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演奏中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奏鳴曲

2020-12-05 正步音樂教育

由於譜例清晰度等原因,本文中譜例請私信正步音樂教育獲取。

貝多芬的音樂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挑戰命運的力量,從他用痛苦換來歡樂中我們就可以體驗到一種非同尋常的超脫震撼力。

貝多芬是一個集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樂派大成者,他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先河,創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進步思想,通過精湛的藝術手法,加強了作品的渲染力,將歐洲古典樂派推向新的高峰,並開闢了浪漫主義樂派的個性解放新方向。下面以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為例,為大家分析講解。

一、《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曲式的結構要複雜得多,勢必導致作品的彈奏技巧難度要大得多,首先引子,速度比較緩慢,之所以緩慢,意在所蘊涵的思想情感,即表現極其沉重的悲痛之情。

為了能把握好八分音符的小拍子律動,建議大家心裡數著八分音符,因為音樂的「緩慢」 所以才將4/4拍數成8/8拍,貝多芬以類似「送葬」的行進步伐,表達著極其沉重的心情,並非表現無病呻吟,這一點,從第5小節上了「板」以後的節奏中,就可以體現出來,

從十六分音符的附點節奏、三十二分音符的弱起節奏中,從強弱反差極大的表情要求中,表現了貝多芬想要表達的沉重的心情和滿含著心中壓制不住的憤怒,同時沉重和憤怒,也是為了更好的引出呈示部中所表現的勢不可擋。

之所以形容這首作品的呈示部為勢不可擋,是因為呈示部整體的節拍律動突現的呈現出不折不撓的抗爭精神,為了使整個樂章的節奏律動不喪失統一性,不會因為「Grave」的一再插入,導致時快時慢,

主題部分貝多芬為其配置了八度不斷反覆的伴奏音型,在16小節中,又接連兩次「來回跑」了高達兩個八度的音階,就像是為出徵戰士助陣的「隆隆」軍鼓聲。

第17小節開始的連接段,因它所襯託的加了「sf」的屬音,猶如「衝啊!」的叫喊聲,使音樂更富有了戰鬥號召力,出現了一種富於對比性的較為活潑的伴奏音型,用這樣的音樂向人們表明,此刻的他別提有多麼的激動。

第41小節開始的副部,進入同名小調,出現了主題中沒有的兩種裝飾音,每每在高聲區「歌唱」時,總是緊接在低聲區的「引子」後面,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形成戲劇性的對比,更主要是讓音樂具有令人產生同情心的魅力,在於通過「男、女」之間的對話形式,表現出他們存在不同的「觀點」, 又不給這樣的對話以任何的「喘息」機會,從而造成一種緊迫感。

貝多芬將一個完整的和弦「拆開」後,分別安排在兩個聲部中,採用了「配器」的方法,營造出一個讓人感到雖穩定卻不安定的意境氛圍,組成了「穩定的低聲部長音」+「不穩定的中聲部重複雙音」, 使副部充滿矛盾的音樂形象與主部的「英勇殺敵」,形成鮮明的戲劇性對比。

第79小節開始的「結尾」, 進入到了降E大調,貝多芬讓兩個內聲部以「躍躍欲試"的運動形態結伴而行,將兩個外聲部的旋律作反向音階進行,為了增強這樣一種精神的感召力,貝多芬又特地添加了一個「尾巴」,使整個呈示部的「勢不可擋」的活力有始有終,音樂立刻呈現出令人鼓舞的精神面貌。

無論是展開部中的「衝突」,還是再現部中的「決鬥」, 進入展開部前,再一次出現的被壓縮了的「引子」, 從幻想中的「反抗」又回到現實中的「送葬」路上,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安排,都是因為心中積壓的「悲憤」越是深厚、濃烈,其反彈出來的力量就越發強烈。

儘管,這首作品表現的是強烈的革命精神,但在演奏時也不能發出類似「打、砸、搶」的聲音,而要通過音響表達出我們對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非常富有歌唱性,就好像歌劇中的男女二重唱,因為,從如此悠揚、綿綿的音樂中,從富有立體感的多聲部織體中,又仿佛意識到只有模仿管弦樂器的演奏,見到了熟悉的樂隊「總譜」,

但是,歌劇中任何一種演唱形式都是由樂隊進行伴奏的,才能將作品中的深切情意如實地表現出來。因此,將它比作歌劇中的男女聲二重唱,對如何理解「富有立體感的多聲部織體」, 毫無疑問更有幫助,

要達到這樣的技巧高度,需要演奏者「身兼多職」——歌劇指揮、男女歌唱演員、多種樂器的演奏員,從主題一共出現三次來看,遇到這樣的慢板樂章掌握速度顯得很有必要,這個樂章顯然是由三個樂段組成,前面兩段都有一個近似副題的插部,而第三段則有一個尾聲。

對於聽眾來說,需要我們通過音響在速度或力度上的變化才能感受得到這樣的變化,因為歌唱性強的旋律往往樂句很長,在樂譜上是具有「能見度"的,之所以要提一下分句,是不能盲從地根據音符上面的「弧線」作出判斷,如主題在「歌唱」到第3小節時,旋律明明還要往第4小節的長音上「走』』,但弧線卻斷了,情緒也由漸強突然變弱,這是歌劇演唱中最富有戲劇性表現的一種手段,意味著「聲斷氣不斷",在不同的人員進入演奏狀態時,

要提前做好「角色"轉換的準備,如第8小節,既要讓「男聲"的演唱有結束感,又要讓人聽到中聲部有一個「過門",還要讓人能預感到下一小節將要換「角色"演唱了,在情緒的轉換和力度張弛的變化上,要掌握好藝術表現的分寸,如第37小節,音樂所表現的情緒由pp開始,通過cresc和三個sf,達到ff後又很快地變為fp,在貝多芬音樂中情緒如此富有戲劇性的變化是很常見的。

三、《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採用的是迴旋曲形式,在生活中貝多芬想告訴大家,雖然會品嘗到各種各樣的「甜",但與之相伴的卻經常是焦慮,從反覆出現的主題音樂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焦慮,比如,分割的比較零碎的旋律片段,就好象是人在抽泣狀態中的那種傾訴,同時又採用了運動形態的伴奏音型,使音樂演奏出來跟加具有令人不安的氛圍。

從第18小節開始轉到大調的連接段,在7小節的連接段中,由驚喜帶來的甜美,在此後12小節的副題和7小節的「補充」中,充盈著「滿心歡喜",接著的「合唱』』,音樂顯得那樣的幸福,到第79小節開始的近似三聲中部的「歌謠",由於轉到了降A大調並以復調(反向進行)的方式歌唱,從「安詳」中又透出一種滿足感,到第99小節進入「變奏"後,音樂顯得「沾沾自喜」, 轉回原小調時,音樂便由「竊竊自喜"逐漸發展為「狂喜」。

但作品最後的「終止」告訴我們,貝多芬的內心再《悲愴》,依然充滿著樂觀、積極向上、鼓舞人的精神力量。正因為如此,他的音樂世代流傳、永放光芒。譜例清晰度等原因《悲愴奏鳴曲》譜例請私信。

相關焦點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故事
    《月光曲》故事: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
  • 世界上10大最著名的鋼琴曲,貝多芬四首曲子入選,你都聽過嗎?
    2、悲愴奏鳴曲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寫來贈送給他的贊助人兼忠實粉絲赫諾夫斯基王子的,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世界著名十大鋼琴曲之一。悲愴奏鳴曲的演奏技巧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因此也經常被人演奏,是除了致愛麗絲之外,貝多芬最為人所熟知的曲子。
  • 貝多芬的戀曲—《月光奏鳴曲》完全版賞析
    一、月光奏鳴曲的創作    樂聖貝多芬的《月光》鋼琴奏鳴曲寫於1801年。那一年貝多芬在信中承認他對耳疾的恐憂。他在一封信中還寫道:「我現在正過著一種稍微愉快的生活,這種改變是一個愛我,也為我所愛的可愛的,迷人的女孩帶來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這個階級的人,而且目前我還不能結婚。」信中所說的「可愛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歲的朱麗葉塔,她是貝多芬的鋼琴學生。她可能還是貝多芬作品第十八號之一弦樂四重奏中慢板樂章靈感的來源。
  • 「月光」奏鳴曲的真相
    朦朧的月夜總給人無限聯想,傳到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裡,就變成了貝多芬是某天晚上在一位盲女的感召下創作了這部作品,導致後來我們聽這首曲子時,眼前總會浮現出月色下盲女的「魅影」。顯然這個標題與整部奏鳴曲的意境並不符合,許多人曾反對這個標題。
  • 貝多芬因為失戀才寫了月光奏鳴曲,小學課本騙人!
    幾乎每一次,貝多芬戀上的都是他得不到的女人命運與貝多芬開的玩笑實在太多了《月光奏鳴曲》就是最好的證明熱戀中的貝多芬寫下了《月光奏鳴曲》贈給朱麗葉。但她輕浮、淺薄、自私的本性給貝多芬帶來痛苦,最後,朱麗葉還是背棄了他。「當我想到她時,我的心跳仍和初識時一樣劇烈。」——貝多芬---那首他寫給朱麗葉的「月光奏鳴曲」(Mondscheinsonate),就是貝多芬於1802年創作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的別稱,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直播預告——聽小提琴奏鳴曲 尋脈貝多芬生命軌跡
    弓弦上的樂聖:寧峰、黃秋寧演繹貝多芬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專題音樂會將於1月9日19:30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屆時,享譽全球的小提琴家寧峰將與留美青年鋼琴演奏家黃秋寧共同登臺,為樂迷呈現第一、二、四、八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覆蓋貝多芬早期與中期的創作。貝多芬所處的古典主義時期,小提琴奏鳴曲這種形式,通常由鋼琴與小提琴共同演奏。貝多芬前兩部小提琴奏鳴曲在遵循了維也納古典樂派傳統的基礎上,開始出現小提琴與鋼琴均衡和諧的重奏效果。
  • 鋼琴大師席夫登陸大劇院 權威演繹「巴赫」與「貝多芬」
    「新約聖經」展現大師近年藝術心得一直以來,與被稱為「舊約聖經」的巴赫《十二平均律》相對應的作品是被稱為「新約聖經」的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如果說巴赫的十二平均律為作曲家在鋼琴上的創作帶來了更加廣闊的天地的話,貝多芬的32首奏鳴曲則對於鋼琴作品的音樂風格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尤其是其晚期的幾首鋼琴奏鳴曲,每一首都包含著貝多芬強烈的個性。
  • 鋼琴進階大全集
    這類曲子很多,僅19世紀歐洲作曲家就寫有上千首。一種為樂器演奏的技術訓練而寫的樂曲,常有特定的技術上的目的,如訓練音階、琶音、八度音、雙音、顫音等;一種為音樂會練習曲,由前者派生而來,並逐漸演變為一種炫技性的藝術作品而在音樂會上演奏。
  • 女兒連奏舒伯特11首奏鳴曲,父親連發12部大作品,這個音樂家庭厲害了
    賈然是郎朗、王羽佳的同門師妹,師從鋼琴大師格拉夫曼,先後就讀於兩所世界頂級音樂學府柯蒂斯音樂學院與科隆音樂學院。賈然3歲半開始學鋼琴,9歲就決定要成為一名鋼琴家。14歲參加一個成人鋼琴比賽時接觸舒伯特作品被其吸引,之後10年,她將舒伯特11首奏鳴曲作品悉數演奏,並從作曲家生平背景入手,不斷思考、研究。她演奏的舒伯特作品得到眾多大師級音樂家肯定。
  • 著名作曲家樂聖貝多芬的生平簡介,近代鋼琴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大師
    貝多芬的生平簡介貝多芬,生於1770年,卒於1827年,是德國著名作曲家,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集大成者,他曾創作了大量體裁的鋼琴作品,其中也包括了32首奏鳴曲,這是他所有鋼琴音樂創作體裁中最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貝多芬
    貝多芬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同時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被後人譽為「樂聖」。他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是古典樂派音樂與浪漫樂派音樂的橋梁,是屹立在世界音樂歷史之巔的一座豐碑。
  • 琴童不得不彈的10首鋼琴作品,你都彈過嗎?
    練習提示這首六月《船歌》是整套《四季》中最為經典的一首,也是被大家演奏最多的一首。練習時,可以先從標題中,想像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境,左手固定音型伴奏,模仿划船時船槳搖動河水的畫面,同時右手進入主題旋律,優美動人。
  • 「巴赫專家」席夫體驗支配演奏 傳奇演奏者今晚壓軸音樂廳
    今晚,音樂廳和申城樂迷將告別這樣的遺憾,首度訪滬的匈牙利傳奇鋼琴大師安德拉斯·席夫將壓軸獻演上海音樂廳2012-13音樂季。2012-13音樂季以「多元化」為關鍵詞,推出「多元的城市,多元的音樂」這一理念,共舉辦音樂會410場。截止5月份演出,樂季上座率達91.9%。
  • 這位14歲少年的演奏「爆發力」驚人!關雄贊鋼琴獨奏音樂會舉行
    11月1日,星海藝博苑——關雄贊鋼琴獨奏音樂會在星海音樂廳舉行。就讀於星海音樂學院附中初三的雄贊給觀眾帶來了巴赫、蕭邦、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斯克裡亞賓的作品,並與指導老師陳昊男合作演奏了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加演作品包括斯克裡亞賓、茨伐斯曼和關雄贊本人的作品。
  • 這首《月光奏鳴曲》,竟然有那麼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在這首作品中,貝多芬根本就沒有描寫什麼月光,如果你在聽這首奏鳴曲時沒有「看」到月光,那就對了.....但是你在聆聽時,想像成月光是可以的..... 這首曲子還有別的妙處 《外國名曲逸話》中,還提到《月光奏鳴曲》的一處尷尬「妙用」:有一次,一位土耳其的政府要員從維也納到波西米亞北部的一個遊覽勝地。當地的樂隊奉命演奏土耳其國歌來迎接這位貴賓。
  • 五本初級琴童必彈的鋼琴曲集推薦,你彈過嗎?
    下面和大家分享這 5本鋼琴曲集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彈過的吧▼1《拜厄鋼琴基礎教程》拜厄的鋼琴基礎教程作為鋼琴學習過程中的基本教材,歷經了一百多年的考驗仍然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琴者的喜愛,這本教程裡選擇改編了大量簡單易懂、旋律優美、適合初學者的樂曲。
  • 「像貝多芬那樣活著,熱烈而真誠地」 - 我是這麼想的
    8月27日,陳薩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辦每年一見的個人獨奏音樂會, 以滿滿誠意的四首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開啟2020年獨奏會巡迴之旅。 國家大劇院 劉方關於這半年多演出市場按下的暫停鍵,給藝術家陳薩帶來了更多思考和沉澱的時間,也在這段時間的局勢中積累並生發了一腔情緒想要放進音樂裡,在指尖抒發。
  • 試論莫扎特鋼琴作品的風格
    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第2位大師。莫扎特的鋼琴音樂是他創作中重要領域,主要鋼琴作品,有20多部鋼琴協奏曲,鋼琴奏鳴曲20首,還有變奏曲、迴旋曲和幻想曲等。莫扎特的鋼琴音樂以優美、流暢、明朗、樂觀為主要特徵。
  • 《月光奏鳴曲》背後:貝多芬幾欲崩潰
    [摘要]1801年,貝多芬喜歡著朱麗埃塔·圭恰迪妮,那首著名的第二十七號之二的《月光奏鳴曲》就是因為題贈給這位女士而被世人得知的。可是他卻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他的生命似乎瀕臨死亡。貝多芬畫像 圖源網絡1801年,他喜歡著朱麗埃塔·圭恰迪妮,那首著名的第二十七號之二的《月光奏鳴曲》就是因為題贈給這位女士而被世人得知的。
  • 席夫首次現身國內 權威演繹巴赫與貝多芬
    安德拉斯·席夫,這位令全世界樂迷都為之瘋狂的鋼琴大師將於2月27日在國家大劇院現身,成為繼萊昂·弗萊舍之後亮相 「2011國際鋼琴系列」中的又一位殿堂級大師,並將以堪稱權威的「巴赫」與「貝多芬」完成他與國內樂迷的首次「親密接觸」。大劇院設「鋼琴盛宴」,力邀大師席夫出山這次席夫造訪中國的消息剛一傳出,眾多專業人士就紛紛表示「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