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柏林愛樂的駐團藝術家,更是巨人巴赫的權威代言人。雖然他從未踏入過中國內地,卻早已是無數樂迷心中的神話。安德拉斯·席夫,這位令全世界樂迷都為之瘋狂的鋼琴大師將於2月27日在國家大劇院現身,成為繼萊昂·弗萊舍之後亮相 「2011國際鋼琴系列」中的又一位殿堂級大師,並將以堪稱權威的「巴赫」與「貝多芬」完成他與國內樂迷的首次「親密接觸」。
大劇院設「鋼琴盛宴」,力邀大師席夫出山
這次席夫造訪中國的消息剛一傳出,眾多專業人士就紛紛表示「不可思議」。作為一位名冠全球的鋼琴大師,席夫卻從未來過中國內地。此番來華是他繼2008年現身香港之後首次踏入內地,而他也僅僅選擇了北京一座城市做短暫停留。儘管國內極少有人聽過他的現場演奏,但席夫的大名卻早已令人神往,他帶給人們的驚喜和震撼也是很少有人能夠企及的。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劉小龍博士說,「席夫是注重學術和鋼琴文化的詮釋者,更是演奏巴赫的權威。他的演奏深刻、內省,意味深長,是當今琴壇鮮有的思想者。如果想拋棄單純的炫技,選擇聽一聽有『思想內涵』的鋼琴音樂,席夫是絕不容錯過的。」樂評家劉雪楓則表示,自己也是席夫的「粉絲」,並且收藏了席夫幾乎所有的唱片,「席夫的巴赫是耐聽而樸實的巴赫,是來自匈牙利正宗的貴族化詮釋。」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席夫來華,將成為國家大劇院重磅策劃的「2011國際鋼琴系列」中的重要一員。大劇院這場持續一年的鋼琴「馬拉松」共邀請到了包括席夫、格拉夫曼、瓦薩裡、普萊亞、休伊特等在內的15位國際樂壇精英加盟,將為觀眾展現當代鋼琴藝術不同領域的最高成就。而國家大劇院此次邀請席夫出山也是頗費了一番心血和周折。大劇院演出部副部長任小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席夫從來沒有來過中國,名字卻在業界如雷貫耳。今年國家大劇院全新策劃了國際鋼琴系列音樂會,第一次以鋼琴為主題,對鋼琴音樂進行持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因此向全世界最優秀和最有實力的鋼琴家發出了邀請,席夫則是其中最『重頭』的一位,幾經周折才終於將這位『神秘』的大師請到中國,因此整場音樂會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巴赫是我的上帝」
國內樂迷對席夫的認知與了解,大多始於他對一系列巴赫作品的成功詮釋,而巴赫也正是他本人最喜愛的作曲家,言談話語間,席夫絲毫不掩飾自己對巴赫的崇拜。「他是我的上帝,現在是,永遠都是。」 此番來華,席夫就將在上半場演奏巴赫平均律第二冊中的前十二首作品。
席夫透露,長久以來,自己每天起床後彈的第一組作品總是《平均律》,直到今天還依舊維持著這樣的習慣。《平均律》之於席夫,已儼然成為一部「聖經」。而席夫對巴赫《平均律》的演繹,更凌駕於眾多同輩之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樂壇「復古風」依舊盛行,是年輕的席夫無視當時以大鍵琴演繹巴赫的龐大呼聲,以一套深獲好評的《平均律》錄音輕而易舉地俘獲了聽者的心。他在DECCA公司彈奏的巴赫《十二平均律》錄音更被業內奉為「試金石」,與格倫·古爾德、李赫特等大師名版一起被認為是巴赫《十二平均律》的最偉大詮釋。而席夫也憑藉他的巴赫演奏蜚聲世界,並在1990年榮獲格萊美器樂獨奏大獎。巴赫的平均律作為巴赫音樂的精粹本身就已令人嚮往,加之席夫大師的現場演奏,相信將會讓一大批愛樂者趨之若鶩。
新世紀「情定」貝多芬
除了巴赫,安德拉斯·席夫最為擅長的還有貝多芬。27日的獨奏音樂會上,席夫就將下半場留給了貝多芬的最後兩部奏鳴曲110號與111號。
一直以來,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被音樂學家們視為鋼琴音樂的「舊約聖經」,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則被譽為能與之分庭抗禮的「新約聖經」,而這也是安德拉斯·席夫最近十年苦心「修煉」的對象。他曾表示,每當自己演奏一組新的貝多芬奏鳴曲前,都會找來作曲家當年的手稿細心研讀,還會對貝多芬時代鋼琴的發生原理及演奏技術進行一番細緻的推敲,所下功夫可見一斑。席夫從2004年就開始演奏和錄製貝多芬全部32首鋼琴奏鳴曲,在全球20個城市播撒下了貝多芬全部的「鋼琴啟示錄」。正是鑑於對貝多芬音樂的巨大貢獻,不僅貝多芬的故鄉波恩市授予他極高的榮譽,他更是得到柏林愛樂樂團的青睞,成為這支古典樂壇「王者之師」的駐團藝術家。
值得一提的是,為凸顯貝多芬音樂中的情緒差異,席夫在選琴上還相當「較真」。不同風格的作品會選擇不同品牌的鋼琴來演奏,此番在國家大劇院相信也會有一番甄選。而能置身現場聆聽這位傑出的鋼琴家演繹的巴赫與貝多芬,又何嘗不是一種難得的人生享受。
據悉,繼席夫之後,基利·格拉夫曼、塔馬斯·瓦薩裡等國際樂壇德高望重的鋼琴大師,以及李雲迪、陳薩等具有國際聲譽和超高演奏技藝的中國青年鋼琴家也將紛紛亮相國家大劇院「2011國際鋼琴系列」,為觀眾持續奉上鋼琴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