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夫首次現身國內 權威演繹巴赫與貝多芬

2021-01-17 手機鳳凰網

他是柏林愛樂的駐團藝術家,更是巨人巴赫的權威代言人。雖然他從未踏入過中國內地,卻早已是無數樂迷心中的神話。安德拉斯·席夫,這位令全世界樂迷都為之瘋狂的鋼琴大師將於2月27日在國家大劇院現身,成為繼萊昂·弗萊舍之後亮相 「2011國際鋼琴系列」中的又一位殿堂級大師,並將以堪稱權威的「巴赫」與「貝多芬」完成他與國內樂迷的首次「親密接觸」。

大劇院設「鋼琴盛宴」,力邀大師席夫出山

這次席夫造訪中國的消息剛一傳出,眾多專業人士就紛紛表示「不可思議」。作為一位名冠全球的鋼琴大師,席夫卻從未來過中國內地。此番來華是他繼2008年現身香港之後首次踏入內地,而他也僅僅選擇了北京一座城市做短暫停留。儘管國內極少有人聽過他的現場演奏,但席夫的大名卻早已令人神往,他帶給人們的驚喜和震撼也是很少有人能夠企及的。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劉小龍博士說,「席夫是注重學術和鋼琴文化的詮釋者,更是演奏巴赫的權威。他的演奏深刻、內省,意味深長,是當今琴壇鮮有的思想者。如果想拋棄單純的炫技,選擇聽一聽有『思想內涵』的鋼琴音樂,席夫是絕不容錯過的。」樂評家劉雪楓則表示,自己也是席夫的「粉絲」,並且收藏了席夫幾乎所有的唱片,「席夫的巴赫是耐聽而樸實的巴赫,是來自匈牙利正宗的貴族化詮釋。」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席夫來華,將成為國家大劇院重磅策劃的「2011國際鋼琴系列」中的重要一員。大劇院這場持續一年的鋼琴「馬拉松」共邀請到了包括席夫、格拉夫曼、瓦薩裡、普萊亞、休伊特等在內的15位國際樂壇精英加盟,將為觀眾展現當代鋼琴藝術不同領域的最高成就。而國家大劇院此次邀請席夫出山也是頗費了一番心血和周折。大劇院演出部副部長任小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席夫從來沒有來過中國,名字卻在業界如雷貫耳。今年國家大劇院全新策劃了國際鋼琴系列音樂會,第一次以鋼琴為主題,對鋼琴音樂進行持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因此向全世界最優秀和最有實力的鋼琴家發出了邀請,席夫則是其中最『重頭』的一位,幾經周折才終於將這位『神秘』的大師請到中國,因此整場音樂會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巴赫是我的上帝」

國內樂迷對席夫的認知與了解,大多始於他對一系列巴赫作品的成功詮釋,而巴赫也正是他本人最喜愛的作曲家,言談話語間,席夫絲毫不掩飾自己對巴赫的崇拜。「他是我的上帝,現在是,永遠都是。」 此番來華,席夫就將在上半場演奏巴赫平均律第二冊中的前十二首作品。

席夫透露,長久以來,自己每天起床後彈的第一組作品總是《平均律》,直到今天還依舊維持著這樣的習慣。《平均律》之於席夫,已儼然成為一部「聖經」。而席夫對巴赫《平均律》的演繹,更凌駕於眾多同輩之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樂壇「復古風」依舊盛行,是年輕的席夫無視當時以大鍵琴演繹巴赫的龐大呼聲,以一套深獲好評的《平均律》錄音輕而易舉地俘獲了聽者的心。他在DECCA公司彈奏的巴赫《十二平均律》錄音更被業內奉為「試金石」,與格倫·古爾德、李赫特等大師名版一起被認為是巴赫《十二平均律》的最偉大詮釋。而席夫也憑藉他的巴赫演奏蜚聲世界,並在1990年榮獲格萊美器樂獨奏大獎。巴赫的平均律作為巴赫音樂的精粹本身就已令人嚮往,加之席夫大師的現場演奏,相信將會讓一大批愛樂者趨之若鶩。

新世紀「情定」貝多芬

除了巴赫,安德拉斯·席夫最為擅長的還有貝多芬。27日的獨奏音樂會上,席夫就將下半場留給了貝多芬的最後兩部奏鳴曲110號與111號。

一直以來,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被音樂學家們視為鋼琴音樂的「舊約聖經」,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則被譽為能與之分庭抗禮的「新約聖經」,而這也是安德拉斯·席夫最近十年苦心「修煉」的對象。他曾表示,每當自己演奏一組新的貝多芬奏鳴曲前,都會找來作曲家當年的手稿細心研讀,還會對貝多芬時代鋼琴的發生原理及演奏技術進行一番細緻的推敲,所下功夫可見一斑。席夫從2004年就開始演奏和錄製貝多芬全部32首鋼琴奏鳴曲,在全球20個城市播撒下了貝多芬全部的「鋼琴啟示錄」。正是鑑於對貝多芬音樂的巨大貢獻,不僅貝多芬的故鄉波恩市授予他極高的榮譽,他更是得到柏林愛樂樂團的青睞,成為這支古典樂壇「王者之師」的駐團藝術家。

值得一提的是,為凸顯貝多芬音樂中的情緒差異,席夫在選琴上還相當「較真」。不同風格的作品會選擇不同品牌的鋼琴來演奏,此番在國家大劇院相信也會有一番甄選。而能置身現場聆聽這位傑出的鋼琴家演繹的巴赫與貝多芬,又何嘗不是一種難得的人生享受。

據悉,繼席夫之後,基利·格拉夫曼、塔馬斯·瓦薩裡等國際樂壇德高望重的鋼琴大師,以及李雲迪、陳薩等具有國際聲譽和超高演奏技藝的中國青年鋼琴家也將紛紛亮相國家大劇院「2011國際鋼琴系列」,為觀眾持續奉上鋼琴盛宴。

相關焦點

  • 鋼琴大師席夫登陸大劇院 權威演繹「巴赫」與「貝多芬」
    席夫在國家大劇院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鋼琴獨奏盛宴,這也是這位鋼琴大師首次來到中國內地登臺演奏。「舊約聖經」展現巴赫權威風範作為這個時代最嚴謹的鋼琴大師,同時也是最權威的巴赫「代言人」之一,席夫曾在08年舉行過亞洲巡演,但遺憾的是並未踏足內地。此次大師的亞洲之行,北京國家大劇院也成為大師在內地的唯一一站。
  • 「巴赫鍵盤作品權威代言人」首度訪滬 席夫彈奏指尖傳奇
    東方網6月10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波利尼、佩萊西亞、萊昂弗萊舍、傅聰……這些年,上海樂迷聆聽過眾多大師的獨奏音樂會,但長長的名單中缺了一席——「巴赫鍵盤作品的權威代言人」、匈牙利傳奇鋼琴大師安德拉斯·席夫,他錄製的巴赫《十二平均律》幾乎被每位鋼琴學子奉為經典。
  • 「拖堂教授」席夫爵士「雙棲」身份再登國家大劇院
    10月30日至31日,這位深受樂迷喜愛的儒雅紳士將首次執棒安德烈亞·巴爾卡室內樂團,以獨奏、指揮「雙棲」身份再登國家大劇院「醇·萃古典」,接連兩天帶來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古典音樂精品,為北京觀眾打造一個「加強版」的德奧音樂盛宴。
  • 席夫獨奏指揮「雙棲」表演,將帶來巴赫莫扎特經典作品
    今明兩晚,安德拉斯·席夫將首次執棒安德烈亞·巴爾卡室內樂團,以獨奏、指揮的「雙棲」身份再次亮相國家大劇院「醇·萃古典」系列演出,帶來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的經典作品。本次音樂會的曲目囊括了最核心的古典作曲家的代表作。巴赫被席夫視為自己的「上帝」,他也一直因對巴赫作品的詮釋而聞名。
  • 席夫:巴赫依然是最愛 貝多芬值得陪伴一生
    [導讀]2011年,當代巴赫和貝多芬作品的權威詮釋者、匈牙利鋼琴大師安德拉斯·席夫首次來華,來自全國的樂迷從四面八方趕到北京觀摩演出,並稱之為「朝聖」2011年,當代巴赫和貝多芬作品的權威詮釋者、匈牙利鋼琴大師安德拉斯·席夫首次來華,來自全國的樂迷從四面八方趕到北京觀摩演出,並稱之為「朝聖」;兩年後席夫首度來滬,同樣受到業內外人士的極大關注。
  • 《16小時貝多芬在中國》——精彩回顧紀錄片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於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7年後,又以全額獎學金考入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師從所羅門·米可夫斯基博士、作曲家尼爾斯·維格朗以及當代鋼琴大師安東尼·德·麥爾,獲得鋼琴博士學位。此後,再赴德國師從當代鋼琴大師、梅西安專家皮耶爾-勞倫·艾馬爾學習,並加入德國著名樂團Musik Fabrik及美國當代樂團「20/21」。目前,她是紐約現代音樂組織Ear to Mind的音樂總監,上海飛思樂國際音樂中心創始人之一。
  • 寧峰聯袂黃秋寧,上演貝多芬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全集
    貝多芬的十首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與巴赫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被公認為「小提琴文獻中的三套經典作品」這一次,小提琴家寧峰聯袂鋼琴家黃秋寧在星海音樂廳精彩演繹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貝多芬250
  • 為什麼巴赫的音樂「不接地氣」
    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都在巴赫之後,這時期的音樂已經漸漸從純粹的教堂音樂轉向市民化,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貴族乃至新興的市民階層,因而作品有了更多的世俗的情感表達。古典樂派將巴赫的賦格大大地加以簡化,使賦格變為主調旋律,一方面保留了巴赫理性節制的行進方式,另一方面使得音樂更加優美,典雅和好聽起來,並具有了詼諧、抒情的情感元素。
  • 音樂之父巴赫生前默默無名?金子不會被埋沒的!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語: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及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與作曲家維瓦爾第、韓德爾並稱巴洛克三巨匠,在音樂史上和莫扎特、貝多芬齊名,又與貝多芬、勃拉姆斯並稱為「德國三寶」
  • 國內罕見!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9月4日,大理拍鳥愛好者施玉德在大理觀鳥中心群內分享了幾張幾天前在洱海月溼地裡拍到的猛禽照片,經多方確認,該猛禽為慄鳶亞成鳥,為大理州首次紀錄。
  • 國內罕見!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9月4日,大理拍鳥愛好者施玉德在大理觀鳥中心群內分享了幾張幾天前在洱海月溼地裡拍到的猛禽照片,經多方確認,該猛禽為慄鳶亞成鳥
  • 大空頭席夫:金價2000美元不是夢
    席夫表示,金價將迅速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雖然金價近期已經小有斬獲,但是宏觀而言其實還是落後的,並沒有捕捉到美國已經陷入衰退的這一個重大事實。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貝多芬
    童年時的貝多芬並不像莫扎特那樣幸運,貝多芬l770年生于波恩,他從4歲開始就在嚴父的威逼下學習鋼琴和小提琴(要知道貝多芬的父親常年酗酒,每次父親喝完酒回家只要聽不到貝多芬彈琴就會拳腳相加),當他17歲的時候,貝多芬就肩負了家庭的重擔。
  • 巴赫被稱作西方音樂之父,為何多數人對他的音樂敬而遠之?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對巴赫的音樂覺得有些「隔」,就不足為怪了。根據筆者的聽樂經驗,欣賞歐洲古典音樂不如先從維也納古典樂派開始。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都在巴赫之後,這時期的音樂已經漸漸從純粹的教堂音樂轉向市民化,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貴族乃至新興的市民階層,因而作品有了更多的世俗的情感表達。
  • 今天,我們如何紀念貝多芬?丨從早上8點到午夜,16小時音樂會不曾間斷
    「巴赫為宗教而寫,莫扎特是音樂天才,而貝多芬是充滿鬥志的音樂家,他是為人生自由、博愛去創作的作曲家。」當天,指揮家張亮是最早走進錄音棚的音樂家之一,而在直播中亮相,對他來說也是第一次。他說,貝多芬唯一一部歌劇《費德裡奧》即首演於維也納。話音剛落,來自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費德裡奧》序曲隨之響起。貝多芬的音樂進入中國已有百年之久。回溯歷史,李叔同、魯迅兩大學者推崇貝多芬,並以貝多芬為起點,逐漸引入西方古典音樂,「樂聖」之稱也源於李叔同。可以說,貝多芬是一代代中國音樂人的古典樂啟蒙者。女高音歌唱家宋倩說,此前唱過最多的作品,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那段合唱的領唱。
  • 音樂教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巴洛克時期代表人物)
    『音樂鋼琴說』只分享給你最硬核的音樂知識縱觀音樂史中,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成就是無人可比的。巴赫以他的天才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洞察力,用他自己的技巧和風格融合了16世紀、17世紀以及18世紀早期的義大利、英國和法國的作曲家所做的貢獻。
  • 巴赫與他豐盈雄渾的音樂世界
    書名中的「天堂城堡」一詞,來自巴赫在魏瑪公爵府進行演奏的小聖堂的名字「Himmelsburg」。加德納試圖假借這個意象,隱喻「巴赫畢生創作天堂性的音樂,他的視野處在音樂演繹的天堂城堡上」。「我們都是一種天堂視角的受益者」,這是加德納渴望傳達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