門戶能留客」,才子下聯有點尷尬!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現過這麼一件事情,當時京城名動一時的才女打算招親,但是比武招親顯得太俗氣,於是便打算比文招親,何為比文招親,顧名思義,誰的文採高,誰就可以迎娶才女,而當時京城的才子們聽說這個才女打算比文招親,於是便紛紛趕到才女的家中。希望能夠博得美人一笑,一來可以展現一下自己的文採,二來說不準還可以抱得美人歸呢。
  • 少女對聯招親:風吹裘裘毛亂動,才子巧對下聯,抱得美人歸
    少女對聯招親:風吹裘裘毛亂動,才子巧對下聯,抱得美人歸關於對聯,一直到現在每年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上一幅幅對聯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少女對聯招親:風吹裘裘毛亂動,才子巧對下聯,抱得美人歸 因為在古代他們一直奉承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古代的女子一般都很少會去讀書寫字的,所有的文雅之士可以說都是男子,但這其中也會有所例外。
  • 才女上聯招親:雨無門戶能留客;才子巧對下聯,卻視美人如無物
    要說起對聯文化,可能就比較悠久了。最初的對聯算是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對聯還不叫做對聯。對聯的雛形就是當時被稱作「桃符」的東西,人們也不是像現在這樣拿來祈求福運,而是用來驅鬼闢邪。人們為了驅鬼闢邪,往往就會把門口貼上這樣的桃符,以祈求禍患離自己遠遠的。
  • 才女出對聯招親,連出兩個上聯,都被「乞丐」對出,才女心服口服
    佛印和尚立馬搶過蘇軾的扇子往水裡一丟,扇面上寫著蘇軾的詩詞,佛印就對出下聯:水流東坡屍。下聯中的屍諧音是詩,對仗十分巧妙,兩人相視之後哈哈大笑。我國的對聯文化可以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代女子甚至以對聯的形式徵婚,以此來選擇合適的夫君。比如在北宋年間,就有一位女子用對聯的形式徵婚,後來被一位才子對出,兩人因為對聯最後喜結連理。
  • 女子對聯表愛意:雨無門戶能留客,才子竟沒答上下聯,抱憾終身
    對聯作為一種廣泛流傳的文學形式,最早出現在戰國,當時稱作"桃符",作為對聯的雛形"桃符"的功能與真正的對聯也完全不同。戰國時期,科技不發達先民們大多數看天吃飯,很多事情也就歸結於神鬼之說,而"桃符"就是為了驅邪避鬼誕生的。
  • 才女寫對聯招親:「雨無門戶能留客」,秀才對出下聯才女羞紅了臉
    在古代,對聯盛行,不但是一些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的工具,也是老少皆宜的字謎遊戲。對聯的發展也經過了非常漫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在當時就已經有了對聯的雛形。因為當時紙還沒有製造出來,所有的文字都刻在竹簡或者木板上,所以最早期的對聯也被稱之為桃符,在當時被人們用來闢邪,祈求神靈保護的工具。
  • 女子丈夫去世,出一對聯改嫁招親,木匠巧對下聯贏得芳心
    雍正年間對對子通常是在文人墨客間進行的,根據史書記載,貼對聯的活動起源於五代時期,第一副對聯是貼在了五代後蜀主的門前桃符上,所以對聯又被稱之為桃符。對對子講究詩歌對仗工整。首先是音律上的平仄相對,其次是字、詞上的相對,包含的內容就很多了,比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最後是意境上的相對相生。最後這一點才是展現一副對聯是否高級的要點。
  • 清朝才女出一上聯,書生對出下聯經典到爆,抱得美人歸
    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都會發現古裝劇有一個經典的場景,就是比武招親。當初楊康就是通過比武招親獲得了穆念慈的芳心。其實古代女子在武功方面,除了武功對決之外覓得夫婿之外,那些才女們也經常以對聯來招親,例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對聯招親的趣事。
  • 才女出上聯招親:雨無門戶能留客,秀才的下聯讓她羞得滿臉通紅
    這樣,作為對聯的前身,桃符在中國歷史上驅了數百年的鬼。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真正的對聯方才出現,隨之則是對聯文化的興盛。有別於其他傳統的文學形式,對聯可謂是集多種表情達意的作用於一身:藉此試探心意、歡頌喜慶、談情說愛、調侃時事,乃至抨擊時政。如此具有多樣性、包容性,無怪乎文人騷客、乃至天潢貴胄都對對聯好感不少呢。
  • 秀才一上聯:「玉兔搗藥,嫦娥許我十五圓」,下聯一出,太經典了
    自古佳人愛才子,才華橫溢,學富五車的文人在古代,頗受姑娘們的喜歡,比較吃香,因此,歷史上,便湧現出了許多優美的情詩,也有以對聯招親的故事,讓人看後趣味十足;像北宋的蘇東坡,一生飄逸不拘,寫了不少優美的詩詞歌賦,特別是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 少女出聯,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才子對聯,少女又羞又惱
    少女出聯,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才子對聯,少女又羞又惱大家也知道,古代的生活並不像現代一樣,古代是沒有網絡的,人們閒暇的時候就是和朋友一起交談,而那些讀書人,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吟詩作對,對對子一直都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尤其是在節日的時候,都會有許多對聯讓大家去對,所以不論是平民百姓
  • 才女招親上聯:風吹裘裘毛亂動,書生巧對下聯,才女刮目相看!
    才女招親上聯:風吹裘裘毛亂動,書生巧對下聯,才女刮目相看!關於對聯,相信大家都是了解的非常多的,因為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對聯一直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而且對聯也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每逢佳節之時,都需要在自家門前貼上對聯以祈求來年的祝福。
  • 千古絕對:「空有一身牛勁,無地可耕」,下聯太經典無法複製!
    千古絕對:「空有一身牛勁,無地可耕」,下聯太經典無法複製!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僅是在古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就連科舉考試都是需要用到八股文和詩詞對聯等等的。同時對聯由於通俗易懂的緣故自然就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不僅很多文人墨客喜歡對聯,許多本身並不具備詩才的人也喜歡湊這個熱鬧。尤其是對聯的作用還能成為尋找夫婿的媒介,只要能夠對出下聯就能成為某某小姐的乘龍快婿,所以說這還是十分公正的,只要是有才華的人都願意去參加這樣的活動。
  • 翰林學士出上聯:因荷而得藕,才子巧對下聯,成東床快婿!
    對聯在我國歷史悠久,明朝之時,更是因為有了朱元璋的大力推廣使對聯在民間盛行無比。程敏政就處在明朝那個時代,身為聲名顯赫的大才子,關於他的對聯故事也是不少。程敏政是屬於那種年少成名的少年英傑,就連當時的皇帝都對他青睞有加。翰林院大學士李賢是當時的名儒,曾給程敏政上過課,對他很是喜愛,就想要把女兒許配給他,於是就請程敏政到家裡吃飯,一來是探探他的口風,二來是讓程敏政與女兒兩個人見一見。
  • 才女上聯:長巾帳裡杜鵑啼,有聲有色,書生巧對下聯讓才女害羞!
    對聯深厚的歷史文化從春秋與戰國時期流傳至今,對聯文化是持久且有活力的,對聯不像其他文化在歷史上的地位,對聯文化是獨特的,這也多虧了對聯文化本身的通俗性和多樣性,無論是抨擊時政還是表達思想,都可以用對聯來描繪。
  • 老樵夫出一上聯:此木為柴山山出 秀才對出的下聯太經典了
    比如書法文化,戲曲文化,詩歌文化,對聯文化,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對聯文化。對聯俗稱對對子,也叫楹聯,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主孟昶。之後,經歷了宋朝和元朝的發展,在明朝和清朝得到興盛。中國歷史上也出了很多對聯高手,有北宋文豪蘇軾,明朝才子解縉,清朝才子紀曉嵐。不過高手出民間,古代民間高手也不少。比如清朝康熙年間,一名叫張賓的秀才。
  • 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下聯精妙絕倫,網友讀完加上橫批,完美!
    但鬱悶之處就在於,咱們的老祖宗往往不按套路出牌,於是一個個讓人「抓破腦殼」也對不出的千古絕對就誕生了。隨便舉個上聯,大家就知道難度了:寂寞寒窗空守寡據說這是明末一位江南寡婦所寫,只要哪位才子能對上,她便下嫁。這個上聯每個字用同一個偏旁,連起來正好指的是自己當下的狀態,7個字一氣呵成,令人眼前一亮。結果也可想而知,沒人對得上,這位姑娘真的獨守了一輩子。
  • 歷史上最奇葩的對聯,上聯與下聯一字不差,專家評價:千古絕對
    按照字數多少,對聯可分為短聯、中聯和長聯,十字以內為短聯,百字以內為中聯,一百字以上的對聯是長聯。通常來說,對聯的上下聯字數相同,否則不僅達不到對仗工整的效果,看起來也非常彆扭。另外,還要考慮平仄相符、詞性相對問題,意境切合也是關鍵。 但是,歷史上有一副最奇葩對聯,上聯與下聯一字不差,讓人感到不解,懂行的專家稱讚道:千古絕對!此對聯出自徐渭之手,徐渭究竟是何人,在什麼情況下寫出如此令人嘖嘖稱奇的對聯呢?
  • 獵人上聯:「空有一身牛力,無地來耕」,姑娘對出下聯,厲害了!
    獵人上聯:「空有一身牛力,無地來耕」,姑娘對出下聯,厲害了!文/歷史大見證對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學形式的一份子,一直因其創作的有趣程度以及較低的門檻而廣受喜愛。相傳對聯的創始者是蜀國後主孟昶,原因是他在新年的時候,在桃木上刻下了字數相同,對仗工整的兩句話,然後掛在門口。來往的人們一看:誒,有點意思啊,讀起來還挺順口。再抬頭一瞧,喲!這不是咱主君的府邸嗎?於是乎,對聯這種新的寫作形式,就這麼悄然流傳開來。
  • 寡婦出上聯:昨日今日明日,日復一日,木匠巧對下聯,迎娶美嬌娘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對聯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對聯出現在三國時期,而貼春聯的習俗,則源於五代後蜀國主孟昶。傳說孟昶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正是我國第一副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