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光明最美治水景觀丨張屋舊村屋前塘: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2020-12-05 SZNEWS


張屋舊村屋前塘。

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2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林秋穎/文 謝瑩/圖)初冬的張屋舊村依然甦醒得很早,路邊早餐店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叮鈴鈴」的清脆自行車聲在空中迴響。穿過狹長而曲折的城中村小巷,豁然開朗,只見一個具有傳統建築特點的灰白色大門矗立在前,拾級而上,庭前兩旁的美人樹花迎風綻放,淡粉紅色的花團綴滿枝頭。步入庭中,岸芷汀蘭,郁郁青青,一池塘水波光粼粼。抬眼望去,周圍的自建民房鱗次櫛比。

這就是位於鳳凰街道的張屋舊村屋前塘。但在幾年前,這裡還是怨聲載道的「臭魚塘」,水面垃圾漂浮。有居民回憶,因為水體臭味較為刺鼻,導致附近的房子租不出去。本期《發現光明治水美景》記者來到祥麟公園,與中交一航局巡河員劉金奇、王亮一起,了解張屋舊村屋前塘治理的背後故事。

清澈的水塘。

曲徑通幽處 水塘花木深

走在公園蜿蜒曲折的小徑上,即使已到冬季,但滿園「春色」。水塘邊上生長著多樣的植物,錯落有致。不同形狀的葉子襯託著多彩的花瓣,紫的,黃的,白的,千姿百態。睡蓮分散在水塘的各個角落,碧綠的蓮葉縫中,有已半開的蓮花,亦有花骨朵挺出水面,含苞待放。岸邊楊柳細長的枝條伸向池水,隨風輕輕搖擺。

「這裡原本是一塊雜草叢生的泥地,內部有一個魚塘,原為蓄水,取水的風水塘,由於缺乏水體管理,汙水直排造成水質惡化,雨季水位滿溢,旱季乾枯、黃泥裸露,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及環境衛生影響。」據劉金奇介紹,為了改善此處惡臭環境,提升周邊居民滿意度,光明區按照全域景區理念,借力城市品質提升項目的建設契機,精心建設塘家社區祥麟公園,將其打造成一個環境優美,水清岸綠的生態社區公園。

以解決水體黑臭和雨季內澇問題為出發點,光明從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三方面入手,運用海綿城市理念,構建涵蓋源頭類、管網類和河道類的全要素工程設施系統。一方面系統解決雨汙水管網錯接亂排、排水不暢等主要問題,在池塘內及周圍新建雨水管道,針對周圍用戶的一些排水設施,將其連接至雨水主管道內,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達到解決內澇的效果;另一方面修復水生態空間,提升公共空間品質。

「我們在治理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難題。」劉金奇告訴記者,由於池塘邊截汙管下方為軟土及淤泥,承載力不符合要求,他們通過清除淤泥並回填大量土方後,才滿足施工條件。克服了系列困難,經過綜合整治後,張屋舊村風水塘水質得到了極大改善。

沐浴在暖陽下,看樹影婆娑。微風徐來,盈盈的池水泛著微波,漣漪圈圈蕩漾在腳邊。不知名的蟲兒隱沒在草叢中,發出唧唧啾啾鳴叫聲,時停時續,忽遠忽近,頗有一番野趣。

蓮花盛開。

小園清靜生閒趣 池邊坐看四時花 

為了保證水質持續穩定達標,王亮告訴記者,「巡河的時候,他堅持查看水情掌握水質變化,巡查截汙治汙、打撈河塘垃圾、涉河違章種植等情況。每次巡查時發現問題,會將它記錄下來,分析問題查找原因,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協助管理部門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此外,池塘上設置了警戒線浮球,以便密切觀察水位變化。

除了風水塘水質的改善,祥麟公園的建設也於今年6月底完工,目前已對外開放。據介紹,張屋舊村的整體布局與傳統客家圍屋村落布局的契合,村屋朝向同為南北向,本項目用地過去是村頭廣場,村民聚會議事的空間。通過改造建設,不僅在公共集散空間上實現了讓場地回歸村落,而且在景觀構築和細節設計上加入了老村的記憶元素,不忘本的同時又跟上了城市建設的新步伐。公園內有水、有綠、有故事,真正讓周邊居民體驗到家門口的環境品質提升。

如今,這裡成為附近居民茶餘飯後休憩的好去處。「之前這裡的魚塘臭氣燻天,大家都是捂著鼻子急匆匆走過,或繞道而行,夏天的蚊子真是又黑又大。現在這裡建成了公園,環境變好了,大家都很樂意來這裡休閒鍛鍊。」一位社區居民說道。

此時,有幾位老人提著鳥籠優哉遊哉地坐在長凳上,和同伴說笑。正在蹣跚學步的小孩,在媽媽的臂彎下左右搖擺。遠處的白牆上有灰青色方磚鑲砌成的窗子,與灰色瓦頂、錯落有致的竹子共同形成素淨柔和、嫻靜淡雅的園林氛圍。園外行人來來往往,園內是鬧市裡的一隅寧靜,儼然一個「世外桃源」。

平靜的水面。

岸邊柳樹灑下倒影。

工作人員劉金奇。

工作人員王亮。

居民休閒。

美人樹花開得正好。

園內的公共衛生間。

工作人員劉金奇。

白牆灰瓦。

園內一角。

波紋蕩漾。


相關焦點

  • 發現光明最美治水景觀|公明水庫壩下景觀湖:青山綠水聞鳥鳴 湖光...
    這座還未正式對外開放的公園,正是深圳最大的水庫——公明水庫的壩下景觀湖。本期《發現光明治水美景》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付美生、胡捷的腳步,了解其背後的的治理故事。魚兒從莖葉之間探出腦袋,又一頭扎進水中,遊得無影無蹤。曲折的木橋中央,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涼亭,坐在石凳上,賞看光斑搖曳的湖面。對岸的林木蔥翠欲滴,整齊排列著,小鳥婉轉的歌聲從岸邊傳來,頓時心生愜意。將公明水庫壩下景觀湖建成公園式景觀,體現了光明打造展示水利工程風光、布局運動活力線路、集合郊野休閒產業的深圳市湖區遊憩目的地的發展目標。
  • 洪志亮:最美護河員的「治水經」
    溫州日報記者 張琳今年4月,在長江經濟帶建設最美河流湖泊勞動和技能競賽中,平陽縣昆陽鎮瑞平塘河鎮級河長洪志亮脫穎而出,被授予「長江經濟帶最美護河(湖)員」。自擔任鎮級河長以來,洪志亮帶領轄區各級河長成功摘掉了瑞平塘河「黑臭河」「垃圾河」的帽子。這位最美護河員是如何煉成的?有著怎樣的治水「秘籍」?
  • 點讚治水人丨NO.26 龍灣區水利局廖遠三
    多年來,廖遠三在治汙水、防洪水等「五水共治」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憑著踏實鑽研的業務作風、執著刻苦的敬業精神,充分發揮一名基層治水工作者的模範作用。他積極投身於「五水共治」工作,一直奮戰在治汙水、防洪水的第一線,幾年來走遍全區200多條河道,深入開展黑臭河、垃圾河和劣V類水排查摸底,不斷夯實基礎治水資料,針對各條河道牽頭制定計劃,定向補齊短板,在與全區黨員幹部群眾的共同奮鬥努力下,龍灣區作為全市七大重汙染行業整治數量最多、任務最重、難度最大、曾被媒體喻為「黑龍江」河道的地區,成功創成了2016年省級「清三河」達標縣,群眾對治水滿意度大幅提升
  • 深圳光明長圳舊村狗吠擾民,三隻中華田園犬被帶走收容
    &nbsp&nbsp&nbsp&nbsp近日,有市民投訴稱,光明區長圳舊村一棟樓內,每天都有狗在亂叫,嚴重影響周邊居民休息。&nbsp&nbsp&nbsp&nbsp記者現場走訪後獲悉,擾民的三隻中華田園犬為該棟樓業主所養,並沒有辦理養犬證。
  • 浙報專版︱路橋:幹部當塘長 池塘配「管家」
    去年以來,為更好服務全區中心工作,深入推進治水消劣,路橋發起了「村村爭創先鋒塘、黨員幹部當塘長」活動,發動基層黨員幹部擔任小微水體的塘長,治水護水成效顯著。到去年年底,路橋全區小微水體均已完成消劣任務。如今,在路橋,每一口池塘都有一個「管家」,每一個小微水體都建立了護塘隊。
  • 嘉興南湖區跑出全域治水「加速度」
    原標題:南湖區跑出全域治水「加速度」 持之以恆提升水質,南湖區全面發力跑出全域治水「加速度」。記者從區治水辦了解到,1到11月份,全區跨行政區域交接斷面考核「優秀」,市控斷面III類水比例達到90.9%,較去年同期提升45.4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 盧一先調研森林防火和治水工作 保護環境提升整體景觀
    1月9日,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帶隊調研黃山魯森林公園防火、南沙灣片區規劃、治水(南沙灣和獅子洋斷面水環境)和水路安全工作。盧一先要求,要堅持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從嚴從細做好森林防滅火各項工作,要大力推進河湧整治和拆違治水工作,保護區域的水生態環境。
  • 溫州最美風景裡的6家精品民宿,選一間美宿享一段時光丨南方民宿
    或許,您將認識不一樣的溫州享受一段游離於凡塵世事之外的清靜左舍LEFTHOME品牌美宿將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安放於世間美好之處溫州周邊洞頭、樂清、蒼南6家美宿、6種景觀為您開啟6種美好的度假方式01丨雁南左舍山居景觀民宿雁蕩南麓的莊園式綜合體雁蕩山南麓,有村曰芙蓉,山以鳥鳴、村以花名
  • 東湖鎮中心小學用童謠唱響治水好聲音 自編自創200首「治水童謠」
    東湖鎮中心小學用童謠唱響治水好聲音 自編自創200首「治水童謠」 2015-10-12 08:58:50來源:紹興日報作者:王勤   最近,在紹興高新區東湖鎮中心小學,動聽的童謠不時會在校園裡響起,在孩子間傳誦。
  • 光明小鎮歡樂田園向日葵盛花期已過 即將進行景觀輪種
    光明小鎮·歡樂田園。(資料圖片)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3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婧)10月13日,記者從光明小鎮·歡樂田園獲悉,目前景區內的向日葵盛花期已過,即將開始新一輪的景觀輪種,各位遊客可靜待繁花盛開。據了解,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光明小鎮·歡樂田園的向日葵花海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拍照打卡。
  • 中國最美十大自然景觀,你去過幾個?
    2、吉林霧凇吉林具有豐富、優勢和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自然景觀千姿百態,人文景觀獨具特色。東部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雄山託天池,林海藏珍奇」,是世人矚目的神奇之地。冰清玉潔的吉林霧凇,以其「冬天裡的春天」般的詩情畫意,同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長江三峽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
  • 戰高溫·警服藍丨他們用映日「警」色,為城市「祛熱降溫」
    戰高溫·警服藍丨他們用映日「警」色,為城市「祛熱降溫」 2020-08-14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立冬丨打開繪本,陪孩子發現最美的冬天
    就在此時,一個小男孩和一條小狗忽然透過窗口發現了零星飄落的雪花,一片、兩片……。孩子歡欣雀躍,但留鬍子的爺爺說:「只不過是一片雪花而已。」戴帽子的男士說:「沒什麼。」
  • 彌勒:張衝、熊慶來與竹園治水
    竹園年平均降雨量953.7毫米,有五溝一河二龍潭,各型水庫6個,小壩塘9個,水利資源較為豐富。 這是全市水利史最早的一次記錄,見諸於1985年編撰的《彌勒縣誌》中。在竹園鎮雲洞電站往西百餘米處,至今橫亙在兩山山谷之間的石橋,正是史志中所言的甸溪河海家橋。 據竹朋灌區管理處的水利紀念碑記載,竹園西溝修建於1662年,整條溝修修改改,歷時一百餘年,直到1820年才完全竣工。另一條貫穿竹園集鎮而過的長溝,則修建於1690年。
  • 光明小鎮將現代田園風光與現代都市完美結合
    在堅持藍綠本底、突出山水優勢的光明,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初露芳容。光明小鎮綠道提供豐富多彩綠色健康慢行體驗光明小鎮綠道是光明區山湖綠道一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長30.6千米,光明小鎮段長16.8千米。歡樂田園壯美田園景觀四時不同、樂亦無窮歡樂田園總面積約380公頃,其中基本農田約247公頃,在規劃建設上以生態保護優先為理念,依據地形地貌、季節規律,結合人文元素,以現代化、景觀化、科技化種植為手段,在季節的更替中,形成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橫亙千畝的壯美田園景觀。「看美景、玩節慶、摘鮮果、學知識、享天倫」,已成為遊客對歡樂田園的獨特印象。
  • 泰戈爾最美的詩句,人世間最美的心情,文學中最美的語言
    第一次接觸泰戈爾,是在上初中時候,那太美的語言一下子打動了我,於是我開始去讀泰戈爾詩集,從他的飛鳥集中,我看到了輕靈的陽光正靜靜地打在靈魂的身上,我看到一個詩人的眼眸正穿越苦難尋找光明。我也看到自己的心情在那晨光中慢慢生長出希望。
  • 臺南市花253億治水照淹 被批「錢是都丟水裡了嗎」
    人民網8月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南市長賴清德最自豪的治水建設,經不起海棠颱風考驗!海棠造成臺南多處積淹水,尤其,「明星」淹水區域仁德、永康、安南區多處路段淪為水鄉澤國,市民怨聲載道,對照市府強調治水有效,但住在安南區安中路的居民逢雨必淹,「治水預算是都丟到水裡嗎?」
  • 明清傳奇丨荷花塘的故事
    明朝人在當地建過的碗窯很多,遺址到處都是,比如現今的荷花塘和烏龜塘左側山丘旁,就發現堆積如山的爛碗以及燒過的煤炭渣;金鳳山前修建拉法基水泥廠時,平地基時挖出的明朝黑釉碗,現存放於離堆公園內的「伏龍觀」寺內;大明寺附近也發現不少舊時的碗窯遺址。