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敵軍一級上將胡璉曾在我軍粟裕大將的重重包圍下,三次全身而退,與胡宗南在敵軍中並稱「二胡」,一個是金門王,一個是西北王,但因他驍勇善戰是敵軍中的赫赫名將,是五大主力其中之一,所以在敵軍內部也有一個說法「十個胡宗南,都抵不上一個胡璉!」
1947年,胡璉率部奉命北上,在山西、河北、山東和河南等地與我軍作戰,為了成功轉移,贏取最後的勝利,胡璉向徐州進軍,卻被粟裕將軍圍困在山東淄博的南麻地區。
高度警覺的胡璉深感時局艱難,就在南麻地區花費近一個月的時間修築防禦工事,企圖用密不透風的防守戰略與我軍比拼消耗,但當時粟裕率領四大縱隊來襲,其目的就是要消滅胡璉這支主力軍,四天四夜的激戰,敵我雙方損失慘重。
最終胡璉的防禦被我軍打破攻入核心,一戰全殲胡璉部只在朝夕之間,但此時天公不作美,天降大雨,我軍在後方的炮兵難以形成有效支援,所以粟裕將軍雖然不甘心,但也只能夠下令撤退,而胡璉也得以僥倖逃得一命。
同年九月,粟裕和陳老總親臨前線指揮,在定陶沙土集地區設下了重重包圍,將段霖茂部全殲後向南挺進大義集和土山集地區,設下口袋陣,靜待胡璉入甕,卻又被胡璉察覺,迅速命人建設防禦工事,兩軍相遇激戰數日不分上下。
雖然我軍集結重兵主打殲滅戰,但在胡璉的以逸待勞準備萬全的反擊之下,卻給我軍帶來較大傷亡,眼見戰機已過,也沒能有所突破,粟裕百般無奈最後下令停止戰鬥,主動撤軍,退而求其次,南下解放了安徽和江蘇等廣大地區,而胡璉在粟裕手中第二次逃得一命。
1948年11月,我軍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下,以徐州為中心展開解放淮海地區的戰鬥,在碾莊潰殲黃伯韜部後,又迅速推進至雙堆集,圍攻黃維,敵高層急調胡璉前往救援,然而淮海戰鬥的勝利指日可待,就算多了一個胡璉也是獨木難支,所以在看到大勢已去後,黃維和胡璉就打算乘坐坦克突圍。
但狡猾如狐的胡璉卻將新坦克讓給了黃維,而自己只是乘坐了一輛舊坦克,在逃跑的路上,胡璉非常鎮定,還主動給我軍讓路,以至於讓我軍戰士生出這輛坦克已經被繳獲的錯覺,最後沒有及時阻攔,就讓胡璉趁亂逃離。
寧肯俘虜一個胡璉,也不願意俘虜十個黃維
三次被圍、三次逃跑,胡璉也給我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楊勇將軍甚至忍不住道:「寧肯俘虜一個胡璉,也不願意俘虜十個黃維!」
建國後,胡璉退居寶島臺灣,晚年時被部下問起為何總能夠在戰場上逢兇化吉逃出生天?胡璉只說了四個字「機警鎮定」!四個字雖然看似簡單,但在臨陣前能夠真正做到的人卻屈指可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