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和電視劇,線上線下標準如何統一

2021-01-14 人民網

  熱播網絡自製劇《花千骨》。
  資料圖片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網劇內容審查標準和機製成為不少代表、委員熱議的內容。就在兩會召開前不久,熱播網劇《上癮》被主管部門要求全網下架,此前,網劇《太子妃升職記》《盜墓筆記》《心理罪》《探靈檔案》等網劇也經歷了同樣遭遇。有人唏噓政府的管理不利於產業發展,也有人呼籲對近年來屢屢踩線、打擦邊球的網劇應該加強內容審查,做到與電視劇「線上線下標準統一」。網劇和電視劇的內容審查標準與機制,到底能不能一碗水端平?

  在資本追逐中打擦邊球

  日前舉行的全國電視劇行業年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表示,網劇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製作粗糙、精品比較少、跟風嚴重、部分題材把關能力明顯不足,造成惡劣影響,「故意打擦邊球」現象嚴重,有意衝擊底線。有些劇的導向明顯背離主流價值觀,低俗化傾向突出,創作者主觀意識媚俗。他提出要加強對網劇的管理,雖然具體細則尚未出臺,但他提到的「線上線下標準統一,電視不能播什麼,網絡也不行」,一時間使網絡劇的審查尺度問題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行業內外的爭議不絕於耳,即使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也可以聽到代表、委員們關於網劇內容審查的意見和建議。有人認為網絡劇的審查標準過低,已經成為思想藝術領域的管理漏洞,因此,包括《羋月傳》導演鄭曉龍在內的一些專業人士都呼籲「網劇、電視劇應審查一致」;也有人認為網劇與電視劇的製作、播映機制及受眾結構均有顯著區別,如果嚴格按照電視劇標準審查網劇,將會遏制產業的發展。

  2011年以來,用「井噴」來形容網劇在國內從無到有、再到繁榮的過程並不為過。據羅建輝介紹,我國2013年生產網劇200部800集,2015年則達到805部12000集,現象級作品增加,產業鏈在延伸和融合發展,付費比例明顯提升,佔比達受眾的17%,年輕一代的觀看習慣正在改變,專業製作機構和人才都在往該領域流動,熱門IP成為網劇富礦,而且圍繞一個IP可以不斷開發盈利,廣告投入增速達50%以上。「這種高增長是我們以往影視行業不可能出現的,特別是手機端未來的發展將更加迅猛,這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關注。」羅建輝說。

  專門從事網劇數據監測的機構骨朵傳媒,將網劇按照體量及播放量分為A級、B級和C級:A級點播量1億以上,B級1000萬到1億之間,C級1000萬以下。「我記得2014年的時候,A級劇一共有29部,總的點擊量在93億左右。2015年,A級劇達到了51部,總的點擊量在229億左右,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尤其是2015年還出現了一個新的級別現象,就是包括《暗黑者2》《執念師》《花千骨》等9部網劇的點擊量超過10億,這些所謂的A+劇有很大的投資、高水平的製作,還有大咖加盟,並且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非常大。」骨朵傳媒執行長王蓓蓓說。

  哪裡有市場利益,哪裡就有資本的追逐。為了吸引眼球、提高點擊率,一些內容低俗的網劇也隨之進入市場。2014年,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補充通知》,針對微電影、網絡劇等網絡視聽節目在節目內容、製作資質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嚴格把控。其間,搜狐自製劇《屌絲男士》《整垮前男友》,微電影、微劇《綠茶妹》《上位》等都曾遭下架。但內容審查管理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踩著底線打擦邊球和追求較高的思想藝術水準之間,管理和創作的掣肘到底在哪裡?

  傳統管理機制面臨新課題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移動終端的發展,視聽節目在不同平臺和終端的播出成為必然趨勢,這也對不同終端的內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過去,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主管電視劇的內容審查,如今,電視劇不僅要在電視臺播出,還要在網絡平臺播出,電視劇管理司是否具有相應審查管理權限?過去,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負責對在網絡平臺上播出的視聽節目的管理,國家網絡信息辦公室也履行相應管理職責,如今,臺網互動漸成趨勢,優質網劇也得以在電視臺播出,網劇在電視臺的審查又如何完成?

  同樣的內容,在傳統播出平臺不可以播出,在新媒體渠道則可以廣為傳播,這樣的錯位一定不是一個國家視聽節目管理的初衷和出發點,更不可能是內容管理的理想狀態。新的形勢下,政府部門之間能否實現交叉管理?不同平臺的管理機制能否理順並獲得公平?不得不承認,現行管理機制面前,許多問題都有待解答。

  電視劇和網劇內容審查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根據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布的《電視劇內容管理規定》,我國電視劇的內容審查實行「專審」制,即國產劇、合拍劇、引進劇均實行內容審查和發行許可制度,電視劇只有事先通過內容審查並獲得發行許可證,才可以在電視臺播出。電視劇審查的責任主體是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設立的電視劇審查委員會和電視劇覆審委員會,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廣播影視行政部門設立的電視劇審查機構,與此同時,承擔內容審查職責的人員還須是「有較高學術水平、良好職業道德的專家」。

  與電視劇內容審查相比,網劇內容審查的行政色彩明顯要弱得多,尺度也較為寬鬆:相關要求規定,網絡劇的內容審查屬於「自審自查」,從事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播出的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應具有滿足審核需求的經國家或省級網絡視聽節目行業協會培訓合格的審核人員」「應組織3名以上審核員進行內容審核,審核一致通過後由本單位內容管理負責人覆核、籤發」。而業內人士指出,自審機制很容易使網站在商業利益面前有意或無意地放寬審查尺度,從而使網劇屢屢踩線或打擦邊球,觀眾對網劇和電視劇在內容上的差異化感知就油然而生。

  「實際上,網劇和電視劇在內容審查的標準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同一個體制下,電視臺不能播的網絡上本來也不能播,這應該是一種行業自覺,只是因為機制不一樣,電視劇審查具有更多行政強制色彩,網劇審查更多依靠網站自律,就給了一些網站鑽空子的機會。」優酷土豆自製劇中心總監袁玉梅曾經在傳統影視行業工作8年,在她看來,對網劇內容審查標準和尺度的把握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一些網劇之所以「踩雷」,除了利益驅使下的僥倖心理,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於從業者經驗不足,對審查標準不夠敏感。仔細分析近期遭遇下架危機的幾部網劇,《太子妃》涉及道德風化,《無心法師》《探靈檔案》涉及封建迷信,《心理罪》《暗黑者》涉及兇殺暴力,《盜墓筆記》涉及違法犯罪,無不是傳統影視劇的「雷區」。

  產業發展不能靠踩線

  與高速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一樣,網劇的主要受眾群也偏向年輕。據騰訊旗下的企鵝影業副總裁方芳介紹,騰訊視頻的主要受眾是16—28歲的年輕人,這也是在騰訊視頻上觀看網劇的主要群體。為了吸引這一部分觀眾,視頻網站推出的網劇必須在內容題材上下足功夫,頗受年輕人喜愛的青春、愛情、玄幻等題材自然是項目開發的重點。

  羅建輝則表示,2011年國內網劇剛剛開始活躍之時,管理部門曾考慮以廣播影視作品的標準來規範網絡自製視聽作品,但考慮網際網路是新生事物,便決定以創新性的試行規定來進行管理,即讓有資質的網站根據規定自審自查,如果自審沒有問題,但是播出後通過24小時不斷監看和群眾舉報發現有問題,則責令下線修改,經審查後再決定恢復上線與否。但資本的自律顯然並不令人樂觀,也正是因為這樣,今年全國電視劇行業年會上,主管部門對「線上線下標準統一」的強調,才被行業內外視為管理收緊的信號,也被不少人視為史上最強的網劇內容審查標準。

  網劇內容審查權是否將交由政府?其行政化色彩和強制性是否會加強?對於新的管理細則,業界揣測不一,但總體仍保持樂觀態度。

  「政策固然是一種限制,但限制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整個行業的競爭變得相對公平。如果沒有限制,從業者的自律恐怕也很難有效,大家什麼都可以拍,那就只會在一個無序的環境中競爭。所以,政策肅清的環境其實是一個讓從業者自我約束和提升的機遇。」優酷營運長朱向陽說。

  袁玉梅則表示,在網劇市場尚不成熟的時候,可能有一些網劇會因為各種踩線和擦邊球吸引眼球、佔得先機,但隨著市場逐漸成熟,尤其是趨於飽和的時候,譁眾取寵的伎倆和踩線試水的僥倖心理就不再有用,真正能贏得觀眾和市場的只有節目自身的實力。「所以我覺得網站不應當去利用審查機制上那點尚可游離的尺度和監管漏洞,去做那些在市場上苟且盈利的內容和題材,而是應該努力去關注任何平臺、任何時候都適用,更適合現在的年輕人、適合網際網路受眾的內容和題材,這才是真正有利於產業發展的關鍵。」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24日 19 版)

相關焦點

  • 電視劇通則:線上線下一個標準,早戀同性戀都不能拍
    深圳晚報訊 據騰訊娛樂報導,新出臺的《電視劇內容製作通則》曝出,該通則規定,電視劇製作機構應積極製作通則中倡導的內容,不得製作通則中禁止的內容。線上網劇將與線下電視劇統一標準,接受廣電24小時不間斷監看。 該通則規定,電視劇製作機構應積極製作通則中倡導的內容,不得製作通則中禁止的內容。
  • 線上和線下哪個更適合孩子學英語?
    有朋友問,孩子通過 在線英語教學還是 線下培訓班 學習英語比較好?個人意見,線下面對面地學習英語是對孩子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線上vs線下?一般來說,四歲的小朋友在語音上基本可以達到標準清晰,在語法上也不斷完善,處在表達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是語言發育的高峰期。
  • 線上線下同價後 家電市場將如何變化?
    由於線上銷售平臺的經營模式具有統一倉儲,減少中間商等環節的特點,可以消減不少經營成本,而其藉助龐大物流體系又能節省一定程度的物流成本,層層計算下來可以攤薄不少成本,反應在售價上,就更加低廉一些,這對消費者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不過這樣的局面,很可能要經歷一些變化。
  • 培訓機構線下老師如何上好線上課(上)
    雖然近一段時間裡,我們大家都應該接觸了不少線上直播課程。但對於老師來說,課程的時間操作環節仍然不可大意,還有一些必要的功課要先做好。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如何能更成功的成為一名線上直播課的老師。首先,我們看一下 線上老師和我們傳統的線下老師到底有什麼區別?或是說,大家都覺得線上教學的難度要大於線下教學。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 未來教育的趨勢:線上網校和線下教育相結合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家對於人才的需要以及一直以來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推動著教育方式的不斷更新,線上教育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然而,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的教育資源不平衡這一問題使很多地區無法達到預想中的線上教育模式。
  • 祐樂網:如何促進線上線下聯動發展缺實質內容
    大打有機牌的祐樂網走上了一條形似O2O之路,而如何促進線上線下聯動發展似乎還缺了點實質內容。    從一開始,主打食品的浙江祐康集團一位高管就對旗下的電商網站祐樂網進行了定位:「我們比垂直型電子商務網站更垂直,做的是突顯冷鏈特色的食品細分市場。」
  • 線上還是線下,這對戲劇是個問題嗎?
    與以往戲劇不同的是,這部劇採用的是直播的形式進行線上演出。《等待戈多》的第一幕演出吸引超過18萬觀眾同時在線觀看,第二幕也有超過11萬觀眾觀看。看劇新形態引來了眾多觀眾,也引起了劇迷中的廣泛討論——看戲劇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兒,而通過屏幕看「線上戲劇」,和看網劇有什麼區別?這對戲劇意味著什麼?
  • 公務員面試培訓,線上如何成功轉型線下?
    華圖的1元禮包包含了3本面試教材、30個公考面試音頻、4年的國考面試真題、崗位專項手冊、上課隨堂練習題本和提升手冊,課程方面有1天線下面試體驗課、1次線下面試測評和15節視頻直播課程;粉筆公考則是準備了面試早知道、面試武林一比天下、面試常考20詞外加10節視頻直播面試課程。無論是華圖還是粉筆都顯得誠意滿滿。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體系?
    老師們的工作也不得不從線下轉到線上,從教室來到雲端。因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可能就是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線上線下融合不是對線下教育的簡單補充,不是把線下教育移到線上,也不是線上線下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 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實現1+1>2的效應。那麼如何培養線上線下融合能力?
  • 線上和線下的整合營銷方法有哪些優勢?
    就渠道而言,線上與線下融合與數位化佔個人消費增量的44%,而移動端整體增長比例則達38%。就拿天貓來說,70%的交易都是在手機端完成的,到2021年,預計將有超過90%的交易通過數字渠道完成。所以無縫整合線上、線下數位化體驗,對於整個B2B行業,顯得尤為重要。當前,針對消費者線上和線下無縫融合的需求,包括微商在內的很多企業都已開始主動嘗試。那線上線下整合有什麼優勢呢。
  • 線下銷售 為什麼沒有線上進銷存收益快
    到最後就完全改變了,當前行業呈現出穩步提升,進銷存商城逐漸成為快消品行業批發企業的首選,而且進銷存商城管理便捷,可以將線上訂單同步到線下進銷存軟體中進行統一管理線上導流 線下落地私域流量的爭奪與運營變得迫在眉睫,農村消費逐漸成為各大零售品牌爭搶的新市場,農村居民的購貨渠道也從線下店鋪購買到線上網絡、現在線下多種購物方式並存,做到線上線下一體化,線上導流,線下落地,這樣的行業能在如今的市場站住腳步
  • 如何把線下生意低成本擴展到線上,這是線下門店最後的機會
    線下門店生意的困境,線上門店也遇到了,甚至比線下門店問題還多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雲集微店等平臺的入駐商家憑藉平臺優勢,搶了不少線下門店的生意。線下門店一時間一片哀鴻。其實更可怕的不是線下門店客戶被搶跑,而是線下門店的信心受到致命的打擊。對人的打擊,最深的打擊是讓他失去信心,對門店也一樣。
  • 水滴保險平臺總經理楊光:保險經紀的線上和線下並不衝突,線下有不...
    NBD:網際網路渠道做長期險痛點在哪兒,如何看待線下保險經紀與網際網路渠道的關係?楊光:在初期,我們以更擅長的線上形式試水長期險業務,探索了人工介入、遠程指導等多種形式幫助長期險的轉化和銷售。得到初步的結論是:完全讓用戶自主在線完成購買,其實還是很有挑戰的。對於保障範圍比較複雜的產品,用戶端還是有很明確的需求。
  • 線下就近辦 線上零跑次
    自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啟動以來,台州市菸草專賣局在地方各級部門的助力下,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在辦事門檻上做「減法」,在服務水平上做「加法」,依託便民網點和網辦平臺,打破地域限制,於日前推動實現行政許可「全市通辦」,力促「最多跑一次」服務再升級。
  • 對話|線上收割線下,還是線下收割線上?
    導讀:2020年12月21日,在中國化妝品工商首腦會議暨2020化妝品報年會的「庚子紀事」環節, 一場以《線上收割線下,還是線下收割線上》為主題的論壇對話將會議氣氛推向高潮,引發參會嘉賓的熱議與思考。在行業充滿迷茫和恐懼的大環境下,這場對話給行業以啟迪。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消弭了線上線下的對立,甚至界限。
  • 線上線下雙驅動,元祖新年破局發展
    在全新的2021年裡,消費品牌該如何應對市場格局的變化,推動品牌建設,實現破局發展呢?元祖選擇圍繞用戶體驗,利用線上線下雙驅動的模式,完善品牌營銷生態,沉澱品牌價值。不管市場如何變化,唯有構建好品牌壁壘,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新浪潮中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 解碼百麗優購:電商線上線下協同探索
    品牌商要思考自己品牌的定位,從原來的所謂線下品牌慢慢開始向電商化轉型,以彌合線上和線下的衝突和差別。但是,傳統品牌的電商化之路談何容易。在這條路上,很多品牌都會遇到的問題是:到底是做一個大平臺還是只做自己的品牌?線上線下的產品線和價格是否需要統一?渠道衝突又該怎麼解決?在後臺管理方面,又如何建立一個統一的系統與各個品牌商進行對接?因此,也有不少品牌在電商之路上折戟沉沙。
  • 疫情環境下,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如何轉型線上,活下去?
    近期,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更是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造成嚴重影響。各地紛紛推遲開學,更是對線下教育培訓機構造成嚴重影響,如疫情遲遲未解除,極有可能會產生2020年第一波教育機構的「退費潮」,中小機構將面臨生存困境!目前擺在面前的只有一條路:轉型線上,活下去。但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同。有人會問:線下的課程該如何轉到線上?
  • 裝修建材和家電,到底線上買還是線下買?為什麼經常線上線下不同款?
    裝修家居這個行業水真的超級深,就拿網購來講,你基本不可能買到線上線下同款。雖然我們買到手的東西一樣,但對廠家來說,你跟誰買,這區別很大。到底是因為什麼?又應該如何選擇?↑點擊觀看視頻↑(進去點擊頭像 可查看主頁更多視頻)重要的知識點放在這裡,其他建議對照視頻裡的細節講解看,會更清晰~什麼東西可以線上買: 1、平價款可以線上買
  • 線上線下融合,良品鋪子如何用數據賣零食?
    線上線下融合,良品鋪子如何用數據賣零食? iwangshang / 梁周倩 / 2016-07-23 摘要:一個生長於線下的品牌為何能將電商數據運營玩得這麼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