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尾忠則 看了畢卡索的畫,我就像從一隻豬變成了精裝火腿罐頭

2021-01-17 藝術競爭力

橫尾忠則,你也許會從很多地方看到過他的名字,比如朝日啤酒的設計海報,披頭四演唱會的海報,又比如細江英公為三島由紀夫拍攝的攝影集《薔薇刑》的設計,還有寺山修司實驗劇團的舞臺設計中,後來我們又曾在各種展覽中多次看到橫尾忠則的繪畫作品,橫尾重則形容自己的人生每十年便會以傷病為徵兆,展開完全不同的轉變,每次轉變的未僕都不能停止他的腳部,他像一個真正的武士,無所畏懼的前行著,究竟橫尾忠則的正體是什麼,也許就像三島由紀夫對他的評價一樣,「在橫尾忠則內心幽暗的深處,不是一個不斷退縮轉往內心的瘋狂世界,而是一片遼闊充滿訕笑的樂土。」

1936年出生的橫尾忠則,現年82歲,他的人生可謂比小說還要精彩,職業生涯的開端始於一個舞臺設計師,後來通過設計商店包裝和商會海報進入到設計行業。

1960年,橫尾忠則得以進入日本乃至世界平面設計圈都側目的日本設計中心,早期他總是清閒無事可做。下班用情色電影來排解焦慮,投向感官世界以尋求慰藉,這段獨特的「青年回憶」,卻也形成其日後作品風格的某些基因。

1969年橫尾忠則曾為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戰爭結束,就看你了!(War Is Over! If You Want!)》演唱會海報做設計,並被邀請至演唱會現場,獻唱歌曲《綱走番外地》。」由於五音不全,亂編歌詞,被臺下學生觀眾扔煙霧彈和垃圾。現場一度失控,最終窘迫地跳窗逃走。

橫尾忠則與寺山修司關係密切,並共同創立實驗劇團「天井棧敷」。兩個身染怪癖的人,在交往中也鬧出諸多笑話。因為新奇,橫尾忠則曾將寺山修司家電話答錄機唱歌錄滿。在他的自傳中提到這件事時,橫尾說 「我不知道電話有留言答錄功能,嚇了一跳,可能是因為有趣,所以我打了好幾通電話並對著答錄機唱歌……一時興起太過興奮,有幾通電話就像是狂風巨浪在怒吼一般,還唱了西鄉輝彥的《星星的弗朗明哥》。」

1968年橫尾在紐約體驗了吸食大麻。他說吸食大麻的感覺如同吃了毒菌子一般,幻覺中自己變成了耶穌,並對在場的美國人發表世界和平的演講:「用我們的手改變世界的時刻已經到來。」他還覺得自己變成一件和服,被一位男子穿在身上。回國後橫尾將大麻體驗傳授給設計師朋友及川正通,及川後來曾因懷疑持有大麻被警方拘捕。

1970年,橫尾遭遇交通事故。修養期間,他被喬治·亞當斯基的書籍洗腦,開始關注UFO,並連續十年向天空傳送意念,企圖召喚外星人。後來在他的很多創作中都有UFO的元素。

橫尾忠則在設計領域取得的成功讓他享譽世界,1968年,橫尾忠則的設計作品參加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Word&Image」的展覽。4年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為他舉辦了個人展覽,將這位日本平面設計師引向了國際舞臺。橫尾忠則逐漸被西方世界所知悉,並被譽為 「日本的安迪·沃霍爾」。

但在1980年,橫尾忠則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觀看了畢卡索的回顧展,這場展覽徹底改了他的人生軌跡。正如他本人所言, 「走進展覽前,我是一位平面設計師。走出展覽後,我就是一位藝術家」。他隨後發表了 《畫家宣言》,宣稱自己將從設計行業 「退休」,轉向繪畫創作。我們可能無法與橫尾忠則走進同一個展覽現場,也無法感受他所感受到的畢卡索作品的震撼,究竟為什麼橫尾忠則放棄了他獲得職高評價的設計而轉向繪畫,這個藝術頑童眼中的畢卡索又是什麼樣子的呢?現年82歲的橫尾忠則為你還原1980年他所看到的一切。

橫尾忠則

是畢卡索展覽排起的長龍讓我成為了畫家

橫尾忠則與畢卡索之間有很深的羈絆,特別是在1980年,MoMA舉辦畢卡索展覽時,您以此展覽為契機發表了《畫家宣言》。

橫尾:是的,像那種規模以及精彩程度的畢卡索的展覽從那以後幾乎沒有,在展覽中也展示了畢卡索很重要的作品《格爾尼卡》,當時這幅作品還沒有被歸還給西班牙,而巴黎的畢卡索美術館也還未開館。

當時展出的作品非常多,使用了整個MoMA展館進行了展示。

橫尾:據說當時的展覽包括素描作品總共有1000幅作品,整個MoMA都是畢卡索的顏色,當時在展館附近似乎是有慶典活動,周圍到處都是人,但進入美術館之後一樣不得了,人山人海,前面的人不動的話後面的人根本無法進行觀看。

這種氛圍就好像《蒙娜麗莎》來到日本進行展出一樣吧。

橫尾:是這種感覺,但也正是拜這樣的觀展經驗所賜,我才決定向繪畫轉變。

為什麼呢?

橫尾:因為前面的人不動嘛,所以在原地不動的時候只有一直盯著畫看,我會觀察畫面中各種細節,比如這些繪畫都是並排排列的,然後每幅畫上面都有日期,仔細看你會發現這些畫的日期相隔幾乎都是一天左右,我所驚奇的不是畢卡索創作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而是他昨天畫的畫與今天畫的畫的樣式完全不同,當發現這個不同的時候,我開始覺得「繪畫這樣畫才對啊。」

其實我在十幾歲的時候是以成為畫家為個人意志的,總是聽人家說 「畫家的畫沒有主題和風格是不行的。」「作品要有作者性。」但這些話都是廢話,畢卡索就沒有這種所謂的作者性,他的作品是逐漸將自己釋放出來的。

當時,我還在做平面設計,以一種極其任性的狀態,但當我看到了更加任性的,任性到無所謂的畢卡索的繪畫時,我意識到再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如果不是畢卡索的繪畫,我可能無法理清我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

這之後,我對平面設計的熱情逐漸消減,相反的想要畫出「新繪畫「的心情卻與日俱增。說句玩笑話,就好像是進入美術館前還是一隻豬,但從美術館出來的時候已經變成了精裝的火腿罐頭了。(笑)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平面設計是我的天職,這一生都將從事這項工作,但在美術館中,這種想法逐漸開始產生變化,到我出來的時候,就好像變成了火腿或者是香腸之類的感覺。

真是有趣的比喻。

橫尾:在日本似乎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變化就是唯利是圖。」但畢卡索卻不是,在他的世界裡,變化就是生命,並且在他的創作生涯中,他也在不斷不斷地改變自己。我從他不斷改變的作品中似乎獲得了某種啟示。那時我45歲,對我來說轉型也好像變得有些晚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我那時想,如果現在不做可能就再沒有機會了,再轉過頭想想,45歲開始轉型做藝術家的不是還有讓·杜布菲和亨利·盧梭麼,這也給了我很大的勇氣。

所以45歲說不定是一個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另外我和畢卡索還有一個很奇妙的故事,1972年我在MoMA舉辦個展,同時期畢卡索和馬蒂斯的展覽也將舉行,而我們展覽開幕的日期是同一天。這樣說起來,好像有點是我擅自將我和畢卡索聯繫在了一起呢,但畢卡索和馬蒂斯的展覽2個月之後就結束了,我的展覽因為受到了好評,展期被延長了,最終展示了4個月的時間。

折服於畢卡索作品的自由性

觀看畢卡索的作品時,你想到了什麼?

橫尾:事實上,我是無法平靜地區觀看畢卡索的繪畫的,我的情感總是會先行一步,也許這樣說有些誇張,但在觀看他的作品的時候,我似乎是在直面「如何生存?」的問題,當然這或許也因為我在觀看的時候欠缺冷靜的思考,因此而產生了這樣的問題。我無法去思考一些比如「這裡原來是這樣畫的啊。」之類的問題,因為我的眼睛和頭腦沒有連接在一起,似乎頭腦是無法思考的,而相反是身體在思考,身體在對我下達命令一般。

畢卡索的創作是非常自由的,他的生活方式也是如此,那你是否嘗試過違背自己的生活方式?

橫尾:是啊,畢卡索是那麼的自由,所以我沒有想過要像畢卡索那樣畫畫。我是因為去看了畢卡索的展覽然後才決定當畫家的,那麼相信應該也有人會說是從畢卡索的作品中受到了某些影響。但其實不是的,這些都來源於畢卡索的生活方式,畢卡索的自由性、作品的適當性,策略性、剽竊主義、欺騙手法,我們是被這些東西所擊中的。

在美術館的收藏中,有著畢卡索十幾歲,二十幾歲以及80歲以後的幾個不同人生階段的作品,我個人覺得畢卡索晚年的作品更為有趣,你怎麼看待他晚年作品中的自由性?

橫尾:畢卡索是在91歲的高齡去世的,那麼那個時候我想畢卡索應該是像小孩子一樣在畫畫。所以他應該是在80多歲的時候,其創作生涯就已經結束了,雖然畢卡索本人不見得會這樣認為。但人在90多歲的時候,都是像小孩子那樣,充滿了純粹的質樸的精神,在人生的最後,畢卡索也應該是想要變成小孩子那般,儘管實際上他不可能變成小孩子。

橫尾忠則先生最近出版了《創造&老年》一書,這本書主要描寫的是你晚年的事情,如果與同年紀的畢卡索面對面的話,你會是什麼感覺?

橫尾:我想我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畢卡索那樣的老人,對於他那樣強大的老人來說,我還是一個弱小的老人。

變成老人之後,時間變得總是不夠用,前兩天我剛剛過完了82歲的生日,變成老人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我所有的野心欲望願望夢想執著都好像消失了。年輕的時候這些東西曾是我們的力量,讓我們去創造一切,但當我步入80歲行業,社會概念逐漸淡泊,什麼事情好像都變得無所謂了,這種想法在我50歲的時候沒有出現,雖然感覺當時沒有還是很好的,但如果沒有到80歲可能我永遠也無法獲得這樣的心境,但我看畢卡索的作品,也許他是在更早一些時期就產生了這樣的心境,也許在他30,40歲左右就已經變成了老師,或者更誇張一些說,20歲的時候他已經有老人的這種豁然了。

所以說,能夠早一些像老人一般看得開是很重要的,小林秀雄在59歲的時候曾說「如果以年輕人的思考方式去進行思考的話,那麼好不容易到的這個歲數豈不是沒有價值了。」他說這話的時候是59歲,但已經有這種意識了說明他要比這個年紀更早就有了老人意識,老人的意識其實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已經不在意其他人的眼光了,我過了80歲才離開始接近這種狀態,但畢卡索很早就有這種意識了,這種意識說是老人意識其實也可以說是孩童意識。

橫尾忠則先生也曾出版了《傻瓜修行》,傻瓜也是一個關鍵詞嗎?

橫尾:變成傻瓜的意思是從社會普遍的想法以及規範中脫離開來,當你開始脫離出來的時候也許會有人說你是傻瓜,但不這樣做的話是無法對人世間的事情產生出悟性的,比如說在美術的世界中,總是有「某某的某個時代很好」這樣的判斷,但這種完全是廢話,用這樣的方式去看繪畫的一個切片是什麼都看不到的,所以試圖只用學術知識和教養來學習繪畫是完全沒用的。

從畢卡索的影響中逃脫出來

如果能夠與畢卡索相遇的話,你覺得會是一種什麼感覺?

橫尾:我曾經覺得如果遇到了畢卡索應該是很傷腦筋的一件事,但現在這個年紀,覺得也許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形容與畢卡索相遇會傷腦筋的,除了和他相遇的女人之外,我想應該也只有橫尾先生您了。(笑)

橫尾:女人的事情,應該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煩惱的吧,但我想應該不是我一個人是畢卡索的受害者哦,不過大家也只能認定這是一件幸福的事吧。

您提到了您在看畢卡索作品的時候,腦以及身體的活躍,我看您的作品的時候也會覺得動腦思考您的畫作很有樂趣,從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情感的湧現,而我的思緒也如泉水一般不斷地湧現出來。

橫尾:我的作品,可能同一天畫的作品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繪畫風格,這一點也許是活用了畢卡索作品的原理、原則。我至今也沒有固定的風格,時常是昨天的畫和今天的畫完全不搭邊。

也許也是因為我並不是美術院校畢業,現在的美術教育中,都希望學生能夠儘早確定自己的製作方向以及確定的主題,如果不這樣做的話老師會告訴你無法獲得業界的評價,但在我內心,其實早就將外界的評價拋棄了,雖然確定了一定的方向被認可之後再堅持這樣的創作就好了,但我本身的情況是,我會很厭惡被評價,對於評價是一種本能的反抗,這種反抗也許是從畢卡索處獲得的影響。

但橫尾先生的繪畫正是因為沒有被束縛在同一風格中,因此在看畫作之前也會特別期待,也會畫更多的時間去看,那麼您的作品中就沒有一幅繪畫是相似的嗎?

橫尾:同一風格的繪畫也是有的,但我一個時期最多能持續2-3個月,一旦我的表現主題發生了變化我的表現方式也會發生改變,最近我每天的風格都不同,上午的畫和下午的畫就會產生區別。

好像是有多重人格一般。

橫尾:與其說是多重人格,不如說是沒有任何一個固定人格?我也有不知道畫什麼的時期,在完成一幅畫的時候,我會像是關係者以外的人一樣覺得說,原來還可以這樣畫畫啊,以他人的目光去觀察作品我覺得是非常有趣的,當我捨棄評價之後,我的繪畫也不會有發展成那種藝術至上主義的可能性。

但令我比較震驚的是,當我試圖想要畫一些不一樣風格的畫時,還有人會看出來某一幅畫是橫尾忠則畫的,反倒是「這是誰畫的?」這樣的反饋才會讓我知道我又一次做出了和自己風格不同的東西,因此我總是會有一種不安,覺得我的畫還是會被一些人認出來,我覺得作品如果能夠達到一種它似乎不屬於任何人,沒有任何人的印記的狀態是最好的,但我總是達不到,也許我死了以後我的作品才能達到這種不屬於我的狀態,但現在我還活著,可能永遠也達不到了。

畢卡索在去世之前一直堅持不懈地創作,這一點我覺得您和畢卡索很相似,即便是高齡了也還在創作。

橫尾:因為是畢卡索,所以畢卡索做什麼都很畢卡索,就算只畫一條線也是畢卡索,所以我覺得在後期他其實是在與自己戰鬥,即便不是畢卡索也想要畫一條線,也許他是抱著這樣的想法而創作的,那麼也正是這種想法又創造了新的畢卡索。

畢卡索應當是有驚人的自控力的,但同時他又是非常自我的,但在藝術的世界中,如果沒有很強烈的自我性是不行的。在「Post-Picasso」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藝術家對畢卡索表示的尊敬,比如安迪·沃霍爾,賈斯培·瓊斯,我的作品也在展覽中出現了。對畢卡索的致敬也構成了更為立體的畢卡索,在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畢卡索,如果只是對畢卡索一五一十地描繪出來那才不是真的畢卡索呢。

相反的,畢卡索本人也曾致敬委拉斯開茲和馬奈,但他當時的致敬卻是滿懷惡意的,將作品和原作者畫得幾乎一模一樣,他的這種致敬應該會把對方氣得半死,我覺得對人致敬,總要達到這樣的程度才算是致敬。(笑)

安迪·沃霍爾曾很反對畢卡索,但後來卻被畢卡索的作品同化了後來甚至是敬仰畢卡索,我對這件事情很感興趣。您認為這兩位之間算是一場藝術界的戰爭嗎?

橫尾:在西方總是喜歡從對立面去思考問題,如果有兩者意見不統一的話就會產生爭辯,但在東方卻不會讓爭辯發生,總是會想辦法去同化對方,我認為這源於東方人的人生觀以及歷史觀,從而對藝術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西方不是黑就是白,但在東方卻不會非常地黑白分明,是灰色的。

這與您提到的捨棄自我的狀態似乎有些相似。

橫尾:但其實我們是無法真正捨棄自己的,也正因此我們才能繼續畫畫,但是換個說法,如果捨棄了自我,生存也就是不必要的了,我們能夠出生,一定也是因為有著沒有完成的問題,那我們活著的時候就需要一點一點地消解這個問題,完全消解完這個問題的人能夠涅槃,到大部分人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我自己也任然在解決問題的旅途中。

那些偉大的學者、哲學家或者是總理大臣們他們人生的結局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如果我們將自我全部捨棄掉了,那麼世間也將不存在任何物質,這是宇宙原理所不允許的,當人們到達一定境界的時候,是不需要任何物質的,領悟之後人也將不再是物質化的,他也就不再需要一個軀殼,所以對於能夠真正捨棄自我的人來說,也就不需要再活著了。

橫尾:我與克勞德曾有過私人見面,他一直在說他父親畢卡索的壞話,但從他對父親的怨言中我聽著聽著就變成了他似乎在以父親是畢卡索而感到自豪,明明在開始的時候卻是在說父親的壞話。雖然他好像一直在說父親的壞話,但卻沒有離開過父親,利用著父親展開個人業務。

與畢卡索相遇的女性,很少有得到善終的,在他的家族中也有很多人的人生是不幸的,他的家人們應該也很希望能有一個平靜的人生,但事實上,社會上卻有很多惡意的言語在攻擊著他們,真是很不可原諒呢。

橫尾:美國的記者曾經出版過一本全是說畢卡索壞話的書,但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卻從中感受到了畢卡索的魅力,對於藝術家來說用社會常識來規範他們的話,他們可以說是不正常的人,但藝術家們每天非常瘋狂的學習,瘋狂的畫畫,很多人甚至想要變得瘋狂但卻無法達到瘋狂的狀態,他們是多麼想要變成畢卡索這樣的非常人啊。

對於我們來說,藝術家描繪的風景並不是離我們有些遠的風景而已,那些地方是需要你真正去過,更有甚者是需要和藝術家遭遇了同樣的危險之後才能理解的風景,自己通過身體去理解的過才有評判藝術家作品的資格。

相關焦點

  • 「豬界畢卡索」:這隻豬用它的畫徵服網友,每一幅都賣出不菲價格
    「豬界畢卡索」:這隻豬用它的畫徵服網友,每一幅都賣出不菲價格當你在表示一個人笨的時候會說他是一隻豬,看起來憨憨傻傻只會吃和睡的豬似乎不會其他技能了,但是今天編者要向大家隆重介紹一隻會畫畫的豬,它的名字就叫做「Pigcasso
  • 全球唯一會畫畫的豬,作品賣幾萬,豬界畢卡索,網友:人不如豬
    我們知道,一般來說,對於繪畫,很多人都難以掌握,因為它不僅需要努力,還有天賦,但世界上有這麼一隻豬,它不僅有著非同尋常的繪畫天賦,而且畫出來的作品還受到很多人的認可,被稱為豬界的「畢卡索」,這是怎麼回事呢?
  • 畢卡索是抽象畫大師,看了他13歲時候畫的寫實油畫,你有何感想?
    畢卡索自己曾說過:「我很早就能畫的像大師拉斐爾一樣好,但是我卻花了一輩子學習像兒童一樣去畫畫。」那麼畢卡索說的是實話嘛?下面一起看一下他早期的繪畫作品。畢卡索14歲畫的《藝術家的母親》,小編不禁聯想自己初中三年級美術課畫的繪畫,唉人比人氣死人啊。
  • 披著羊皮的豬?曾經差點滅絕的貴族豬,終究沒逃過變成火腿的命運
    原來只有我一個人以為大家都至少是90後嗎,看來我是真的老了嗎,這首由刀郎創作、譚詠麟演唱的歌曲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甚至讓我曾一度認為灰太狼的偽裝羊的點子是從這首歌裡想到的。我不知道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披著羊皮的狼,但是還真的有披著羊皮的豬......就是這貨,曼加利察豬。
  • 哈士奇界的畢卡索,二哈在主人的指導下學會了畫畫
    前段時間有一個關於豬會畫畫的新聞走紅網絡,這隻豬也號稱是豬界的畢卡索。新聞上說的是在外國有位主人訓練一隻豬,這隻豬在主人的細心指導下學會了畫畫,當然完成任務的獎勵對於豬來說肯定是吃的。這隻豬經過主人耐心的訓練已經會完成簡單的畫作,而且最近它的畫還被拿去拍賣,價值還不低哦。在外國有位網友養了一隻哈士奇,因為主人是從事項目策劃的,可能思維比較敏捷,最近寵主也想讓二哈學畫畫。
  • 一隻豬腿3000元,沒有骨頭全是肉,這就是帕爾馬火腿
    一隻豬腿3000元,沒有骨頭全是肉,這就是帕爾馬火腿 原標題:一隻豬腿3000元,沒有骨頭全是肉,這就是帕爾馬火腿
  • 當《海賊王》換畢卡索畫,全變成抽象派畫風,索隆山治靠髮型認
    當《海賊王》換畢卡索畫,全變成抽象派畫風,索隆山治靠髮型認提起抽象派代表人物,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梵谷,因為梵谷有很多著名的抽象派作品,比如人盡皆知的向日葵和星空,那麼什麼叫抽象藝術呢?簡而言之就是擺脫現實世界的作品,正是因為脫離了現實,所以很多人對這種藝術風格都不能理解。
  • 畢卡索: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但我畫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
    1896年,15歲的畢卡索剛剛進入巴塞隆納的一所美術學校,這時的自畫像,已經可以看出他的藝術潛力。畢卡索15歲的自畫像19歲的畢卡索就曾說過:「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他第一次來到巴黎,受到現代藝術運動的影響,他開始探索新的繪畫風格。
  • 認為畢卡索畫兒很抽象的人,讀完畢卡索的名言後,便不會說抽象了
    說起抽象畫,在很多人眼裡,都是看不懂畫的是什麼。也可以說一些裝內行的人在看畫技,外行人卻看不出來,這或許就形成了區別。畫兒,可以說畫者無心,讀者有意。很多時候,都是一些畫家無意中的傑作,卻被讀者用極誇讚的語言描述了這幅畫的好處。
  • 和平鴿簡筆畫:畢卡索與和平鴿的故事
    畢卡索為什麼要畫和平鴿?和平鴿和畢卡索之間有著怎樣一段傳奇故事?  1940年8月,法國首都巴黎淪入希特勒法西斯之手。西班牙的藝術大師畢卡索正僑居巴黎,他整天沉悶地坐在自己的畫室裡,仇恨地聽著街上坦克的轟隆聲。在他東鄰的小木樓上,住著一位叫米石的老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米石老人失去了一隻左臂膀。
  • 在國外用香料和火腿命名的罐頭,到了中國為什麼叫做「午餐肉」
    各種罐頭而在眾多的罐頭產品中,午餐肉是最常見的一種。這種像火腿一樣的肉製品,不像其它火腿那樣直接用塑膠袋包裝,而是選擇了用罐頭來包裝。而且吃起來味道也不太一樣,午餐肉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味。午餐肉所以午餐肉的真實名字其實叫Spam。
  • 「畢卡索」來了,蓬皮杜中心全球官方首播登陸飛豬淘寶
    想近距離觀賞畢卡索等20、21世紀大師名作嗎?12月14日15點-17點,被譽為「現代巴黎」象徵的蓬皮杜中心將通過飛豬和淘寶直播,為中國網友帶來全球官方首播。蓬皮杜中心主席Serge Lasvignes先生也將親臨直播間和中國朋友見面,講解大師現代藝術作品及其背後的奇聞異事。
  • 中糧梅林午餐肉的火腿午餐肉罐頭 有多少人能忍住不吃,反正我是忍...
    要說最百搭的單品食材是什麼,除了午餐肉絕對找不到第二個,不管和什麼食材搭配都是絕佳的cp,但是吃了那麼多款午餐肉,小編始終沒有找到一款能令人驚豔的,不是太鹹就是都是澱粉,當吃到中糧梅林火腿午餐肉罐頭第一口的時候,我的味蕾就被俘虜了。  這到底是什麼神仙午餐肉?竟然有這麼大塊的肉粒!
  • 朵拉·瑪爾與畢卡索:藝術與女人
    by 列·阿龍宗朵拉·瑪爾與畢卡索的有種愛情朵拉·瑪爾曾經被描述為「一個捕捉圖像的黑髮女獵手」,她身上的標籤多不勝數,畢卡索的情人,甚至藝術靈感的來源「繆斯」,從那些畢卡索為其所畫的肖像便可見一斑。不過,這些都難掩成為老媼的朵拉,在巴黎寓所貧困潦倒的去世。
  • 簡筆畫:跟我學畫一隻胖胖的小豬吧!
    說到豬,首先想到的就是胖和懶了,還有就是西遊記裡面的豬八戒。記得小時候非常喜歡看西遊記呢,很多人都是喜歡孫悟空,因為他的本領很大,可我不同,因為我喜歡豬八戒呀!豬八戒又傻又可愛,哈哈,跟我學畫一隻胖胖的小豬吧!
  • 朵拉·瑪爾:畢卡索的繆斯和掌中釘
    而這件「名畫被毀案」使朵拉·瑪爾再一次進入大眾視野,她作為這張畫的模特,同時也作為畢卡索的情人,出現在各大新聞的角落裡。 除去這幅《女子半身像》,畢卡索以她為模特的畫作可不少,在他們相愛後不久,畢卡索就為她創作了一副簡筆畫,自此朵拉的「模特生涯」開啟,頻繁出現在畫布上。 她溫文嫵媚,在畢卡索的畫中也盡顯風情。
  • 火腿腸中根本沒有火腿,卻為何叫火腿腸?
    這不禁讓我想起幾十年前獨自在家的時候,能夠吃一碗方便麵便已經很滿足了,如果能夠再加一根火腿腸,那簡直就是美味了。而說到火腿腸,我心裡一直有一個很大的疑惑,因為長在東北導致小時候完全不知道南方有名的金華火腿是什麼樣子,所以每當在食譜上看到「火腿絲」三個字,我都會下意識地認為是火腿腸切成絲,看到民國文人筆下提到的「火腿」,也會覺得是沒有包裝的火腿腸,當時想來味道應該也很不錯。
  • 畢卡索上億名畫被撕,他的畫為什麼這麼值錢?
    被毀的畫作名為《女子半身像》,是畢卡索在1944年創作的,原型是畢卡索的情人朵拉·瑪爾。撕畫之人可稱為「狼人」。「當今世界十大最貴名畫」獨佔三幅,但是畢卡索的畫為什麼這麼值錢呢?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卡索也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畫 20000 幅,平版畫 6121幅。一生為畫痴狂。他的一生可分為七個時期。
  • 它被稱為豬中畢卡索,一幅畫賣3萬,還敢說自己像豬嗎
    一隻豬,不僅會畫畫,畫作更是能賣到3400多英鎊(接近3W人民幣),甚至還在國際上開巡迴畫展,這樣的故事你聽過嗎?,它和其它豬擠在一起,在骯髒、惡劣的環境中,靜靜等著養肥後被宰殺。在喬娜的幾次引導下,小豬竟然可以叼起畫筆,扭動著腦袋在紙上快速畫起線條。本以為小豬只是隨意玩耍,可當她仔細看過這些畫後,卻發現無論是色彩或線條都不是毫無章法,小豬竟然真的有畫畫的天賦。
  • 豬界畢卡索:這頭母豬竟然會畫畫 每幅畫能賣1.5萬元
    近日,南非一頭名為Pigcasso的母豬完成了第44幅畫作並順利出售!這頭母豬已經被譽為「豬界畢卡索」,每幅作品可售1700英鎊(約15000元)左右。  1年前,Pigasso的主人Joanne從屠宰場將它救出,Joanne發現這頭豬很聰明,於是有意將一些顏料、畫筆放在它的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