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武多先
來源:健康縣域傳媒
「現在的綦江區人民醫院已經走過近80年,1993年我從瀘州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畢業,統招統分到綦江縣人民醫院五官科工作,到現在也已經有26年了。」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王江講到。
王江回憶,當時的綦江區人民醫院基礎簿弱,僅有350張床位;全院幹部職工不足300人,高級職稱不足10人,科室設置比較粗略,臨床醫技科室只有10餘個。
近幾年,綦江區人民醫院從二甲初評走到了三甲終評,成為當地唯一一家三甲醫院。這在我國縣域醫院的發展史上,留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身影。
迅猛發展的20年
「 醫院的迅猛發展,主要體現在近20年的發展變化上。」王江如是說。
2000年綦江區人民醫院3號樓(原內科大樓)建成投入使用,2012年2號樓(外科大樓)建成投入使用,2017年1號樓(門急診內科綜合大樓)和9號樓(規培基地)建成投入使用。目前醫院佔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10.6萬多平方米。
「我們做這些工作,不僅是改善醫院的環境,也是希望來看病的患者,能夠在看病中心情舒暢一些。」
醫院從2003年開始重視學科建設和才人培養,同年隨即啟動非編人才的招聘工作。
王江說:「2008年醫院啟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保障進修學習人員待遇,試行招聘人員與正編人員同工同酬。」
厚積。自1994年獲評二級乙等醫院後,經過17年的積累、建設,在2011年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並通過了二甲初評。
乘勝追擊。 2012年,醫院順利拿下二甲,成功通過二甲終評。
回顧2010年,綦江區人民醫院被列入重慶市首批三甲醫院創建單位之一,之後步步攀登,在2014年6月通過三甲初評,瞬間吸引眾多目光。
再隔一年多,到了 2015年12月,醫院通過三甲終評,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預防、保健、急救、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這四年時間,綦江區人民醫院勢不可擋的薄發,一躍成為當地唯一一家三甲醫院。
另據王江介紹,從2016年起,醫院啟動了「青苗火炬登峰」人才計劃,派出多名醫療骨幹赴法國、德國、美國等國際知名醫院學習交流。此外,還會邀請國外的院士、專家前來開展講座,比如:美國外科學院院士劉學忠等,醫院還與美國邁阿密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建立了合作。
王江說:「我們還在全院營造了『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氛圍,吸引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專業技術人才近90人,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業務骨幹。」
去年,醫院又有新收穫,成為川北醫學院非直管附屬醫院。
縱觀近些年,各地醫院紛紛推行薪酬制度改革,綦江區人民醫院一路走來,並未被落下,而且還是較早著手薪酬制度改革的醫院。
2003年,醫院開始推行薪酬制度改革,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堅持激勵與約束相結合、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動態調整與合理預期相結合、分類指導與統籌平衡相結合原則,調整激勵導向,加強績效總量的預算管理和係數調節,完善內部分配製度。
在薪酬制度上,王江還特意講到了2018年這個時間節點。「這一年,醫院成為重慶市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單位,我們採用質量控制、藥品控制、耗材控制、成本控制、費用控制和臨床醫技科室主任和醫務人員記分考核『五控制兩考核』,醫療質量明顯提升,患者就診均次費下降明顯。」
「這近20年的時間裡,醫院的變化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改善醫療服務,我們也以此來提升當地老百姓的就醫獲得感。」
王江介紹,2015年-2019年,醫院按照「三好一滿意」活動方案,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落實30項便民利民惠民措施;開展「六個有六個一」及「健康六進」服務。此外,醫院還組建志願者團隊,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改進預約診療,增設預約項目。
今年,綦江區人民醫院還成為重慶市首個「中國—以色列醫院合作聯盟」成員單位,還成功申報了市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評級之後,做了什麼?
定級「三甲」,讓綦江區人民醫院站在了國內絕大部分縣域醫院的前面。有的人說,當一個人或者醫院的到達一個頂端的時候,容易因為沒有新的方向而迷茫。這樣的論斷,並不適用於綦江區人民醫院。
評級之後,醫院根據三甲醫院評審工作要點,一直有序推進三甲醫院建設工作,並且主要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王江說:「 第一方面,我們建立了組織體系。將等級醫院創建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院級創建領導小組。」
而為了「摸清家底」,落實責任,醫院採取的 第二方面工作,是他們按照各職能科室的職能職責將評審標準分解到全院各科室,建立三級解讀程序,將每條標準細則落實到人。其中,一級解讀是各分管領導的解讀;二級解讀是各職能部門與分管領導的共同解讀;三級解讀是全院各科室的細緻解讀。
第三方面,醫院成立了內審隊伍。內審員是介於職能部門與臨床科室管理者之間的一支隊伍,來自不同部門與科室,「他們熟悉醫院的現狀,在檢查過程中不受職能部門的約束,其檢查結果就相對客觀真實」。
「醫院裡便由此形成了每日檢查、通報,次日追蹤的檢查機制。」王江講道,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提升醫院質量與安全水平、推動科學的質量管理工具運用、培養具備優秀管理素養的後備人才、建立持續改進的管理文化。
而自內審隊伍成立以來,醫院先後有2名內審員晉升為院級領導,14名內審員晉升為中層幹部;有12名內審員晉升為高級職稱;內審員加入國家級專委會1個,加入市級專委會36個;參與科研立項26項;開展新技術36項。
王江講道,「這些工作使得我們醫院的區域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三甲創建成功後,我們醫院內審員參加市內外指導工作20餘次,參加重慶市衛生計生委組織的二甲評審2次,並先後迎接30餘家醫院前來參觀交流學習」。
而後,王江還提到第四個方面是加強培訓學習。
比如:院內自主學習培訓。每月定期召開全院醫師培訓和護理人員業務學習,提高醫務人員基本理論素養及技能水平;在衝刺階段全院各科室每天加班學習等級醫院創建應知應會內容、核心制度等內容至少一小時,確保人人知曉;醫院設立創建標杆科室,全院各科室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加強培訓學習上,我們還採用了『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次邀請市內外等級醫院評審專家對三甲評審細則及追蹤檢查方法進行詳細解讀,並多次組織相關院領導、職能科長、科主任、護士長及內審員赴市內外學習創建經驗,助力創建成功。」他如是介紹。
據了解,醫院在「十三五」期間實現了經濟效益、業務量、資產總額良性增長,就診均次費、藥佔比、百元耗佔比持續下降的「三增三降」,而國有資產也在保值增值。
圖註: 2015—2018年經濟及業務指標
強基層必定要強學科。已經走在前列的綦江區人民醫院,也在不斷增強學科建設,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就目前來看,醫院已經成功建設4個市區域醫學重點學科,7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2個市級醫療特色專科;另有重慶市區域醫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4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個,市級醫療特色專科建設項目2個;區級質控中心13個、臨床重點科室13個。」王江說。
此外,醫院主動發揮專科聯盟聯動作用。目前已經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腫瘤醫院、中日友好醫院、重醫附一院、大坪醫院等市內外三甲醫院建立20餘個專科聯盟,實現醫療資源共享。
謀定而後動,揚帆再起航
在綦江區人民醫院的官網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謀定而後動,揚帆再起航--做新時代『健康中國』的實踐者」。志當存高遠。醫院十一五規劃提出了「打造渝南黔北醫療高地,為廣大老百姓提供更加優質、安全、專業、精準的醫療服務」的目標。
據此,醫院明確整合醫療資源,加快「五大中心」建設,重點推進胸痛中心建設,細化胸痛中心建設評價要素。
今年,醫院成為第三批次通過省級胸痛中心聯盟預檢單位;重點打造創傷救治平臺,成功創建為重慶市首家「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區域創傷救治中心」、渝南黔北地區「救援第一站」。此外,醫院運用「雲平臺」智能急救醫療管理系統,縮短了急診救治時間,提高了醫院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2019年3月,重慶、貴州兩省地提出《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的整體布局,醫院抓住綦江渝南中心城市建設契機,協同南川、萬盛、江津與黔北遵義市習水、桐梓、正安、道真等地構建渝黔邊界醫療聯盟。
「這是一項政府得民心、醫院得發展、百姓得實惠的措施,我認為,這些工作今後一定會給基層和邊遠地區的老百姓提供高效、可及的優質醫療服務,進一步緩解『看病難』的問題。」
身為醫院的黨委書記,在王江的眼中,醫院不僅取得了發展,也還存在著傾向於重業務、輕黨建的問題。
「在新時期,如何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讓黨建工作促進業務發展?這是我作為醫院黨委書記最關心、也是最棘手的問題。」他還提道, 以後將結合醫院實際,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把黨支部建在科室,把黨建工作挺在前面,提高幹部隊伍的政治素養,落實便民惠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