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的姓曹嘛?曹操的小名為什麼叫「阿瞞」?

2021-01-15 李雪展家常事

曹操的身世實在是有點複雜了,作為三國時期一位重要的君主,歷來人們對其身世都非常好奇,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那麼曹操真的姓曹嗎?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從他爹曹嵩說起。

漢靈帝時期,當時政局混亂,宦官專政,不過沒想到這個宦官專政反而給曹嵩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巨大好處。在沛國譙縣,已經為父親曹騰守孝差不多十年的曹嵩就被天上掉下來的一個大餡餅給砸中了。朝廷忽然傳來詔書,要他去朝廷擔任大司農的職務。被這巨大喜訊驚呆了的曹嵩連忙準備了一大批祭祀用品,去給他爹曹騰上墳。跪在老子的墓前,曹嵩哭得稀裡譁啦,說道:「爹啊,一定是你在上天保佑我啊,所以朝廷才徵召我去做官了,以後我一定好好幹,給你爭口氣。」

那麼這個曹騰是怎麼回事呢?說起這個曹騰身世也是夠悽涼的,年紀輕輕的就經常忍飢挨餓,衣食無著。想著反正家裡還有幾個兄弟,也不差自己一個。為了生活,於是一狠心把自己的命根子割了,去宮裡做了太監。

曹騰進宮之後,運氣不錯,可能人緣比較好,或者有眼緣,竟然被當時的鄧太后選中,做了太子的伴讀。這個太子名字叫劉保,就是後來的漢順帝。另外多嘴介紹一下這位鄧太后,她的名字叫鄧綏,是東漢時期一位著名的女政治家。祖父是東漢開國功臣鄧禹,鄧禹曾經向劉秀進獻過著名的《圖天下策》,後來位列「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獲封高密侯。有點囉嗦了,下面繼續說曹嵩。

我們都知道,劉保做太子的時候被廢過,後來在太監孫程、王康的扶持下才做了皇帝,所以他對宦官是很信任的。而且曹騰是他的小跟班,關係還是不錯的,於是就一步步的提拔曹騰做到了中常侍。劉保死了之後,後面的小皇帝漢衝帝、漢質帝都是短命,但是曹騰依然得到他們的重用。這樣曹騰在宮裡的人脈積累還是不錯的,和太后關係處得也比較好,逐漸地,他成了溝通大臣和太后的聯絡員。

曹騰雖然是個死太監,但是他這個人還算比較正常,不像有些太監心理那麼陰暗。做事比較公正,得到了太后和大臣的信任。後來和大將軍梁冀達成了共識,共圖大事。梁冀於是毒死了漢質帝,他們共同迎立劉志為皇帝,就是漢桓帝。曹騰也是憑藉此功勞,官至大長秋,一時風光無兩啊。

曹騰在宮裡幹了三十多年,侍候了四位皇帝,憑藉運氣和機智,遊走在權力的巔峰,受到了普遍的好評。不過他唯一覺得可惜的事情就是作為一個太監,他沒有兒子啊,這令他非常鬱悶。

135年,漢順帝急曹騰之所急,對其進行了政策上的大力傾斜,下了一道旨意。那就是,「允許宦官養子襲爵」,也就是說你曹騰不用怕白幹了,我允許你領養或者過繼一個兒子做你的後代,你死後的爵位也由你這個養子繼承。於是,曹騰在這條法令之下,領養了曹嵩。

曹嵩這下算是一步登天啊,在乾爹的大力扶持下,事業發展非常好。特別是曹嵩做大司農之後,靠著爺爺和爹爹的積累,曹操贏在了事業的起跑線上。

關於曹嵩的身世,《三國志》記載道:「莫能審其(曹嵩)生出本末」,這就是說曹嵩的身世很迷離,不知道哪裡來的。在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中,對曹嵩出身的說法是:「父嵩乞丐攜養」(路邊要飯的)。當然了,這應該是一種詆毀,並不能當真。

比較奇怪的是,在《三國志》中記載說曹操是西漢丞相曹參的後人,後來又說曹嵩「莫能審其生出本末」,這就有點矛盾了。

現代DNA研究最新成果也表明,曹操家族和曹參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也推翻了曹嵩是夏侯氏後人的可能。

不過人們還有一種推測,那就是曹嵩是從曹騰的本族子弟中過繼而來的,所以說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麼曹操姓曹是無疑的。其實想想也很有道理,曹騰那麼高的地位,而且又有幾個兄弟,過繼兒子肯定是從自己侄子中間選啊,絕對不會像陳琳說的是一個路邊乞丐。

曹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所以自小就比較調皮,四處遊蕩,到處惹禍,所以他叔叔就很討厭他,經常找曹嵩打小報告。曹嵩也是恨鐵不成鋼,所以經常對曹操進行體罰教育。因為這件事情,曹操就很生氣,於是就冒壞水想報復他叔叔。

一天,曹操特意假裝和叔叔路上相遇了,一看到曹操,他叔叔大吃一驚,因為看到曹操口眼歪斜,嘴裡不停地流口水。於是就問:「哎呀侄兒,你這是怎麼了?」曹操就裝作很痛苦的說:「叔叔,我中風了。」他叔叔一聽,趕緊去告訴曹嵩。

曹嵩趕緊來看曹操,結果沒事啊,很正常。就問曹操:「你叔叔不是說你中風了嗎?」曹操說:「沒有啊,可能叔叔不喜歡我,所以才這麼說的吧。」

曹嵩從此對曹操叔叔的話就沒有那麼相信了。但是曹操因為瞞哄了叔叔和父親,叔叔就說他:「你個兔崽子,就喜歡欺上瞞下,真是過分,以後就叫你阿瞞吧。」於是曹操就有了個小名,「阿瞞」。

相關焦點

  • 《三國》禰衡擊鼓罵曹,還當眾叫曹操的小名,曹操卻微微一笑
    悲壯的鼓聲戛然而止,臺下之人皆感驚詫,就連曹操也呆住了,大家眼睜睜看著這個世間奇人,大營中一時間寂靜無聲。過了會兒,禰衡大口喘息已定,又站起身來對著大鼓連敲三下。待敲到第三下的時候,忽然倒轉鼓槌用槌柄戳去。耳輪中只聞一聲悶響,渾圓完好的牛皮鼓被他打出一個大窟窿!事到如今禰衡早把性命豁出去了,但求一刀速死!他轉過身來把鼓槌往臺下一扔,聲嘶力竭地喊道:「曹阿瞞!」
  • 三國名人名字趣談:曹操不姓曹,諸葛亮不姓諸葛,那馬超又姓啥?
    在《三國演義》中,不管是曹操也好,諸葛亮也罷,都是大家極為熟悉的人物,今日,我們便來看看這三國時期的人物姓名之謎。曹操在正史上,曹操本來的姓氏其實並不是一直都是姓「曹」。在《三國志》中有過記載,曹操的父親,在當時是曹騰的養子,曹騰是一個宦官,所以,曹操也是隨著父親姓「曹」。在那時,曹操的父親本就是夏侯一族的,所以,追本溯源的話,曹操應該是姓「夏侯」。 不過,這曹操一直也是心裡有數的,在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在書中還將「諸夏侯曹」放在一起,意指什麼,其實也是顯而易見的。
  • 專家推測:曹操是滿族人 曹雪芹是曹操後裔
    通過對該牙齒中的古DNA進行測試,研究人員發現曹鼎的Y染色體類型就是6支曹操後裔家族所屬的同一類型。  夏侯氏棄兒還是家族內抱養?  曹操為宦官曹騰之孫,這讓曹操的真實身世顯得撲朔迷離。  曹操本姓什麼,最為流行的說法是根據三國時期吳國人所著的《曹瞞傳》認為曹操本姓夏侯。
  • 歷史上真的有摸金校尉嗎?不光有,曹操還靠他們籌集了三年軍餉!
    這裡面的「操」就是指曹操,也就是說曹賊就是盜墓界的祖師爺,一點沒錯!我們都知道曹賊老奸巨猾,打仗的時候軍餉缺的厲害,怎麼辦呢?曹賊就想了個餿主意,打起了死人的主意。古代有錢人都講究厚葬,死後都把大量的金銀財寶帶到地下,讓自己在陰間也能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在漢代凡是王公貴族、高管地主家的祖墳必有寶藏。那麼曹操之前,這些古墓就沒人偷嗎?
  • 年輕時候很勇敢,大戰呂布時被射瞎了左眼,深得曹操信任和恩寵
    追隨曹操,英勇奮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三國演義》中寫他眼睛中槍後,自己拔出來吃了,這是不可信的。他是三國的勇將。他年輕的時候為什麼在家鄉出名?因為他做了一件大事,讓村民們都怕他,甚至不敢得罪他。十四歲時,教他的老師被人羞辱。他的老師是個儒生,對打仗一竅不通。為了替老師報仇,他毫不猶豫地提劍殺了那個人。
  • 替曹操發個尋人帖
    這恐怕是世界上最難的尋人啟事了:時間橫貫1800多年,地點遍布中華大地,目標人群是770多萬曹姓人氏中曹操的後人。    沒錯,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一直以來,這位一代梟雄的生前身後疑點重重。根據三國時期吳國人所著的《曹瞞傳》,曹操養祖父是宦官曹騰,本姓夏侯。
  • 曹操「稀裡糊塗」收養的他,卻成為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剋星」
    曹操「稀裡糊塗」收養的他,卻成為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剋星」文/風馬牛也相及相信大家對於我國文學領域的代表作——四大名著,都不會陌生,它是我們從小看到大的文學經典。而在真正的三國歷史中,曹操麾下就有一個能人,是曹操在「稀裡糊塗」的情況下收養了他,使他成為了曹操的養子。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成為了三國中,最耀眼的軍師諸葛亮、司馬懿的剋星。這個人,就是曹真。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在《三國演義》中,曹真的形象。在當初諸葛亮於王朗對罵,並把王朗「罵死」那一回中。曹軍的主帥就是曹真,只不過當時的曹真被當作了一個平庸無能的將領。
  • 三國殺:曹操那句「吾好夢中殺人」,你真的明白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今天要聊的是曹阿瞞——曹操,他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與故事的人,所以遊戲裡他的武將臺詞也與他的事跡息息相關。奸雄:1.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2.吾好夢中殺人!估計有很多人不理解曹操臺詞中的「吾好夢中殺人」是什麼意思,當曹操說這句臺詞時會被很多人嘲笑,既然你喜歡夢裡殺人,那你去夢裡殺吧,但其實曹操的這句臺詞也有它的典故。眾所周知,曹操生性多疑,而且三國是亂世多事之秋,刺殺那是常有的事,包括他本人就曾手持「七星寶刀」刺殺董卓未遂,所以他對刺殺深有體會。
  • 蜀漢文書對曹操直呼其名,為何馬超遺書稱呼曹操表字?
    如果陳壽在寫歷史的時候敢稱曹操為小偷,那麼陳壽的一生肯定會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消失。 古人除了姓,名和號外,還有一個名字叫郡望。 郡望是一個家庭起源、成為一個富裕家庭或成為一個著名家庭的地方。 古人不像現在這樣方便遷徙,所以他們經常世世代代住在同一個地方。 即使有移居國外的人,他們也以自己的郡望作為他們的名字。
  • 為何曹操帳下大將多為自家親戚?
    東漢末年,隨著各路諸侯的徵伐,一個屬於曹魏的勢力開始不斷崛起,而曹魏的主人正是曹操。而曹操能在後來幾乎佔據天下半壁江山,這與他手下的大將們密不可分。熟悉三國知識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曹操手下的大將多為自家親戚,例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這些將領都是曹魏陣營裡面當之無愧的名將。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曹操帳下會有如此之多能成大將的親戚呢?首先,要將下曹操的父親,曹操的父親本來是姓夏侯,但是被宦官曹騰收為了養子,於是就改姓了曹。
  • 曹操手握大權卻不篡位,和小喬存在千古緋聞,一代梟雄這麼奸詐
    說起這個曹阿瞞,人們總會想到那張婦孺皆知的京劇白臉,京劇裡的"白臉"代表著奸詐,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曹操,而學過初中歷史的人都知道,實際上曹操並沒有像三國演義當中那般奸詐、陰險,只是通過歷朝歷代的文人散客,對曹操的一種添油加醋,尤其是元代小說家羅貫中的加工,曹操就成為了現在大家所熟知奸詐的模樣,那句自私、冷酷、無情的「寧可我負天下人」的經典臺詞,插在了曹操的頭上,也因此成就了曹操一代梟雄的經典形象
  • 曹操|這醜八怪竟是個斜槓青年,文學界泰鬥/軍事界奇才
    那麼,我們看曹操的第一斜槓——才華!02.第一槓/曹操之才華情懷曹操官途亨通,大概借光於他的本名。曹操本名是叫曹吉利的,吉利吉利,當然是個好口才。但他覺得不好,改成了曹操,操,是操守、品行之意,所以曹操的字叫孟德。改了之後的名字,對他的才華影響卻非常大,很有操守。曹操之才華,能獨出機杼。
  • 歷史上的曹操真的是漢賊嗎?
    在《三國演義》中曾經稱曹操為漢賊,是因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長期把持著漢朝朝廷。那麼曹操真是漢賊嗎?其實許多人只看到了表象。 首先,大漢天子早已成為傀儡。
  • 「唯才是舉」的曹操為什麼要重用曹姓和夏侯姓的本家親戚?
    曹操一直宣稱自己用人不論門第與血統,更是在建安十五年(210年)頒布了「唯才是舉」的《求賢令》。然而在曹魏、季漢、東吳中,曹魏本家親戚重臣的數量是最多的,權力也是最大的,比如夏侯惇、曹仁、夏侯淵、曹洪、曹休、曹真等等。
  • 曹操死後,他5歲的小兒子為何拉著曹丕的手喊爹?真相令人動容
    曹操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叫爹這件事,在史書中還真是有記載的!那麼曹操的這個幼子為啥這麼幹呢?難道說其中真的藏著某些貓膩?曹幹曹操的這個幼子,名叫曹幹,是曹操的第二十五個兒子。這孩子其實也是個苦命人,他雖然是曹操的孩子,可是他3歲的時候,生母就去世了,5歲的時候,曹操也去世了,年紀這麼小,父親母親都不在了,是多麼的可憐。
  • 當封面印著「曹操」的時候,這兩個字寫的是什麼
    曹字早見於卜辭,甲骨文從二「東」一「口」會意,以門口兩個燈籠(東)表示雙、偶之意,所以後世也引申為類、群、輩;在金文中,「口」變為「甘」即今曹字下的「曰」,但到了漢代,以今所見隸字字形來看,並不十分穩定,字形上漸次略省:可知曹字有多種寫法。
  • 曹操被稱為曹賊,劉備被叫大耳賊,你知道孫權有什麼稱呼嗎?
    三國中,塑造了無數經典的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和孫權作為一方霸主,其性格特點也是非常的鮮明,我們知道曹操被稱為曹賊,劉備被叫大耳賊,那你知道孫權有什麼稱呼嗎?曹操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梟雄,同時也是書中公認的漢賊,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對手通常稱他曹賊。在曹操死後,他的兒子很快就代漢自立,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 「官渡之戰」以後,許褚為什麼殺死許攸
    曹操以不足2萬的兵力對戰袁紹10餘萬的兵力,最後曹操卻反敗為勝,官渡之戰的勝利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官渡之戰之所以會勝利,這裡面有幾個人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們分別是荀彧,許攸,劉曄,是這三個人幫曹操扭轉了局面,我們現在重點要說的是這三個人中的其中一個,許攸。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一代梟雄曹操的詩詞人生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現安徽亳州市),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