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璀璨的國學文化流傳至今,以各種形式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比如說俗語、成語、歇後語和對聯等等。其中俗語因為它通俗易懂,深受大家喜愛,然而對聯的要求則比歇後語要高的多,因此對聯常常成為一些文人墨客的文化形式。在古代,對聯盛行,不但是一些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的工具,也是老少皆宜的字謎遊戲。
對聯的發展也經過了非常漫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在當時就已經有了對聯的雛形。因為當時紙還沒有製造出來,所有的文字都刻在竹簡或者木板上,所以最早期的對聯也被稱之為桃符,在當時被人們用來闢邪,祈求神靈保護的工具。因為在古代,人們都是非常迷信的,所以鬼神之說一直被人們所重視,對聯也因此發展了起來。
對聯最早是以闢邪的物品在民間流傳,一直到了五代十國對聯文化才興盛起來,對聯包含著很多的含義,有人將它作為比試的工具,這才有了之後的一個人出上聯,另一個人出下聯的形式,因此也出現了很多的有趣的故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對聯方面的故事。
對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古代很多人會使用對聯進行招親,以此來尋找擁有才華橫溢的郎君。在乾隆年間,京城有一位非常知名的才女,因為家中有著巨大的家產,並且非常有才,所以很多男子望而卻步,而這位才女也因此一直沒有嫁人。但是這位女子快到了婚嫁的年齡,所以不得不採用對聯招親的方法來找一個丈夫。也就是這個女子自己出上聯,如果有人對出下聯,那麼就可以抱得美人歸。當這個消息傳出之後,許多男子躍躍欲試前來嘗試,誰不想為此而把這位才女娶回家呢?
但是出了好多上聯,沒有一個人對出能讓才女滿意的下聯,難免覺得很失望,所以對臺下的人一頓嘲諷。正當這時來了一個秀才,看見這位女子嘲諷這些人心裡非常生氣,於是想來女子辯論。這位女子看到這個秀才談吐不凡,並且還一見鍾情,但又不能壞了自己定下的規矩,於是就出一個上聯來考察這個秀才。「雨無門戶能留客」,其實這句話還有內在意思,就是這位女子已經芳心自許。然而這個秀才也看出了這位才女的心思,但是才子並不想迎娶這位女子,於是對出下聯「虹有橋梁不渡人」,這讓女子非常尷尬,才意識到了自己之前的冒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