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瘋狂篡改歷史的動機:超級大國的自我定位與卑微的小國史

2021-01-21 嶗山咚咚

今天不聊農業了,聊聊我們的搗蛋鄰居——韓國。

一提起韓國,我們很多人就直犯頭疼,明明是個小國,卻狂得離譜,經濟發展、文化歸屬、領土劃分、體育競技等各個方面都想壓中國和其他國家一頭,想著他爭論兩句,沒想到人家立馬不困了,變戲法一般掏出些歷史記載和「證據」,把你氣得半死不說,其他韓國的吃瓜群眾看了,一拍大腿,痛快地說一句:

看,還真是!不愧是我們大韓民國思密達。

以我的切身經歷來說,韓國人的自大是真的。10年前我在外頭上學的時候,有一次跟我的韓國女同學聊天,一個性格開朗,溫柔可愛的小姑娘。

我說我是青島的,你知不知道這個地方。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08年之前我們青島的韓國人極多,小十萬應該是有了,有的小區整棟樓住的都是韓國人,我以為她能知道,結果小姑娘蹙起眉頭一臉茫然。然後我就掏出手機,給她指了指青島的位置。 她一看,立刻興奮了,小腰一挺,把下巴一揚,小手拍得胸口咚咚響,高興對我說:「這麼近啊,那你應該來我們韓國看看。」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青島到首爾也就600多公裡,跟去北京差不多

我看她這反應心裡嘎嘎直樂,但沒放聲,接著和她嘮嗑,過了一會兒又問了她另外一個問題:你覺得朝鮮和韓國還是不是一個國家?剛才還樂呵呵的小姑娘表情立馬沉重了,說:「我認為現在已經是兩個國家了」,說完拿手打了一下我的胳膊,故作生氣地嗔怪道:「這都怪你們中國。」

其實從我倆的對話中,大家應該能感覺出點東西來了,韓國的自大,建立在他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但韓國人的苦惱,在於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因此產生了巨大的心理矛盾。好比一個少年一路打怪升級,最終練就了不俗的武功,想到處掐架衝擊武林盟主的時候,卻被一種無法掙脫的力量綁在柱子上,於是當別人在他面前華山論劍的時候,自己著急的要死,一會說你們的招是我創的,一會說你們這麼打太low,毫無章法。人家打得越是精彩,他為了顯示自己的水平就越著急,又不能親自下場,只能打嘴炮,而且越說越多,越說越邪乎,明明自己沒學會的招也得貶低兩句或者直接視而不見,最後總結道:你們這些三腳貓,比我還差得遠。

雖然嘴上硬,但是內心的痛苦和無奈只有自己知道,為了緩解痛苦,只能欺騙自己的內心,時間一長自己就真的相信自己天下無敵了。

不過韓國人確實有一定自大的本錢。

為了詳細解剖韓國人的心理,我會從經濟發展入手,寫得細一點,讓大家對韓國的國家背景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這樣大家就能明白韓國人的心病出在哪裡了。

一片廢墟上的艱難的起步

因為歷史的原因,中國人對朝鮮從沒正眼瞧過,以至於對韓國的崛起沒有客觀的認識,韓國人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雖不能說是神跡,但可以說是世界獨一份的存在,而且是碾壓地球上大多數國家的水平。

二戰結束時的朝鮮,民生凋敝,情況比中國強不了多少,都是農業國家,那為數不多的工業也是日本人留下的,再加上國土被3年的韓戰用炮彈犁了幾遍,直到50年代中期工業化才開始起步。

要發展工業化,首先要有大量資本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第二要有數量眾多的高素質人口。韓國五六十代主要就在搞這些事情,修公路、修電廠、掃盲,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跟所有東亞民族一樣,韓國人對教育極為重視,但戰後韓國教育所遇到的問題比中國還大。因為過去是日本的殖民地,實行的也是殖民教育體系,戰前70%的中小學教師是日本人,日本人一走,連教師都湊不齊。1945年全國只有14%的人上過學,識字率只有22%,原本就不多的學校又基本上毀於戰火、可以說是教育設施、體系、師資、教材都沒有。

但本著「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韓國在1953年停火後就開始集中全國之力搞教育,首先開始制定大中小學的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1948年已著手準備,但是被戰爭終止),隨後又整合了當時為數不多的十所高校成立了首爾國立大學,重點培養師資力量。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讓90%的適齡兒童接受到了公民教育,將識字率從1945年的22%提升到1961年的71%。不僅如此,韓國在六七年代多次進行教育改革,加大投入,最終在1968年讓全國的小學初高中入學率增長到99%、75%、54%。

要知道韓國的GDP在1960年的時候只有朝鮮的1/3,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真不容易的,因為教育並不是一個能立竿見影的投入。但韓國政府對此有清晰的認識,他們知道未來要發展工業,受過教育的高素質人口是最基本要求,現在不做,錯過產業轉移的機會,那韓國就完了。

光「教育立國」這一點,就甩了很多國家一個街區。大家都說人口紅利,但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口不僅不是紅利,反而是巨大的拖累,比如孟加拉、印度和非洲如索馬利亞等國家,躲在貧民窟的流民即使生育率再高,人口也不能進工廠打工,創造不出價值,又沒有土地,只能消耗糧食。

說完教育,再回過頭來說工業化。要發展工業化你得有原始積累,也就是大量的資金,而韓國一沒有殖民地,二沒有戰爭賠款,那點落後的農業連剪刀差都搞不了,幸虧有個靠山——美國。因為處在四戰之地,韓國是對抗蘇聯和中國的橋頭堡,自己又有大量駐軍,所以美國人有意扶持韓國。在韓國工業化的初期,美國對韓國進行了大量的援助。僅1953年到1960年,美國就對韓國提供了高達17.45億美元的無償經濟援助,這為韓國的工業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本,建立起基本的基礎設施,為今後的經濟騰飛做好了準備。

但好景不長,從60年代開始,隨著古巴革命和飛彈危機的爆發,再加上中蘇也鬧掰了,美國覺得朝鮮半島問題大不,戰略重心開始轉移到南美,對韓國的無償經濟援助大大減少了,到1970年基本結束。

這筆錢雖然也算是巨款,但離完成工業化還早著呢,萬幸的是美國人又開始撒錢了。

60年代爆發的越戰,為韓國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會。

61年樸正熙通過軍事政變上臺後,發現越南是個能撈錢的地,於是在訪問美國時對甘迺迪表示:我們願意幫你們分擔點在越南的壓力,韓國士兵反遊擊水平那是剛剛的,去越南作戰沒問題,你要覺得正規大部隊不合適,我們可以徵召志願軍。後來美國人一算帳,韓國士兵工資是自己人的零頭,退役了也不用負擔上大學的錢,陣亡了也沒啥賠償,比自己親自上要划算得多,於是跟韓國商量說這樣,既然你如此熱心,那直接派正規軍參戰吧,我給你軍援負擔你的軍費,再給你點錢接著搞工業現代化。

政變中的樸正熙

缺錢的韓國人一聽,立馬表示:只要錢到位,玻璃都幹碎。

舉個例子,1965年美國以30億韓元的出兵費、擔負韓國1966~1971年3/4的軍費以及一千萬美元的資金援助為代價,換來韓國派出陸軍第9步兵師,隨後又「買」了不少韓國的部隊,1965年韓國派出「白鴿部隊(旅級非戰鬥部隊,以工程與運輸兵為主)」,「青龍部隊」( 海軍陸戰隊第2陸戰旅),「猛虎部隊」(陸軍機械化步兵師)以及「白馬部隊」( 陸軍第9步兵師),在30萬民眾的歡送中離開韓國進入越南作戰。

在越南的韓國軍人

整個越戰期間,韓國先後5次派兵,共計31萬人次進入越南參戰,因此獲得了大筆的軍援。

要說韓國的軍人在越南確實沒少出力,自己傷亡了1.6萬餘人,陣亡4千多,又不受美國人待見,於是把氣都撒在越南老百姓身上,幹了不少缺德事,據統計共屠殺了8000多越南老百姓,後來金大中和文在寅還給越南人道了歉,過去越南和韓國的關係非常不好,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在直接派兵的同時,韓國接到了美國大量的軍事訂單,由此打開了出口市場。

在整個越戰期間,僅軍人補貼韓國就拿了9億美元,另外還有12億美元經濟援助和10億美元的戰爭訂單,這筆巨款大大加快了韓國的工業化進程。

另外韓國還有一個不願意承認的金主,那就是日本。在1965年兩國籤訂了《日韓基本關係條約》之後,雙方實現了邦交正常化。日本答應提供3億美元的無償援助,2億美元低息貸款等諸多條件作為對勞工的賠償,並對韓國進行大規模投資,70年底初期投資額甚至超過了美國,並提供了大量的專利技術,成為韓國引進技術最多的國家之一。

有人可能會說了,韓國這不也沒啥厲害的,不就是靠美國爸爸給輸血嗎?

確實,沒有美國人給的錢,韓國靠自己不可能完成原始積累,也就沒有今天的成就。不過話說回來,美國人當年扶植的小弟可真不少,除了韓國,還有埃及、菲律賓、拉美諸國、以色列等國家,尤其是菲律賓,沾了過去是美國殖民地的光,本來是美國重點培養對象,砸了大筆的錢,60年代初人均GDP僅次於日本,是「亞洲第二富」,後來美國人發現不是那塊料,撤攤了,你就看現在菲律賓是個什麼鬼樣子。以色列也是一樣,雖然現在看著很猛,但到今天還拿著大筆的軍援,美國一旦撒手不管,群狼環伺的以色列能喘幾天的氣還不好說。

所以美國的眾多小弟中,只有韓國以貧困農業國的身份完成了工業化,變成了發達國家,自力更生後還能倒貼。

如果說建國後的頭20年韓國是生活在美國羽翼之下,還看不清有多大的本事,那麼進入70年代之後韓國經濟的騰飛讓世界認識到了韓國人真正的實力。

韓國人憑什麼這麼狂?淚與血的工業化

1961年,樸正熙通過軍事政變上臺,處理掉傀儡後開始對國內進行近乎獨裁的統治,自己說一不二。此君雖得國不正,卻有著一股子狠勁,有理想,迫切地想要改變韓國的落後現狀。於是靠著鐵腕手段,開始加快韓國的工業化之路。

成為總統後的樸正熙

樸正熙在上臺之前是個純粹的軍人,完全是個經濟建設的素人。但此人非常聰明也勤奮異常,年輕時以第一、第三的成績分別從偽滿洲新京陸軍軍官學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因成績優異,還獲得過溥儀的金表作為獎勵。

樸正熙在最初的幾次失敗的嘗試後,竟然逐漸摸索到了發展經濟的方法。他發現西方國家自由主義那一套根本不適合韓國,一個傳統的農業國無法通過孱弱的私人企業來完成宏大的工業計劃,只能依靠國家統籌規劃,扶植國有企業,也就是集中國家力量辦大事,因此韓國的工業化進程帶著濃烈的計劃經濟色彩。

樸正熙參考蘇聯模式,在1962年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到1979年樸正熙被刺殺為止,一共連續實行了4個五年計劃。

樸正熙一開始想搞自力更生,但後來發現還是缺乏資金,民族資本依然靠不住,於是決定開放市場引進外資,用國內廉價勞動力出口商品來賺錢,提出「貿易立國」和「出口第一主義」。一開始出口的是水泥、紡織等初級的工業品和大米、生絲等農產品。

到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有了一定的工業基礎之後,韓國開始承接西方發達國家轉移下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皮鞋、假髮、玩具等輕工業製成品,外匯慢慢變多了起來,國家經濟逐漸好轉,大量的國有企業開始出現。

70年代的韓國街頭

另外樸正熙覺得輕工業發展速度過慢,重工業現在還不是時候,便對新興的電子產業產生了興趣,到處找人才商量研究,並決定通過引進國外技術來發展電子產業,像三星、LG等巨頭都是在60年代末期開始進入電子工業領域的。為了發展電子產業,樸正熙以國家需要新興產業人才為由,逼著自己的女兒樸槿惠放棄喜歡的文學和他老婆選的歷史學,讓她進入韓國西江大學學習電子工程。

到第三個五年計劃時,也就是1972年,樸正熙覺得時候差不多了,決定改變產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延伸到以鋼鐵、造船、化工、汽車等為代表的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發展重工業比輕工業要困難許多,需要大量的資金,但如果不邁出這一步,韓國永遠只能是一個落後國家,於是韓國勒緊褲腰帶到處搞錢,方法還是老一套,集全國之力,在各個行業重點發展1、2個領頭羊國有企業,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向外出口,比如浦項剛鐵和現代集團、大宇集團就是那個時候起步的。

從1961年到1979年,韓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經濟成就,人均GDP從1960年的82美元猛增到1980年的1592美元,出口額從1962年的5480萬美元上漲到1979年的100億美元,這就是著名的「漢江奇蹟,每取得一個經濟上的突破,韓國的國家宣傳系統就要大肆宣傳一番,一波一波撩撥著國民的自豪感。

到80年代樸正熙死後,韓國人通過消化先進技術後自我研發的路徑,進一步提升了鋼鐵、汽車、建築、石油化工、電子和造船等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繼續擴大出口,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支柱產業。同時國內的各個國企逐漸私有化,到了1986年僅剩下13家需要持續投入巨大的國企。

看起來輕鬆,但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舒舒服服完成工業化,為此韓國人也吃盡了苦頭。

首先,為了保護脆弱的民資工業,韓國實行了嚴格的貿易保護主義,進口關稅極高。韓國要求國民一定要用自己國家的產品,否則就是對祖國的背叛。樸正熙當權時,在全國大搞特務統治,如果發現有人在抽外國煙,那反手就是一個舉報。所以韓國基本見不著什麼國外的好東西,只能忍受國內的低劣貨,進口一批餅乾都能讓老百姓興奮半天。這一招非常奏效,以至於經濟條件好了之後,韓國人依然保留著這種思維慣性,比如都說韓國球星開的全是國產車,愛國恐怕還是其次,主要是怕被人戳脊梁骨。

韓國人是真想當一隻貔貅——只進不出,但錢總是要花的,為數不多的外匯都花在購買技術和重工業設備上,就連日本對韓國勞工賠償的3億美元都被樸正熙拿來發展工業了,韓國的勞工們沒有拿到一分錢,以至於雙方在2019年翻起了舊帳,導致兩國關係迅速惡化。

另外,為了保持出口產品的價格有競爭力,韓國需要不斷地壓低人力成本,所以在六七十年代,韓國的工資水平非常低,當時韓國一個工人平均一周要工作53-54個小時,在當時已經是全世界最長的(現在依然差不多)。除此之外,童工現象也比較嚴重,一些農村家庭的小女孩12歲就出來工作,省出錢來給供兄弟上學。一些縫紉廠90%的員工都是只有十幾歲的年輕女孩,和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工廠一樣。在一些出口龍頭行業如紡織業,工人們需要在高危的環境下工作12個小時,甚至連上廁所和洗手都受到了限制。

可以這麼說,當時的韓國,遍地都是富士康。

為了壓低勞動成本,韓國一直拒絕加入「國際勞工組織」,並頒布《工業穩定法》等法律來支持對工人們的合法剝削,因此韓國的工資水平和待遇極低。

不僅是工業,包括老師,醫生等各行各業的人都在連軸轉,以響應「每個人都是國家螺絲釘」的號召,每個人的弦都蹦到了極限。但如此壓榨工人,也遭到了一些激烈反抗。

1970年11月,一個叫全泰壹的年輕縫製工人因不滿僱主對工人的極限壓榨,手持《勞動基準法》自焚而死,在此之前,他聯合其他的工人向勞動廳多次投訴,但沒有任何回復,工作條件也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全泰壹的死震動了全國,但韓國政府並沒有因此根本改善工人的待遇,還是咬著牙維持著極低的工資水平。1976年韓國的製造業每小時工資水平是47美分,日本是3.6美元,美國是5.2美元,這就是韓國產品能夠暢銷世界的秘密。

全泰壹自焚事件

在工業化的初期,韓國向其他的國家派出大量的勞務人員,一方面因為國內沒有充足的工作崗位,就業壓力極大,國內出現大量的貧民窟和無業者,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廉價的勞動力賺取珍貴的外匯和援助,如同現在的菲傭一般。比如60年代初期,西德因為出現用工荒的問題,就以經濟援助為條件和韓國在1961年底籤訂了《經濟技術援助協定》,由韓國派遣大量的礦工和護士前往西德,1963-1977年,韓國共向西德派出7936名礦工,1960-1976年派出11057名護士。這些韓國礦工在德國從事的是最危險的工作項目,經常有工人在礦洞裡被炸死,而護士們則在醫院裡幹著清洗屍體等最髒的活,而且每天工作九小時以上,根本沒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即使這樣,這些出國務工的機會還得搶。

在西德工作的韓國礦工

1964年,樸正熙夫婦訪問西德時看望了這些韓國礦工和護士,在目睹了他們惡劣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後,這個鐵漢竟然落了淚,表示他們的辛苦是「為子孫後代打下繁榮的根基」。

除了礦工和護士,韓國還派出建築工人前往世界各地搞基建賺外匯。70年代之後,韓國瞅準中東國家石油崛起和勞動力短缺的機會,向阿拉伯國家派出了大量建築工人,在自然條件惡劣的沙漠地區承攬基建項目。韓國工人實行的是軍事化管理,具有極強的組織紀律性,中標的第一個項目是1973年沙特的一條2459萬美元的高速公路,因為工期極短,其他的國家都不敢接,只有韓國人頂著壓力上了,工人三班倒24小時連軸轉,終於在工期內完成了項目,驚掉了阿拉伯老爺們的下巴,「基建狂魔」的名聲一炮打響,其他國家的項目如伊朗的住宅,利比亞的運河,沙特的港口也紛至沓來,而韓國國內的其他企業也開始「跨向中東」,到1978年底,韓國已經拿下了中東地區16%的工程,合同額達80億美元,超過其他國家位列第一。

憑藉著韓國工人的血與汗,大量的資金流入國內,這才為發展重工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除了自己的努力,韓國比中國有一個優勢,就是能源源不斷得到國外的先進技術,雖然也要花點小錢,第一你是西方陣營,是自己人,第二你是小國,能控制住,不擔心被反殺搶了生意。但中國不一樣,一個敵對的大國,那是啥也別想了,高端技術被「巴統」死死限制住,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要自力更生搞自主研發。

韓國人在科技、出口和基建等經濟領域的取得的一個一個成果,讓所有韓國人如痴如醉,民族自豪感爆棚也是必然結果,因為這是一種壓抑過後的宣洩,痛苦之後的償還,畢竟遇到的困難越大,克服困難取得成功之後的刺激和滿足也越大。

韓國世宗大王號萬噸驅逐艦。韓國的軍工水平很優秀,其T50教練機和K9 自行火炮也屬明星產品

發展的痛苦,靠宗教緩解

韓國以犧牲整整兩代人的代價,終於換來了今天的成就,除了東亞民族,其他國家的人恐怕難以效仿,所以我們被西方人稱之為「東亞怪物房」。但這個代價過於沉重,也導致了韓國人性格上的扭曲。

尖銳的國內外矛盾,長期痛苦以及壓抑的生存環境,正是宗教信仰壯大的最好環境,在1960年至1990年這三十年間韓國經濟突飛猛進的同時,信教者的爆炸性增長一點不亞於「漢江奇蹟」。

韓聯社在2017年統計,韓國46.6%的人口信仰宗教,其中基督教(新教)徒佔20.3%,是第一大宗教,第二是佛教徒,佔全體人口比例為19.6%,第三是天主教徒,佔6.4%。此三大宗教信徒佔全體信教人口99%以上。

其中以基督教的影響力最大,而且經過韓國人「改良」,還衍生出一大批邪教,甚至連樸正熙家族都和邪教糾纏不清,把樸槿惠坑慘了的好閨蜜崔順實,其父親就是創立邪教組織「永生教」的崔太敏,在樸正熙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控制樸槿惠,說樸槿惠是他的「精神妻子」,直到父女倆把樸槿惠坑死為止。

1976年樸正熙和崔太敏以及樸槿惠座談

去年引發韓國疫情爆炸的「新天地」教會也是這麼個教派,教會人數高達21萬人,這還僅僅是韓國數十個「改良」基督教會之一。

新天地教會舉辦活動

從韓國人對宗教如此的狂熱中,可以看出幾千萬國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承擔了多麼巨大的壓力和痛苦。不過韓國的宗教熱度因為生活的改善也在消退,據韓聯社統計,2017年韓國20~30歲人口中信教比例僅佔30%,七成年輕人無任何宗教信仰,信教總人數較5年前也減少8.5%,估計以後還會降低。

韓國的大國夢想和小國歷史

如果說韓國的宗教問題因為生活的改善可能會有所轉變,但韓國所處的地緣政治卻讓韓國人束手無策。

韓國強大之後,自然想在硬軟實力上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但東邊是日本,西邊是中國,北邊有俄羅斯,全是世界性的大國,更別說國內還有美國人,自己的力量投射確實有限,甚至連讓這些鄰居承認自己的實力也非常困難。過去是中國屬國,也曾是日本的殖民地,俄羅斯只盯著美國人。正因為背負著這些「歷史汙點」,各國在戰略層面對韓國持一種鄙視的態度。

但尊重恰恰是韓國最想要的,我犧牲了兩代人的幸福千辛萬苦換來的實力,竟然被你們就這麼忽視了,內心的憤懣可想而知。

其實還不止,雖然韓國幾十年來不遺餘力地去中國化,但是東亞文化圈數百年的浸染依然留存於韓國的底色,古代中國的世界觀和儒家思想依然深刻地影響著韓國。古代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中國—世界中心論」的世界觀在潛意識裡引發了韓國的模仿,也就是「韓國——宇宙中心論」,而儒家「尊卑有序」的倫理觀念也讓韓國迫切地希望樹立自己崇高的國家地位,進而夢想打造出以韓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實現「萬國來朝」。

一句話總結就是:韓國也想當天朝上國。

限於韓國的先天條件,這不過是春夢一場,但在一次一次的經濟成功中,有很大一部分韓國人真就相信「韓國能行」,自信有這個實力跟大國掰掰手腕,不管多難的事,要想盡一切辦法(即使是作弊等方式)我也要做成了來證明我行,就像10年前中國的殲20首飛之後,韓國認為中國能那我們也能,立刻上馬了5代機項目,搞了這許多年才發現原來不是這麼容易的,於是自己主動降到了4代半,但人家還說了,後期再改進成5代機。

韓國正在研製,馬上可以試飛的KFX戰機項目

這大國夢是如此的甜美,誰願意醒來呢?

韓國人因此產生了一種微妙的心理,你們現在不拿我當回事,不是因為我實力不夠強,而是因為我卑微的歷史。所以韓國人對當下的情況產生了兩種矛盾的自我認知:

一方面認為以現在的實力(而且還可以更強),韓國應該配得上大國的地位;另一方面自己知道在歷史上的附屬小國身份,成為大國還差點底氣,更抬不起頭來。

所以韓國人對歷史是極其敏感的,韓國現在自卑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真實的國家實力,而是數百年的小國史。

一個人,如果同時擁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心理認知,就會引發強烈的心理矛盾並感到異常痛苦,只能想辦法改變其中的一種,讓兩者統一起來。舉個例子,王二本來是我心目中的大善人,一天路過我樓下時,被我掉落的手機砸成了重傷,我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是王二的錯,誰叫他疫情期間在我樓下瞎溜達的,活該!不僅如此,我還得努力尋找王二在過去得罪我的地方,開始恨他,「王大善人」的認知也變成了「王大惡人」,我傷害一個惡人,不過分吧?這樣我就保住了「我是個好人」的認知,心裡就舒服多了。

在西方,這叫「認知協調」理論,在中國,這叫「精神勝利法」。

韓國只能走這條路——把過去「附屬弱小國」的記憶抹去,並昭告天下,我們韓國自打祖上就是超級大國:國土上,朝鮮的國土以前不是這麼小,中國的東北和華北、日本以及西伯利亞都是我的。文化上,漢字、中醫、泡菜、筷子、櫻花這些東西也都是從我這裡發揚光大的。軍事上,士兵人均「朝鮮隊長」水平,李唐王朝不堪一擊,李世民都被我射瞎了眼,萬曆朝鮮戰爭我一個人單挑了日本,李舜臣將軍力挽狂瀾消滅了日本軍隊;人才上,挑哪個歷史名人入籍主要看我心情,證據有的是,「六度分離理論」不是說了嘛,最多通過五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

即使有些東西實在沒有我們韓國人的事,那也是受了我們韓國人的影響,比如「因為羨慕韓國人的三一愛國運動而在中國引發的五四運動」。

其實韓國過去也曾顯露過這方面的苗頭。明亡之後,朝鮮就以「中華正朔」自居,無視巨大的實力差距,對滿清鄙夷至極,雖表面臣服,心裡頭罵滿清皆為蠻夷,只不過現在有了底子更囂張了而已。

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有句名言:如果你喜歡別人的東西,就把它拿過來,辯護律師總能找到說法的。

在韓國,一眾歷史與社會學者就是辯護律師。歷史記載(尤其是上古歷史)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不過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要是實在找不出來,不是還能編造嗎?

韓國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正是因為幾百年來受以中國為主導的東亞文化圈的薰陶,尤其是受中國尊王攘夷、組織架構、儒家倫理、重農主義、科舉制度等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潛移默化的影響,直接表現在韓國對教育的極端重視、勤奮刻苦、不畏困難,高度的服從性、強大的組織性和極強的忍耐力。從這一點上來說,兩個國家的精神內核是相似的,韓國過去能做到的,現在我們正在做,而且因為老祖宗留下的本錢多,規模上可以超過韓國三個街道。

而韓國的麻煩也在這,如果不受中國的影響,他做不到今天這個地步,但受了中國影響,又產生了對世界認知的偏差,想當天朝上國又不夠格,所以糾結萬分,痛苦不已。日本因為一直是中華文明的邊緣份子,一直比較獨立,祖上也闊過,這一點就比韓國要好得多。

所以不要再去苛責韓國了,沉重的成長代價,惡劣的外部環境和多災多難的歷史,導致韓國如此糾結,如果連精神勝利法都不讓人家用了,萬一激出個好歹來,也是太過殘忍了點,笑笑就好,畢竟是鄰居,而且未來還很可能成為咱們的夥伴呢。

(原創不易,如果大家喜歡咚咚寫的文章的話,歡迎點讚、轉發、收藏、評論,謝絕轉載,謝謝!)

相關焦點

  • 央企超級表情包上線,大國重器萌萌噠!
    2020年央企超級表情包上線,大國重器萌萌噠!最期待的是什麼?熱氣騰騰的煙火氣!這煙火氣裡有春天的故事,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有從平凡裡生出的敬意!大國重器超級表情包首套「大國重器萌萌噠」表情包一共16枚!看,迎面而來的是你熟悉的大國重器嗎?天 眼天眼探空,甭用「千裡眼」來誇!
  • 韓國的兔子在「耍流氓」,法國的兔子很瘋狂,中國的兔子卻很勵志
    韓國的兔子在「耍流氓」,法國的兔子很瘋狂,中國的兔子卻很勵志。動漫作品對於很多漫迷來說是相當有趣的,當然不少成年人認為動漫只是小孩子看的,這種想法其實是非常錯誤的。這裡我們就不加以討論,我們要說的是動漫中的動物形象,很多動物都成為漫迷心目中的經典。
  • 身體最強壯的黑人,為何始終無法產生超級大國呢?
    也就是說戰鬥力彪悍才對,就像古代的遊牧民族,馬上民族那樣強悍,這樣的民族是最容易建立強大的超級大國的。但是這個卻恰恰相反,身體最強壯的黑人,卻始終無法產生超級大國,這到底是為何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 「篡改」歷史人物形象,「霸佔」古今中外名畫的,居然是只熊貓!
    但是可憐的「熊貓滾滾」在遇到了90後插畫師阿尨之後,卻被迫「篡改」了歷史文化人物,「霸佔」了古今中外名畫。於是他將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中的主角「篡改」成了熊貓滾滾,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隨著「熊貓滾滾」的躥紅之後,阿尨表示他的心態並不會發生變化,還是會好好地繼續創作,希望能夠再創作出更多有意思的作品,比如:滾滾表情包,漫畫故事,甚至是滾滾的小視頻......阿尨說,完成一幅「熊貓滾滾」版名畫,至少需要三個小時,複雜的可能要一整天。
  • 塞爾維亞的悲哀:實力不足又沒有大國依託,立足世界全靠卑微妥協
    另一方面塞爾維亞在發展上的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和以往的比對上,如今的塞爾維亞已經沒有了大國依託,歷史上在科索沃戰爭中,俄羅斯為塞爾維亞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 看完韓國的抗中神劇,才知道臉皮有多厚
    01: 雖然抗日神劇確實存在不少誇張的地方,和歷史不太相符,不過至少還沒有完全脫離歷史,但韓國有一種「抗中神劇」才是真正的腦洞大開,簡直就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 超級GPS手機號定位
    超級GPS手機號定位 地圖導航 大小: 4.44MB 版本: 2.6
  • 李子柒做泡菜被韓網友圍攻,難道泡菜是韓國發明?韓國館長發話了
    文|米君,優質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最近超級網紅、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李子柒又攤上事兒"了。李子柒在社交平臺新發布了一段視頻,講述蘿蔔從長大到被做成泡菜的「一生」,但是泡菜內容只佔2分鐘。沒想到,遭到了韓國網友的猛烈炮轟。韓國網友瘋狂留言20萬條。韓國網友留言:「記住,泡菜是韓國傳統食物」。韓國網友留言:「掩耳盜鈴也要有個限度吧?」
  • 印度又幹下一件「蠢事」,火葬場都塌方了,卻還想當超級大國?
    ——《論語》  作為南亞次大陸上的大國,印度擁有廣大的領土,還有眾多的人口。 如果能夠充分調動內部的積極性,靠著廉價勞動力,進行工業化的起步,然後不斷完善國內基礎建設和社會福利保障,那麼印度真的有可能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
  • 大國以下取小國,小國以下取大國,老子講處理國際關係的法則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01【名家解讀】任繼愈先生認為,這一章講的是老子以柔弱謙下精神處理大國與小國的關係。
  • 韓國、印度、泰國和日本產的超級英雄,你見過沒?| 漲姿勢
    鋼鐵俠、綠巨人、雷神、美國隊長、黑寡婦……這些都是美國的超級英雄。用韓復榘他爸爸的話說:「關公?是哪兒的人?山西人為嘛到我們山東來殺人?我們這兒有好漢秦瓊秦叔寶!為嘛不唱?」就像我們中國有孫悟空、葫蘆小金剛一樣,很多國家都有各自的超級英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歐巴馬描述美國是唯一超級大國的原因,海外800個基地是牢不可破
    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在其新書《應許之地》(A Promised Land)中談到了俄羅斯已經缺乏超級大國的特質,並指出了俄羅斯軟弱的原因。歐巴馬的回憶錄《應許之地》於11月17日發售。這本書描述了歐巴馬先生的政治生涯和他的第一任總統職位。
  • 穿越古代日本,篡改日本歷史?—其實,都是日本這部漫畫開的頭!
    最近,有網友反應,小說、漫畫界出現了一大批主角或穿越、或重生或附體到日本的小說,像《重生日本做神明》、《戰國之人間五十年》、《重生之我是織田信長》、《重生自永祿開始》、《今天開始做大名》等,這些穿越小說受到日本網友的關注,同時也有部分中國網友認為,咱們這樣胡亂編排人家的歷史,不好吧。
  • 【小i有禮】蘇力教授《大國憲制 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讀者留言精選
    原創 iGCU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小i導讀上周小i向大家推薦了蘇力老師著作《大國憲制 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小i從後臺留言中選出十位幸運兒
  •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摘要】十八大以後,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戰略」,這一新的外交戰略決策,既體現了對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外交戰略思想的理論繼承,也是「三個世界劃分」理論和當今中國國際外交戰略新特點的綜合體現。因為,它不僅延續了中國作為第三世界國家的自我身份的明確定位,同時也拓展了新的外交戰略的博弈範式。
  • 國際觀察|「軍艦島」史實遭篡改 韓日展開新一輪交鋒
    新華社首爾6月27日電(記者陸睿)韓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金東起25日批評,日方在宣傳包括「軍艦島」在內的明治時期工業革命遺址時歪曲歷史,沒有遵守當初將這些遺址申請成為世界遺產時的承諾。韓國外交部此前證實,韓方已經致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呼籲將日本明治時期工業革命遺址從世界遺產名錄中除名。韓國對「軍艦島」作為日本明治時期工業革命遺址成為世界遺產的不滿由來已久。二戰期間島上曾有大量朝鮮半島勞工被日軍強徵和虐待,但日本不願提及這一歷史。因日方未能信守申遺承諾如實披露歷史真相,兩國展開新一輪交鋒,衝擊本就處在低谷的韓日關係,雙方矛盾進一步加深。
  • 30年後誰會是下一個超級大國?美專家預測出3國,光亞洲就佔2個
    在世界上的所有大國之中,美國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大國,它擁有時間前端的科技,也擁有世界前沿的各項醫療技術教育條件。美國自己非常清楚,當今的世界發展變化特別快,稍不留神,他大國的地位就會被搶走,如今瞬息萬變的世界,有不少大國已經崛起,大國崛起的勢頭日漸強盛,那麼到2050年的時候,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又是誰呢?未來能夠成為美國競爭對手的國家,在美國的預測有三個,其中亞洲就佔了兩個。
  • 他是著名的小說家,曾寫出影響世界的《1984》,其寫作有四動機!
    「除了需要謀求生計以外,我從事的寫作有四大動機,它們是我存在的根本,是我個人生命價值的體現。或許,在每一個作家身上,它們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只不過所佔比例會隨著時間的變化和作家本人的特質情況而有所不同,更多的情況是要看他所生活的環境氣氛和社會制度而定。
  • 從大國戰場到大國市場,小國越南變成了一隻小老虎越南?
    01曾經的大國戰場在歷史上,這個國家從來沒有平靜過,直到南北之間的對抗結束並實現統一,直到那時,「越南」這個名字才出現,他不斷變化的名字也記錄了這片土地的歷史。從1世紀到10世紀,他被中國王朝統治。歷史上,大國垂涎這個國家的原因也是他特殊的地理位置,他的S形領土和3000公裡長的海岸線一直被視為東南亞的貿易門戶。位於印度、太平兩洋和歐陸,您可以轉到印度,然後轉到中東。
  • 韓國容易發狂的遊戲主播:女主播被獅子狗抓哭,男主播瘋狂砸電腦
    韓國作為電競大國,韓國國民對於遊戲的熱愛可以說是達到了一種瘋狂的地步,而遊戲主播也是層出不窮,無論是大魔王faker還是路人王DOPA等等都靠直播吸引了很多觀眾。而韓國有兩個主播,出名完全靠脾氣。而韓國還有一名網紅主播,發起脾氣來更是厲害。這名男主播是韓國一名網紅,每天赤著上身直播。為了直播的效果,他可以說是完全完全發揮真性情了,只要遊戲輸了,或者陷入了劣勢他就會發狂,一天直播下來雜碎好幾個鍵鼠都是經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