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工業 何以押注《氫》能源發展?

2021-01-07 熱推說事

日本近年悉心打造的「氫能社會」(hydrogen society)未來計劃,原本希望於去年七月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作展示舞臺。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奧運延後,令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無法如期公布,不過這一切無阻當局於2030年達到年產1,000萬噸氫氣的目標,務求令價錢下降至每立方米20日元的水平。究竟氫能是什麼,為何日本會視這個計劃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大計?

所謂氫能,是一種通過特定方法和能源來製取的二次能源。氫燃燒的產物是水,因此是世界上最乾淨的能源之一。由於氫的資源豐富,亦可持續發展,故不少國家如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和歐盟國家也紛紛制定氫能發展規劃,重點實現氫燃料電池和氫能汽車產業化。

日本目前擁有全球最大氫能網絡,總共有135個汽車加氫站,提供液態氫。除加氫站外,日本政府亦於東奧選手村Harumi Flag的部分配置氫能推動的燃料電池,用以照明和冷氣系統發電,還有由氫能驅動的巴士則接載遊客往來選手村到東京多個地點,相信會是來屆奧運會的焦點之一。這不僅象徵著東京政府對氫能未來的信念,還有當局在引領國際氫能商業化的努力和野心。

日本政府未來將押注在氫能發展?(Getty)

打造全球第一艘運氫船

另一個顯示日本對氫能信心的有力證明,是停泊於日本西部港口城市神戶全球第一艘設計用於運載氫的船,氫被保持在負253°C的極低溫度下,以便壓縮成液態。它將在今年開始由澳洲向日本運送氫氣。負責項目的川崎重工目標於2030年建造多兩艘船,將22.5萬噸氫運往日本,每年足以為3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提供10,000公裡的動力。

此外,日本汽車業龍頭豐田汽車(Toyota)和本田汽車(Honda)均已推出被譽為終極環保車的量產型燃料電池車FCV。兩間公司分別於2014年和2016年推出自家商用氫能汽車,可說是在這項綠色能源方面領先世界。

疫情令日本無法如期於去年在奧運這個大舞臺展示國家氫能發展。(Reuters)

電機製造商東芝更是自1960年代以來便一直在研究燃料電池,聲稱在氫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東芝還與天然氣供應商巖谷(Iwatani)等其他公司,共同開發一個太陽能發電場和一個10兆瓦的設施,用於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氫氣。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氫能源市場的規模龐大,預計到2030年市場將會擴大至4000億日圓(約301.02億港元)規模,且以海上運輸為主軸。

日本未來將令氫能成為國家重點能源之一,圖為日本氫能推動的電車。(Getty)

自石油危機以來的執著

其實,日本對氫能的這份執著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當時屬於一項被稱為「陽光計劃」(Sunshine Project)的綠色能源倡議一部分,這項計劃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其中還包括太陽能和風能等潔淨能源。

從那時起,日本政府一直在穩步投資新技術,去年更投放700億日元(約52.63億港元)預算開支用於促進氫能,並打算在下個財政年度增加至848億日元(約63.76億港元)。其中,逾300億日元(約22.57億港元)用於補貼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以及在東京部分地區設置加氫站。

日本計劃擴充加氫站的數目。(Facebook)

日本之所以非常重視氫能發展,主因是國家化石燃料資源很少,並嚴重依賴進口液化天然氣(LNG)、煤炭等能源。而且,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以來,日本的能源資源更見貧乏。

日本經濟產業省氫能和燃料電池戰略辦公室負責人白井俊幸表示:「由於國家能源匱乏,使能源來源多樣化變得非常重要。」他指出,氫能之所以具備吸引力,是因為它可以從化石燃料以至風或陽光等各種資源生產,並且可以從任何地方進口。

多國計劃發展 環保與否還看「顏色」?

雖說氫在燃燒時唯一排放的是水蒸氣,但若然利用如褐煤等化石燃料來生產氫的過程卻很髒。假如要使氫氣真正「潔淨」的話,需要用可再生能源或化石燃料與碳捕集技術相結合來提取溫室氣體來生產氫氣。因此,業界對於這種能源有三種分類,來自可再生能源的氫被稱為「綠色氫」、來自化石燃料的氫氣為「灰色」,用碳捕獲和儲存結合技術則為「藍色」。批評者認為日本現時大部分仍使用價格便宜得多的灰色氫,環保好處成疑。

此外,氫能會否普及化也有待驗證。舉例目前氫能汽車FCV 的造價仍然昂貴,加氫站也不夠普及,都形成一些發展瓶頸。未來如何解決加氫站數目、相關的運輸儲存問題,還有如何降低氫能源的生產成本,都是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氫燃料電池車目前售價仍偏高,不利普及化發展。(Getty)

目前,豐田新款的氫燃料電池車Mirai售格為710萬日元(約53.41萬港元),是日產Leaf電動車的兩倍價錢。而且加滿Mirai的「油箱」需要6,776日圓行駛850公裡,相對日產Leaf充滿電只需1,860日圓行駛570公裡要昂貴得多。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亦曾批評氫燃料電池,直言氫動力汽車是十分愚蠢的想法。

現時氫能的價格雖有下降趨勢,但仍然較其他能源要貴,每立方米100日元(約7.52港元)。據日本經濟產業省估計,要使氫在商業上可行,最終成本必須降至每標準立方米20日元(約1.5港元),幾乎與液化天然氣相當。這多少反映氫能發展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日本政府正計劃今年內修改能源戰略,其中不少批評認為當局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應佔總電力需求的22%以上的能源目標定得太低。另外,諮詢公司環球能源研究所總裁金田武(Takeshi Kaneda)批評日本在氫能方面的投資多是由大公司領導,這有礙新技術的採用和發展,或很快會被其他國家追趕。

誠然,日本並非唯一關注氫能的國家。去年,韓國宣布一項160萬億韓圜的新政經戰略計劃,於2025年達到20萬輛氫能汽車和450個充電設施。中國也正在加快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目標到2030年將其數量增加到100萬,並達到1000個加氫站。歐盟和德國也在去年中宣布針對氫能的發展項目。由此可見,在今天各國減排和環保發展的趨勢下,氫能似乎將會在不少國家成為重點的能源發展項目之一。

雖然多國近來密切部署,但正如國際能源署(IEA)能源技術政策主管Timur Guel提醒:「近年這股氫能新潮和所有關於氫能的討論,都不意味難題會瞬間消失。」他所指的是氫燃料電池一些老問題仍然存在,解決需時。首先是,如何令氫燃料真正「潔淨」?雖然燃料電池車本身不會排放溫室氣體,但根據IEA的資料,全球氫能供應有四分之三從天然氣產生,過程中會產生碳排放;氫能生產每年排放8.3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英國和印尼兩國碳排放的總和。

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Airbus)9月底發布了三款飛機新設計意念,力爭2035年氫能飛機商用化。這正好配合德國、法國等提倡的新冠肺炎疫情後「綠色復甦」政策,一些國家和能源巨頭亦已制定轉型氫能的計劃。在各種再生能源成本不斷降低之下,是次疫情會否再推氫能一把,讓這種潔淨能源真正走進主流?

相關焦點

  • 充氫3分鐘 跑600公裡!「氫」車熟路 如何「氫...
    環境與能源問題是G 20大阪峰會的主題之一,而日本在此領域有著自己的優勢。日本車企大步邁入被稱為「終極環保」的氫燃料電池車的量產階段。據估算,到2030年,日本國內氫能源產業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40億元,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120億元,這相當於目前日本年進口能源總量的40%。
  • 全球天然氫勘探與應用發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當前,全球新一輪能源革命蓬勃興起,與經濟社會轉型、高質量發展形成歷史交匯,國際產業格局正在重塑。氫既是不可或缺的工業原料,又是一種來源廣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燃料。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氫能逐步成為能源技術革命的重要方向,有望在能源轉型中發揮核心作用。
  • 應對能源危機,美國加州的「氫能源經濟」可行嗎?
    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和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等大型汽車和能源公司已經承諾,提供更多的新能源汽車和氫燃料加油站。 殼牌全球氫產品經理馬修•布萊斯克(Matthew Blieske)表示:「在過去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周期中,總有一些東西跟不上。要麼是政策不到位,要麼是技術不成熟,要麼是人們對脫碳不太認真。
  • 推進綠色發展,各國競相開發新材料與能源環保技術
    根據這一計劃,英國將發揮傳統海上風電優勢,在未來10年裡將風能裝機容量翻兩番;大力發展碳捕獲、使用和儲存技術,幫助那些難以脫碳的產業得以持續發展;在未來4年投入5億英鎊促進電動汽車電池的研發和大規模生產等。
  • 歐盟和阿聯將氫作為未來的能源載體
    氫是一種多功能和氣候中性的能源載體,可幫助那些難以脫碳的行業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    歐盟駐阿聯大使Andrea Matteo Fontana在開幕式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凸顯了我們傳統經濟模式的脆弱性,改變了全球清潔能源轉型的基石。但是,我們可以把經濟復甦變成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 關於召開第三屆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氫能分論壇的通知
    而在碳中和目標確定以後,中國的工業和能源領域正式步入了全新的「減碳模式」。氫能作為一種來源廣泛、清潔無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被視為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解決方案之一,正逐步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國同樣已經將氫能納入國家能源戰略。
  • 氫燃料電池行業2020年百億大融資
    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其中,關於氫能與燃料電池,白皮書指出「部署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研究」「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等。  香橙會研究院點評:目前,各級地方政府藉此次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申報為契機,相繼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期待國家層面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儘快出臺。
  • 恆大化身新能源車猛獸,犀利的獠牙逐漸顯露|動點汽車
    文 | 動點科技作者 | ICEBIN汽車行業經過百年的蝶變,已經走到變局的路口,這是對新勢力發展最好的一個時機。正當市場將目光放在新能源車的三個火槍手(蔚來、小鵬、理想)上,另一隻猛獸已經在悄然蓄積力量,即將對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進行一次完美的出擊。它,就是恆大汽車。
  • 日本「碳中和」路線圖出爐:綠色投資超2.33萬億美元,15年內淘汰...
    來源:中國能源報2020年底,日本政府公布了脫碳路線圖草案。其中不僅書面確認了「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還為海上風電、電動汽車等14個領域設定了不同的發展時間表,旨在通過技術創新和綠色投資的方式加速向低碳社會轉型。
  • 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氫燃料電池行業 濰柴集團實現彎道超車
    日前,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印發,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無疑,新能源汽車將撬動發展新動能。說起氫燃料電池領域具有前瞻性布局的領跑企業,濰柴當仁不讓。11月11日下午,「新動能·新山東——第十六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採訪團走進濰柴集團,探訪氫燃料電池車背後的秘密。
  • 加速氫燃料電池商業化落地,濰柴欲在2030年新能源引領全球
    8月27日,由濰坊市人民政府、山東省國資委主辦,濰柴集團、濰坊市國資委承辦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濰坊)大會」 在山東濰坊市富華大酒店舉行。大會以「清潔能源·綠色發展」為主題,旨在圍繞新能源產業特別是氫能源的發展新方向、新趨勢、新技術進行深入交流,為濰坊市新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把脈會診,助力全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 汽車基礎篇-新能源汽車知識普及一下
    隨著世界能源的緊缺,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為了使大家對汽車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今天我為大家分享一下新能源汽車的基礎知識,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幫助。一、何為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二、新能源汽車的類型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等。
  • 我國政府及萬鋼、凌文、歐陽明高、王賀武等權威人士和專家,要求並倡導大力發展FCV!日本堀 雅夫認為家庭和飛機是「氫能社會」的未來
    最近,日本能源綜合利用分析師堀 雅夫先生,依據多方資料來源和研究成果,就打造「氫能社會」和氫能利用方向與未來一題,發表了遠見卓識的意見。堀 雅夫先生是「日本能源充分利用研究會的代表、兼大學能源研究所技術顧問」。
  • 碳中和,全球在行動:日本推出「綠色成長戰略」
    為實現這一目標,日本政府2020年12月25日發布「綠色成長戰略」,將在海上風力發電、電動車、氫能源、航運業、航空業、住宅建築等14個重點領域推進減排。看好海上風力發電日本經濟產業省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發電站等能源行業佔37%,遠遠超過其他行業,因此能源行業的減排至關重要。
  • 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日本的氫燃料電池也有245MW的出貨量,而中國整個2019年氫燃料電池出貨量為128MW,僅為韓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 從出貨量上來看,日韓雖然都是彈丸小國,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氫燃料電池「大國」。
  • 萬鋼、歐陽明高領銜八位大咖百人會論劍,把脈未來氫能發展方向
    演講實錄(部分):對於發展新能源、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主要從能源的角度上看,要實現碳中和、碳達峰,可能更多地發展可再生、水電、風電、光伏以及生物質的應用是一個方向。冬奧會已經探索了一條從太陽能到制氫這條路線上的一個商業可運行的一套系統。燃料電池汽車可以廣泛地應用於交通、建築、工業和更高效的儲能領域。
  • 中國首款氫能汽車來了,續航能力遠超其他新能源汽車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裡面的大哥大,這幾年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確實是非常的迅速,也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國內首款氫能汽車——格羅夫。作為國內首個氫汽車,首次採用氫燃料作為動力源,根據官方數據,如果有幾分鐘或更短時間的氫化儲備的話,可以擁有超過1000KM的動力,與電動汽車和其他新能源車相比,消費者最關心的動力續航問題,在這個新的氫汽車中得到了完美的改善。
  • 氫動力汽車的阻礙在哪裡?
    在環保能源方面,氫動力有著天然優勢:排氣管排出的僅僅是一杯純淨水。儘管如此,基於燃料電池的汽車卻遲遲沒有進入市場。不過在今年年底,美國市場將會有兩種車型可供選擇。傳統的汽油動力車型已經發展了數十年,而電動車則不同,至少在理論上,現在野外還並沒有鋪設好的氫管道。加州大學的高級電源和能源項目發現對司機來說其實還有更多的焦慮。例如,根據假設,駕駛燃料電池汽車的司機想要在六分鐘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到達車站的話,在典型的交通和人口密度之下,將需要橫跨舊金山和矽谷,洛杉磯,奧蘭治,和聖地牙哥縣之間的68個站點。充電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 能源辣評|風電制氫的另一種思路,風電場盈利可翻兩番
    來源丨能源雜誌作者 | 王高峰氫能正在全球範圍內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從日本、韓國到歐洲和美國,氫能產業鏈日漸成熟,應用場景也在快速增加。在中國,近幾年來,氫能似乎成了一個網紅產業,從政府到企業,無不以談論氫能為時尚,截至目前,中國有超過40個地方政府推出了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規劃,這一產業可謂紅極一時。氫能之所以受到各界青睞,源自於氫能自身的清潔、高效和零排放的特點,以及其應用的廣泛性——燃料電池汽車、發電、供熱,以及作為原料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上。
  • 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說易行難
    不過,禁售燃油車和推出新能源汽車是個較長的過程,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全面到來及所帶來的革命性影響,繞不開一個痛苦的製造體系、服務體系、消費體系的替代過程,這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工業前沿技術的體現,要求包括電池在內的全產業鏈能實現技術創新。因此,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應避免重產量、輕技術的傾向,尤其需打消完全依賴財政補貼手段實現產業、技術領先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