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水庫壩下景觀湖。
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3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林秋穎/文 謝瑩/圖)走進羅村水庫公園,踱步在乾淨整潔的步道上,視野一下子開闊起來。向遠處眺望,碧波浩渺,清風徐來,輕柔地撥動了平靜的水面,在湖上畫出圈圈曲線。木棧橋道在湖的兩側蜿蜒盤旋,遙相呼應。湖畔的草坪碧綠,時不時有鳥兒從林中騰飛,又落到另一棵樹上。輕閉雙眸,感受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側耳傾聽水花濺落聲。
這座還未正式對外開放的公園,正是深圳最大的水庫——公明水庫的壩下景觀湖。本期《發現光明治水美景》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付美生、胡捷的腳步,了解其背後的的治理故事。
岸上鬱鬱蔥蔥。
現在:深圳最大「水缸」 供水保障庫
公明水庫屬於新建水庫,是在原有公明街道的橫江、石頭湖水庫和光明街道的石狗公、逕口水庫基礎上擴建而成的一個大型水庫工程。公明水庫是深圳市目前最大的水庫,現狀水域面積約:2.4km²,是名副其實的「大水缸」。其建設主要立足於解決我市水資源高度依賴境外東江引水,應急備用水源不足以及供水網絡不完善的問題,擔負著供水調蓄和向深圳西部各水廠供水的任務,極大地鞏固了城市長遠發展的「水源生命線」。
此外,公明水庫還承擔著雨洪利用和防洪等功用,設計洪水標準為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5000年一遇,正常蓄水位高程59.7m,水庫總庫容1.50億立方米。不僅提升了光明減災防災能力,也促進了生態保護與修復,為城鄉居民生活提供堅實保障。
基於公明水庫的重要地位,保障水庫安全平穩運行成了舉足輕重之事。在這其中,水庫設備的維護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環。
付美生是負責機電設備運維的一員,「自水庫首臺設備投入運行至今,每天的工作就是運行、維護和檢修設備。日積月累,我對庫區、供水管沿線每臺設備工況及性能參數也很熟悉了。」他告訴記者,他申請了晚上三防值班,想著所轄設備如果出現狀況時,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維修工作。也曾經多次參與機電設備及閘門搶修工作,幸好最後都保證了設備正常運行。
湖面平靜。
未來:生態、休閒、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景區
陽光正好,緩步走上木橋棧道,只見一片荷花就在腳下。部分花葉在初冬時節已凋謝變黃,卻也傲挺著身姿,意韻猶在。魚兒從莖葉之間探出腦袋,又一頭扎進水中,遊得無影無蹤。曲折的木橋中央,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涼亭,坐在石凳上,賞看光斑搖曳的湖面。對岸的林木蔥翠欲滴,整齊排列著,小鳥婉轉的歌聲從岸邊傳來,頓時心生愜意。
將公明水庫壩下景觀湖建成公園式景觀,體現了光明打造展示水利工程風光、布局運動活力線路、集合郊野休閒產業的深圳市湖區遊憩目的地的發展目標。據胡捷介紹,光明將兼顧水源保護與景觀開發的合理平衡,匹配光明科學城需求,把湖區景觀與慢行健身相結合,依託深圳「水缸」這一資源優勢,打造戶外運動休閒高地。
未來,光明將以公明水庫為核心,整合周邊資源要素,重點建設環湖慢行系統工程,包括環湖慢行路和必要的景觀帶、服務管理設施、景觀構築物等工程的建設;對壩面和壩下空間以及現有的水工設施進行景觀提升和功能完善建設工程;為改善湖區生態環境對水源涵養林和水庫水體實施生態修復工程。
「而又作為飲用水源的公明水庫,首要任務還是保障水質安全。」胡捷告訴記者,他每天都會巡查水庫水質情況,及時打撈水庫的垃圾、水葫蘆等漂浮物。一旦發現水質出現異常,就分析查找原因,並協助水庫管理部門及時處置。
現在,公明水庫在飲用水供給、涵養水源、保護生態、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夕陽斜照,染紅了天邊的雲,亦給水庫披上了一件霞的衣裳。遠處的青山倒影在湖面,影影綽綽。膝下淙淙流水,偶爾叮咚一聲,更顯寂靜。暮色漸漸濃鬱,廊橋上的燈光亮起,在暗夜中猶如懸浮在水上的長龍。不管四時變換,此處風光旖旎,一切都美不勝收。
花開燦爛。
碧水漾群影。
岸邊的花兒開得正好。
光影斑駁。
平靜的湖面。
山川水秀。
碧水蕩漾。
工作人員胡捷。
工作人員付美生。
波光粼粼。
山水蒼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